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男性心理枕边书:洞察男性心理要掌握的200个常识
7996800000003

第3章 男性社交心理(2)

实际上,表现出一种“压力下的风度”,常常是对恶意羞辱者最好的反击。

男人批评他人要不要掌握技巧

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误。在错误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发雷霆。狂风暴雨过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让你追悔莫及。批评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够掌握适当地批评的技巧和方法的话,相信你们的交流能更容易些。

你的批评是否是“成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采用的态度。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不要相信“闻过则喜”。如果你一味地指责别人或者简单说明你的看法,你将会发现,除了别人的厌恶和不满外,你将一无所获。然而,如果你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而不是仅仅来发泄你的不满,你将会获得成功。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批评不是联欢会

被批评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的时候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所以,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在批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场。不要把门大开着,不要高声地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时候,你的语气越“温柔”越容易让人接受。

--欲取之必先予之

不要一上来就开始你的“牢骚”,先创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做错事的一方,一般都会本能地有种害怕被批评的情绪。如果很快地进入正题,被批评方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主的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却未必表明你已经达到了目的。所以,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受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辞”。记得有句话说得很好--KissandKick(吻后再踢),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对事不对人

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如何如何。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整个人。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批评“人”。

--你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你批评的时候,你要说他做错了。同时,你必须要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画脚”。一定要他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而且,你有能力解决。

男人应该怎样把握社交中的距离

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彼此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许多男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却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为什么?很简单,就是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对人际距离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男人总以为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其实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要尊重隐私。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

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

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所谓“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道理。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荡,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明智之举。

男人为什么要学会赞美别人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除了面包大米之外,似乎还需要些别的。这不是你或者我或者什么圣人能决定的事,或者可以算是我们的本性吧。还记得别人(也许是你的爸爸妈妈)第一次赞美你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那个时候,你是怎样兴奋得无法入睡吗?还记得那时的美妙感觉吗?

随着我们的成长,或许我们已经不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赞美而彻夜不眠,但是我们听到赞美时的美好感觉并不能被抹去。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注视,渴望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由此而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你处世的法宝。

朋友们,去慷慨地赞扬每一个人吧!每个人,都有他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找到这些值得赞扬的人和事,然后--赞扬他们!

--一定要真诚

赞美绝不是虚伪,一定要真诚。朋友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地赞美道:你做得真好,我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这个时候,你的朋友会有被赞美的“美妙感觉”吗?

--对事不对人

赞美也绝不是阿谀奉承。如果你的赞美毫无根据,只是说“你真是太好啦”或者“我对你的佩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之类的话,恐怕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你真的是对他们充满了善意吧!所以,一定要赞美事情本身,不要“以人为本”,这样你的赞美才可以避免尴尬、混淆或者偏袒的情况发生。

男人要如何识友和交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是离不开朋友,少不了朋友的友谊和支持的。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匹失不可不慎交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首先要慎交友。无论交什么类型的人当自己的朋友,都要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流传久远的名言,生动地说明了“慎交友”的重要,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的发展往往起很大作用,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力量。

最宜交何友?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奸佞,损矣。”就是说,与正直、讲信用、有学问的人交朋友,会获益匪浅;与那种献媚奉承、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会带来坏处。这对我们今天如何选择、结交朋友仍有启示。一般说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结交如下几类朋友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挚友。指的是恳切、真诚,视感情和原则为生命的真心朋友。

畏友。就是能“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即指的是朋友之间敢直言规谏、直陈人过,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畏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对方脸上的尘土与污点,可使自己及时发现并予以改正。

密友。就是能“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即指亲密无间、感情浓厚,能与自己同甘共苦的朋友。

学友。即是指勤于学习或学识渊博的朋友。交学友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互为鞭策。

如何待友?当我们经过审慎的选择而寻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之后,如何确保彼此关系的和谐而健康的发展是大有讲究和学问的:

--以诚相待

就是出于真心,诚心诚意。对朋友最怕虚情假意,虚与委蛇。朋友之间允许有各自的隐私,但毫无疑问,是否“无所隐伏”,“隐伏”多少,是衡量友谊的标志。

--信守诺言,互信不疑

“信”被古人奉为恒常不变的处世美德之一。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首先是信用,自己说到做到,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其次是信任,信任朋友,不无端猜疑。一个让人不信任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一个总是疑心别人的人也是很少有人来同他交友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山木》中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友谊靠的是赤诚相投,而不在于甜言蜜语或重金送礼。至于以物质上的交换,肉麻的吹捧,互相利用为目的,甚至尔虞我诈的小人之交,我们应把它扔到垃圾堆里去。“君子之交”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外界环境的考验。

当然,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是反对朋友间的礼尚往来和文明馈赠。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之间的“雪中送炭”或“千里送鹅毛”等行为能体现朋友间相互关心和友爱的心情,当朋友有困难时,鼎力相助、无私支持,这才是真朋友的表现。

男人应该学会如何说“不”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不”的含义,这个词是用来表达拒绝、否定或反对的态度。但懂得“不”的含义尚不能代表我们会使用它,或者说在一定情境下敢于使用它。一个男人不能适时而恰当地使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其行为背后一定有着相对复杂的心理原因,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认为明确表示拒绝的态度本身就给对方构成一种伤害,这样想,有可能使当事人自己就会感到不好意思,甚至是不应该的,好像错在自己身上,因而难以启齿。

当事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本不习惯采用拒绝的方式,或在其生活经历中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过,也就是说,没有以往得体的经验可以借鉴。

当事人担心拒绝会使对方处于“下不来台”的难堪和尴尬之中,或者把握不定拒绝对方将带来怎样一种后果,当事人不具有处理表态后情况变化的心理准备和能力。

当事人与提出要求的一方,在其他关系层面上有较好的感情基础,比如说是关系相当不错的朋友,当事人往往会因为顾及以往的感情而表现得犹豫不定。

当事人期望寻找到较为温和的表达方式以得到两全的结果,既不答应对方什么,同时也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而回避说“不”字,也就是说不用拒绝的口吻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对方具有特定的身份(长辈、老师或其他权威人物),或者提要求者与当事人之间有微妙的利害关系,使其顾虑重重而不敢说“不”。

妨碍我们说出一个“不”字,往往是自己在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相对地开放和豁达,友善而真诚地对待对方,虽然拒绝其要求但尊重其人,对方感觉自己依然是被接受的,伤害就不会发生。

另外,如果我们认为拒绝和接受同样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部分,不论表示接受还是拒绝都是自己内心真心的流露,说“不”的时候就会多一些勇气,少一些顾虑。适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说必要时自我一些),对于保护自己,赢得他人尊敬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不委屈自己内心的前提下,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愿望,我们才能活得更自在。

男人为什么会比较固执和矜持

男人在社交上的固执和矜持,有时看起来很怪癖。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业很成功的男士,他不屑与上司、下属、邻居、亲友来往,真的是独来独往。惟一的爱好是喜欢打台球,挥杆击球,什么斯诺克、花式撞球,说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得心应手。但要和他聊天,你简直找不到可交流的语言信息。心理学认为:男人更需要社交中的安全感,更需要一种人格面具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男人的固执和矜持常常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自我疆界,不容冒犯

在社交场合,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聪明睿智、美丽大方的女性帮衬下,男人们尚能保持几分儒雅潇洒,但失去了女人作润滑剂,男人群里,留下的就只有沉闷。一位女性白领说:“男人真有些奇怪,在家里天高地阔夸夸其谈,见了别的男人就没话可说。有一次,我和多年的女友见面,各自带着老公,我们聊得很开心,但两个男人之间却自始至终不怎么说话。当我们起身到另一处时,两个男人就这样各自沉默地坐着,好像谁也不认识谁。相反,我去老公朋友家,我和对方的太太很快就亲热得难分难舍,老公和他的哥们倒慢慢地寡语起来,成为陪衬人。”

研究东方文化,你会发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自尊心和面子是束缚男人的“精神小脚”,使他们缺乏豁达、明快和灵活的自我态度。在外国人看来东方男子所谓的“大度和隐忍”,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深层的自卑情结。

心理学认为,男人比女人需要更清晰的自我疆界,因而也就更容易感受到被冒犯。压抑是一种缩小自我疆界的折中办法,但压抑使男人失去优化自己的心境和情绪的能力。开放性的人其实不太在意直陈自己,因为他无条件地接纳了自己,因而也可以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不能与不同观念和平共处

一位男性谈到他为什么不愿移民美国时说:“我有几个移民美国、加拿大的朋友,他们给我来信说,觉得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我的一个哥们儿在国外近十年,还只喜欢看中文的书和报纸,并不是他不懂得英文,也不是他要保持龙的精神,而是他品尝不到洋文化的乐趣。”

有一位学心理学的女士,去年和丈夫移民加拿大,不到两个月,丈夫就遛回了北京,说是离不了那盖碗茶,舍不得那方块字,其实是难以忍受那种“文化休克”的孤寂。那位女士,却约了别人的太太,结伴驾车周游加国东西海岸,一会儿是温哥华维多利亚的海滨,一会儿是多伦多安大略湖,其乐融融。

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层对异种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这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文化中的闭关传统,而女性看起来更易于放弃和创新,更易于包容和接纳。最近,一家时尚杂志在网站上发帖子,问:“参加正式的宴会,你会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吗?”读这些回帖你就有一个感觉,男人心中的规则和禁忌要比女性多一些。

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对各种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接纳态度,往往是社会开放性的标志。而男人对一些新观念缺乏感知和积极的认同。某位男士特别排斥化妆,他说他不能容忍一点点虚假的东西,素面朝天才是真正的美丽。这样的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却很偏颇,正如说一切超现实的东西似乎都无价值,其实却代表着内心对新潮的敏感。

心理学认为,在文化的态度上,男人比较在意于男性的权威和男性的尊严,信奉自己而不盲从。和保罗·福塞尔所写的《格调》一样,中国社会也比较讲究人的等级。自视等级高的人生活起来就不那么自由,开放性就差,说话的忌讳也多。而女性用不着那么审慎,什么都可以谈,不怕出乖露丑被人当作幼稚,这种心理使女性对多样文化有适应优势。

习惯于对情感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