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世界地理全知道
8046500000079

第79章 人生必知的中国地理知识(21)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青海为邻,东部与四川、云南相依,南边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西部与巴基斯坦相交。国境线长约4000千米,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国土面积广大,略超中国总面积的1/8,南北最宽约1000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千米。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整个地势东南低而西北高,地形复杂,地貌特征多样,使得这里的森林资源、植物与动物资源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成为我国珍贵的自然宝库。西藏以藏族为主体,其他有汉、门巴、珞巴、回等民族。

西藏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西藏气候总的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洁净、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南部高、北部低。全区谷地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地区低得多,在西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下,西藏干季和雨季非常明显,气候类型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此外随着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出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个城市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拉萨下辖7县1区,全市总面积29518平方千米,这里聚居着藏、汉、回等31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拉萨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拉萨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拉萨有1300多年的历史,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藏王陵、大昭寺等目不暇接。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使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圣地。由于海拔高,拉萨没有发达的工业,无大气污染,空气清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资源有藏羚羊、盘羊、鹿、獐等,产虫草、麝香、贝母等中药材。

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哪个城市

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下游,中尼公路经过这里,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藏族意为“最好的庄园”,最早称年麦曲,后改为溪卡桑主牧,一度曾为噶举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喀则一带,日照充足,地处河谷地带,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曾是后藏首府,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有着超凡的魅力。有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许多宏伟壮观的古寺建筑。此外,区内的珠穆朗玛峰更是人们向往的胜地。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拉萨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市区西北的布达拉山即红山上,依山垒砌,内有佛堂、庭院、平台、宫殿、经室、五座覆盖金瓦的宫顶、金塔和最底层的监牢等。“布达拉”是梵文普陀罗音译,意为“佛教圣地”。现在所见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尤其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掌权时扩建起来的,是西藏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主楼高达117米,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共13层。环绕正殿的是八大祭堂,每一祭堂都各有一座金塔。鬼神、菩萨图画布满各处门廊过道,各处供奉数万尊大小不等的佛像。低矮观音堂内尚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泥塑像。宫中壁画、卷画绚丽多彩。此外,宫内还有历代保存下来的达赖的灵塔。其中达赖十三世(1876~1933年)的灵塔与北京北海白塔在外形上相仿。

你知道活佛转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吗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即黄教)后,对西藏政教的一个较大影响就是活佛转世制度。宗喀巴去世后,宗喀巴的两大弟子达赖与班禅,就是借由转世制度所产生的。每一世达赖或班禅圆寂之前,都会先预言自己即将转世到某个地点,然后由黄教的僧官堪布立即率人前往该地区寻找“灵童”。不过当这名灵童被寻获后,仍必须通过辨认前世活佛的随身用品等层层测验。最后由中央政府选派的高级官员主持宗教仪式,当众掣签群定。西藏活佛的身份一旦获得确定后,灵童就会被僧人供养、教育,并且举行宗教仪式,正式继任活佛地位。

被称为“第二敦煌”的是哪个寺院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西南萨迦县境。萨迦寺由萨迦教派的创始人创建,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当初萨迦王朝曾统治全藏70余年,寺内保留有大量文物,其中包括据说是萨迦法王八思巴当年集合全藏书写家抄写的几千块上千年的梵文贝叶经,还有手工细致的壁画等,与敦煌不同的是,敦煌现时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萨迦寺则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敦煌”。萨迦寺的藏经汗牛充栋,各类古代文化典籍浩繁,至今也没有人说得清到底有多少。这些典籍除宗教内容外,还包括历史、医学、哲学、历算、地理、戏剧、诗歌、故事、文法等多种门类的著述。装订方式有卷轴式、折叠式、夹板式等,其中一部夹板式经书有500千克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

扎什伦布寺是哪个宗教的寺院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城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最大的寺院,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扎什伦布寺藏文意思是“吉祥须弥山”,即吉祥汇聚之意。为四世班禅以后历代班禅驻锡及安置肉身灵塔之所。扎什伦布寺经历代班禅的扩修和增建,逐渐形成占地4万余平方米,有殿堂56座。措钦大殿位于扎什伦布寺正中央,又称大经堂,为全寺喇嘛诵经礼佛的集会场所。殿内供有四至十世班禅的灵塔,其中四世班禅的灵塔,高11米,耗黄金3000两、白银50万两。

八廓街是怎样的一条街

八廓街,又叫“八角街”,是一条围绕大昭寺的小街。它不但是宗教街、文化街、民俗街,而且还是一条享誉中外的观光街、购物街。它是典型的旧式市场,在当今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八廓街的两旁是两三层的藏式居民楼,上层为住宅,下层为店铺。八角街内的商品充满西藏民族特色,有很多是充满了乡土气息与民族风格的特产,如木碗、银碗、竹碗,藏族的手工编织品“嘎乌”、“氆氇”、“那步”、“帮典”,以及鼓、钹、碰铃、锣等各种法器,也有从印度和尼泊尔远道而来的各种商品,如各种骨雕动物、仿真珠宝首饰、经过仿旧处理的各色“古董”等。

大昭寺建于何时

大昭寺位于八廓街的中心,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寺院。它建于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入藏和亲的唐文成公主亲自勘探地势并设计,尼泊尔尺尊公主主持修建。大昭寺融汉、藏、尼泊尔、印度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被供奉在主殿中央,两旁屹立四尊姿态各异的力士塑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等人的群像陈列于西侧配殿内。

大昭寺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汉族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人物、飞天、鸟兽、植物等浮雕及彩画被刻于梁、柱、枋、框上。成排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像排列在内廊檐部。在大昭寺主殿四墙上,绘满长近千米的壁画,在壁画中可以看到《文成公主进藏图》,还有一幅绘画了大昭寺施工的场面的《大昭寺修建图》。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壁画、雕像。大殿内藏有元代之前的佛经1万余部。

你知道古格王朝遗址在哪里吗

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雄踞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古格王朝始建于10世纪,是由吐蕃王室后裔建立的地方政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内战纷起。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率部逃到阿里,建立了古格王朝。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后,古格王朝不知何故倏然湮灭。对此,历史学家目前仍然说法不一。

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个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

羊八井为什么有“地热博物馆”之称

羊八井位于拉萨市当雄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数量最多,水温是中国温泉中最高的,高达93~172℃,被誉为“地热博物馆”。根据藏族的古老传说,古代天地混沌时期,有一只金凤凰飞来,将自己的一只眼睛化为一盏神灯,照亮世界并融化了唐古拉山的雪,使大地充满生机,但有一个魔鬼用箭将神灯射灭,神灯的碎片飞溅到地上,化为多个温泉。在羊八井地热区,有星罗棋布的温泉、热泉以及水温超过当地沸点的沸泉,喷气孔喷出的热蒸汽笼罩着地面,像开水锅上刚揭开的蒸笼。热水塘、热水湖的面积从数百平方米到数千平方米不等。此外,还有水热爆炸穴,热水上冲几米高至几十米的间歇喷气井和盐泉、硫质气孔等。如此的地热带为西藏能源建设提供了新的后备基地。近十年来,这里已经建成一座综合的地热城,有温泉浴旅游,室内游泳场,温室蔬菜基地,硼砂加工厂等。泡在温泉中看雪山积雪已成为羊八井在观光旅游上的一大卖点。

江孜宗山炮台曾发挥了什么作用

在江孜县城江孜镇,最引人注目的是镇西面突兀于年楚河河谷平原的宗山。在陡峭的宗山上,雄踞着错落有致的古堡建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军侵犯西藏。西藏军民在地势高峻的宗山前崖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围墙以石块筑成,高5~8米,宽4米,用土炮、土枪、“古朵”、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之敌展开了英勇的血战,在英军新式武器的猛烈进攻面前,西藏军民毫不畏惧,誓死抵抗。战斗持续了8个月之久,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西藏军民与攻上宗山的英军展开肉搏,大部分战死,其余的也都跳崖自尽,没有一个人投降,写下了光辉悲壮的篇章。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是哪个湖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纳木错”为藏语,而蒙古语为“腾格里海”,这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它位于藏北高原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峰北麓,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和班戈县境内。纳木错是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构造断陷湖。湖泊南岸靠近念青唐古拉山,长轴方向与山体走向大体一致。湖水呈正温层分布,分层现象明显。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汇入湖中的主要河流有波曲、昂曲、侧曲等。纳木错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草原地带,在海拔4800米以下的湖成平原上发育草原;48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在湖滨湿地及河流两岸有沼泽化草甸;在河湖边缘浅水带有水生植被。纳木错沿湖平原是著名的牧区,湖中盛产高原裸鲤。

有地球“第三级”之称的是哪座高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有地球“第三级”之誉。珠穆朗玛峰常年覆盖着冰雪,它那金字塔形的峰体,在百里之外就清晰可见,给人以肃穆和神圣的感觉。珠穆朗玛峰以“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能登上珠峰是每一个登山家的终生夙愿。自1921年起,就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1953年5月29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一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3名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又一次从北坡集体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88年5月,中、日、尼三国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跨越了珠穆朗玛峰。

陕西省

陕西省的地理概况如何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游,汉水上游,属内陆省份。东西最宽500千米,南北长约870千米,呈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形状,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地势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它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冲积平原。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华山等。同时陕西省河流众多,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内流河流域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2.3%,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矿产中煤、钼、铜、重晶石、磷等储量在中国居于前列。动植物种类也异常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杜仲、麻黄、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在太白山区栖息有朱鹗、黑鹳等珍稀鸟类,还辟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等。此外,陕西省东与山西、河南为邻,西与甘肃相连,南与湖北、四川、重庆等相通,北与内蒙古、宁夏接壤,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之路通向中亚、西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省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等民族。

你知道“西安”这一名称的由来吗

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它从西周时期开始建城,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有13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历史上,西安有长安、大安府、京兆府、陕西路、安西路、奉元路等名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第二年春,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有安定的大西北之意。此后,这一名称被沿用。古代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的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此外,西安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地上地下都保存和埋藏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奇珍异宝。堪称一座“立体历史博物馆”。主要有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临潼华清池、骊山、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古城墙等景点。

何谓“陕西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