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五胡称雄
8044100000072

第72章 冉魏遗孤(1)

“原来是姑爷,看我这老糊涂的,连这个都没有看出来,”老汉心有余悸的拍着胸口。

“别急,慢慢说,”刘子源给老汉递过一杯水,老汉马上一咕嘟喝下去,伸出袖子往嘴上一抹,意犹未尽地说,“老汉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看不到冉家的后人了,想不到今天还能见到小公主,老天爷,你总算开眼了。”

“小公主是武悼天王唯一的孙女,”望着二人仍旧不解的神色,老汉连忙解释道。“当年太子爷遭奸人陷害,武悼天王所有的后人都遭到了奸人的杀害,所幸太原王恰巧外出,逃过一命。小的找到武兴王后,试图收拢我大魏国旧部,一齐投奔东晋,谁知东晋那些官员没有人来接,我们数万人马悉数被奸人杀害。不由心灰意冷,找了个偏僻的山庄住了下来,谁知屋漏偏遭连夜雨,武兴王刚成亲不久,王妃刚怀上小公主,便因病不治,临走之前,并将小公主及王妃托老汉我照顾,并为公主取名为丹,怕老汉忘记,又一再嘱咐老汉把小公主的名讳刻在玉上,呶,便是公主身上现在佩带的这块。”

碧瑶自很小的时候时便生活在江家集,从很小的时候便只认识妈妈和妓院里的姐妹们,在她的印象中,从来没有自己父母的印象。虽然看着别人享受父母关爱的时候,也曾艳羡过,但如今猛然听到自己也有父母,还是冉魏的皇室的时候,她不由惊呆了,愤愤不平地说:“既然你答应了要把人家带大,为何又将人家扔到了妓院里呢。”

“千错万错,都是老汉的错,”老汉捶胸顿足道,“我们从伪燕都城邺城逃出来的时候,由于兵荒马乱的,并没有带下多少钱财,一待安顿下来,老汉便要四处赚钱糊口,可谁知某一天老汉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发现屋子里被翻得一塌糊涂,王妃被杀在当场,小公主也不见人影,老汉那时候急得就想一死追随皇上和王爷等人而去。可后来一想,并没有见到小公主的尸体,说不定被有心人抱走了也不一定,那可是悼天王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啊,若是老汉死了,谁还能知道这桩隐秘呢,因此老汉便一直苟活至今,并想尽办法打听公主的下落,谁知这一去便是十九年,原以为再也见不到小公主的面了,却不想老天爷总算开眼,让冉忠我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公主。”

“你说的…都是真的,”碧瑶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音调却忍不住哽咽着,“我真的是大魏国的公主,我的父亲和爷爷真的是被前燕那些狗贼们杀害的。”

“老汉断不敢欺骗公主,所幸天理昭彰,屡报不爽,慕容俊那厮作恶多端,终归被苻坚所杀,皇上和太子泉下有知,也将冥目了。”

“不,他们不能冥目,冉家的仇须由冉家来报,慕容俊虽然死了,但他的后人还在,我冉丹既为冉魏的后人,必当亲刃慕容余孽,以报杀父灭族之仇。”冉丹的脸上显现从过有过的冷漠和杀意,几乎可以听到她死命咬着牙齿的咯咯声。

原以为自己真的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可乍闻自己不但有父有母,还居然是冉魏的皇族,却全遭鲜卑慕容族所杀,其恨意自然无法言表。

“老汉虽然老朽,定当追随公主左右。老汉还可以将皇上以前的侍卫们召集起来,只要公主一声令下,我们立即可以召集数各人马为公主效命。”

“如此,便有劳忠伯了。”冉丹果然有乃祖杀伐果断的遗传。此时的冉丹,再不是以前那个小心谨慎的碧瑶,也不再是那个吟诗唱曲的窑姐。如今的她是冉魏唯一的传人,一股似曾熟悉的气势不经意的自她身上散发出来,“我定要教慕容俊的后人们死无葬身之地。”

“真的要以杀止杀么?”刘子源暗暗地反问自己。

再度忆起地段历史,刘子源的心情无比的沉重,

就在几十年前,建立后赵的石勒以杀人取乐,在他死后,后赵的统治者石虎,更是以残暴著称。每攻下一座城池,石虎便将城中男女屠杀殆尽。为了建宫室、修林苑、造甲造船,他多次野蛮征发汉族男女,途中病死、饿死、拷打致死者数以十万计。他强夺民间五万汉女编入后宫,肆意****虐杀,致使女子的丈夫组织义兵反抗,但皆被镇压,死者无数。石虎爱好狩猎,他将南部中原数万公里的土地全都圈为猎场,不许汉人投一块石子,否则以“犯兽”(侵犯野兽)罪论死。

石虎的儿子石邃也是胡作非为,他有时会在夜里到宫臣的家中,任意他们的妻妾;有时砍去漂亮宫女的头颅,放在玉盘中做成工艺品供人轮流欣赏;这些都玩腻了,就从宫内挑选出有姿色的尼姑,先后杀,再把她们的肉与牛羊肉合着煮熟,分给左右大臣品尝,让大臣识别味道,这不是人的行为,只要还有一丝半点人性,就绝对做不出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出来。对于这种已经触破人性底限的人,唯一的处罚便是让他们死,而且要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才能匡扶人间的正气伦常。

虽然上天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开眼,但他亦有他的底限,石氏的暴行终于遭到了应有的惩罚,石虎的所有子女都身授异处,虽然石氏遭到了报应,但他们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伤害,永远都无法弥补。

在后赵这种野蛮统治下,中原汉族人口数量一下锐减到四五百万,史书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汉族人的数量甚至被迁入的胡人超越。

在几乎亡种的情况下,残留的北方汉人流民决定奋起反抗,他们或构筑堡垒,或组成义军,与胡人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然而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汉人组成的军队实力太弱,几乎不对胡人造成任何威胁。因此胡人在最初的恐吓消失之后,依旧作威作福,视汉人为猪狗。

胡人的优越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立在其军队优势和人口优势上的。有一次,石虎看着自己儿子出行的队伍,笑着说:“我家父子威风如此,只要不天塌地陷,还有什么忧愁的呢?抱子弄孙享乐就行了!”[4]为避战乱,有十分之七的中原人口都迁往了江南。而那些无力迁徙的北方汉族,则命运悲惨。胡人所到之地,尽皆屠戮。真可谓“狼烟千里,十不存二”。

若不是冉闵颁布了杀胡令,还不知有汉人要死在石羯和北方各胡族的屠刀之下。如果不是杀胡令的推行,可能整个北方的汉人将会全部荡然无存。而以中原地区为根据地的胡人,甚至于会挟此余势,一举杀光南方所有的汉人。

“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身为汉家子弟,都当感受那份悲怆和仇恨。

可以说,冉闵的一纸杀胡令,不但拯救了无数汉人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汉人和汉文明的一脉香火。

刘子源不想杀人,十分的不想杀人。但是他也是汉人,如果一定要死人的话,他是绝对不希望被杀的是自己的族人,因为他不想被人杀死,也不想做亡国灭族的亡魂。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子源几乎是以斩金截铁的声音说,“世人欠冉公一个公道,刘某当尽毕生的精力,替冉公讨回这个公道。”

“夫君,谢谢你。”冉丹的眼神,再不似以前那般怯弱躲闪,而是显得坚强无比,“有夫君的帮助,冉丹的复仇大业将会如虎添翼。”

“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成功者任意涂鸦的图画。”刘子源根本无视冉丹和冉忠惊诧莫名的表情,斩金截铁道:“历史必须还世人一个公道。”

不管是当代的人,还是后世的诸位御用史家,总是从动机、目的、手段等方面妄意揣测冉闵杀胡的目的,更是搜集冉闵委身石赵、杀害大臣、用兵不当等方面,肆意诋毁冉闵。在他们眼里,冉闵不过是一个乱世中的霸王而己,不但当不得民族英雄,甚至连那些改朝换代的明君们都不如。

但在一个还有良知的国人眼里,将永远视冉闵为这个民族的英雄。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杀胡,但杀胡的结果却是,终于让汉人能够苟延残喘,留下一脉香火相传。若冉闵亦如某些朝廷那般,连自己一手扶起来的小弟跟班都敢于抓捕自己的渔民,恬不知羞的索取保护费却不懂自卫的时候,冉闵的举动,显得何其的珍贵。

所以说,世人不但欠冉闵一个公道,而且欠这个民族一个有说服力的说法。正义的、公道的东西一定要遭到世人的崇尚,民族英雄理应受到世人的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