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8015200000021

第21章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允彝兵败自杀后,又与陈子龙等倡义,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易败,他仍为抗清而奔走。被捕后不屈被杀。所作诗赋(fù),抒发政治抱负,反映其斗争经历,悲歌慷慨,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慷慨就义为国捐躯(qū)

夏完淳(chún)出生在松江府华亭县,从小聪明过人,不但饱读经书、擅(shàn)长诗文,而且从十几岁便开始关心时局变化,很有政治见解。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yí),是江南久负盛名的文人,他经常以爱国、忧民思想教诲(huì)儿子。

1645年,清军渡河,到处烧杀抢掠,奸淫(yín)妇女,无恶不作。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慨(kǎi),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夏氏父子商定,先动员吴淞总兵吴志葵联合各地抗清义军,乘敌军立足未稳,迅速出击,夺回苏州,再取南京。夏完淳为了国家大计,告别新婚的妻子,跟随父亲投入到抗清第一线中。

不料吴志葵竟是个无勇无谋的饭桶。副总兵率300人攻击苏州城门时,吴志葵竞犹豫再三,不发救兵。结果,300名敢死队员全部牺牲。在清军的连续打击下,吴志葵连连败退,最后兵败身亡。夏氏父子冒死突围,幸免于难。不久,夏父自尽。

夏完淳这时非常悲痛,他完全明白父亲的做法,父亲是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他要以更顽强的斗争、更饱满的斗志,为国雪耻,为父报仇。

夏完淳安葬了父亲,变卖全部家产,捐(juān)献给吴日生领导的抗清义军,并亲自出任军事参谋,利用水上优势抵抗清军。在夏完淳的谋划指导下,抗清义军连续给清军以重创。有一次,夏完淳巧用草人充真人,诱使敌军放箭,等清军的箭快用完了,抗清义军突然发起冲锋,大败敌军。“十万艨(ménɡ)艟(chōnɡ)偃(yǎn)翠微,风雷黄石问兵机。月寒壁垒侵金柝(tuò),风入旌(jīnɡ)旗动铁衣。”这雄浑的诗句是夏完淳军营生活的真实写照。

后来,清兵使用反间计,瓦解、分化抗清义军队伍,抗清义军被打败了,在退却途中,夏完淳被叛徒出卖,被清兵抓住了。

在狱中,夏完淳遭受了百般虐待(虐待(nüè):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可他毫无惧(jù)色。在写给母亲的信中他这样说:“人生谁能不死,最重要的是死得其所。为国而死,是我的本分。”1647年秋天。明朝大将,现任清军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洪承畴(chóu)提审夏完淳。

夏完淳昂首挺胸,双眼怒视地走上大堂。

“跪下——”两旁的衙役们喊道。

洪承畴一伸手,制止住两旁的军兵,缓说道:“夏义士,本官看你是一个文弱书生,年纪轻轻,不懂得什么叫造反!大好的年华,不要在打打杀杀中度过。本官念你受别人迷惑(huò)、煽(shān)动,误入歧(qí)途,不咎既往。,只要你能归顺我大清朝廷,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举你,必定重用。到那时,春风得意,也不枉(wǎnɡ)少年风流啊!”

夏完淳明知堂上坐着的就是洪承畴,假装不认识,厉声喝道:“吠!你不要胡说八道。我身为大明臣子,以身报国是我的本份。我七尺男儿,当学我朝亨九公(洪承畴之号),战死沙场,以身报国。我年纪虽小,愿做洪将军第二。狗叛徒,你要杀要砍随便!”

“堂上坐的就是洪老将军!”有人告诉他。

夏完淳故意仔细看了看端坐于堂上的洪承畴,摇摇头转身怒斥刚才说话的人,“呸(pēi)!胡扯!我朝洪亨九先生早已为国捐躯(qū)了。天子下令,为他修碑建祠(cí),亲自祭奠(diàn);满朝文武,没有一位不痛哭流涕;举国百姓,没有一人不钦佩他老人家的气节。这些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又转头怒斥(chì)洪承畴,“你这老家伙,胆敢冒充我朝忠臣,侮辱忠魂?我今生不能杀你,就是变成厉鬼也要除掉你!”

洪承畴被夏完淳(chún)骂得狗血淋头,而且无法反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干生气说不出话来,心中十分恼怒。就下定决心要告到皇上那儿,夏完淳非死不可。

9月19日,夏完淳这位青年英雄就面对敌人的屠刀挺身直立,慷慨(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就义了,年仅17岁。他的英雄气慨一直为后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