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8016000000016

第16章 欣赏

艺术欣赏力究竟是什么呢?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

〔法〕狄德罗:《论绘画》

鉴赏力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

鉴赏是关联着想象力的自由的合规律性的对于对象的判定能力。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

我们在艺术美里所欣赏的正是创作和形象塑造的自由性。

〔德〕黑格尔:《美学·全书序论》

读者和作家的心境帖然无间的地方,有着生命的共鸣共感的时候,于是艺术的鉴赏即成立。

〔日〕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欣赏是一种陶冶,一种提高,一种收获;附庸风雅是一种时髦,一场热闹,一个过场。

〔中〕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

〔意〕达·芬奇:《笔记》

欣赏平凡的东西和小山是容易的;可是那些过于崇高的东西,……在离得太近去看的时候,是会使人惊骇的。

〔法〕雨果:《九三年》

那能使想象力自在地和有目的地活动的东西,它对我们是时时新颖的,人们不会疲于欣赏它。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

供观照的艺术作品,也就是为群众的艺术作品,群众有权利要求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它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共鸣。

〔德〕黑格尔:《美学》

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

〔德〕莱辛:《拉奥孔》

功利是依靠理知来认识的;美是依靠直觉能力来认识的。

〔俄〕普列汉诺夫:《论18世纪法国戏剧文学和绘画》

审美的根源在于感受力。

〔美〕马尔库塞:《论解放》

“学得有趣味”就是欣赏。

〔中〕朱光潜:《艺文杂谈》

人们欣赏文艺,不只要求它有完美的形式,也要求它具备形式美。

〔中〕王朝闻:《王朝闻文艺论集》

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当它能够唤起相应的情感的体验时,欣赏者才感到审美的愉快。

〔中〕王朝闻:《王朝闻文艺论集》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的欣赏。

〔中〕王朝闻:《适应为了征服》

有一些东西并不一定要得到,只要能够欣赏到就很好,当你欣赏的时候那是一种完善,一旦得到了,反而会破坏了那种完善。

〔中〕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最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敏锐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有时我愉快地读着一本书,却痛恨着它的作者。

〔英〕斯威夫特:《杂感》

只要有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

〔法〕卢梭:《爱弥儿》

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

〔德〕歌德,引自《歌德谈话录》

如果我们欣赏一幅绘画,因此忘掉了艺术家,艺术家一定认为这是对他的最高赞美。

〔德〕席勒:《阴谋与爱情》

作者不流泪,读者也不会流泪。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诗集〉前言》

欣赏诗就是一种美感的再创造,一种美的事物的制造;或者是想象在一个题材上作适当的发挥。

〔美〕杰克·吉伯特:《谈1965年美国诗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中〕陶渊明:《移居二首》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中〕宗白华:《美学散步》

欣赏、演奏古典音乐的实质是进行个别的哲学交谈。所以我习惯一个人关起门来听。我沉思,我忧郁,我哭,我笑,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中〕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如果我们想成为出色的人,首先就要学会欣赏比自己出色的人。

〔中〕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

〔古罗马〕普罗提诺:《九卷书·论美》

不能理解的人也不能欣赏。

〔英〕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如果一个人自己具有某种品质,就具备对那种品质的鉴赏力。

〔英〕狄更斯:《游美札记》

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英〕华兹华斯,引自《艺文杂谈》

趣味,有好坏之分;但如果对美的判断只凭感觉,那么,趣味雅俗的区别,又有什么意义呢?

〔法〕库申:《论美》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德〕黑格尔:《美学》

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如若一个人的眼光没有被卑下动机的迷雾所遮住,欣赏美人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苏〕高尔基:《十戈比银币》

对忘恩负义的人作了好事完全无用,对不知欣赏的人举动彬彬有礼等于白作。

〔印度〕《五卷书》

自己心灵不美的人就无法真正认识美和欣赏美。

〔中〕朱光潜:《西方美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