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8015100000021

第21章 徐向前(2)

7月中旬,一场殊死大战在万源展开。敌人以人海战术,连日从东南西三个方面进攻屏障万源的大面山、玄祖殿、甄子坪、花萼山、孔家山等红军阵地。

红军战士则发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大无畏精神,勇敢顽强,坚守阵地。阵地依据山势自下而上筑有道道堑壕盖沟,设下层层竹篱、鹿砦、木城,并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léi)石礌(léi)石: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以打击敌人的大块石头。。当敌人接近阵地时,步枪、机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开花,滚木礌石齐下,打得敌人成堆成堆地伤亡。

激战之际,徐向前亲临大面山前线指挥。大面山海拔1000多米,是万源的天然屏障,越过大面山就可直下万源,因此这里是敌人的主攻目标之一,战斗异常激烈。在情况异常危急的时候,军、师的干部带敢死营出击。徐向前来到指挥所,对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和政委陈海松说:“大面山是敌人主攻方向之一,是全线的重点阵地,一定要坚守。右侧的三十军,左侧的四军,都打得很好。考验是很严肃的,可是我们有从百战打出来的战斗作风——硬!”

在万源保卫战的日日夜夜,徐向前冒着枪林弹雨,走遍了各个前线阵地。指战员总是劝他快些离开阵地,他却笑着说:“前沿才好哪,走近看得清楚,我呆在后方哪能指挥打仗呀?你们不也在前沿吗?”

此时正当酷暑季节,残酷激烈的战斗在一天天进行。白天,烈日、硝烟、战火把阵地烤得如同蒸笼一般。夜晚,成群的蚊虫叮得人们痛痒难忍。暴雨天,泥水灌满堑壕(háo),指战员泡在齐腰深的泥水中坚守阵地。烂脚病像瘟疫(wēnyì)一样蔓延,许多人腿脚溃(kuì)烂红肿,行动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照样坚持战斗,不下火线。粮食供应不上,指战员靠挖洋芋野菜充饥,枪弹不够用,就到敌人的尸体堆里去拣……一切都难不倒英雄的红军战士!而敌军因酷暑难当病员大增,逃亡不断。敌人士气沮丧,怨声盈野。

在敌人的哀鸣声中,红军转入了总反攻。东线敌人全面崩溃后,徐向前又来到西线,率领红三十军实施大纵深迂回。在黄猫垭(yā)一举歼敌14000余人,打了一个痛快淋漓的歼灭战。李先念后来回忆道:“在战斗结束的那天夜里,徐向前同志高兴地在屋里唱起了《国际歌》。

红四方面军在10个月的时间里,歼敌8万,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刘湘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从成都去重庆的半路上,还演出了一幕投江的丑剧。

冷静分析打伏击

1938年3月中旬,日军向晋南、晋西黄河沿线大举推进,后方运输十分繁忙。邯长公路上,日军的汽车往返不断,日夜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为破坏日军的侵略计划,一二九师准备在敌重要运输线邯(hán)长公路上再打一个伏击战。师长刘伯承要到八路军总部开会,行前提议,这一仗由徐向前指挥。

邯长公路,东起邯郸,西至山西长治,横贯太行山脉,途经涉县、东阳关、黎城、潞城等地。徐向前派出便衣侦察组多方收集日军沿线兵力部署情况,同陈赓、陈锡联等旅、团指挥员调查研究后决定,在黎城至涉县间的响堂铺设伏。徐向前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设伏地,在路北设伏,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而敌人退无路,守无凭,且此地居中,是东阳关和涉县两个敌人据点增援的最远距离。”

3月26日,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师政委邓小平率部队从下良东移,向响堂铺方向运动。一路上,连日春雨霏霏(fēifēi),道路泥泞,春寒逼人。部队指战员情绪高昂(ánɡ),冒雨行军。各团遵照徐向前命令,在31日拂晓前进入阵地;严密封锁消息,做好隐蔽、伪装和防空工作。徐向前的前沿指挥所设在响堂铺路北的后狄(dí)村山坡上,邓小平率师直属队驻佛堂沟。

31日佛晓前,部队进入伏击地点。指挥所里,徐向前守在电话机旁,等待拂晓的降临。突然,电话铃响起来,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陈赓旅长向徐向前报告:“七七二团报告,东阳关之敌200余人进到马家峪,长宁东南高地有敌骑兵,向我侧后运动。”陈赓分析,有可能敌人已发现我军行动,企图将计就计,截断我军后路。

情况突如其来,若真是敌人发现我伏击计划而将计就计,包抄后路,那就很危险,应放弃战斗。而如果情况不准确,盲目失去战机,那是没打败仗的败仗。徐向前冷静地分析、思考后,果断地作出判断:情报不可靠。他分析,如果敌人发现我军计划,决不会只派出这么一点兵力来“打草惊蛇”。

徐向前拿起电话告诉陈赓:“没有我的命令,原计划不得变更。部队不能动,要严密埋伏,不得暴露。情况先不要向下传。”紧接着,徐向前派参谋邓仁俊等立即到东阳关、苏家蛟方向查清虚实。徐向前反复叮嘱:“一定要把情况搞确实。快去快回!”

两小时后,参谋回来报告的情况与徐向前的判断完全吻合:东阳关方向的敌人并未出动,七七二团警戒分队看到的,是赶着牲口走夜路的老百姓。徐向前听完参谋的汇报,高兴地说:“好!太好了!”

31日8时30分,从涉县开往黎城的日军180多辆汽车进入了我们的埋伏圈。徐向前一声令下,步枪声、机枪声、迫击炮声顿时大作,沉寂的山沟沸腾起来。突然而至的打击,使日军晕头转向,汽车在山沟里乱冲乱撞。我军战士如下山的猛虎向敌人冲去,用手榴弹、刺刀解决了顽固抵抗的敌人。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半日激战,敌第十四师团辎重队的森本和山田两队除30余人逃跑外,其余480多人全被歼(jiān)灭,缴获步枪200余支,轻机枪15挺,炮4门。180多辆汽车全部被推毁。

下午5时,日军出动十余架飞机在响堂铺狂轰滥炸。但是,徐向前早已率领部队撤出战场,转移到了秋树垣一带。

普通一名大元帅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参谋长,为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和建设民兵预备役而兢兢(jīnɡjīnɡ)业业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呕心沥血。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里,举行了隆重的元帅授衔授勋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亲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授予徐向前。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他仍像战争年代一样,视党的任务重于生命,抱着多病的身躯,拼命工作。他是人民解放军的缔(dì)造者之一、卓越的军事家,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恃,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

1949年7月,徐向前因病来到青岛海滨休养。他还像战争年代一样与士兵同甘共苦,只要能下得了床,就和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也不允许买价钱稍高的食品。他说:“钱是人民的,是公家的,不能乱花!”

徐向前使用的文件箱,是个连油漆都没上过、做工粗糙的木板箱子。1950年5月,徐向前要从青岛到北京参加七届三中全会,秘书向首长建议买个文件包代替那个木板箱子。徐向前看了看这只木箱子,对秘书说:“我看就可以啦,不必买了。国家财政还非常困难,去年好多地方闹了灾荒,需要政府救济,我们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

三年困难时期,徐向前像全国人民一样勒(lēi)紧裤腰带度难关。管理人员总想买点肉食为元帅老人补身体。徐向前坚决带头不吃肉,我能吃得下吗?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时刻想着人民,想着部队,不能有半点特殊啊!”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徐向前不顾年老、体弱、多病,倾心尽力投入国防现代化建设。他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始终保持着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80年代,徐帅已是80高龄了,仍注意提醒工作人员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他衣着朴素,在家穿的衣服,袖口、领口都缝补了不止一次。1985年,徐向前到医院体检,洪学智见到老元帅穿着补丁的上衣,不安地说:“徐帅,你穿这样的衣服,我这个当后勤部长的怎么向全军交待?”

徐向前自己的衣着不讲究,可是支援灾区募捐,老帅却选出自己的好衣服,单衣、棉衣、棉裤,送给灾区的人民。徐向前习惯粗茶淡饭,他说吃一点野茶,一可以壮筋骨,二可以不忘本。每周总要吃上一两顿莜(yóu)麦面、窝窝头。

徐向前一向对子女、亲属要求严格,决不允许搞特殊化。他的专车不许出私车、办私事。徐向前的夫人黄杰,是1928年的老党员,在纺织工业部上班,一直是乘坐公共汽车。他要求子女、亲属自己的路自己去走,自强自重。徐向前就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