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五胡称雄
8044100000171

第171章 国本之争(2)

谢家,又岂止是谢家,只怕是代表着建康的不少高门吧,这会,他们就想要挟自己了么?

披起衣服,又缓缓的坐了起来,走到屋外,外面静静的,不时吹起阵阵凉风,掠起他的发丝遮住眼睛。

月色,特别的娴静安祥,就象在安抚无数躁动的心。

“汉王!”亲卫站直了身子,毕恭毕敬的行了个礼,又尽职的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嗯,月色不错,本王随便走走。”汉王淡淡地说,将衣服裹紧了一些,缓缓踱出了门。

好在亲卫们早已习惯了汉王单身出巡,立即有数个精干的亲卫警惕的跟上,缓缓跟在汉王身后十几步开外,又有两个亲卫警惕的走在汉王前面,不时注意一下周围的情况。

整个长安城都睡着了,长安城一片漆黑,汉王一行人走在街上,脚步踩在地上的声音,传得特别的幽远。

“什么人?”立即有夜巡的人警惕的喝道。

“汉王出巡。”亲卫简短的答道。

“哦,”那人将信将疑的应了声,待看到汉王疲惫的脸,不由肃然起敬,行了个礼,不敢打扰汉王,带着一众人手,散了开去。

汉王继续缓步前行,心里却是片空落落的,想要想起些什么,却什么都想起来,只记得这淡淡的月色,这淡淡的风,使他沉迷,使他留恋,他似乎又想起了当初在桃源谷的那段安静祥和的日子。

只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还有各路豪强们的兵马,他们还会让这长安的安静日子维持多久呢?

前面居然还有灯光,汉王好奇的想,这个时候了是谁还有那么好的心情没有睡呢,抬头打望时,竟不小心逛到了自己的儿子孝武的住所来了。

孝文孝武已经成年,不能再住在后宫,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小宫殿。不敢同历朝历代的王子们相比,坐拥数百亩的大院,但每个人都有个三进深的小院子,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小空间。

汉王慵懒的伸了个懒腰,一阵困意涌上来,就想打转回宫。谁想,院内突然传来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隐隐可以听到,是自己的儿子的声音。

都怎么晚了,孝武还在骂什么人?汉王有些担心,自己的儿子莫不是在行那纨绔之事吧,如果这样的话,那可太令自己失望了。念及此处,又由又走近了些,支起耳朵,静听着院中的动静。

“舅舅,你不要再说了,天晚了,早点回去吧,抱歉我就不送了。”

舅舅?汉王一愣,谢钟秀的大哥,谢瑍早去世多年,只留下谢灵运这个遗孤,弟弟谢混如今正在外理政,这长安又哪里跑出来一个舅舅来?

“小武,你不要那么快做决定,你再想想。无论怎么说,你是我们谢家的外甥,不止谢家,王家、桓家都会成为你有力的帮手的。你只要更进一步,便将坐拥整个天下,成就一番前无古人的大业,你就不想么?”

汉王一惊,这不是谢琰的长子谢峻的声音么,自己对他一向优礼有加,没想到,这厮竟来教唆自己的儿子来反对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心里暗恨道,难道谢家自谢玄后,便都是这等鼠目寸光的角色么?

“哼,助我成就一番前无古人的大业,大概是你们不想我父王推行的土地政策,想借我的手让你们继续坐拥成千上万亩的良田沃土,好继续你们清淡玄议,不理世事的奢侈生活么,你们若是想这样,那可就真正想错了。”刘孝武冷哼道。

谢峻不想让自己十几岁的外甥这样数落,老脸马上就红了,忙不迭的解释道:“不是,不是那样的,你是我们谢家的外甥,血统高贵,总不能输给那个商人的儿子吧。”

“够了,”孝武突然暴喝一声,倒叫围墙外的汉王都有些震耳欲聋了,“我敬你是我的舅舅,是我娘亲的亲堂兄,我这才对你客客气气,但并不代表我就怕了你们了。你走,马上从我面前消失,我不想再见到你。”

谢峻的脸由红转紫,更加紧张了,不想刘孝武根本不讲道理了,慌不择言道:“你如此冲动,难道就不怕豪门们的不配合吗。你要知道,自东汉以来,这世道可一直由高门掌握的。你以为凭刘孝文那个商人的儿子,便能掌握天下大权。”

“我再叫你一声舅舅,出去,请出去。”孝武用力的吐了口气,尽量使自己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我是谢家的外甥不错,但我更是刘家的儿子,孝文是我的亲大哥,不管他的娘亲是什么出身,他永远是我的亲兄弟。谁也不能离间我们。选择谁为世子,这是父王的决定,亦是我们刘家的家事,不劳你们谢家、王家来心。”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又嘭的一声被急促的关上,显然,刘孝武被气得不轻。

缓缓离开了孝武的住所,汉王感到无比的欣慰,不管别人怎么教唆,孝武始终念及自己是刘家的儿子,是孝武的兄弟,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汉王做出决定了。至少,有他这番心胸,其它的弟妹们都能得保平安了。

但是,是不是还得先问问孝文的意思。

“如今外面都闹得沸沸扬扬,你们两兄弟可都知道了?”汉王淡淡地说。

汉王的秘密书房,内中只有父子三人。汉王高坐案前,孝武慵懒的靠着墙壁,不住地打着呵欠,孝文屏声静气的望着汉王,眼神却不时艳羡的瞄向汉王的书架,一听汉王这话,两兄弟马上就跳了起来。

“当然是我了,”刘孝武不假思索地接道,“也只有我才能将父王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汉王的心一冷,刘孝武如此急不及待,难道昨天晚上的那些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

“我也认为是如此,能够继承父王的事业,非二弟莫属。”连孝文都这么说,汉王有些崩溃了。疲倦的望向孝文,“你是哥,你先说。”

“未来的大汉,需要富于开拓、锐意进取的人来做,而这正是二弟的长处,儿子我生性淡泊,又不谙兵事,根本不胜任那些事情。”没想到孝文挺有自知之明,一语中的。

“大哥说得很对,”孝武很严肃地道,“大哥那性子,做什么事情都瞻前顾后,当然这样可能很稳妥,但也会错失很多的机会。再者,大哥性子那么谦让,我们是你的弟妹,你让着倒也罢了,街上遇着些小猫小狗你也让着,不是让人家以为我们刘家的子孙好欺负?”

汉王一惊,这可不正是他所期待的外王内圣么?把善意留给自己人,给任何胆敢冒犯自己尊严的人,就必须行那王霸之气,不服,打到你服。这才是汉王所要的未来君主的形象,这才是汉王期待中华的统治者所具有的胸怀和气魄。但在孝文身上,他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有儒家的一味忍让。难道,自己不该让他跟着李晋读书?

“孝文,你也是我的儿子,你自己打算怎么做,不妨告诉为父?”汉王有些伤感的说。孝文主动放轻,省了自己许多心,便只看能不能从别的方面补偿一下这个儿子了。

“其实儿子的策问卷已经说明了儿子的志向了。”孝文柔的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起来,“我中华虽以儒立国,但却绝不能只有儒家的空间。儒可以教化万民,开启民智,但富国强兵,仅有儒是不能的。我们还需要融纳墨家、道家、法家、佛家等各家精华,综合形成一门完整的学说,一个健全的信念,一份纯洁无私的信仰。从此以后,我中华百姓,可以拥有一份纯粹的信念,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我们不需要在儒、道、墨的经义中犹豫,应该信仰哪一种。我中华发展数千年,真理早已融入各门大道之中,可惜的是,各门各门都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肆意排挤其它的道义,使我们的信仰总是显得支离破碎,漏洞百出。这件事情,历朝历代都有人做过,没有人能成功,我,也只有我,汉王的儿子,能实现这一切。”

不止汉王,连孝武都震惊了,这还是那个文弱淡定的亲大哥?若真的按孝文设想的那样,以后全天下的百姓都信仰一种信仰,遵从一种价值理念,孝文的名字岂不比孔夫子、墨子等人更加光彩夺目。相比之下,区区汉王世子之位又算得了什么?

汉王却在想,若孝文的设想真能成功,国人便再也不要受白某人的蒙骗,仰望欧美人恃强凌弱,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连人家的总统都可以杀害的所谓普世价值,亦不需要自卑于自己祖宗留下的儒家思想中的奴性一面了。

因为,更完美更健全更具高度的普世价值,早已藏在我们的血液深处。仁、义、礼、智、信,不是我们的价值的全部,但却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汉王一直追寻的东西,让自己的儿子帮他实现,汉王穿越此行,不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