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值金版——男人的资本大全集
7999000000043

第43章 男人的人脉资本——借人拳头打天下(4)

有一次,克莱斯勒公司为罗斯福先生特制了一部汽车,张伯伦和一位机械师把车子送到白宫。张伯伦先生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我教罗斯福总统如何驾驶一部附带许多不寻常零件的车子,而他教了我很多待人的艺术。”

“当我被召至白宫的时候,”张伯伦先生写道,“总统非常和气愉悦。他直呼我的名字,我觉得非常自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展示给他和告诉他的那些东西,非常地感兴趣。那部汽车经过特别的设计,可以完全靠手来操纵。总统说:‘我认为这部车子真是太棒了。你只要按一个电钮,它就动了,不必费力就可以开出去。我认为真不简单,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我真希望有时间把它拆下来,看看它怎么发动’。

当罗斯福的朋友和助理在赞赏那部车子的时候,他在他们的面前说:“张伯伦先生,我真感激你为建造这部汽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造得太棒了。”他赞赏冷却器、特殊的后镜和钟、特殊的前灯、那种椅套、坐椅的坐姿、车厢里特制的带有他姓名缩写字母的行李箱。换句话说,他注意到每一个我花过不少心思的细节。他还特别把各项零件指给罗斯福太太、柏金斯小姐、劳工部长和他的秘书们看。他甚至把那名年老的黑人司机叫进来,说:“乔治,你要好好地特别照顾这些行李箱。”当驾驶课程结束的时候,总统转向我,说:“嗯,张伯伦先生,我已经让联邦储备委员会等待30分钟了,我想我最好还是回办公室去吧。”“我带了一个机械师到白宫,我们抵达时,他就被介绍给罗斯福。他并没有和总统说话,他是一个害羞的人,躲在角落里。但是,在离开我们之前,总统找到了机械师,握着他的手,叫出他的名字,谢谢他到华府来。总统的谢谢一点也不造作,他说的是心里话,我可以感觉出来。”“回到纽约之后,我收到一张罗斯福总统本人签名的照片,以及一小段谢辞,再度谢谢我的帮忙。他怎么有时间做这件事,对我来说真有些神秘。”

富兰克林·罗斯福知道一个最简单、最重要的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别人的姓名,使别人觉得重要——但我们有多少人这么做呢?

当我们被介绍给一个陌生人,聊上几分钟,说再见的时候,我们大半都已记不得对方的名字了。

一名政治家所要学习的第一课是“记住选民的名字”。记住他的姓名,在商业界和社交上也同样重要。拿破仑的侄儿——拿破仑三世曾经得意地说,即使他日理万机,仍然能够记得每一个他所认识的人的名字。

他的技巧非常地简单。如果他没有听清楚对方的名字,就说:“抱歉,我没有听清楚。”如果碰到一个不寻常的名字,他就说:“怎么写法?”

在谈话的时候,他会把那个名字重复说几次,试着在心中把它跟那个人的特征、表情和容貌联系在一起。

如果对方是个重要人物,拿破仑三世就更进一步,等到他旁边没有人,他就把那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深深根植在他心里,然后把那张纸撕掉。这样做,他对那个名字就不只有视觉的印象,还有听觉的印象。

记住别人姓名,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细微处反映了你对他的兴趣如何。

记住别人的姓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次认识一个人,问清楚他的姓名、家庭人口、职业及价值观点等,把这些资料记在纸上,留在脑海里,反复默看、默想几次就不易忘记了。

但是,如果万一忘记他人姓名怎么办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办法,这就是以提问题法来弥补。

比如,一个登门造访者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神经的雷达搜遍脑际也找不出他的姓名,便可微笑地说:“你好”,之后提问题。如“你好像瘦了一点?”对于胖瘦的感觉是各不相同的,这类问题通常不会失误。

也可以这样问:“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你还住在老地方吗?”等,以促使对方谈起自己的有关情况,提供信息,引发、唤醒我们记忆深处的东西,而又不露痕迹。

一旦我们努力失败,提问题法就可转为感叹赞扬法。比如:“天啊!几年不见,你变得这么年轻,我简直不敢认你了,你是不是叫……”这时,如果对方自报家门,你可接上说:“噢,我不敢认,不敢认!”一句恰到好处的感叹和赞扬就能弥补忘却的遗憾。

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其中的诀窍就是: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这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3)理解你的朋友

一个人是否能受到朋友的欢迎,与这个人的为人有很密切的关系。懂得事事为他人着想,采取中庸之道,谈吐风趣而不失儒雅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馨香,令周围与他相处的人,如沐春风,被他的魅力所吸引,以能成为其好朋友而自豪,不管日后是否同道,心中的思念却会历久弥新,友情长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你要保存一段情谊,不能以为单靠嘴巴或一双手便如愿以偿。这皆因人的思想变化无常,以为彼此日夜共对,相拥相依便可保持热情,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首先付出又不计较付出多少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结交到患难知己,人人会向他伸出友谊之手。

培根曾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假如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也有歌如此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在现实中,人们难以交到真正的“知心”,即使有朋友也难以长久相处。

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钱附庸品,并不是权势下的奴隶。

只有当一个人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时,别人才愿意与之为友,愿意为他敞开心灵之门,愿意付出他应得到的激情和赞美。

青年人涉世不久,往往体验较少,于是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常显得束手无策。而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当一个人充满悔恨时,尤其需要朋友在此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在朋友的宽慰力量下增长力量。如果,这时你伸出了宽慰之手,那么你就必然会获得不绝的赞美。

那么,应怎样宽慰呢?人不愉快想法的产生,有时并不一定是事情多么的严重,而只是在于个人体验的深浅不同。在宽慰别人时,应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例如:帕尔曼同家人到餐馆用餐时,主菜却时时不上来。当他告诉经理时,经理当即就冲进厨房对主厨考尔发火。

这时,帕尔曼走进厨房,对考尔说:“在这么热的地方干活,谁都会吃不消的,为了我们辛苦你们了!”这番话使这位小伙子对遭受斥责后的痛苦与烦恼随即化解,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泛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所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寻求的。

对一个人作评价、下结论,就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价和结论才有概括性,才符合这个人的全部实际。这个道理很简单,无庸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之所以有这种困难,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友情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可以说理解的话语是联结鲜花与鲜花之间柔软的纽带。当别人处于逆境时,纽带轻轻地拉扯着你,会给人心灵以莫大的安抚。

所以说,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学会理解,是获得朋友的必要途径。

(4)和朋友保持距离

人从小到大,都会交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朋友,但有的则是可称为“死党”的好朋友。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些“死党”到后来还是散了,有的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不欢而散”,无论怎么散,都是散了。人能有“死党”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散了,多可惜啊!

而“死党”一散,尤其那种“不欢而散”,要再重新组“党”是相当不容易的,有的甚至根本无再见面的可能。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我强调——好朋友要“保持距离”!这话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应该常聚首呀!保持距离不就疏远了?问题就在“常聚首”!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产生摩擦,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我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来。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身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的“海绵”。

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对方疏远,尤其是工商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而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呀!

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哩!所以,为了友谊,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单,好朋友应保持距离!

讨人喜欢的人自然有很多朋友,即使不主动结交朋友,别人也会设法与他接近;相反,朋友少的人,若不去接近别人,谁也不会主动接近他。

神经质的人大都比较内向,不但不会主动结交朋友,反而会避开人群;个性好胜的人虽然外向、活动力强,但由于过分坚持己见,容易惹人讨厌,朋友也不会很多。

想要获得知己是很困难的,自私自利、存心利用朋友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这种人在朋友有利的时候,会表现得如同至亲、密友一样,一旦利害关系消失,就露出真面目。

亲不亲,故乡人:同乡是你的地缘人脉

每个人都有老乡,共同的人文背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使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出门在外,老乡之间的感情是最深的,这也就是使乡情成为老乡之间无形的办事资源。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情,来自一个地方的两个人会因此在他乡乃至异国彼此扶助而建立深厚的感情或长久的关系。这种难忘乡情的行为自古已有之。

公元前206年,项羽入了咸阳以后,杀了子婴,火烧了秦宫阿房宫,而后就回他的楚国老家去了。当时有人劝他,说在关中称王,但项羽却理由十足地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项羽因此而失去了大好江山,被后人讥笑成“楚人沐猴而冠”。

这种衣锦还乡的心态,暴露了项羽胸无大志、没有见识的特点。但是,在这浅薄无知的言论中,还能显出他对乡里乡亲的深情厚意。

在中国,人们都有着一种强烈的乡土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对同乡与生俱来的热情,特别是同样到外地打工或上学的那一类人,这种同乡的感情特别强烈的。

当今时代,利用乡情办事的事例数不胜数。近至一般的人物,远到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只要事业有成者,无不想为家乡做一份贡献。如果掌握恰当地利用好“老乡关系”,不论是于人于己,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某知名企业家王先生原是河南人,解放战争时,由于兵荒马乱,他跟着父母逃荒到广东,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王先生一家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没有回河南了。改革开放以后,王先生以敏捷的思维和大胆的投资,创办了一家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现已成为全国同行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已过亿。王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现在他年龄大了,很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工作太忙,无法回去。

这时,王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当地特有产品的加工厂,需一笔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才筹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就派小孙去找汪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小钱是政府对外联络办的,为人聪明,善于交际,且很有办法他看到王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断出王先生这时一定也很有为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的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前往广东,并打包票定会筹到款项。

当王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信息,突然有人来了,该不会是招摇撞骗吧?王先生不由起了疑心,但出于礼节,还是同小钱见了面。

小钱一见王先生的神情,知道他还未完全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新中国成立前的情况及最近三十年的风貌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王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期。想起了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邻里亲戚……很显然,汪先生记忆深处中的思乡情结已被小孙的话语深深地触动,那份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罢不能。

就这样,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小钱对借钱一事,只字未提,只是与王先生回忆起了家乡的变迁,犹如放电影一般。最后,王先生不但自己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一事,还答应了与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小钱就是充分抓住了王先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了王先生埋藏几十年的思乡之情,不但完成了任务,还了却了王老那份心愿。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地域的接近,带来心理上的亲近,同乡间也许更容易打交道吧。你是否有意识地组织参加同乡间的活动?是否从中发掘了你需要的某种资源,或者遇到了职业发展中的“贵人”?

1.多参加老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