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8015200000040

第40章 拿破仑

拿破仑(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军事家,统帅。生于科西嘉(jiā)岛。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1793年土伦战役中指挥出色,擢升准将。1795年镇压王党叛乱有功晋升少将。次年率兵进攻意大利,打败奥地利。1798年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官。1804年加冕称帝,建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在滑铁卢战役中,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并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病死于该岛。

法兰西第一帝国

“喂,科西嘉人,你讲讲‘法兰西’三个字是怎么念的?”许多小同学围着一个新来的孩子闹着说。

这孩子一字一字的念道:“法——兰——西。”

“讲得快点,科西嘉人!”

“为——什么?我知道——你们——想——取笑我。”孩子仍然一字一字地念着,他的法语显得很蹩(bié)脚。

“哈哈!我们知道你只会说科西嘉话。”同学们真的取笑他了。

“那么——我们——比比——成绩——一吧!”孩子不甘示弱地说。原来,他学习努力,成绩突出,尤其是数学和历史,远远超过其他同学。

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岛,这个岛本来并不属于法国,它是在拿破仑出生那年才归并于法国的。早年,拿破仑曾在法国炮兵学校学习,后来作为炮兵军官在部队服役,那时的他表现平平,但是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他却一下子崭(zhǎn)露头角。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那一年,拿破仑20岁,他怀着治国济民的理想和出人头地出人头地:超过一般人,高人一等。的强烈愿望,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

1793年,国内的保王党人在英军的支持下占领了地中海畔的重镇土伦港,革命政府命令拿破仑夺回土伦。拿破仑知道土伦防御(yù)工事坚固,决定加强攻击力量。他夜以继日地制造大炮,训练炮兵,终于在几个月里组成了一支炮兵部队,并很快夺回了土伦。革命政府为了表彰(zhānɡ)他的功绩,将他越级提升为准将,这年他只有24岁。因此可以说,土伦战役是他发迹的起点。

1795年10月4日,3万多名保王党在巴黎发动叛乱。拿破仑被任命为平暴指挥官,肩负平定叛乱的重任。他拔出佩刀表示:“只有等战斗胜利,我才会放刀入鞘(qiào)。”他迅速调来炮兵做好部署(shǔ),仅在几小时内就平息了暴乱。因为这件事正好发生在共和历的葡月,所以人们常常把拿破仑的这次胜利称为“葡月风云”。

收复土伦和“葡月风云”使拿破仑威名大震,他成为法军一支重要部队的司令,也成为维护法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一把利剑。他战败奥国,侵入意大利,把财宝都夺回巴黎。

为了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1798年,督政府派拿破仑率领海军侵入埃及。被英国和俄国舰队打得大败。

就在他进军埃及期间,法国的形势动荡,共和国政府矛盾重重,摇摇欲坠(zhuì)。拿破仑马上决定回去夺取政权。

1799年8月,他抛(pāo)下远征军,冒险回到法国巴黎。当时法国的局势已经好转,但是拿破仑夺权的事已经如箭在弦,他把自己原来的旧部调集起来,并同一些军火商人和金融资本家勾结,又争取银行家们支持,筹(chóu)集到了许多金钱。

1799年11月9日早晨,拿破仑发动政变,带兵推翻了督(dū)政府。

元老院和五百人院的议员们纷纷逃散。拿破仑下令军队把一些议员强行抓回来,并且又强迫他们通过决议,把共和国的一切权力交给拿破仑等三个人。这三个人称为“执政官”,他们三个人组成“执政府”,拿破仑自任第一执政官,独揽了大权。

因为这次政变发生在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人们就把这次改变称为“雾月政变”。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主宰(zǎi)了法国。1804年,他再次修改了宪法,把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并决定于同年12月2日举行加冕典礼。

加冕(miǎn)那天,教皇庇护七世年纪大了,动作缓慢,当他念念有词举起很大的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时,拿破仑嫌他动作太慢了,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戴上。从此这个科西嘉岛出生的孩子当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称为拿破仑一世,历史上把这个帝国叫做法兰西第一帝国。

用“冰”如神

那是1794年深秋,拿破仑雄心勃勃亲率大军进攻荷兰。荷兰军民奋战反抗,但因众寡(ɡuǎ)悬殊,武器太差。在千钧一发千钧一发:千钧重物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万分危急。之际,为阻挡强敌进犯,有人提出开闸放水之计,荷兰统帅欣然采纳(nà),当即开闸(zhá)放水。

当法军前线指挥官听到荷兰军放水的报告后,正打算后撤(chè),拿破仑却下达了“部队停止后撤,原地待命”的命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拿破仑听到报告后,在窗前走来走去,冥(mínɡ)思苦索,运筹(chóu)对策。忽然看见附近许多蜘蛛在加紧吐丝结网。拿破仑从蜘蛛加紧吐丝结网这一现象得知严寒即到,而天寒必结冰。果然,不出拿破仑所料,这一天晚上,荷兰人开闸放出的水,很快变成了坚冰。拿破仑就趁(chèn)机挥师前进,大获全胜。

还有一次发生在1805年的法与俄奥斯特里茨的冰上鏖(áo)战。当时俄军与奥军组成10万之众的联军,而法军不足4万。但由于拿破仑指挥若定,妙计迭(dié)出,使奥军先自逃遁,俄军见势不妙,也急不择路,向冰湖飞窜。这正好中了拿破仑的锦囊(nánɡ)妙计。

战前,他不仅三面结网,而且亲自到冰上作了调查研究。对冰层厚薄,承载能力,爆炸后的情况都一一进行了考察,并烂熟于心。当俄军统帅率5万俄军洋洋得意地从冰道上“转移”之际,拿破仑下令:“万炮齐发,不必射人,专门轰冰!”随着“轰隆隆”的炮声,只见冰层洞开,冰水乱翻。走冰道的俄军即刻陷(xiàn)入千孔万洞的冰湖陷阱之中。

就这样,拿破仑以2000多人的伤亡,赢得了歼敌万余、掳(lǔ)敌3万多的巨大胜利。就连被俘(fú)的“落汤鸡们”也交口称道“拿破仑用‘冰’如神”。

拿破仑在即将结束其战斗生涯之际,曾对亲信将士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在血与火中拼杀,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到底打了多少次仗已记不清了。大仗打过30次,但没有一次比得上‘冰上大战’的。”

巧妙摆脱女人的纠缠

公元1797年,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全胜,凯(kǎi)旋而归。从此,他在巴黎社交界身价百倍,也成为众多贵妇人追逐青睐(lài)的对象。然而,拿破仑不喜欢这一套,并且有些讨厌。可是,有些人硬是紧追不放,纠缠不休。当时的才女、文学家斯达尔夫人,几个月中一直在给拿破仑写信,想结识拿破仑。一天在舞会上,斯达尔夫人头上缠着宽大的包头布,手上拿着桂枝,穿过人群,迎着拿破仑走来。拿破仑实在无法避(bì)开。当斯达尔夫人把一束桂枝送给拿破仑时,他说:“应该把桂枝留给缪斯(即文艺之神)。”斯达尔夫人认为这是一句俏(qiào)皮话,并不感到尴尬。她继续没话找话地与拿破仑纠缠,拿破仑出于礼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断谈话。

“将军,您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

“是我的妻子。”

“这太简单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谁呢?”

“是最会料理家务的女人。”

“这我想到了,那么,您认为谁是女中豪杰呢?”

“是孩子生得最多的女人,夫人。”

他们这样一问一答,愈谈愈没趣。斯达尔夫人感到局促不安局促不安:形容拘束不安。,也不想再自讨没趣,只好作罢。

巧测莱茵河

公元1805年,拿破仑率大军与德俄联军在莱茵(yīn)河畔作战。德俄联军在北岸设防,法军则在南岸,当中隔着一条很宽的莱茵河。法军要使炮弹准确地落到对方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如何测量呢?

要在平时可以坐船测量,而当时双方对阵,不可能这样做。拿破仑为这个难题而踌躇踌躇(chóuchú):犹豫。,立在南岸观望,一时束手无策(cè)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一般,毫无办法。。忽然,他发觉河水与北岸的边线,在视觉里恰好擦着自己头上戴的那顶军帽的帽舌边。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去,退到莱茵河水与南岸的边线也正好擦着他的帽舌边时,便立定了。拿破仑叫人把这地方到莱茵河水边的距离丈量一下。他知道。量得的距离一定等于河的宽度。于是,他命令部下根据量得的距离安放炮架,向北岸的德俄联军发起炮击。果然,炮弹命中了目标。

以假乱真诳(kuánɡ)俄帅

公元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指挥法军在维也纳以北120公里的奥斯特里茨附近同俄奥联军展开决战。在此之前,拿破仑与俄皇的全权代表道戈路柯夫举行了谈判,他让传令官故意在道戈路柯夫的面前“泄(xiè)露”他的作战计划。按照这个预定的作战计划,法军要在战斗打响之时,首先向俄奥联军占领的普拉琴高地发起攻击。根据道戈路柯夫报告,俄皇命令俄奥联军撤离这个高地,去加强另一侧的防御(yù),这正中拿破仑的下怀,结果法国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这一要地。为赢得这次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佯(yánɡ)乱骗麦克

在法奥乌尔姆(mǔ)战役中,拿破仑为进一步迷惑(huò)奥军,造成奥军判断失误,防止奥军人正在紧缩的包围中逃脱,积极开展谍(dié)报工作。其时恰逢奥军统帅麦克对突围还是死守举棋不定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知怎么下好。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破仑派去间谍舒尔迈斯特,他向麦克报告说,法国国内爆发了反拿破仑的革命,政局动荡,各地动乱此起彼伏,建议麦克困守乌尔姆要塞。为了使麦克相信,拿破仑还令人赶印了一期报纸,上面印着巴黎爆发反拿破仑革命的所谓号外,并巧妙地使这张报纸落到了奥军手中。这种种迹象居然使麦克信以为真,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猎人已在收网。直到法军兵临城下,麦克才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猛一下子醒悟或明白了。,但为时已晚。

这次战役,奥军全军覆没,败军统帅麦克低头向拿破仑交出了自己的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