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8015200000046

第46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生于工人家庭。十六岁参加红军,二十岁加入俄共(布)。在国内战争中受重伤,健康逐渐恶化,最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在病榻(tà)上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反映乌克兰人民在内战时期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因作者逝世未能完成。

童年的反抗强暴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维利亚河边一个叫维利亚的村庄里。他是这一家的第五个孩子。

从小就具有打抱不平的精神,为了抗议地主对农民的剥(bō)削,他采取了报复行动。

他家非常贫困,尽管父母和哥哥姐姐们从未停止过劳动,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日子虽然苦一点,但家里却是温馨和睦的,尼古拉就在这样的家庭里茁壮成长。

尼古拉8岁那年的一天傍晚,他玩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发现两个姐姐正在哭泣,父母也哀声叹气、愁眉不展。后来才知道,地主的账房不但不给两位姐姐付工钱,还把她们赶了出来,而父亲的工钱也有半个月没发了。其他的农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尼古拉听了,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家门。他叫来自己的小伙伴们,大家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指私下小声说话.了一阵子,想了个报复的好办法。

那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尼古拉的带领下,伙伴们偷偷地潜伏在地主账房的院子外头,向账房的玻璃砸去,只听见“劈劈啪啪”一阵乱响,账房的玻璃被砸(zá)得粉碎。孩子们忍住笑声,很快向村子里跑去,他们约好,谁也不许出卖朋友。

但是,砸玻璃的事还是泄露了,尼古拉被当做“主谋”供了出来,他的姐姐们不得不为打碎的玻璃赔钱,但是她们都没有责怪这个打抱不平的弟弟,父亲和母亲也没有骂他,只是摸了摸他的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尼古拉从小就爱打抱不平,这似乎也暗示了他未来将成为一名英勇的无产阶级战士。

上学反抗神甫(fǔ)的体罚

尼古拉小学毕业后不久,就来到市立中学念书,他学习十分刻苦,很快成为班上的优等生。

在学校里,有一位叫瓦西里的红头发神甫,他讲授《圣经》一课,总是强迫学生背诵大段大段不知所云的祈祷文。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个神甫十分残忍,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体罚,他常常扭(niǔ)住孩子们的耳朵,揪(jiū)住他们的衣领乱晃,甚至按住学生的脑门使劲往桌子上撞。

居古拉很憎(zēnɡ)恶这个红头发的神甫,他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来为难他,弄得他措手不及措手不及:形容事出意外,来不及应付。,丑态百出。有一天,凶狠的神甫又体罚学生,尼古拉很生气,就偷偷地往他家的面团里撒了些烟末,神甫于是借题发挥、软硬兼施,逼着学校把尼古拉开除了。尼古拉的校园生活从此就结束了。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了。

1918年,苏维埃政权领导下的舍佩托夫卡高级初等中学开学,这所学校也要教《圣经》,所以瓦西里神甫也会在这里当老师。尼古拉把瓦西里神甫殴打学生,以及自己在他家的面团上撒烟末的事告诉了新来的女教师玛利亚。

“我这样做可不是为自己,做老师的难道就可以打学生吗?”尼古拉激动地说。

“放心吧,孩子,革命之后,大家再也不会看见有学生挨老师的揍(zòu)啦!”玛利亚安慰他。

就这样,尼古拉又回到了学校。

上学的第一天,瓦西里神甫就在课堂上认出了尼古拉。

“天哪,你怎么把这个坏心肠的家伙也接收进来了,你可得留点神!”他对玛利亚大惊小怪地说。并且像以前一样挑尼古拉的刺儿。可是尼古拉又勤奋又认真,让他无可奈何。

没过几天,玛利亚的儿子舒拉放学后,哭哭啼啼(tí)地回到家里,额头上流着血。原来,瓦西里神甫在课堂上抓住他的头往课桌上磕(kē),就因为他回答错了一个问题。

玛利亚非常愤怒,她不能说服学校解雇(ɡù)瓦西里神甫,于是让舒拉不去上《圣经》课,尼古拉也不去了。

地下工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许多苦难,所以,他对剥削者的认识很深刻,因此参加了革命工作。

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硝(xiāo)烟弥(mí)漫。1918年春,德国军队占领了乌克兰地区。

一次,革命委员会决定发布一份《告德国士兵书》,要求德国士兵停止对乌克兰的血腥(xīnɡ)掠夺,回到德国去同本国的剥削者做斗争,在本国建立苏维埃政权。尼古拉负责张贴传单。

尼古拉领到一大包《告德国士兵书》,他找到最好的两个朋友,分给他们一些任务,然后把最危险地区的张贴任务留给自己。

为了把布告传播到德国士兵内部,尼古拉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在一张布告的反面涂上一层厚厚的浆糊,然后在正面涂上一点点浆糊,把它粘在自己的背上。一切准备妥当后,他手里拿着半截烟头,装成一个街头流浪少年的样子,朝德军司令部走去。

“大哥,借个火吧!”他朝一个德士兵笑嘻嘻地说。

“你是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这里可不是你随便来的地方!”士兵不耐烦地挥着手。

“大哥,我好不容易捡到一个烟卷儿,借你的打火机用用嘛。你要不肯,我就说什么也不走啦!”尼古拉故意耍起了赖皮。

德国士兵无奈,只想赶快打发走这个“小混混”,于是掏出打火机打火,尼古拉装作被打火机里的火吓了一跳的样子,往墙上一靠,那张《告德国士兵书》就粘在了德国人的哨亭上。尼古拉暗暗庆幸大功告成,于是彬彬有礼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地谢过这位士兵,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尼古拉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他的机智和勇敢赢得了革命委员会的信任。

1919年夏天,为了扼(è)杀苏维埃政权,邓尼金的百卫军部队从南方入侵乌克兰,富农匪帮和波兰白匪军勾结在一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舍佩托夫卡镇周围的战斗形势越来越险恶。

不久,革命委员会接到军事指挥机关的命令:立即撤退。在撤退中,尼古拉参加了红军。

辉煌的战斗经历

尼古拉在骑兵旅表现突出,得到赞赏。家乡解放后,他负责建立了第一个图书馆,1920年8月,他重返前线,身受重伤。一只眼睛失明,紧接着双腿不能支持身体,只能在床上度过了,他在眼睛不好不能行动的情况下,坚持在床上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被人从战场上救起,送进了医院。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伤势十分严重。10月份,上级命令尼古拉退伍,这时候,他才刚刚满16周岁。

1931年10月25日,小说第一部的九章终于完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花了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把手稿从头到尾听了一遍,并进行了一些修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青年近卫军》上连续刊载。不久,“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决定在年底之前出版该书的单行本。

现在,尼古拉成了公认的作家,被接受为莫斯科作家组织的成员。他在病床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列宁勋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式出版了,从1931年到1935年,小说总共出版了六次。每次,尼古拉都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1935年11月24日,尼古拉回到索契。因为今天将在他们的家里举行授予尼古拉列宁勋(xūn)章的仪式。

快乐不仅仅是属于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的,整个索契都洋溢(yì)着欢乐的气氛,人们聚集在尼古拉家的周围,向他表示祝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但是,他并不因此而自满,对于他而言,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是极其珍贵的,他要抓住每一寸光阴,创造价值谱写人生。

一直到今天,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精神还散发出无穷的力量和魅(mèi)力,人们永远都铭记着他借保尔之口说的那段话,这段话是他短暂而壮丽人生的概括: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