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8016000000003

第3章 教育(2)

教育儿童,十岁以前,当以兽性主义;十岁以后,方以人性主义。

〔日〕福泽谕吉:《今日之教育方针》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得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中〕张载:《语录抄》

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中〕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正》

教育孩子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个人的性格爱好,朝一个有益的方向去引导,不能以自己的想当然强加到孩子们的头上。

〔中〕马寅初,引自《马寅初传》

对青年的教育,应该以爱和同情为出发点,当他们犯了错误,我们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设身处地为他们设想。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教育不只是只教人不懂的知识,而是举出实例,为知识拓路——其可贵在于不畏艰难,持续不止。

〔英〕罗斯金:《语丝》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

〔法〕卢梭:《爱弥儿》

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非思考的结果。

〔德〕顾立德:《杂志·论文》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为重要。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

〔瑞士〕亚美洛:《日记》

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

〔德〕爱因斯坦:《随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中〕《论语·达而》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孟轲:《孟子·尽心上》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中〕叶圣陶:《叶圣陶序跋集·语文教育书简》

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

〔中〕钱三强:《在微观物理学思想史讨论会上的讲话》

教育必须立基于道德与智慧。

〔法〕尚福尔:《格言与思想录》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德〕赫尔巴特:《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

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教育》

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

〔俄〕乌申斯基:《论俄罗斯教育中的道德因素》

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授予学问,而是在于:一方面要鼓励高尚的、正直的、武士式的情操;同时还要清除下流的、浮躁的、粗野的恶劣风气。

〔日〕夏目漱石:《哥儿》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中〕《礼记·学记》

初步的品德教育是教我们如何用理智来约束感情。进一步的品德教育是教我们如何让感情不必经过理智而能够适当地出现,来显出人生真正的乐趣与活力。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教育最大的目标不单是求知识,而是起而力行。

〔英〕斯宾塞:《社会学原理》

教育的目的在于性格之塑造、成形。

〔英〕斯宾塞:《社会学原理》

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济。

〔法〕卢梭:《爱弥儿》

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把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自尊感和自豪感都建筑在劳动成就的基础之上。

〔苏〕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献给孩子》

我们教育者的伟大而光荣的使命,就是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上培植崇高的理想。

〔苏〕苏霍姆林斯基:《心头最珍贵的东西》

教育者个人的天职,在于塑造有头脑的劳动者。

〔苏〕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

教育首先在于培养、磨练一个人成为受教育者的能力。

〔苏〕苏霍姆林斯基:《要看到自己》

教育是要培养活人而不是培养死人。

〔中〕孙铭勋:《孙铭勋教育文选》

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教师是太阳底下无法再优越的职务。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

〔苏〕克鲁普斯卡娅:《当一个教师是很光荣的事情》

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苏〕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教师——他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指路明灯。

〔苏〕苏霍姆林斯基,引自《教育的艺术》

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一辈子有老师。没有比无师更不幸的了。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

〔中〕荀况:《荀子·儒效》

择师不可不慎也。

〔中〕《礼记·学记》

师者,人之模范也。

〔中〕扬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中〕扬雄:《法言·学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韩愈:《师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中〕韩愈:《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中〕韩愈:《师说》

三岁学,不如一岁择师。

〔中〕《太平御览·人事部》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中〕程颢、程颐:《二程粹言·论学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中〕关汉卿:《玉镜台》

人虽性质美而心辨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

〔中〕胡承诺:《绎志》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中〕唐甄:《借书·讲学》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中〕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如果一个人传授的知识没有一点是无用的,那他在这个领域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大师!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最大的蠢事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必须把人人皆知的事情传给世人。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树立起一个比他的学生更崇高的人生观,就不能讲授。

〔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传》

真正的教师,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性及于学生。

〔美〕奥尔科特:《神秘的格言》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中〕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中〕范晔:《后汉书·钟离家蹇列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中〕韩愈:《师说》

言教不如身教之易于感人。

〔中〕梁章矩:《退庵随笔·政事》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中〕陶行知:《陶行知文集·创造宣言》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中〕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我们的信条》

理想的教师不但想到学生的耳朵,还想到他们的脑子。

〔中〕朱自清:《高中毕业生国文程度一斑》

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英〕洛克:《教育漫话》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英〕笛福:《鲁滨逊飘流记》

把孩子交给一个连他本身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培养,又怎能培养得好呢?

〔法〕卢梭:《爱弥儿》

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

〔德〕康德:《康德教育论》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苏〕加里宁:《加里宁选集》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应该确信教育中富有人情味的开头正是每个教师教育素养中最重要之点。

〔苏〕苏霍姆林斯基,引自《教育的艺术》

渊博的学识、宽阔的眼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教师应当具备所有这些素养……

〔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

〔中〕袁采:《袁氏世范》

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

〔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

〔苏〕列宁:《日记摘录》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中〕荀况:《荀子·大略》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中〕《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中〕《礼记·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