书城历史回到明清当军阀
795900000680

第680章 频繁动作 (3)

萧远也是这个意思,北京城必须要打,只要打下了北京,就取得了中原与草原的连接通道,而新区原料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羊毛,就是从草原上提供而来,八大商虽然死认钱,从草原贩卖了大量的羊毛,但是羊毛那玩意几乎在草原上相当于白送了,可是他们卖到新区的时候,价格一翻再翻,百倍利润不止,这已经影响到了新区重要的布匹生产的成本问题,八大商是满清最大的助力,萧远与他们合作,也不是长久之计。

而在新区的会议一场接一场的时候,满清那头也有所动作了,北京最重要的门户天津被攻陷,而且牢牢的被控制在新区之手,这个新区地盘虽然小,只有天津到沧洲一线以区那么弹丸之地,但是人口足有上百万,战斗力强得变态,满清最大的依仗骑兵对上现代的火枪,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

现在随着新区新占领区域的日渐稳定,新区明显又要有新动作了,若是一个不好,只怕这北京城还真要被他们夺了去。

号称大清战神的一代名将年羹尧被从前线调了回来,虽然年羹尧是个汉人,可是却深得雍正皇帝的信任,与范晓申这个大清汉臣并称为大清文武支柱。

年羹尧刚刚在前线打了一场大胜仗,全歼大明朝十万精锐,几乎可以一鼓做气的打下江南,可是却被一道圣旨召了回来,同时还将前线最为精锐的五万满清骑兵也带了回来,登时就让大明朝的前线为之一松,从另一方面来说,新区频繁的动作,又救了大明朝一次。

这一文一武坐镇京城,登时让一众满清鞑子心中一定,虽然不愿承认,但是事实证明,汉人无论是在统治能力上还是在战争能力上,都要远超他们这些山沟里走出来的野人。

初期打天下的时候,完全就是满人的功劳,可是当老一辈的满清将领损失怠尽之后,满清的将领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少数民族固然可以在某一段时间接连不断的出现名将名臣,可是却不如汉人那样具有持久和延续性,几乎每一朝都有那么一两个力挽狂澜的名臣。

年羹尧仔细的研究了新区的做战风格与战术方法,武器犀利,而且推进的速度奇快,最主要的是他们拥有数量众多的重武器,对攻城更是极为在行,甚至天津城就是直接被炸了个大口子而失陷的。

年羹尧采取了他自己的战法,完全采用了守势,在京城之外,设了八个可以遥相呼应的大军营,而且手上还保留了一支一万人的最精锐的骑兵,随时可以四出支援,完全是以逸待劳。

而新区的做战完全脱离了这个时代依靠名将的做法,军情处、情报部的外事局,源源不断的将情况送了回来,参谋部将会做出最详细的规划,如何去打,走什么样的路线,全部都是预先制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