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8046600000024

第24章 汉朝(3)

楚(项羽军)汉(刘邦军)经过数年征战,终于显出强弱。刘邦礼贤下士,群策群力,越战越强;而项羽一意孤行,使其军事实力日渐衰败。公元前203年,楚汉双方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鸿沟罢兵后,项羽将扣押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氏放还,然后引兵东归。刘邦也想西归,张良和陈平劝说:“汉占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而且诸侯都拥护我们。而项羽兵疲粮尽,这是上天要他灭亡之时。现在错过这个机会而不将他消灭,这是养虎遗患。以后要后悔的。”刘邦听从了二人的意见,发兵追击。追到固陵,楚军反击,汉军大败。刘邦不知所措,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说:“项羽即将灭亡,而韩信、彭城二人还没有固定的封地,所以二人肯定不来。如果您能与二人共享天下,二人立刻就会到来。”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计策,派人约定与韩信、彭越共分天下,刘邦同意照办,并使人通知韩、彭二人。韩信、彭越都请求进兵攻楚。韩信从齐出发,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共攻楚军。攻到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时,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城之兵攻破六城,带九江全部兵力,随刘贾、彭越,会聚垓下合围项羽军。

项羽军在垓下扎营,兵少粮缺,被汉军和诸侯兵围了数层。项羽无法突围,夜间巡营,忽然听到四周的汉营中,响起了楚国的歌声。项羽大惊,自忖难道汉兵已经取得了楚地?为什么汉营中这样多的楚人?项羽因此闷闷不乐,便在帐中饮酒。项羽有一美姬叫虞姬,经常随项羽征战。有一匹骏马叫骓,项乘骑骓马征战。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危难情势下,面对美人虞姬、骏马骓,不禁百感交集,依依难舍,自己赋诗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美人也和作一首诗:“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羽感伤竟而哭泣,项羽左右诸侯将相也悲痛万分。

项羽决定突围,他骑上骏马,一马当先,麾下骑士800多人,乘夜色突破包围,向南逃去,到天明时,汉军才发觉突围的是项羽,刘邦便命骑将灌婴带五千骑兵急追。项羽渡过淮水,到了阴陵迷失了方向,向一耕田老者问路,老者骗项羽说向左走。项羽便依言而行,随陷入沼泽地中。一时难于走出沼泽,被汉军追上。项羽又带骑士向东走,能随从项羽的人只有28个骑士,而追赶项羽的汉兵有数千人。项羽揣度已无法脱逃了,对跟随他的骑士说:“我起兵已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没人能抵挡我,也从未打过败仗,所以才能称霸于天下。而今被围困于此,这是天要我败,要我亡,绝不是我不会作战。我要连胜汉军三次,要斩汉将,砍倒汉旗,为各位突围,让你们看到今天的死是天意,不是我指挥战斗的失误。

于是,项羽把他的28个骑士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突围。四支部队飞驰而下,项羽斩汉军一将,都尉一员,兵士近百人。一阵厮杀后,再集合部队时,项羽仅亡两员骑士,骑士们佩服项羽的勇猛。项羽带着剩下的26个骑士退到乌江西岸,要渡江东归。乌江的亭长把船靠好,待项羽上船渡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足有千里,民众数十万,足可为一方之王。现在只有臣的这只船,汉军追到也无法渡江,请大王快上船。项羽笑着回答:“天要亡我,渡过江有什么用,何况我项羽带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如今江东子弟没有一人能回去,只剩下我一人西回,即便江东父老兄弟爱我,怜我,拥我为王,我岂能无愧!我有何颜面去见江东父老。”项羽又说:“我知道亭长您是一位有德行的长者,这匹马我骑了五年,所向无敌,一天曾经走过千里,我不忍杀它,我把这马赐给你吧!”

项羽将马交与亭长,命骑士下马步行,持短兵迎战。汉军此时也追到,双方激烈冲杀,项羽最勇,一人杀汉军数百人,项羽也身受十余处创伤。奋战之中项羽发现了汉骑司马吕马童。项羽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吕马童不好意思以项羽为敌,指着项羽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说:“我知道汉王悬赏千金买我的头,还可封邑万户。吕马童,我们既是朋友,我赠与你这一好处吧!”说完,项羽挥剑自刎而死。

王翳在前,取得了项羽的头,其余的人争着夺取项羽的身体,郎中骑杨喜、骑士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郎中杨武各得项羽身体一部分。后来,刘邦把悬赏的封地分做五份,封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至此,楚汉相争彻底结束,天下重新统一。

萧规曹随

西汉初年,由于长达八年的残酷战争,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十不剩三四,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国家也穷到了极点。司马迁在记述当时的社会状况时说,天子连用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驾车都办不到,而将相有的只能坐牛拉的车。百姓家里四壁空空,连个值得盏藏的东西都没有。还有许多百姓为逃避战乱,躲进了深山大泽,更有的成群结伙,占山为王。所以,摆在当时统治者面前的严峻任务,是赶紧让社会安定下来,让流亡的农民回到土地上,以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经济。这样,政权的稳定才有保障。所以,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就在丞相萧何的协助下,制订了不少政策措施,一面让大批军队复员回乡,一面下令废除秦代的残酷法律,减轻刑罚;又下令让流亡的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向官府申报户口,减免他们的赋税。并开放大片山林川泽,让农民自由耕种。适应社会的需要,汉初统治者在思想上一改秦代崇尚法治,以严刑峻法压迫人民的方针,改而主张无为而治,清静治民的黄老思想。因此,汉初的社会经济便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之下,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而这些政策的主要制订者,乃是西汉的开国元勋萧何。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为平民时,曾多次以吏事帮助刘邦。刘邦起兵后,常以萧何为丞督,总管后勤。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后,刘邦入关中,诸将都争着到秦宫中去抢金帛财物,只有萧何考虑到未来之计,独自先带人把秦朝的丞相御史所存的律令图书收了起来,由此而具知天下各处的关塞,各地户口的多少、强弱和民间的疾苦,为以后的建国作了准备。萧何又向刘邦推荐了韩信。楚汉战争开始后,萧何以丞相留守关中,镇抚军民,运送兵员粮饷,不绝于途,保证了刘邦在前线作战而无后顾之忧。西汉建立后,刘邦以萧何功多、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许多功臣不服,说:“臣等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等差。如今萧何没有汗马之劳,只会舞文弄墨,空口议论而不打仗,却反而居于我等之上,这是为什么?”刘邦说:“各位知道打猎吗?”群臣回答:“知道。”“知道猎狗吗?”群臣回答:“知道。”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杀兔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兽兔在什么地方的是人,你们列位只能追兽逐兔,功如猎狗;至于萧何,发纵指令,功如人也。”群臣一听,再也不开腔了。西汉建立以后,萧何每日为国事操劳。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并问萧何:“君即百岁(死)之后,谁能代替君的位置?”萧何与曹参素来关系不好,互相瞧不起,但他知道曹参乃最合适的丞相人选。此时惠帝问起,萧何回答说:“知臣莫如主。”惠帝问:“曹参如何?”萧何顿首谢道:“陛下找到了人选,臣死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曹参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之后,曹参跟从刘邦为大将,率军南征北战,东拚西杀,立下不少功劳。西汉建立后,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而以曹参为齐相国,封平阳侯。当时,刘肥的封地在刘家同姓诸王中面积最大,有七十余城。当时天下初定,曹参由带兵打仗而转为治理民事,并无什么实际经验。因此,当齐相之后,曹参将齐地所有的德高望重的长老和儒生招来,向他们询问怎样安集百姓,让齐地安定下来。那些儒生多达百人,七嘴八舌,一人说一套,莫能统一,曹参也听得不知所以。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一个叫盖公的老人,善治黄、老之言,便派人带上礼物,把盖公请来。见了盖公之后,盖公向曹参讲述一番治国的道理,主张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而百姓自然安定。曹参一听,认为有理,当即实行,还为盖公盖了一座房子,让老人安顿下来。曹参为齐相九年,齐国之地得到安宁,生产发展,人民安定,曹参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被人称为贤相。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曹参听说后,便让舍人赶快打点行装,说:“我要入朝为相了。”没几天,朝中使者果然来召曹参入朝。曹参临走时,嘱咐他的后任说:“齐国的监狱和市场这两处地方轻易不要穷治。”后任说:“汉国难道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曹参说:“不然。监狱和市场这两种地方,都是奸人容身之地。君若穷治其奸,使奸人无所容其身,便会滋事生非。所以我先交代这一点。”

曹参代萧何为丞相后,什么事都按萧何定下的老规矩,一点也不加改变。在选择地方郡县的官吏时,也只选那些木讷而拙于文辞的人和那些为人厚道的长者为官。又从这些人中选拔一些人到中央来当丞相史。官吏中的那些善于舞文弄墨、能说会道,光想博取名声的人,曹参把他们统统都赶出去。每天从早到晚喝酒,很少过问政事。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身为丞相,却无所事事,都想劝说他改正。只要他们一来,曹参便让他们坐下来饮酒。宾客们一想谈治国的事,曹参马上将酒灌入他们口中,直到把他们灌醉,让他们始终不能开口,就这样习以为常。丞相府的后园是属吏们住的房舍,属吏们见丞相曹参日夜饮酒,无所事事,便也学着曹参的样子,在舍中日夜饮酒歌呼。有些属吏十分讨厌,却又管不了,便请曹参到后园游玩,指望曹参听到那些人的饮酒歌呼之声以后,会依法惩治他们。哪知曹参听到以后,也命人拿过酒来,摆在地上大喝一气,又唱歌呜呜,与那里遥相应和。曹参见别人犯了什么小错误,总是替人家掩盖,因此府中无事。曹参的儿了曹窋当中大夫。汉惠帝对曹参不管政事感到奇怪,认为曹参是因为自己年少,不熟悉政事才如此。所以,汉惠帝对曹窋时:“你回家以后,试着从容问你父亲:‘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身为丞相,终日饮酒而无所执事,靠什么治理天下呢?’但不要说是我让您问的。”曹窋放假回家,在侍侯父亲时,乘机劝曹参、并按惠帝的要求去问。曹参一听大怒,让人把曹窋揍了一顿,说:“去,赶紧去侍侯皇帝陛下。天下之事不是你该问的。”至朝会时,汉惠帝责让曹参说:“你干吗要打曹窑?那是我让他问的。”曹参一听,脱掉帽子,稽首向汉惠帝道歉,并问道:“陛下自己估量圣明英武比得上高皇帝吗?”汉惠帝道:“朕哪里敢和先帝相比。”曹参又说:“陛下看臣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汉惠帝说:“你好像不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之法已经十分明白清楚,如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职,遵而不失,不也可以吗?”汉惠帝一听便明白了曹参的意思,说:“好!你不用说了。”

曹参当丞相三年后去世。当时的百姓感念萧何和曹参的治国之功,作歌云:“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诛灭诸吕文帝即位

汉孝文皇帝是高祖刘邦的四子。其母薄氏原为项羽所封魏王豹的宫人。汉高祖三年(前204)刘邦灭魏封国,俘其后宫至荥阳织布。后来刘邦偶尔闲逛至织房,见其有一些姿色,便召其进了后官。极少宠幸薄氏,甚至是一直受冷落,其子刘恒同样也不被刘邦看重,因此吕后也不太忌恨他们母子。他们也不敢像其他皇子那样张扬,反而给朝内留下了“贤智温良”的印象。高祖十一年(前196)春天打垮陈豨的军队,平定了代地,由于萧何等人的推荐,刘恒被立为代王,建都中都。做代王的第十七年,时值高后八年,这年七月,高后去世。九月,吕后的家族吕产等人想要叛乱,推翻刘氏政权,大臣们一起诛灭了吕氏家族,商量召代王来都城,立为皇帝。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秘密派人去迎接代王。代王询问左右近臣郎中令张武等人意见。张武等人建议说:“汉朝廷中的大臣都是过去高帝时的大将,熟悉军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真正意图并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已经诛灭了吕氏宗族,血洗京城,来这里名义上是迎接大王,实际上不可信赖。希望大王佯称有病,不要前往京城,坐观事态的变化。”中尉宋昌进言说:“群臣的意见都是不对的。当秦朝腐败瓦解的时候,诸侯豪杰同时并起,自认为能得到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争雄的人断绝了做皇帝的希望,这是第一点。高帝封子弟为王,封国领土犬牙交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磐石一样坚固的宗族,天下的人都屈服于刘氏的强大,这是第二点。汉朝兴起,废除秦朝苛刻的政令,简化法令,施德惠于民,人人都生活安宁,难以动摇,这是第三点。以吕太后威严,立吕氏子弟三人为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持节进入北军,一声呼唤,士卒都袒露左臂,拥护刘氏,背叛吕氏,结果消灭了吕氏宗族。这是上天所授,不是人为所能做到的。现在即使大臣想要叛变,百姓也不肯被他们所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一心一意地团结在一起吗?当今京城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亲族,京城外又畏惧吴王、楚王、淮南王、琅邪王、齐王、代王的强大。目前高帝的儿子仅有淮南王和大王,大王又年长,贤能、圣德、仁爱、孝顺,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百姓的心愿,而想迎接大王立为皇帝,大王不要疑虑。”刘恒又找他的母亲薄氏商量,犹犹豫豫,没有拿定主意。用龟甲来占卜,卦的兆象得到大横。兆辞说:“大横预示着更替,我成为天王,像夏启一样发扬光大先帝的事业。”代王说:“我本来已经是诸侯王了,还要做什么王?”占卜的人说:“所说的天王是天子。”于是代王就派遣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会周勃,周勃等人把所以要迎立代王的意图全部告诉了薄昭。薄昭回来报告说:“情况是真实的,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代王于是笑着对宋昌说:“果然象你说的一样。”就让宋昌在车的右面陪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车(随同代王)前往长安。到达高陵停息下来,派宋昌先驱车去长安观察局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