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地理全知道
8046400000085

第85章 风情小镇(5)

在中西合璧的赤坎,最引人注目的是绵延3千米长的近600座骑楼。骑楼依水而建,是侨乡人将西洋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不仅能充分运用马路的空间,同时又能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

堤西、堤东路是最气派的骑楼街,构造极为讲究,绝大部分是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形瓦顶。骑楼很高,有的高达两层,如此大规模的骑楼群在广东的小镇中非常罕见,其气势绝不亚于广州西关的骑楼。骑楼的楼主现在大多在海外,他们父辈当年的生活时尚而奢华。从楼前走过,似乎还能瞥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法国香水的味道、脂粉的气息。

骑楼下,是紧挨着的商铺:粮店、杂货店、药店、家私店、五金店、钟表店,林林总总,五彩缤纷,一应俱全。一个个商铺在老街两旁排开,商铺内外,人们侃价的侃价,看书的看书,打麻将的打麻将。当暮色降临的时候,老街上开始人头攒动,马仔豆腐角的香味,沙锅里吱吱冒着热气的煲仔饭,在小巷的上空弥漫。桥头纳凉的人或摇着蒲扇聊天喝茶,或光着膀子喝着啤酒、吃着宵夜,表情闲散宁静。

赤坎,如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天堂,就这样把营商与生活快乐地相融,在这种宁静而悠闲的状态中,时间也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赤坎不仅是市井生活的天堂,更是文化生活的沃土,闻名遐迩的司徒氏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就如嫣红的花儿一样常年绽放在这里。司徒氏图书馆建于1923年,为庭园式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内藏有报纸杂志,各式图书、书画作品、司徒家族的名人事迹等,关族图书馆就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遥相望。开馆之初,馆内就收藏图书近万册,一些国外的报纸杂志也经常更换。司徒氏和关氏家族与其说在弘扬家族的文化精神,不如说是通过图书馆这个文化阵地持续向读者传递外面那个更为精彩世界的信息。

沿着潭江,从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到堤西路关氏图书馆,一路古榕遮荫,从浓郁青翠的树叶间飘来的阵阵江风,让人心旷神怡,南国夏日固有的闷热与烦躁在此时荡然无存。当两个图书馆顶楼的大钟在清风中清脆地响起时,关氏和司徒氏两个家族多年来竞争造就的繁荣,在古老的土地上熠熠闪光。

温情脉脉的流水,虹般优雅的小桥,整齐别致的骑楼,风韵独特的欧陆风情街,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眼球,也让那些独具慧眼的电影工作者纷至沓来,不久前,一座占地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影视城在赤坎镇建成,影视城重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西关风情,成为外地游客来此感受那个时期文化的最好的人造景观。

丹巴藏寨——世外桃源

碉楼不远处是别具风情的藏寨民居,幢幢白色素装的寨楼,或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山峦起伏、绿阴葱郁的缓坡上,或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远望树丛青翠欲滴,房屋洁白如玉,好像是一片绿毯上嵌着的一枚枚精致的珍珠。每一幢的藏楼建筑形式都会与其他的稍有不同,色彩艳丽,在高耸的石碉衬托下,远看美丽得如一个个童话故事里的城堡。藏寨民居一般为石木结构,以家碉为脊修筑成三至五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

民居多挑背山面水,向阳避风处而建,一般都是独立小院,宅前屋后遍种苹果、梨、桃、石榴、核桃、花椒等树木,疏密有致地自由散落于山谷间的坡地上。远一点平坦的坡地上,种的是青稞、油菜、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春天时,油菜花、桃花、梨花会依次盛开,村庄在晨曦、日光、落日的浸染下,美得如一幅大师的丹青画卷。

生活环境和条件及藏佛教的影响,形成了藏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原始崇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他们居住的藏楼的结构布局,藏楼顶楼四角砌的白石与玛尼旗就是这种崇拜的产物。如今,飘动的经幡和嘛呢旗已成为藏楼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更让人称奇的是,碉楼和寨房原本是风格迥异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建筑,但在这里它们却能错落有致地相融。居高举目远眺,只见远处青山如黛,而翡翠般的青草绿树,掩映在青草绿树丛中的田地和寨房,以及时隐时现的潺潺溪流,如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

丹巴美女也是此地的一道风景。丹巴美女的共同特点是轮廓分明,鼻梁挺而棱,嘴唇丰满,眼睛大而传神,黑黑的眸子里透着澄清与朴实。丹巴美女不施粉黛,天生的冰肌玉肤似乎永远含烟凝碧,丰腴的体态似乎永远婉转有致,劳动的打磨没有使其粗糙、变形,反而更增加了健美的必备要素。

丹巴出美女始于汉代的东女国时期。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之时,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气候温和、山美水秀,地处横断山脉深山峡谷里的丹巴。因此丹巴美女又多了一份高雅的气质。

这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地方,不管是水间嘉绒锅庄的悠悠长调、晒场里丹巴藏戏的古老神秘,还是古碉下成人仪式的庄重典雅、草甸上赛马盛会的粗犷豪放,都让人心动。还有那千万年来迎风而立的碉楼,在历史风云的沧桑变化中默默地守望……

和顺——茶马古道上的明珠

云南和顺,距离腾冲不远,位于滇藏茶马古道沿线上。云南的山太多了,看久了有些疲乏。可在这里,你能瞬间放下所有的疲惫,就仿佛你从来不曾远行过。四周的火山是没有顶峰的,流水越过翠绿的田野,远远看到村子坐南朝北,排在山坡上,高低有致的房屋充满了祥和的生活气息,漫无目的地游走此刻也成为饶有情趣的一件事。

村口有一座古石拱桥,桥面的石缝不时窜出点点斑驳的青苔,很有“苔痕上阶绿”的感觉。桥体很秀气,但妖娆得很,颇有江南的味道。桥的那头,是一排排执著的石屋,那是用高黎贡山最坚硬的石头建造而成的,与柔弱的流水相对应,别有韵味。

因位于茶马古道沿线上,和顺的男子,无论贫富,都会跟随马蹄嗒嗒,踏上挑战生命极限的未知旅途,前路如何,没有人知道。很久以前这里曾流传这样一段歌谣“有女莫嫁和顺乡,嫁去和顺守空房”!而现在,百年前游走古道的男人们的后代走得更远,足迹遍布欧、美、西亚等,和顺也因此成为有名的侨乡。

和顺的街巷都是赭黑色的石板路,坚实平整,三条或五条石宽要依海外游子捐款的多少而定。在和顺,很多建筑都是海外游子捐款建成的,这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和顺图书馆,它是一座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1928年由该乡旅缅华侨集资创办,图书馆的门额上悬有胡适、李石曾等人的题匾。在这远离腹地的极边之地,文明的色彩依旧熠熠生辉。

走在和顺乡间,每一个宅院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经意间给你惊喜。这些茶马古道人的后代,秉承了祖先的热情好客,推开一扇吱呀的门,主人总会招呼你进去坐,端上一杯普洱茶,和你聊一聊茶马古道的故事,墙上的老钟滴滴答答,阁楼转角处的脚踏式缝纫机安静慈祥,裹着报纸的玻璃灯罩落满了灰尘,安静地伫立在窗台上……一种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的感觉油然而生。

和顺以其特殊的交通位置,借助丝绸古道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促就了和顺特有的性格:包容、谦和、和和顺顺。古朴的、现代的、徽派的、江南的,此外也不乏欧式的建筑,这些相貌各异的建筑毫无隔阂地结合在一起,和谐得让人惊叹。选一个飘雨的日子,看河边杨柳依依,岸边芳草萋萋。碧波荡漾的池塘,含苞的荷花妩媚动人,徐风迎面送来荷花的清香,深呼吸,心情明净起来了,惬意得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