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世界地理全知道
8046500000050

第50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地理知识(22)

生物风化是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的岩石的破坏作用。它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植物的根劈作用和动物的控据作用为主的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作用,如树根生长对于岩石的压力可达10~15千克/厘米2,这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缝,劈开岩石;二是以生物生命活动中由新陈代谢产生出的有机酸或生物遗体腐烂后分解产生的各种腐蚀性物质,比如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岩石起到化学破坏作用,使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分解。此外,人类活动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机质的物质——土壤。

何谓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崩解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只有物理状态的改变而没有明显的化学变化的破坏作用。在气候干燥的高温及高寒地区,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最为显著。物理风化又可分为热力风化和冻融风化。热力风化是指岩石因内部热应力作用而产生的机械破碎;冻融风化是指高寒地区因季节性气候和昼夜温差,使岩石中裂隙水发生冻融交替作用而使岩石机械破碎。植物的根劈作用和动物的挖掘作用也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最常见的风化现象是岩石的球状分化,这是因为岩石的外层易发生成层裂开和鳞片状剥落的缘故,兼之岩石内常有相互交错的裂缝,沿裂缝风化最深。棱角磨得最圆。在悬崖陡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解下来的石块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坡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如果是一个平缓的山坡,崩落下来的岩块杂乱地堆积在那里,形成石滩或石海。

岛屿是如何形成的

有些岛屿本来是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发生运动,它们和大陆之间出现了断裂沉陷地带,因而变成了和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屿,如中国的台湾岛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大陆由于受到地球张力的作用,可以产生一些很深很大的裂缝,来自地下深处的物质挤了进来,将裂缝逐渐撑开,形成新的海底,而那些分裂出去的大陆的碎块,便成了远离大陆的岛屿,如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就是这样从欧洲大陆分离出去的。有时地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使整个海洋水量增加,海面升高,于是大陆边缘的低凹部分就会被淹没,这时没有被淹没的那些高地、山峰就变成了岛屿,如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就是这样形成的。以上这些岛屿都可以称之为大陆岛。还有许多岛屿,原先不是陆地,它们是海底火山喷出的熔岩和碎屑物质在海底堆积而成的,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就是一群火山露在海面上形成的。这些岛屿被称为火山岛。另外还有数以亿计的珊瑚虫分泌出的石灰质特质连同它们的遗骸形成的珊瑚岛,如中国南海诸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就属于珊瑚岛。此外,还有一些岛屿是在大河入海处,由河水中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被称为冲积岛,如中国的崇明岛。

岛屿有哪些分类

岛屿是指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岛屿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大陆型岛屿是大陆架上那些被水域包围,但未被淹没的部分,世界上很多比较大的岛都属于大陆岛;海洋型岛屿是指那些从海洋盆地底部升高到海面的岛。世界岛屿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5%,最大的岛屿是处在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岛屿面积大小悬殊,小的不足1平方千米,大的达几百万平方千米,通常把较大的称岛,特别小的称屿。

彼此相距很近的许多岛屿合称为群岛,如马来(南洋)群岛、西印度群岛等。群岛也有大小之分,许多大群岛往往包含着众多小群岛,如马来群岛就包括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等。

若岛屿的排列成线形或弧形,习惯上又称为“列岛”,如中国的长山列岛、澎湖列岛等。半岛是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如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等。

你知道这些天然洞穴吗

天然洞穴有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纳洞(24千米);英国南威尔士的阿根奥维德洞(14.4千米);捷克的德马诺瓦洞(14千米);美国印第安纳的沙利文洞(13.6千米);美国密苏里的卡罗尔洞(13.3千米);法国的戈奈尔洞(13.2千米);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波维尔洞(13.2千米);西班牙的帕洛梅拉洞(12千米);美国新墨西哥的卡尔斯巴德洞(11.8千米);韩国济州岛的柄礼牟洞(11.7千米,世界最长的火山熔岩洞);肯尼亚的列比阿桑洞(11.7千米,火山熔岩洞);加那利群岛的维尔德斯洞(6.1千米,火山熔岩洞);中国桂林的七星岩洞穴系统(2.5千米,复杂的洞穴系统,分上、中、下三层)。

世界四大死亡谷在哪里

世界四大死亡之谷分别是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的“死亡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地带山区的“死亡谷”、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的“死亡谷”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死亡谷”。

土壤为何会有各种颜色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而产生的有机物质以及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空气)等组成。由于土壤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土壤也有多种颜色。棕壤和红壤里含有丰富的铁质,当铁质发生高度氧化后形成红色;黄壤是由于其土壤内所含的铁质尚未能高度氧化;淡色土壤是含有石英、正长石、高岭土较多的土壤;黑壤“染料”的主角则是深色的腐殖质。

什么是矿物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除少数呈气态或液态(自然汞)外,绝大多数矿物均呈固态,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3000多种,最常见的只有五六十种,而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只有二三十种。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

人们采用以矿物本身的成分和结构为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将矿物分为五大类:自然元素矿物(如自然铂、自然铜、金刚石、石墨等);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如黄铜矿、黄铁矿等);卤化物矿物(如萤石、石盐、钾石盐等);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如刚玉、铬铁矿、铝土矿、褐铁矿等)和含氧盐矿物(包括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硫酸盐等)。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化石是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它们的生活遗迹。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因为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所以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能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岩石主要是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形成或侵入到各岩层在地表下形成。岩浆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表化学物理作用后转变成变质岩或沉积岩,而后又因为地质作用使这些岩石转化为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黏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

玛瑙是如何形成的

玛瑙是隐晶质的二氧化硅,摩氏硬度7度,半透明,玻璃光泽。玛瑙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失去水分后形成于岩石的空洞中,由于形成的过程很缓慢,所以是一层一层自外而里凝结,每一层的颜色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剖开来可见各种原色的环带状条纹。按玛瑙花纹和颜色的不同,有缟状玛瑙、苔纹玛瑙、碧玉玛瑙等名称。玛瑙自古至今一直都有很高的价值。玛瑙以其色彩丰富、美丽多姿而被当做宝石或作工艺制品,也可以用来制作精密仪器的轴承及玛瑙研体、玛瑙乳钵等工业用品。

世界上玛瑙著名产地有:印度、巴西、美国、埃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墨西哥、美国和纳米比亚还产有花边状纹带的玛瑙,称为“花边玛瑙”。美国黄石公园、怀俄明州及蒙大拿州还产有“风景玛瑙”。中国玛瑙产地分布也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著名产地有:云南、黑龙江、辽宁、河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

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是什么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金刚石有各种颜色,从无色到黑色都有。它们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多数金刚石大多带些黄色。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筒中。它和煤、石墨一样,化学组成都是普普通通的碳。奇怪的是,金刚石的硬度却大大超过它的“同胞兄弟”。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一样。在石墨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的结合力很小,很容易滑动、散开,而在金刚石分子中,它的碳原子是整齐地排列成立体结构,原子与原子之间牢固地联结起来,所以特别坚硬。人们在割玻璃时,只要用一把镶有金刚石的小刀在玻璃上轻轻一划。坚硬的玻璃就会立刻“一分为二”,地质勘探用的钻探机、钻头上镶上金剐石,能大大加快向下钻进的速度。世界上天然金刚石的产量很少,因此很珍贵。近年来,人们已用石墨制成了人造金刚石,也可与真正的金刚石媲美。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是哪种金属

锂是金属里最轻的一种。常温下,它的密度只有0.534克/立方厘米,即使放在轻质汽油中,它也不会沉下去。锂是一个相当活泼的金属。它具有耀眼的银白色,但是一碰到空气,马上就会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锂,从而失去光泽。它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氧气,此外,它还能像火药那样燃烧爆炸。地壳中约有0.0065%的锂,已知含锂的矿物有150多种,其中主要有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等。海水中锂的含量不算少,总储量达2600亿吨,可惜浓度太小,提炼实在困难。某些矿泉水和植物机体里,含有丰富的锂。如有些红色、黄色的海藻和烟草中,往往含有较多的锂化合物,可供开发利用。

铁矿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上含有铁的岩石,在被风化崩解时,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凝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铁矿。

琥珀是如何形成的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过地质作用后而形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琥珀主要产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琥珀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脱落。并被埋在森林土壤当中,在此阶段内发生了石化作用,在这一作用下石化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和沉淀,形成了琥珀。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琥珀因密度低,重量很轻,加上颜色均匀,晶莹剔透,其饰物为西方和阿拉伯人所喜爱。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到前透明。在150℃时,琥珀会软化。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石头也会有毒气吗

在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下上升的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中有些是毒气。岩浆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流出地表后,遇冷便会凝结。而在岩浆受冷凝结形成岩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其中的气体不易挥发出来,滞留在石头中,从而形成了“有毒气的石头”。

“跳石”为何会“跳”

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会跳动的石块,都是来自那些死火山或者环火山构成的海底山中。火山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石块里占总体积的18%。当这些石块在深海底时,因为那里的压力大,便会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而当它们升到水面时,因为压力减小,石块里的气体就可以让石块向上浮起,从而产生了“蹦蹦跳跳”的情景。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跳石”。

你知道世界上都分布着哪些海吗

现在世界上经国际水道测量局公布的海共有54个,大部分位于大洋的边缘,也可以认为是洋的一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分属太平洋地区、大西洋地区、印度洋地区、北冰洋地区。

太平洋地区: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珊瑚海、塔斯曼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爪哇海、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等。

大西洋地区:波罗的海、北海、加勒比海、地中海、威德尔海、黑海等。此外,大西洋中部还有一个没有海岸的“海”,叫马尾藻海,因马尾藻生长茂密而得名。

印度洋地区:红海、阿拉伯海、安达曼海、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北冰洋地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等。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