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男性心理枕边书:洞察男性心理要掌握的200个常识
7996800000046

第46章 中老年男性心理(4)

对更年期患者来说,无论从预防,还是从治疗的角度看,都应积极地摄入维生素B。人体缺乏维生素B,会导致神经过敏,易于兴奋。易于疲劳、情绪不稳,一般也是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与更年期综合征有密切关系的,除维生素以外,还有优质的蛋白质。由睾丸产生的男性荷尔蒙通过肝脏转换成女性荷尔蒙,以维持人体内性荷尔蒙的综合环境。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为此,处于更年期的人应多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鸡蛋、牛奶和牛肉等食品。

总之,男子到了更年期更应注意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做到起居、饮食、工作有规律;体力或脑力负担不过度,也不过于安逸;工作时间集中精力,业余时间多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有益活动,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症状严重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睾丸酮之类的药物,或是益髓添精、补益肾气的中药。

男人再婚为何总有心理障碍

经历过婚变挫折和丧妻的男人,重振旗鼓,再觅佳偶是顺乎情理的,但是许多的再婚男人过得并不怎么幸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就是来自男人的心理障碍。

与自己的前妻相比较

当一个再婚家庭的妻子听到丈夫对她说,你还不及我原先的爱人时,她的内心情感反应可想而知。所以,有矛盾时最好就事解决,不要进行有损感情的比较,更不要说容易使对方伤心的话。

对追求的东西感到失望

有这种心理的人多见于被第三者插足的家庭,男方之所以出现婚外恋,除道德、意识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夫妻之间缺乏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或者是性生活不协调。当他们与第三者结合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在的妻子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完美,与心理的期待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想像和现实的矛盾,极易导致失望感,影响双方的感情。

自尊心太强

自尊心理是一种谋求社会和他人承认的心理需要。然而,当自尊心过强时,就会变成妨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害因素了。一般来说,男人的自尊心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再婚家庭中,倘若做丈夫的自尊心太强,往往会引起彼此间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冲突,而起因往往仅是对方的一句话或者一件琐事,目的是维护他们可怜的自尊。这样下去家庭能平静吗?

情感上的失落

为了弥补离婚后引起的内心空虚和寂寞,大多数男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择偶,存在这种心理的人由于来不及或者不可能对上一次婚姻失败的原因加以总结,吸取教训,故在再次择偶的时候,不免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只要对方外貌或者条件上过得去就行。这样的婚姻很难保证双方能够相互深刻了解,相互尊重和体谅。时间一长,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

过多地考虑自己

维持夫妻感情的纽带是以两性关系为基础的。一般来说,再婚者多有性生活的经验,如果男方不去了解对方的性的欲望、要求和方法,只顾自己生理上的满足,很容易导致性生活不和谐,引起对方的强烈不满,这样就不能保证再婚关系中的必备条件。倘若男方在财产、对待子女的态度等诸多问题上,同样表现出过分的自私,那么双方的婚姻关系更容易崩溃。

以上所述,对再婚男子来说,是又一次婚姻的隐患,也许他们只是无意识地表现出来,伤了双方感情仍不自知。

老人如何预防和应对“退休综合症”

陈伯没退休的时候一直盼着退休享享清闲,但是退休之后却没有过上以前盼望的那种悠闲日子。花鸟鱼虫、琴棋书画也没有给他带来预想的乐趣。陈伯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总觉得退休后人家看自己的眼光、对自己的态度与以前不一样,他总爱跟人吵架,却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受了什么委屈,终日忧郁地过着日子。

生活中像陈伯这样的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病,主要是“染”上了“退休综合症”。有关专家指出,大部分人退休之前对退休以后的生活缺乏计划,20%~30%的人缺乏心理准备,20%的人有退休心理不适应现象,50%以上的人退休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什么是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症是一种老年期典型的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退休的老年人退休后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障碍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临床和实际生活中正日益增多。

导致此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样式发生重大改变,昔日地位、权力、被人尊敬的情况,一下子消失,心理上不适应。昨天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上班,今天一退休后变得无所事事,生活失去规律化和紧张感,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好像自己变成了世界上多余的人。

退休前无思想准备,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安排;老人体力下降,家庭照顾不周和慢性疾病缠身,使之行动不便,加重心理障碍。

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容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加速生理衰老进程,容易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疑病心理等。

退休后老伴身体不好或过早去世,家庭纠纷多,生活不安定,年迈老病等或丧偶独居。

常见的临床表现:

心理变化--孤独、空虚和严重的失落感,体力和精力减退明显,自卑心理严重,甚至有日薄西山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观心理。

情绪变化--情绪忧郁,焦虑紧张,心神不定,喜怒无常,情绪不稳,难以自制自控。有的人愁眉苦脸,整天怨天尤人、悲观厌世,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看电视、听老歌也提不起兴趣。怪孩子不关心、不体贴,整天工作,没时间照顾自己。

对事物毫无兴趣和活力,懒散乏力,不爱活动,反应慢,严重时达到麻木迟钝状态。

看到老朋友、老同学、至亲好友或病或死,相继离去,大有“兔死狐悲”的感叹,心里想何时轮到自己。有时坐立不安、精神恍惚,什么事都看不顺眼。

心理老化现象加快,自感脑力体力不支,意志消沉,感到老而无用,感到自己不受欢迎,动作迟钝,反应缓慢,老态龙钟。

促发多种身心疾病。由于身心功能障碍和免疫代谢能力下降,不少人退休前身体状况还较好,一退休后,很快百病缠身,尤其是慢性病发病率高,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

如何预防和应对退休综合症

退休通常被看作是顺理成章、社会照顾、安度晚年的简单的事。其实不然,从现代心理卫生科学来说,它是人生一件重要的“生活事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它在心理上要经历重大的变化,一般地,这种退休后的心理变化要经历4个时期:

期待期:自愿退休者,常以积极心情期待退休,具有愉快的心理,相反被迫被动退休者,会产生复杂的心理矛盾。

退休期: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心理变化更为复杂--愉快欢喜,痛苦哭泣,无限感慨,留恋思故。该期是适应不良,诱发退休综合症的始发期。

适应期:克服退休以后心理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逐渐习惯新的生活,安排好退休生活,赋予其新的内容,重建新的生活秩序。这是退休综合症的好发期。一般认为适应退休生活需要1年的时间。

稳定期:即新的生活秩序的巩固和适应时期。

老年人退休后的行为,有时候还会引起年轻人的不理解甚至不满,但是,亲友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一方面,他们应该给予谅解和关怀;另一方面,还应该正视问题,严重的,或趁问题还未严重时,便应该安排老年人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否则,退休综合症的恶化,不但能使老人失去生存的意志,也会使他们“无缘无故”地惹来满身病。

医生能给老年人药物治疗,灌输心理保健常识,并且建议他们不要一下子切断所有的工作联系或者社会活动,也鼓励他们培养爱好或者亲近某种信仰。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都应尊老和敬老,这样也有助于老年人适应新的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了还要有所追求。这样老年人就会觉得自己仍有余热,能继续发挥作用。

此外,退休综合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确地告诉病人退休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病症,而非精神病,应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采用支持性和解释性心理治疗方法,安慰病人、鼓励病人振作精神,提高抗病能力和自信心,正确度过心理不适应的危机期。用坚定的语气和充满信心的态度向他们保证疾病会改善与有康复的希望。

采取对症性药物治疗,消除失眠、忧郁和焦虑情绪,适当地应用抗郁剂、抗焦虑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注意老年人用药应尽量缓和,副作用少,使病人能够耐受,保证安全。

培养良性情绪,使之精神愉快,养成乐观开朗的健全性格。

鼓励老人发挥余热,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消除自卑无用的消沉观念,创造条件参加多种业余活动,培养有意义的兴趣爱好,例如书画、下棋、种花、钓鱼、老人旅游、慢跑等文体活动和乐龄活动,使自己生活充实,充满活力和朝气。

子女和老伴要互敬互爱,家庭和睦,要体谅老人的困难,经常陪伴患者,消除老年人孤独、空虚的心理,共享晚年天伦之乐。

加强社会人士敬老扶老的社会风气,使年轻人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变化,让老人能安度晚年,使老人感受到“老有所敬,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怎样调适老年丧偶的心理

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撼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摆脱和减缓丧偶后因过度悲伤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呢?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心理调适方法:

--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

首先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避免自责

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年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

--转移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去。

--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此时孤独与不适加重。应当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旧时生活方式的眷恋。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之一,一旦丧偶,这种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这时需要子女、亲友去建立、填补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依恋关系,方能有效地减轻老人的哀思。

--再婚有利摆脱孤独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丧偶老人的再婚率在不断增加。阻碍丧偶老人再婚的重要心理障碍,一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和所谓“道德”的自我禁锢,二是来自家庭的反对,三是老人再婚择偶条件苛刻,四是受财产继承的制约使老人再婚难成。但是应该看到,鼓励老年人再婚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这种观念正在逐步被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