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新编陕西名小吃
8021500000094

第94章 岐山御京粉

岐山传统风味小吃。此小吃又称岐山面筋皮子。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那时,岐山县北郭乡八亩沟村王同江在北京皇帝御膳房里当司厨,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在实践中首创出这种面食,由于在京城仅作为御膳,故名。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归乡,在八亩沟收徒传艺,开设店铺,经营御京粉。从此,宫廷食品传入市肆民间。

八亩沟村自王同江以来,历代相传,为岐山御京粉加工经营盛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御京粉的流传范围愈来愈广,遍及于西府宝鸡、凤翔、扶风、眉县城乡。但以质量和特色而论,仍以八亩沟村的为最佳。

原料:

面粉、菜籽油、调料。

制法:

(1)制面筋。将上白面粉2.5千克用清水约1.1千克和成面团,盘软揉光,放入大瓷盆内,倒入清水2千克,用两手将面团托起,用手指与手掌揉洗5分钟,再加清水1千克揉洗。如此反复,加水揉洗10多次,直洗到没有淀粉成为面筋块时为止。然后将面筋块用清水冲净,放案板上回饧半小时。淀粉水待用。

(2)制淀粉浆。在一个大瓷盆上放上木架,将110号的铜丝罗放木架上。把淀粉水用水瓢舀入铜丝罗,过滤到盆内,滤出的碎面筋,放在面筋块上,如此过滤5次。大盆内的淀粉水沉淀约3至4小时后,撇去清水及杂质,只留淀粉浆。

(3)制面筋条。将面筋分别揪成每个重约50克的剂,扯长挽成疙瘩,放入大锅内煮熟。捞出,晾凉后,撕成长约5厘米、宽约1厘米的条,即成面筋条,放入一大筛内。

(4)制面块。用口径约59厘米的铁锅,放小火上烧热,先在锅底刷一层菜籽油,再用大瓢舀淀粉浆约900克,倒入锅内,立即用一块长方形小木板不断搅动,使淀粉浆凝结成面块。然后用特制的“木泥子”不断推动盘压,使粉浆受火均匀,直至面块约八成熟、有韧性时即可。依此方法,分次将淀粉浆做完。

(5)制面皮。大案板上放置一块厚约83厘米、宽约50厘米、长约99厘米的木板,要平正光滑。给板上抹菜籽油25克,放上制好的面块,趁热稍揉搓,盘光,摆放在木板的一端,用湿布盖上,保持温度。从发热的面块中,揪取约125克的剂,用力揉搓成长约33厘米的条,用手拍压成厚1.3厘米的面片,抹上一层菜籽油,然后用直径1.6厘米、长33厘米的擀面杖,在面片中间一压,就势两臂用力均匀地向前推擀至边缘,再向后回擀,一次擀成厚约0.33厘米的薄面皮,再抹上一层菜籽油,用刀将四周边缘切去,成为33厘米见方的面皮片,如此反复制作,一张张摞起备用。

(6)笼蒸。每7张一摞,每摞蒸一笼,上笼用旺火蒸约40分钟,取出,待凉后,一张一张分开,切成韭菜叶形的条,即成面皮。

(7)制调料辣椒油。将八角25克、草果、桂皮、干姜各1克,小茴香1克混合研成极细的粉末,配成调料面。炒勺内放入菜籽油175克,用旺火烧八成热,离火,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加入辣椒面25克、调料面,将炒勺放回火上,加热至近100℃,即成调料辣椒油。把精盐50克化成盐水。

(8)调味。取面皮150克、面筋条50克,放入小碗内,根据食者的口味轻重及爱好,分别调入精盐、香醋及调料辣椒油,搅拌均匀,盛入碗内即成。

营养特点:

白(色泽乳白)、薄(薄而匀称)、光(光滑透亮)、软(松绵柔嫩)、筋(筋韧耐嚼)、辣(辣香适口)。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质,有养心和气、补胃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