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8046600000062

第62章 隋唐(8)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60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脁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斯文世家的风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通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圣历初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献上两个阉过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由于他们非常颖悟,武后命令留在身边供职。力士因受到牵连,被赶出宫,宦官高延福收养为子,所以改姓高。高力士与武三思关系很好,一年多后,再次得以进入皇宫,由司宫台供给衣食。长大后,他身高六尺五寸,办事谨慎周密,善于传达诏令,当了宫闱丞。

玄宗在王府时,高力士一心依附。平定韦氏后,他陈请归属内坊,被提升为内给事。先天年间,由于诛灭萧至忠,岑羲等人的功劳,他担任右监门卫将军,主持内侍省事务。于是各地的奏疏请示先由他过目,然后才进献上去,小事就由他独自决定,即使沐浴,也从不出宫,每天就在殿内的帷帐里就寝歇息,侥幸求利之徒希望见他一面,就像去见天上之人。玄宗说:“力士值班,我才睡得安稳。”当此时,虽然宇文融、李林甫、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凭着才能和受宠才得到进用,但是都与高力士深深结纳,所以才能很快官至将相,其余承其风旨、顺从依附的人不可胜计,都达到了目的。宦官如黎敬仁、林昭隐、尹凤翔、韩庄、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朱光辉、郭全、边令诚等人,都在内廷供职,或者出任节度使的监军。修功德,购鸟兽,都要让这些人担任使者,使者回来后搜刮到的财物动不动就数以万计。京城的上等宅第、池塘园林、良田美产,被他们占了十分之六,受到的宠爱大致与高力士相等,但他们全靠高力士把握轻重,才能如此。肃宗在东宫时,把高力士当作老兄,其他诸王公主称他为高翁,皇戚各家尊称他为阿偺,玄宗有时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将军。

高力士幼年与母亲麦氏失散,后来岭南节度使在泷州找到她。迎接回来后,高力士记不住也认不出母亲。母亲说:“你胸上是不是有七个黑点?”高力士袒胸一看,一如所言。母亲拿出金环,说“这是我儿佩带的”,便相抱放声痛哭。玄宗封他母亲为越国夫人,追赠他父亲为广州大都督。高延福和妻子在高力士显贵时仍然活着,受到的奉养与麦氏相同。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高力士结为兄弟,后来麦氏亡故,程伯献身穿孝服,接受吊唁。河间男子吕玄晤在京城担任吏职,儿女有国色,高力士娶了她,吕玄晤由刀笔吏被提升到少卿,子弟都官为王傅。程玄晤的妻子去世,朝廷内外赠送助丧的财物,为她送葬,从住处到墓地,车马人力前后相望,络驿不绝。

起初,李林甫、牛仙客知道玄宗怕因前往东都致使京城漕运供给不足,便采用征粮的办法佐助漕运。及至采用和籴法,几年后国家用度逐渐充实。玄宗在大同殿斋戒,高力士身边侍候。玄宗说:“我将近十年没离开长安,天下太平无事,朕准备吐纳导引,把天下事务交给李林甫,你看怎样?”高力士回答:“天子顺时而动,是古代的遗制。税收有常法,人民就不会诉说劳苦。现在征粮充实漕运,我担心会使国家连十天一月的积蓄都没有了。不停止和籴,私人的储存就会耗尽,追逐末业的人就会为数众多。而且天下大权不能交给别人,威势和权力把握好了,谁敢妄加评议!”玄宗不悦,高力士伏地叩头,说自己“精神失常,说的不对,该当死罪”。玄宗设宴相待,侍臣高呼万岁。从此,高力士回到内廷的住处,不再办事。高力士历经升迁,成了骠骑大将军,封为渤海郡公。他在来廷坊修建寺院,在兴宁坊设立道观,用珍宝装饰楼阁屋宇,连国家也拿不出这么多资财。钟铸成了,高力士宴请公卿,敲一下钟,要交十万贺礼钱。有些谄媚讨好的人敲钟多达20下,敲得少的,也不少于10下。他还在京城北面的沣水上筑堰,设下五盘水磨,每天的租价为粮食300斛。

有个叫袁思艺的,也深受玄宗的宠爱。然而,他非常傲慢,士大夫都怕他,疏远他。而高力士阴柔机巧,受人称誉。起初,玄宗设置内侍省监两员,职位三品,让高力士和袁思艺充任。玄宗逃往蜀地时,袁思艺向叛军称臣,而高力士跟随玄宗,进升为齐国公。玄宗得知肃宗即位,高兴地说:“我儿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改年号为至德,不忘孝顺,我还有什么可愁的!”高力士说:“东西两京失守,百姓流散逃亡,黄河以南、汉水以北地区成为战场,天下人为之痛心,陛下却认为无可忧虑,臣不敢苟同。”随太上皇返回京城后,进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五百户。

太上皇搬到太极宫,才过了十天,受李辅国的诬陷,高力士被削除名籍,远远流放到巫州。高力士正在功臣阁下发疟疾,李辅国以诏书来召高力士,高力士快步来到阁外,李辅国打发内宫杂职人员把贬逐制书交给他,他便说:“我早该死了,只是天子可怜我到今天。希望见陛下一面,死不遗憾。”李辅国没有允许。

宝应元年,高力士遇赦回京,见到玄宗、肃宗的遣诏,面向北方,哭得吐了血。他说:“皇上去世,我不能摸一摸棺木,死有遗恨。”便痛哭而死,当时79岁。由于他护卫先帝的劳绩,代宗为他官复原位,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起初,太子李瑛被废,武惠妃正受宠爱,李林甫等人都属意寿王,玄宗因肃宗年长,没拿定主意,平时意绪惆怅,不思进食。高力士说:“陛下不吃饭,是由于没有美食吗?”玄宗说:“你是我家的老人了,猜我为什么这样?”高力士说:“是嗣君没有决定吧,推举长子,立为嗣君,谁敢争议!”玄宗说:“你说得对。”于是决定了谁当太子。

天宝年间,边防将领争着立功,玄宗有一次说:“朕年纪大了,朝廷小事交给宰相去办,异邦外族不恭交给诸将去管,难道不清闲吗!”高力士回答:“我近来前往门,看见奏事人说云南屡次损兵折将,加之北方军队骠悍强盛,陛下拿什么去控制他们?我怕祸患酿成,难以制止。”他的意思大概说的是安禄山。玄宗说:“你别说了,朕将计议此事。”天宝十三载秋天,天降大雨,玄宗见身边没人,就说:“现在正在大雨成灾,你应该说说看法。”高力士说:“自从陛下把权力交给宰相后,法令不行,阴阳失调,天下的事情怎会重归安宁?我闭口不言,是时代的原因。”玄宗没有答话,第二年安禄山反叛。

高力士善于揣测时运,事奉权势,观察朝廷上下的态度。即使是自己亲昵的人,到他垮台时,也不肯出力搭救,所以一生没有明显的重大过失。议事者深惜宇文融以来权利倾轧,成为天下大祸的根由,而高力士虽有补益,却没有将他除去。

忠臣郭子仪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身高七尺二寸。因武举优等补官左卫长史,不断加官升为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年,木剌山开始设置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命他到该军任军使。不久苦于该地太偏而且土地不宜耕种,徙到永清筑城,称为天德军,又以天德军使兼任九原太守。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朝廷下诏任郭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又充任朔方节度使,率领本军向东讨伐安禄山。郭子仪收复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在河曲出击高秀岩,打败了他,于是收复云中、马邑,开东陉关。加官御史大夫。贼军攻陷常山,河北地区的郡县都被贼军占领。刚好李光弼进攻常山,收复了它,郭子仪就带领军队出井陉,与李光弼军队会合,打败贼军史思明的部队数万人,收复藁城。向南进攻赵郡,活捉贼军四千人,都释放了,斩伪太守郭献璆,回到常山。史思明收散兵数万人跟在唐军之后,到了行唐,郭子仪选了五百骑兵向贼军挑战。三天后,贼军退去,郭子仪乘机进攻,又在沙河打败了他们,于是进到常阳据守。安禄山派出精兵来帮助史思明。郭子仪说:“他们倚仗增加兵力,必然轻视我们;轻视我们,战斗的决心就不大,战争必然能胜利。”在与贼军战斗中胜负未决,郭子仪处斩了一个步将,于是士兵们都拼死战斗,大败了敌军,斩首两千级,俘获五百人,俘获的马匹也是这个数目。接着白天在敌阵前摆开军队,作进攻的态势,夜晚就偷袭敌军的营垒,贼军昼夜不得休息,十分疲倦。郭子仪就与李光弼、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在嘉山出击贼军,斩首四万级,俘获人口、马匹上万数。史思明逃奔到博陵。在河北的十余郡都杀贼军守将,迎接唐王朝的军队。正当要向北进攻范阳,碰到哥舒翰作战失败,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朝廷下诏班师。郭子仪就与李光弼率领五万余步兵和骑兵赶往灵武皇帝所在地。当时肃宗刚即位,朝廷许多事情刚刚草创,人也不多,军容不严整,郭李大部队来到后,国威大振。朝廷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检阅六军,鼓行向南,到了彭原。宰相房琯上疏请求自己率兵讨伐贼军,军队到了陈涛,与敌作战,失败,士兵死伤得差不多快完了,故而肃宗只能依靠朔方的军队作为基本力量。

贼将阿史那从礼用少数族同罗、仆骨的五千骑兵,又诱说河曲九府、六胡州各胡人部落数万人进迫皇帝所在地方。郭子仪用回纥首领葛逻支的军队攻击他们,俘虏数万人,牛羊多得无法计算,河曲平定了。

至德二年,在潼关进攻贼军崔乾祐,崔乾祐战败,退保蒲津。刚好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旻、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锋在城中,他们作为内应,郭子仪攻蒲津,赵复等人斩杀城上的敌兵,打击所有城内的敌军。崔乾祐逃到安邑,安邑人假装投降接纳他,军队进入一半,县门的士兵出击了他们,崔乾祐发觉就脱身逃走。贼军安守忠率军筑营垒于永丰仓,郭子仪派儿子郭旰出击,杀敌多达万余人,但郭旰阵亡。郭子仪进攻和收复了永丰仓,于是潼关、陕郡道路开始畅通。朝廷下诏命郭子仪回凤翔,进位司空,充任关内、河东副元帅。率领军队进发到长安,停驻潏水上。贼安守忠等军队在清渠东边。双方发生大战,唐军失败,抛弃了武器等奔逃而回。郭子仪收集溃散的士兵退守武功,等待朝廷的处罚,但朝廷仍授他为尚书左仆射。不久随从元帅广平王李叔率领蕃、汉兵共十五万去收复长安。李嗣业为前军,元帅为中军,郭子仪为中军之副职,王思礼为后军,布阵于长安西香积寺的北面,在沣水东、面临沈水、交水等大河,连在一起。贼将李归仁率领强劲骑兵出来挑战,官军惊乱,李嗣业提着长刀冲出来,杀贼军数十骑兵,官军阵地才稍隐定。回纥用奇兵绕到贼军背后,与大军前后夹击,斩首六万级,活捉二万人,贼军统帅张通儒夜晚逃陕郡。第二天,官军进入长安,男女老少夹道欢呼,说:“想不到今天能再见到官军!”李叔命士兵休整三天,接着向东进军。

安庆绪听说官军来到,派严庄率全部军队共十万人屯驻陕郡,以协助张通儒,战旗和钲鼓的声音四周达百余里。官军到达新店,贼军已摆好阵势,派出轻装骑兵作战,郭子仪派两队士兵攻击他,后来他们又来,郭子仪派加倍的士兵去作战,但都不到贼军营垒就立即返回。最后,贼军用两百骑兵来突然袭击,没有战斗又回去了,郭子仪派全军追击,横穿过其营垒,贼军从两翼包抄攻击,官军退却。李嗣业率领回纥军从贼军背后出击,在黄土尘埃中发飞矢射击贼军,贼军惊呼说:“回纥到了。”于是大败,尸体布满了道路。严庄等向洛阳逃跑,又拥戴着安庆绪渡过黄河逃奔相州,官军收复了东都洛阳。接着河东、河西、河南的州县都平定了。郭子仪因功加官司徒,封代国公,食邑一千户。入朝进见,皇帝派遣仪仗队在灞上迎接,慰劳他说:“国家再生,是卿的功劳呀。”郭子仪叩头谢恩。诏书命郭子仪回到东都,再研究向北讨伐贼军事宜。

乾元元年,在黄河边击败贼军,俘获安守忠献给朝廷,于是郭子仪到京师入朝。朝廷下诏命百官在长乐驿迎接,皇帝到望春楼等待他。进位为中书令。皇帝当即下诏命令九个节度师大举讨伐安庆绪,因为郭子仪、李光弼都有头等功劳,难以相互统率,故不设置元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际上统驭诸将。

郭子仪的军队从杏园渡过清河,包围卫州。安庆绪把他的士兵分为三军。在即将开战前,郭子仪选了射箭好的3000士兵伏在垒垣之内,对他们下命令说:“等我退却,贼军必然追到我营垒前来,你们就登垒,大声喊杀和向他们射箭。”接着与安庆绪军作战,假装失败而退兵,贼军逼近营垒,伏兵万箭齐发,矢如雨下。贼军震惊害怕,官军士气更加高涨,大败贼军,斩首四万级,获得铠甲数十万套,活捉安庆和,收复了卫州。安庆绪逃向邺,郭子仪追到那里,在邺城西愁思冈又发生战斗,大败安庆绪。安庆绪入邺城固守,郭子仪与其他军队联营包围相州的邺城,用漳水灌城中,自冬到春,水弥漫了二季,没有破城。城中粮食吃完,出现人吃人。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从魏州引兵来救,在邺城南,与李光弼、王恩礼、许叔冀、鲁炅的前军相遇而发生战斗,双方伤亡相当,鲁炅中了流箭。郭子仪在后督军,来不及布阵。碰到大风起,吹沙拔木,天昏地暗,人们近在咫尺也不能相辨认,于是官军溃败向南退却,贼军向北退却,军用物资和武器丢得满山遍野。各节度使引军退还。郭子仪以朔方兵保河阳,为此切断航桥。这次战争是因为官军人数虽多而无统一指挥,大家想保存实力互相观望,责任不明确,因此造成失败。诏书命郭子仪留守东都,不久改任东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