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实用生活文库)
8023300000005

第5章 心理健康的特征

心理小语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各级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积极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成为适应未来所需要的建设者。

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八个方面。

健康指南

我国心理学家通过借鉴国外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青少年发展情况,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归纳了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本身不是绝对割裂和区别开来的,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2.情绪反应适度。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3.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4.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5.个性结构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6.人际交往良好。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嫉妒、冷漠、怀疑、小气、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并与他人打成一片。

7.生活态度积极。行为得体,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8.反应适度。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的。既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知识小结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青少年出于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