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7961900000047

第47章 风雨和阳光一样美丽——情商培养中的心理学(6)

调查显示,我们身边超过40%的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只谈孩子的学习,而沟通的方法多数仍以“家长”自居,以命令口吻与孩子说话,更有一部分家长干脆承认无法与孩子沟通。如今孩子喜欢的父母是:和蔼的、朋友式的、愿与孩子沟通的、有幽默感的。而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因而家长应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现今,不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和教育,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3.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老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

然而,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有:

1.容易形成溺爱。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许多老人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支点招:

父母每天都要尽量花一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都要花一定时间坐下来与孩子朋友似地谈心。

远离日常事务走出家门,对孩子和大人都有益处。只要有可能,父母就应设法与孩子一起去郊游、散步等。

如果你的工作的确很忙,不妨每天制定一个工作时间表,并尽可能取消应酬、聊天等不是非干不可的事情,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奉献给孩子。

本节笔记:

无论我们多忙,关心孩子都应该成为有责任心的家长的首要任务。

试一试:

与孩子们一同外出,去公园、超市,哪怕在家附近散散步。

(第12节)教育孩子要时时处处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几乎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接受着家长有意或者无意、有计划或者无计划、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论时间、方式,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品行、谈吐举止等,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而且由于父母和子女的天然亲情,更加易于使孩子接受和服从。这种教育往往是由一个个小细节组成的,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对孩子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如果平时不是很忙,我们应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这种交流没有一定的形式,可以是一起玩耍、一起上街购物或是去公园,也可以是陪孩子看电视或者DVD片。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交流一下思想,沟通一下情感。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应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孩子是很需要大人夸奖的。当孩子获得一点点成功时,我们应及时地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去取得进步。夸奖不一定是用语言,给他一个拥抱、给他一个亲吻,甚至是一个眼神就够了。

孩子总是异想天开,很喜欢提问,面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嫌麻烦。例如有位孩子学画回来,在路上就迫不急待问妈妈蜻蜓的翅膀有没有半圆的花纹,妈妈也搞不清楚,只能告诉她蜻蜓翅膀上花纹叫翅脉。一回家,这位妈妈和孩子就打开电脑上网,查到了蜻蜓翅膀的图案。因此对于孩子的提问,不一定要回答得很详细,但绝对不能随便编个理由敷衍,更不能乱讲。

孩子在慢慢长大,已经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让他们适当参与家务或劳动,会对孩子和家长都有所帮助,而且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帮大人做“事情”。我们应经常让孩子下楼买买盐和酱油,让他帮忙提东西,他会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当然让孩子帮忙做事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如果难度太大可能会影响他的信心。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我们应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与人告别要说再见。有位孩子做得挺不错,每次离开爷爷奶奶家时都会说再见。有一天这个孩子忽然问父亲:爸爸你怎么从来不跟爷爷奶奶说再见?一下就把这位家长给问住了。其实礼仪就表现在生活中,如果父母自身不重视礼仪,就无法教育孩子。只要父母以身作则,就能培养起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一个懂礼仪的孩子是很受大家欢迎的。

孩子虽然还小,但他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也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要时时处处注意他的存在,家中的事情也要让他参与,多征求他的意见。尽管孩子的想法会很幼稚,但也要平等地对待,帮他分析、与他商量,不能很轻易地就否定了他的想法,要让孩子把父母当成朋友。一旦孩子真的把父母当成了朋友,对孩子的教育会方便多了。

支点招:

在教育孩子时,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机,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以下是一些专家的建议,家长们不妨一试。

生日时。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就餐时。

从小时候起,就餐时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

交际时。

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旅游时。

给孩子讲解名胜古迹来历或故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

家务劳动时。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三四岁时教其干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有成绩或过错时。

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

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

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学习意识或学习动力,家长若能注意因势利导,会旗开得胜,事半功倍。

对某一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时。

只要孩子的这种兴趣是正当的,家长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在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一些文艺家、科学家就是怎样产生的。

有较大的集体活动时。

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以培养其遵守纪律的习惯,加强其集体观念。

本节笔记:

无论我们多忙,关心孩子都应该成为有责任心的家长的首要任务。

试一试:

每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在祝贺的基础上,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高要求,孩子会以此为目的,自觉地去努力,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