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山西旅游导读
7996500000030

第30章 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1)

(第一节)红色旅游的概念

[本章导读]

山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广袤的三晋大地有着众多的红色遗址。在革命历史年代,山西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志士,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成长。伴随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兴起,山西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骄人的成绩。

[学习目标]

1.掌握红色旅游概念。

2.了解红色旅游的革命分期。

3.掌握山西现已推出的红色旅游产品。

一、红色旅游的概况

(一)红色旅游概念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识物为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而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是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红色旅游既是旅游业在产品内容上的拓展,也是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在旅游产业上的重要延伸,实现了爱国主义、革命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活动的有关事件、人物的纪念地、标识物;其次是中国共产党参与的有关事件遗址,如西安事变纪念馆、台儿庄战役遗址等;还有日军侵华时期的罪行遗址,如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卢沟桥、宛平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

(二)红色旅游的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红色旅游八大内容:

1.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建军等重大事件,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奋斗历程。

2.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红色政权的革命活动。

3.反映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4.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

5.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重要事件和地下工作,展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

6.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

7.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们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

8.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彰显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红色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红色旅游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它由此孕育兴起,并受其推动而加速发展。建国以来,红色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如嘉兴、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作为革命教育基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于这种形象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就有组织地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多数情况是由公费支付,接待也是按照政治教育的模式操作。参观者不是一般旅游者的身份,也不愿被冠以“旅游者”的称呼;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更明显的是政治任务或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和产出,开支大多由国家拨款。这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甚至目前仍有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采取这种接待方式。显然,对于这类的参观学习,是不能以旅游的标准去衡量的,也不能称之为“红色旅游”,充其量它只是红色旅游的初期阶段。此段发展在全国各地不很平衡,参差不齐。

2.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参观点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些地方,凭借多年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探索采用旅游接待的方式经营。他们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接待条件、组织机构,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和“原有的”,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这些地方比经济条件类似的其他地方获得了不少发展的先机。在这个阶段,率先由参观教育转变为“红色旅游”的,并不是最为知名和重要的革命圣地,而是相对级别较低的一些纪念地、参观点,后者所受的体制和级别限制相对较弱,比较容易进行运作体制的变革,即由事业接待、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

3.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种旅游资源都被纳入研究开发的视线,红色旅游发展也面临着空前有利的大环境。尤其是这一时期,隔几年一次的重大纪念活动,如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庆祝建国50周年等,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排浪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国家宣传机构为主导,各种媒体以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对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的空前宣传;政府财政拨款对革命文物、遗址的投资维修,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交通条件、城市环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举办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各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形成了创历史纪录的参观接待高峰,络绎不绝的游客给这些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的口号和称谓就此产生。这一时期,红色旅游明显登上了新的台阶,当地政府也看到了其发展潜力,坚定和增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

4.市场化运作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加上受黄金周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带火了不少旅游温冷地带,促红了很多个性化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也明显受益。这说明,除了在革命纪念日“走红”以外,红色旅游平时也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很多地方把红色旅游列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一大优势。例如,井冈山在研究当地旅游业定位和形象时,就提出“一红一绿”的战略发展思路,红就是红色旅游,绿就是秀美山水和绿色生态。延安、遵义、西柏坡等地也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这说明红色旅游已被纳入了旅游发展的范畴,红色旅游也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正在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向旅游接待的跨越。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革命纪念地来说,由于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性、政治性,不可能对所有人员都实行旅游接待。在特定的时段,一定的人群仍然实行政治接待,但是从主体的、常规的经营方式来讲,较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更多地带有旅游接待的特点,成为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旅游的特征红色旅游最基本的特征是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但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一种类型,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受党政部门鼓励和扶持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迹,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般旅游产品所不具备的一个明显特点。正是由于它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才能享受政府专门的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新闻媒体的义务宣传报道,也有助于塑造较好的旅游整体形象;有关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可以保证起码的客流量。这是一般旅游景点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最近,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发展计划部门的财力支持,得到了宣传部门的舆论扶持。

(二)吸引力有一定限定条件红色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以房舍、器械、用具、陵园和遗迹等为主。虽然史料价值很高,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的堪称全国第一或唯一,但由于当时斗争的艰苦卓绝、革命者生活的艰苦朴素,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一般比较简陋,就其外观来说与故宫、秦皇兵马俑、乐山大佛等文物古迹相比,展现、参观、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有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因素,有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因素,也有求新、求异、求乐的因素,还有交通距离远近、旅游花费多少的因素。这些红色旅游的景点一般都处在交通比较偏远、经济比较落后、服务接待设施不大配套的地区,对于不少旅游者来说,尤其是在纪念日前后的一段时间,确实存在进出困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在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到哪儿旅游完全是由旅游者自由和自主作出的,因此,红色旅游虽然有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并不一定表现出绝对性的优势,这是应清醒面对的现实。当然,红色旅游依托的旅游资源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与一般的历史文物古迹有所不同,它与今天的现实生活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绝大多数中老年国内旅游者都了解一些那个时期的历史,容易从中找到共鸣和呼应,这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可以借机多做文章,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

(三)深度和规模开发面临的困难把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革命参观点纳入旅游的范畴来发展,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这其中虽有党政部门的扶持和导向,但毕竟跟组织参观、单纯的革命传统教育有明显的区别,它虽然包括有组织的参观学习,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吸引力,吸引大众旅游者自觉地前往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极少数规模较大、革命传统文化积淀较厚的以外,绝大多数红色旅游吸引物都是以零散的、单体的遗址、故居、纪念碑、陵墓、纪念馆的形式出现,所反映的革命文化的内涵也是片段的、单一的,很难开发出成规模的、有深度、有连续性的旅游产品;由于它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展示、讲解及关联性产品的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容易地体现出参与性、娱乐性。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平日所受革命传统教育较少,与中老年人相比对中国革命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对红色旅游缺乏应有的共鸣和向往,这是研究客源层次时应予注意的。

(四)以观光产品为主体从各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来看,虽然有体验式的特种旅游产品,如“重走长征路”等,但绝大多数都是观光式的,例如,“战地重游”、“英雄城市游”、“伟人故里游”等,至于参观一个纪念碑、纪念馆、故居会址等,就更是如此了。除非是井冈山、延安这样的革命圣地,这种奔走式的游览方式,旅游者一般难以停留很长时间,一般的参观点也就是半小时或一两个小时;加上近年来各地交通条件有所改善,旅游的可进入性明显提高,也缩短了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另外,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很多地方是免收门票,即使收费也定价不高。上述因素决定了红色旅游的收入水平不会太高。

(五)客源消长有明显的规律性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因素调节,例如,宣传促销的因素、旅游淡旺季的影响,而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整体状态有一定的规律性,也是可以预见的。一般5年一个小高潮,10年一个中高潮,50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大高潮。在一年之中,接待高潮则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把握这一规律,有助于做好平时工作,提高高峰时段的接待容量和接待质量,延长旅游高峰时段。

(第二节)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

一、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星星点点分布在三晋各地。山西现存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约1460%处,其中近500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下已有39%处红色旅游景点可供游览参观,其中有的已开发成国内着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全省各地市都分布有革命历史遗存,尤以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所涉及的八方面内容,山西除了“反映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一内容外,其余七类红色旅游资源均有分布。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山西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资源品位较高

山西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位较高。在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打造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包括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在国家确定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涉及山西的有2%条,即“太原-大同-灵丘-涞源-易县-涿州”线和“石家庄-西柏坡-涉县-长治-晋城”线%在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包括山西的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革命纪念地等14%个红色旅游景区。由此可见,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资源独特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