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笛语新说
8033500000013

第13章 笛技篇(6)

单吐时,吐音的方法无外乎这样的一些基本方式,也有运用其他字音来代替的。这些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吐音,它们的力度有明显的差别,长度也有不同,t字的发音要强烈的多,d字的发音要轻柔一些,de、te要短促一些,du、tu要稍长一些,de、du的气流要急促一些,te、tu的气流要缓和一些。

当然还有不少吐音的虚拟词,如,在长笛演奏中,法国人用“qu”,近似汉语“去”的发音;还有人念为“ju”,近似汉语“居”的发音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使舌头处在最松弛、最灵敏、最快捷的状态中,将将舌头放在离牙齿最近的地方,舌头要放平、略直,位置不可太高。这样舌头在演奏时,才能更加灵活、快捷的变化。

单吐是各器官组织协调配合的结果,但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发声。注意舌头的吐音的位置和手指动作与舌头吐音同步的问题。有时吐音不清晰往往由于吐音与手指配合上出现差错,吐音的音头与手指不能同时到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作大量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练习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练习舌头的灵活性,注意舌头吐音部位的弹性。

(2)需要练习舌头与手指的配合,注意吐音的瞬间与手指的配合。

(3)注意控制气流的方向,做到发音清晰准确。

(4)注意控制好气息的供应量与供应方式。

练习时,可以先念“吐”字,可以运用舌头来练习;也可以用横膈膜的弹跳来练习;还可以运用喉头肌肉弹出来的气来练习吐音。这种喉头的吐音练习对我们以后学习颤音有直接的关系,练习喉头肌弹跳出各种各样力度的吐音,逐渐加大喉头肌的动作幅度。练习中,要把喉头肌肉放松。喉头肌练习得越灵活越好,对以后学习颤音有好处。

2.双吐

双吐是为了弥补单吐在速度上的不足而产生的,双吐是单吐的升华。如果你的单吐的质量比较好,学习双吐不应当有什么困难。双吐是利用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发声原理来取得的。在平常生活里拟声词是比较常见的。如,“咕嘟咕嘟水开了”、“你们叽哩咕噜什么呀”等等。这些双吐词拼读都非常简捷,一个子音,一个元音发一声,第二个发声在舌尖第一个发声之后,随着舌尖向后撤的惯性在舌尖后面发出同一个元音的第二个发音,双吐就完成了。双吐时,只需要在第一个发声之后,加一个舌后的音即可:

te(特)——ke(克)de(得)——ge(格)

tu(吐)——ku(库)du(嘟)——gu(咕)

这些发声延续了单吐的四个基本方法,只要能发出相对应的舌后音,这是很容易做到的。难就难在前后两个发声要同样清晰、同样有效、同样的力度、同样的长度、同样的饱和度等。不能出现一个重、一个轻;不要一个长、一个短;不要一个发声、一个不发声等等。最重要的是舌头的放松,只有放松了舌尖,你才能比较自如地、灵巧地运作前后两个发音。我们要时常问自己:舌头是放松了,还是紧张了?当你在动舌头时,有意识地去放松舌头的前半部分的肌肉,提高舌头的灵敏度,做到舌头前后动作的一致,一样轻松自如。练习双吐时,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笛子去熟悉上面的四种读音,而可在看电视、在散步、在车里你都可练习舌头的动作,主要目的为了弄清舌头的位置,舌头运作的方法,舌头的放松等问题。如果能在不用笛子的情况下把舌头理顺,并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在使用笛子演奏双吐时,你只需要把你练习好的声音,用舌头前后的动作分割成快速、连续的效果就可以了。

就上面四种双吐的方法而言,同样存在舌头的位置问题,同样存在长短、轻重、宽窄、钝锐之分。舌头前后往来的距离也不尽相同,也可以把双吐分为重吐音和轻吐音。练习双吐时,注意分出舌头位置的高低,te(特)-ke(克)和de(得)-ge(格)位置比较靠上,也就是离口风近一些;du(嘟)-gu(咕)和tu(吐)-ku(库)位置比较靠下,也就是离风口远一些。当然,舌头要放松。te(特)-ke(克)和de(得)-ge(格)在口腔里的距离,比du(嘟)-gu(咕)和tu(吐)-ku(库)在口腔里的距离要短。而te(特)-ke(克)与de(得)-ge(格)相比,te(特)-ke(克)更接近风口,所以,练习双吐最重要的就是要把te(特)-ke(克)练好。将舌头平放着,找出舌头最松弛的状态,舌尖的前后动作的距离则最短,容易掌握双吐的要领。不论是用笛子练习双吐,还是不用笛子只练读音,我们都可以把舌头向前伸一些,舌尖靠近上牙。练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舌头的动作越来越小,你的舌头动作逐渐集中到舌尖。这是舌头最灵活的部位,这样我们的双吐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灵巧,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动听。

练习中,我们采用t-k的练习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进行练习双吐。此时,一定要注意放松舌头。注意在双吐的速度中,与单吐的情况一样,同样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光是舌头的动作是构不成双吐的,必须有气息的协调配合。

在练习双吐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发声不充分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手指与舌头吐音的配合方面。如果在练习单吐的过程中,手指不平均,(节)奏均匀,那么,进行双吐练习时要想做的均匀那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先把手指控制的每一个音练平均。没有熟练而准确的手指动作,任何单吐、双吐、三吐都难以成功。

第二,横膈膜的支持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单吐、双吐、三吐必须得到横膈膜有力的支持。气的供应上必须要到位。另外,还有一个气流方向的问题,气流的方向是由下颌与唇来控制的。只有这样练习才能找出好的发声,才能有好的吐音。

第三,不论是做单吐、双吐还是三吐的练习,都要注意感受舌头是否灵活。有时并不是舌头的过错,而是手、气、舌的配合没有达到默契,协调好手、气、舌是我们练习好吐音的主要任务。如果你在吐音时发声不好,尤其是练习双吐的时候,不妨试试先用练习连线的方法将乐曲练熟。

(1)通过连线的练习来解决手指的问题。注意每一个音的准确性。手指必须准确到位,不受速度与(节)奏的影响。如此以来,手指与吐音配合问题方可解决。

(2)通过连线的练习来解决气流的方向问题。让每一个音通过连线练习得到充分的发声,得到较为流畅的气流,舌头的动作才能有的放矢,奏出悦耳、动听的单吐、双吐、三吐。

(3)如果是比较长的吐音练习,可以把乐曲分成若干段落来进行练习。说先解决舌头、手指、气流方向的配合问题。然后通过严格的练习,你一定能得到颗粒清晰的单吐、双吐和三吐效果。

3.三吐

三吐是双吐的变种,比双吐要略微难一些,困难主要来自舌头动作的不对称。三吐不能像双吐那样,在对称的动作里完成。双吐吐音时,吐音动作只是前后一个来回,其余只是前后动作的连续,这里没有某一个动作的重复,前后连续动作dgdgdgdg是顺畅的。而三吐却必定有一个动作是要重复的:tkttkt重复,ttkttk重复,ktkktk重复,在这里只有ktk不用重复,仍是双吐,只在ktk的k上面增加(节)拍上的重音即可。

这几种方法应当都要掌握,有时由于音乐(节)奏上的需要,也许某种方式会更适合一些。在实际演奏中,tkttkt为最佳三吐演奏法,这种吐音三个音比较平均,舌头的前一个动作的重复比较灵活。你只需在双吐的基础上稍加练习即可以掌握好三吐的要诀。三吐与单吐、双吐一样可以得到四种发声:

de(得)-ge(格)-de(得)

te(特)-ke(克)-te(特)

du(嘟)-gu(咕)-du(嘟)

tu(吐)-ku(库)-tu(吐)

练习时,仍然以te(特)-ke(克)-te(特)为最佳的选择,灵活、迅速、不容易疲劳。所以,我们主要把te(特)-ke(克)-te(特)练好,将舌头理顺,使你的舌头适应这样的运作方式。特别要注意每一组te(特)-ke(克)-te(特)的连接,如果每组连接得顺畅的话,三吐就难不倒你了。

在进行单吐、双吐、三吐练习时,一定要从由慢渐快,逐步的加快速度。把吐音练习成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近似乎条件反射的行为才能算将吐音练好了。特别是双吐、三吐平时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多练习。练习双吐时,舌头重复念读te(特)-ke(克)。练习三吐时,舌头反复念读te(特)-ke(克)-te(特),把舌头练成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后,再拿起笛子来演奏,这样就可娴熟地演奏各种各样的吐音了。

4、舌起音

“舌起音”其实主要用于曲子的音头。这样的吐音只是点到为止,舌头的位置比较靠下,后撤的速度比较慢,仍然是清晰可辨的音头。在音乐的演奏中,往往需要非常轻的音头,所以我们需格外注重轻吐音的练习。针对较重吐音而言,轻吐音要讲究得多,也比较难。首先需要非常小的口风,要有演奏所需的气流和气压,用舌头的动作只不过是把气流释放出来。要练习风口大小的变化,奏强音时,风口需大一些,气量比较充足;而奏弱音时,特别是弱的高音,则需要在气流减少之后,还要保持住气流速度和气压的控制,保持住横膈膜的支持,并把口风做得更小。

在高音区奏弱音,可用两种方法来做出。一种方法,以强音开始,然后,做渐弱处理。这时你的气流的方向不可变化,但气的供应量是在逐渐减少的,同时,口风也随着缩小。于是,在做弱奏时,保持住口风的大小,再以同样的气量,同样的气速,同样的气压奏出一个轻吐音,经过耐心地练习,你一定能够成功地演奏好这些轻吐音。另一种方法,你需要记住在第一种方法中,弱音的气量、气速、气压,在强音之后,立即去做弱音的演奏,以此,完成弱音的轻吐。感受用强弱对比的方式来练习两个pp的把握性。

在舌起音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着重练习高音区的强弱的对比。注意气流的速度、气压的变化,感受横膈膜的支持,体会口风大小的变化。通过练习高音的部分,以此检验或加强我们对轻吐音的把握。

5.其他类型的吐音

吐音的类型相当多,前面谈到的吐音是我们通常运用的几种类型,在现代作品里常常会遇到其他类型的吐音,比如:

(1)气在唇边准备好,唇一张开,气就喷出来,发出“pu”(铺)的声响。

(2)气在唇边准备好,唇轻轻张开,发出“bu”(布)的声响。

(3)把舌略向后缩,随着气迅速地向前伸去,并迅速地在唇上把气堵住。类似抽铜水烟袋时,要把纸捻子吹着发出的声音,“fu”(富)的声响。

(4)不用舌头,使用喉头的开合、弹跳来完成吐音。

在现代作品里,各种各样的吐音都可能运用。不过,特殊的吐音,一般在谱子上会有标记的,会在备注里解释谱子上的标记,提示你怎样去演奏。

二、花舌

在竹笛演奏过程中,“花舌”技法主要集中表现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广泛用于北派梆笛的演奏上,是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河北梆子中常用的一种技巧,表达粗犷豪放的情绪,具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格。这种技巧的出现与当地语言有很大关系,他们的语言中卷舌音较多,经常听到“得儿”的词。笛子演奏中将“得儿”连续起来,就形成我们演奏技巧中的花舌技法,俗称花舌或滚舌。训练时,类似弦乐器颤弓的演奏法,又似如弹拨乐的轮指。在第一个吐音之后由舌尖颤动发出连续的碎音,要求舌根适当用力,舌尖自然放松。舌尖卷起顶住上颚。气流快速冲击造成舌尖快速颤动,发出连续的碎音,跟“打吐噜”的发音极为相似。

此外,还有一种技巧,用气流冲击上颌的小舌头(学名:悬雍垂),使其产生快速颤动。同样,发出了连续不断的碎音,这种快速颤动比花舌或滚舌的颤动要柔和一些。虽然效果相似,但是我们为了将其区分开来,把这种舌的颤动归纳为喉音。

三、循环换气及循环吐音的运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