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五胡称雄
8044100000144

第144章 约定(2)

“这都什么时候的事了,我这不是想你了吗?大姐那里我等下再去,你就开个门咱们说说话好不好。再怎么说,你还是主母呢,大姐那里定会理解的。”刘子源颇有些精虫上脑的意味。虽然崔素和林妙音一直陪着自己,可谢钟秀带给自己不一样的高贵气质,却是其它女子所没有的。

“夫君,你不要说了,当初怎么约定的,我是一定会遵守的,今天晚上我也是定不会开门的,你去大姐那里去吧。”顿了顿又说,“夫君和我们的约定我们一定会遵守的,也希望夫君遵守当初和我们的约定。”

“和谢钟秀的约定?”刘子源心中一冷,自己一直在拖着立继承人的问题,谢钟秀这是在催自己了吗。孝文孝武两兄弟一直吵个不停,难道自己家里真的要上演那出悲剧?

“也罢,我先去大姐那里了,明天晚上再来你这里。”刘子源叹了口气道。

“过三天吧,过三天再来我这里,一定要按着顺序来,谁都不能坏了规矩。”谢钟秀的口气很坚决,刘子源的心情很沉重。

步入柳眉的房间时,柳眉正在翻看着什么书,一看他进来,立即迎上来,不解道:“夫君怎的不高兴?”

“没有,没有不高兴,”刘子源慌乱的答道。

“虽然我柳眉能有幸侍候夫君,又得主母尊重,不该指责夫君的不是。但古人都说夫妇本是一体,夫君如此忧心忡忡的样子,这不是身为夫君的妻妾的我们为难吗?”

“也罢,告诉你也无妨。”柳眉一向与世无争,她那两个儿子也象极了她的性子,一心只管读书钻研,又加之柳眉一向善解人意,刘子源一五一十将刘吉的遇到的难事说了。

“按说我们女人家的不该议论国事,夫君的担忧亦有道理,”柳眉缓缓地说,“夫君无非不是担心没有执法的准绳,担心下面的人尺度不一,酿成冤案,可夫君难道忘记了吗,我们当初在奚城同万民的相约,如今还刻石立在奚城的中心广场上呢。”

“哦,我怎么忘记了这条了,”刘子源一拍脑袋,随即又泄气道,“那只是个大概纲要,没有具体的条例,那些大兵们哪里知道具体作?”

“这点倒不劳夫君心了,我看刘大人一路上都在写写划划,大概是在写这些东西了。”柳眉盈盈笑道。

“啊,简直太好了。”刘子源不由长吁一口气,不动声色的步至柳眉身后,猛地一把抱住她,粗暴的把柳眉按倒在床,冷笑一声,“眉眉,哈哈,你这会总该跑不掉了吧。为夫…来了。”

“你…你要干什么,”柳眉慌乱的叫道,“外面还有人呢。”

“干什么?为夫执行自家的家法,怕得谁来?看你还敢真的想落发出家,看为夫的怎么收拾你。”

卧室内,顿时春色一片,声浪语,娇喘吁吁,不堪入耳。

“夫君,你们都误会了,我哪里敢出家,我还怕夫君的家法啊,”激情过后,柳眉慵懒的躺在刘子源身上,一对丰满毫无间隙的挤压着刘子源,令他几乎窒息。

却不想柳眉将头发拢了拢,风情万种的笑道,手中有意无意的撩逗着刘子源那渐渐偃旗息鼓的下身,不怀好意地说:“那家伙那么不老实,我一辈子的性福还得指望它呢,要是真出了家了,可不苦了这小家伙了?”

“那她们为什么那么说?”刘子源强忍着难受,不解的问道。

“这些年一直忙着照顾这些调皮佬了,都没有心思想问题了。一路上我就在想着,祖师父的话也未必全对,可孔夫子的话未免又不无道理。因此想静下心来静下心来,过段清心寡欲的日子,好好的想一想这些,谁想却让她们误会了。”

“只怕没有哪家的言论能统括得了的,但是百家争鸣真的是我们的路吗?”柳眉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夫君既然早和万民有公约,这回是不是可以再和万民来个约法?”薛如雪冰雪聪明,瞄了几眼桌子上的东西,想到了刘子源的疑惑,不由小心的探询道。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刘子源一拍大腿,腾的站起来,然后不怀好意的望着薛如雪弯腰下露出的前那一片白晳,拍拍自己的大腿,“雪儿真的太善解人意了,来,坐这里来,为夫奖励一个。”

不等薛如雪反应过来,已是一把将她拉到怀里,贪婪大手很自然的抚了过去。

“不…不要哪,姐姐们都在哪。”薛如雪羞红着脸,结结巴巴地。

“你们两个…当我们没有存在。”谢钟秀拉过露出期待色的崔素小姑娘,恼恨的瞪了眼刘子源,“走喽,不要在这里碍人家的事?”

刘子源心头一紧,传说中谢钟秀因为自己不立世子,同薛如雪似有不同,难道是真的?不由赶快放下薛如雪,讪讪道:“秀秀哪里话,我这不是高兴吗,来,你也看一眼,刘穆之帮我们完成了这部巨大的律法,你们说说,该怎么样奖赏他才是?”

“哼,你们男人想要些什么,难道还要我们说么?”谢钟秀讥笑的耸了耸肩,“长安如今是四方佳丽云集,更兼有不少熟稔琴棋书画的妙龄女子,你汉王殿下只要一声令下,随便赏他刘穆之几个,他还不高兴死去。”

嗯,貌似有教唆自己欺骗文艺女青年的味道,可是三千湘女在哪里?真的要把那些年幼无知的美丽少女们往刘穆之这已经四十老几的大叔怀抱里送。罪过,罪过也。

可是,自己的接班人到底该选谁呢,是激进尚武、好斗坚强的孝武?还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孝文?

向左,还是向右?确实是个恼人的问题。

《万民约法》立即散发各官员讨论,其实刘穆之已经做得够好,所谓的讨论不过是走过场而己,大家不过修改了几处措辞,便很快全体通过了。很快就刊印发行,并立即颁发了各地。

没有那些只会扯皮的伪儒士们,干事情还是特别的快啊。仅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伪儒们的作用是负的?

刘吉得了《万民约法》之后,好似捧了金科玉律一般,急急就要升堂判案。

为民除害,替百姓伸冤,受万民膜拜,引无数少女们尖叫,这一刻,小刘吉可是期待很久了啊。

不想提审杨之文的时候,杨之文不但对之前的罪状矢口否认,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征粮征钱,受是替汉王分忧解难的事情,无功倒也罢了,要论我的罪,却又是从何论处。冤枉啊,冤枉,我定要亲见汉王申诉。”

所有的贪官酷吏们对其歹行都有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可刘吉还年轻,哪里吃得下这些。

“那你以前怎么承认了,难道你还想当堂反悔不成。”刘吉恼怒道。

“冤枉啊,本官那会是屈打成招的,本官要是不招,那些差人会要了本官的命啊。”都这会了,他还本官,只是刘吉不解,他这官,是民选的,还是汉王封的,或者是他自认的?

“也罢,便让你死个心服口服,拿下,看紧了。看到了汉王那里你还有什么话说。”刘吉虽然很没有面子,但自杨之文开始,各地的前朝官员们就一直在观望之中,他不敢再莽撞从事。

刘子源这回也一个头,两个头呢,一直都没有什么声息的刘裕,突然派人过来传话说,杨之文可是替大晋牧守边疆的有功之臣,不但无过,反而有功,着汉王立即放了杨之文,并严加保管云云。

杨之文牧的可是前秦的疆土,什么时候又成了大晋的臣子了?大家都不解,后来风云会的人秘密送来情报说,原来杨之文的妹妹,成了刘裕的宠妾。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杨之文牧守的不是龙朔的疆土,却是曾经帮刘裕照顾过他后院那一亩三分地啊。这种功劳可是一般人敢比的。

但不杀杨之文,确实难平民愤,不但百姓们在期待,前朝的各级官员们也在观望,向左,学着杨之文的样,继续鱼肉百姓;或是向右,用心为百姓做点事,他们需要得到汉王的准信。

但是若是依律杀了杨之文,刘裕势必更加恼恨上刘子源,违反了刘裕挟制的东晋的皇令,汉王同东晋朝的最后那块遮羞布也只怕荡然无存。

欺君罔上、弄权柄、陷害忠良,这会的刘裕,肯定有的是大帽子给刘子源戴。当然,他肯定不会说刘子源杀了他那个便宜的小舅子的。

刘子源和王镇恶、刘穆之、张衮等人一连商议了数天,最后的结果却是,由汉王乾纲独断。

在享受着乾纲独断所带来的效率的同时,刘子源也在隐隐担心。

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大一统的思维理念,固然形成了国家根深蒂固的大中华观念,使我大中华无数历经多少年战乱,渴望统一和和平已经是写入每个华人心中的追求。

无法想象,若我大中华也象欧美人一样,有点小矛盾便动辙上街游行,要求独立自治。偌大的大中华是否还能完成那么多令世人侧目的伟大成绩,只怕全部热衷于斗争去了吧。

但是,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却极大的束缚了龙朔民族的创造力和活力,便我们在面对寰宇时,总会不自觉的以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面对邻邦。因为我们地大物博,因为我们尚文知礼,所以,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帮助蛮夷完成进化的责任,我们更有忍饥挨饿,救贫苦的友邦兄弟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觉悟。

因为我们足够大足够强,异邦在我们眼里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蚂蚁。所以我们感受不到来自外面的危机,而热衷于紧紧的抓住内部矛盾不放。只要在内斗中胜利了,自然而然的便成为主宰天下的胜利者了。

而异邦的奇技巧则更加不足道,就算有,我们也大可以以上国的姿态要求他们上贡就是了,犯得着自己去学习钻研么,那岂不是有伤天朝的体面。

民主或是独裁,刘子源再次面对两难的选择。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许可以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公心秉公而道,可自己也是凡人,难免会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自己扪心自问,自己做出决定的时候,就真正的秉持公正,没有受情绪左右了?

那么,又该想个什么办法来给帝王者的私欲套上一个笼子,使之不会为害万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