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明清当军阀
795900000950

第950章 小进 (1)

因为雇佣者要支付被雇佣者的学习、医疗等支出,工厂倒还好些,利润较大,可是搞农场的可不行,人太多了就赚不了什么了,何况人也多不到哪去,所以自治区的地主是最憋屈的,对佃户要像孙子一样哄着,护着,逢年过节,地主还要带上礼物给佃户去拜个年,问个好,家里有什么事,要嘘寒问暖,否则的话把人弄急了,就算是不进工作工作,只要到农会在各分部打了个招呼,就可以转移到澳区或者东北去,自治区的财政要负担路费,划规土地,甚至还有一笔启动资金。

所以自治区自身的农业也进入一个规模化,正规化的管理时代,不再像从前那样处于一个盘剥的时代,完全进行了改变。

现在自治区地域更广了,远东还有大片的土地等着开发呢,自治区空有数千万人口,可是想填满这么大的区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自治区现在很多生活在城里的人都无比的羡慕生活在东北、远东、甚至是澳区南洋的人,家家的房子修得都跟小宫殿似的,占地极大,城里就不行了,虽然有房有车的,可是位于郊区的那种农村式的大房子都是富翁们的专属,小百姓只能住市区内的楼房,跟鸽子似的。

越繁华的地带,住的人员就越穷,越是偏远,住的人就越富,这个穷富也是相对的,比如一名普通的市民,收入就相当于明朝的一个普通小地主了,经济差距就在这里摆着呢,自治区的城市化建设很有成效,城市人口达到了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宋朝。

不过最近报纸又爆出了一个大新闻,据说军方的飞机厂接到了财政部下属交通局的委托,研究一种可以乘坐五十到一百人的大型飞机,投入到自治区的交通系统当中,成为继公路、铁路之后的另外一种交通方式,飞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生活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北边还在打仗呢,内陆地区已经将小半的目光转移到了内部关于交通革命的研究上,记者不停的采访着交通局,飞机制造厂的方方面面的人员。

也难怪会引起这样的轰动,自治区的空军现在主要是由高空侦察热气球还有双翼飞机组成的,可以说自治区的飞机还停留在双翼机的水平上。

双翼机的发动机可以自产,使用风冷,军用飞机的做战半径在一百公里左右,而且乘员较少,故障率虽然减了下来,但是总体来说,还不是很成熟,现在就要上马大型的客运飞机,难怪会让人感到吃惊呢。

不过东西越大就越好造,特别是飞机最关键的部件发动机,把发动机放大,各部件也随之放大,对精密的要求也会降低,这种内燃机目前也只应用于飞机上,连公路铁路还在用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