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8046600000068

第68章 五代十国(1)

朱温建梁

朱温,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砀山)人。黄巢起义后,朱温投军,攻下长安后,任同州防御使,受命进取河中。在攻取河中时,多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所败,不久叛变,归附唐朝。唐授以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中和三年(883年),唐纠聚诸镇围攻长安,朱温因功被授宣武节度使,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击黄巢。汴州之战取胜,朱温在上源译设宴款待李克用,克用乘醉出言不逊,激怒了朱温,于是当晚包围驿馆,四处纵火,想一举消灭李克用。李克用仓皇逃出,回到晋阳,屡次上表奏请讨伐朱温,僖宗下诏,劝谕双方和解。朱温正欲全力对付秦宗权,便厚币卑词,向李克用谢罪,双方冲突暂缓和。

横行河南的秦宗权自黄巢东撤之后,独树一帜,自称皇帝,倚仗兵多将广,攻占洛阳、河阳(孟县南)、许州、汝州(临汝)、怀州(沁阳)、郑州、陕州、虢州(灵宝)等地。朱温和陈州刺史赵犨协力,又拉拢兖、郓的朱瑄兄弟共同对付秦宗权。光启三年(887年)秦宗权自郑州猛攻汴梁,朱瑄得兖,郓援兵,大破秦军,斩首两万余级,秦宗权遂弃陕、洛、怀、许、汝诸州南逃。次年,唐朝任朱温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节制诸镇,进讨秦宗权。宗权屡遭挫败,被部将押送汴梁斩杀。朱温因讨伐有功,被封为东平郡王。

汴州战役刚刚结束,朱温就以朱瑄招诱汴州军士为口实,挑起冲突,派大将朱珍前往侵伐。景福二年(893年),在巨野击败朱瑄,将三千余名俘虏全部杀光。在攻取徐泗、兖、郓三镇同时,进攻淄、青。先取徐州,又在乾宁四年(897年)吞并兖、郓,杀朱瑄,朱瑾以残部投奔淮南杨行密,淄、青镇王师范乞降于朱温。至此,朱温尽得郓、齐、棣、兖、沂、密、许、郑、滑、汴、诸州,势力超过了李克用。

僖宗死后,杨复恭立寿王李杰为帝,是为昭宗。杨复恭专横跋扈,为所欲为,使昭宗和宰相孔纬、张濬等不能忍受,决定采取措施,扫除宦官。他们依靠宣武节帅朱温,朱温建议先讨伐李克用,因为李克用是杨复恭的后盾。大顺元年(890年),唐廷下诏革除李克用官爵,以张濬为统帅,孙揆为泽潞节度使,兼任副统帅,以朱温为南面诏讨使,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为北面招讨使,三面配合,共同讨伐河东。李克用以杨复恭为内应,动用精锐兵马一举挫败了唐军,昭宗无奈,只有恢复李克用的官爵,谪贬张濬、孔纬。

朱温在昭宗被困华州时,与被黜宰相崔胤勾结,要挟昭宗收回成命,重任崔胤为相。崔胤靠朱温的力量,重登相位,并且劝朱带兵入关,制服李茂贞。李茂贞自知不是朱温的对手,于光化元年(898年)送昭宗回长安。昭宗回到长安后,就和崔胤密谋诛灭宦官。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兵变,闯入宫中,废昭宗。朱温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朱温尚未入关,崔胤已策动神策将校杀刘季述,昭宗复位。此后,昭宗与崔胤曾打算尽除宦官,但李茂贞与韩全诲却勾结一起,在韩全诲的指使下,先将昭宗劫至凤翔。朱温闻讯,领兵进入长安,继而发兵凤翔。次年,大举围攻凤翔,李茂贞在救援断绝、无力固守之后,请求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后,与崔胤合谋,以诏书的名义将朝中宦官数百人全部杀掉,并诏示诸镇,全部独立核算掉在监军中的宦官。

昭宗自到洛阳后,仍每天忧虑发生意外事变,整日与何皇后沉湎酒中,或相对哭泣。朱温让枢密使蒋玄晖侦察昭宗的言行,并随时向他通告。当时,占据各地的藩镇将领李茂贞、李克用、刘仁恭、王建、杨行密等往来传移檄文,以兴复皇室为辞,朱温怕宫中产生变故,就想杀掉昭王,另立幼君,以谋求禅让取代。唐昭宣帝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枢密使蒋玄晖带领龙武牙官史太等100人,在夜里敲击何皇后殿门,说军事前线有急事奏报,要面见昭宗。夫人裴贞一去开门,见到来者身怀兵器,就说:“有急事奏报用兵器干什么?”史太杀了她。蒋玄晖问:“陛下在哪里?”昭仪李渐荣对内大喊道:“宁可杀了我们,不要伤害陛下!”昭宗刚睡,急忙起身,穿着单衣绕柱逃跑,史太追上去把他杀了。李渐荣用身体去挡昭宗,也被杀死。史太又要杀何皇后,何皇后向蒋玄晖哀求,才放了她。

八月十二日,蒋玄晖假造诏令,称李渐荣、裴贞一谋杀昭宗,应该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更名李柷,代理军国政事。十五日,昭宣帝即位,时年13岁。此时,朱温听到杀死昭宗的消息,假装震惊,放声大哭起来,说“奴才们害死我了,让我千秋万代蒙受恶名!”但隔年(905年),朱温仍让蒋玄晖邀请昭宗诸子全到九曲池饮酒,并在那里把他们全部勒死,把尸体投到了九曲池。六月初一,在柳璨等人的怂恿下又将裴枢、独孤损、崔远、陆展、王溥等名门宿望之臣三十余人诛杀于滑州白马驿,结束了朝中朋党之争的局面。朱温急于废唐称帝,柳璨献策请依惯例先受九锡,再行禅让,朱温以为柳璨心怀异志,拖延时日,以待外援,将柳璨斩杀。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唐昭宣帝,封为济阴王,并加以囚禁。天复三年(903年)时,朱温曾受唐封为梁王,于是,就以梁为国号,为与南朝萧梁相区别,所建的新王朝史称后梁。朱温为了消除后患,又杀掉唐昭宣宗。称帝后的朱温改名为晃,是为后梁太祖,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以洛阳为西都,改元开平。后梁建国,疆域包括了宣武、宣义、太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等21镇。

朱温称帝,并非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征服中原,他感到镇服人心很不容易,不如称帝造成既定事实,以断绝他人之望。所以,在他称帝以后,依然面临着强大的敌对力量。凤翔的李茂贞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现,致书李克用和剑南的王建、淮南的杨渥,欲发兵讨朱,匡复唐室。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为晋王,据守晋阳,冷眼观变,朱温的篡唐成了他联合诸镇讨伐的借口。在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死后,他厉行改革,加强整顿队伍,使晋军上下同心,屡次挫败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在柏乡(河北高邑县内)之战中使梁军主力龙骧、神捷两军被歼。乾化二年(912年)幽州刘守光发兵侵成德、义武,朱温乘机应刘之请攻晋,攻陷枣强,晋军援兵李存审出奇致胜,以骑兵数百名袭击梁军五万之众,朱温惊慌遁逃。第二年,朱温被他的儿子朱友珪所杀,友珪称帝于洛阳。胞弟朱友贞依靠杨师厚的力量在洛阳兵变,杀友琏,于汴梁即位,是为后梁未帝。后梁统治集团内部相互纷争,境内百姓因苛政搜刮而聚众反抗,使后梁的形势更趋恶化。而晋军却乘此全力消灭幽、沧刘氏,全部夺取了河北之地,向后梁进逼,最终袭取汴梁。后梁至此灭亡,历时17年。

李存勖建后唐

李存勖,沙陀部人。祖父朱邪赤心,被唐懿宗赐姓名为李国昌。父亲李克用,中和元年(881年),受僖宗诏命镇压黄巢起义,三年,拜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后封晋王。唐末,与朱温争霸,混战达二十余年,朱温势力逐渐强大,而李克用却只能孤守晋阳。克用死后,李存勖继立晋王,先灭幽州的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后驱逐南下的契丹兵出境。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以唐室后裔自称,继承唐朝统治,故建国号为唐,史称后唐,以区别唐朝,建元同光,李存勖即后唐庄宗。即位同年,大举伐梁,派兵渡黄河,袭取郓州(今山东东平)。梁以王彦章、段凝统兵抵御,彦章分兵围郓州,并与后唐军大战杨刘(今山东东阿县北),不久,彦章因进谗言而被罢免,梁以段凝代之,以至使梁遭受战略上的重大损失。

自此为止,后唐、后梁军事势力已趋平衡。但后唐仍后顾之忧很重,仓储寡少,契丹于北边逼扰,潞州李继韬举州降梁,与梁军配合攻下泽州,断绝了唐兵归路,而梁将段凝又渡河北掠澶相二州。李存勖满怀忧患,召诸将领商议对策。宣徽使李绍宏建议放弃郓州,与后梁定约和好,以黄河为界,停止战争,使百姓得以休息。李存勖听后不快,随后与枢密使部崇韬单独久谈,郭以为目前局势不利,他曾详细地询问过降将康延孝黄河以南的情况,梁将段凝据守南边,并无决策,王彦章逼近郓州,现梁都大梁已无什么军队,如能留部分兵力坚守魏州,再亲率精锐部队,向南进入汴梁,捉住梁帝,便能使后梁全军溃崩。李存勖以为此计甚好,便送魏国夫人刘氏、皇子李继岌回兴唐府,与之诀别:“事情的成败,在此一举。如不能成功,就把我们全家集合起来到魏宫全部自焚。”

十月,后唐帝率大军从杨刘渡过黄河,向大梁进军。中途经中都城,唐将李绍奇刺伤并活捉王彦章。王彦章一直看不起李存勖,以为他是个“斗鸡小儿”。李存勖听说抓获了王彦章,心里非常高兴,说:“原来我所忧虑的只有王彦章,今天他已被擒,这是天意要灭梁了。”当天晚上,后唐大将李嗣源率先锋队快速直奔大梁,后唐帝则隔日从中都出发,抬着王彦章跟在后面。这时,王彦章败卒有先跑回大梁的,有人告诉后梁主,王彦章已被抓获,后唐军逼近大梁。后梁主问大臣有何办法,大臣都回答不上。初九晨,李嗣源军队达大梁城,向封丘门发起进攻,梁军出门投降,李嗣源入城。当天,后唐帝李存勖也由梁门进入城中,后梁百官在马前迎接,并跪着请罪。不一会,有人拿着后梁主的脑袋献给李存勖,段凝于归途中听说梁主已死,也带兵投降了后唐,梁亡。

后唐主即位魏州时,拥有天雄、成德等十三节度、五十州,灭后梁后,得到它的全部领域,又进军剑南,并岐,灭前蜀,得汉中及两川之地。庄宗以唐室后裔自称,声言要伸张正义,为唐复仇。恢复官名、府号、寺观门额旧号,连后梁所进行的革除唐朝弊政的措施也一并摒弃,还恢复了唐朝旧的制度。但庄宗继位后对宿将功臣不信任,嫉贤和猜忌使得上下无法团结起来。他擅长音律,善为温柔恻艳的词赋,喜爱伶人,致使怜人、宦官得到宠信,开始干预政事。皇后刘氏专以聚敛财物为己任,天下四方贡献分成两份,一份送庄宗,一份送刘氏。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庄宗策划并了吞并吴、蜀。同光三年(925年),庄宗以长子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任郭崇韬为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主持军务。前蜀不堪一击,后唐兵不血刃而取邠、岐,长驱入蜀,前蜀灭亡。郭崇韬在蜀招降纳叛,锐意经营,前蜀降将联合请求李继岌荐郭为西川节度使,宦官诬陷造谣崇韬尽夺蜀中珍宝,欲以蜀为根据地进行谋反,庄宗密令李继岌杀害郭崇韬父子。郭崇韬冤死后,庄宗又冤杀了降唐名臣朱友谦全家,致使人人自危,诸镇怨愤。

天成元年(926年),魏博将领皇甫晖率兵叛乱,拥立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为统帅,焚掠贝州,攻下邺都(即魏州)。邢、沦等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李存勖先是派大将李绍荣攻下邺都,但久攻不克,又派李嗣源率皇帝的亲军前往讨伐。三月初六,李嗣源到达邺都城下,但不料军中又发生叛乱,叛兵拔出刀剑把李嗣源围住,要立他为帝。这时李绍荣正好驻扎在邺都城南,李嗣源派人和他联系,要联合邺都叛兵。李绍荣怀疑有诈,没有准许,李嗣源只得带兵回朝廷。但还未到洛阳,李绍荣先送信上奏说李嗣源已叛变,并与乱兵合伙,李嗣源屡次送给后唐帝的信,也都为李绍荣拦截。李嗣源听到石敬瑭的话,只得向大梁进军。后唐帝以为要来攻击洛阳,便率宫出逃,到荥泽时,龙骧指使姚彦温背叛后唐帝,归顺了李嗣源。后唐帝到达万胜镇,听说李嗣源已占据大梁,诸军离叛,神色沮丧,登高叹息说:“我不能成功了!”

四月初一,指挥使郭从谦叛变,率兵从军营出来,攻打行宫。这时后唐帝正在吃饭,听说兵变即率领诸王和近卫骑兵反击,将叛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焚烧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后唐帝身边的大臣和禁兵都丢盔弃甲偷偷逃跑了,不一会,后唐帝李存勖为流箭击中,很快死去。刘皇后装好金玉珠宝,和申王李存渥、李绍荣领七百骑兵出逃。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初八,李嗣源在百官的再三请求下,任监国,入兴圣宫居住,称殿下。二十日,嗣源即帝位,改名宣,改元天成,是为明宗。

明宗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诛戮宦官,翦除佞幸,惩治贪蚀,废除苛法,关心民瘼,对于伶官则大施放逐、诛杀。这些改革,无疑带来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政局出现了转机。但是,由于本身才能不足,又无良臣辅佐,而且猜忌大臣,势必造成奸佞得势、上下离心,对藩镇的姑息,也造成了藩镇力量的膨胀。孟知祥割据剑南,明宗以石敬塘讨伐,无功而还。明宗便用和解的办法,听任其发展,使诸镇更为骄纵,屡为叛乱,如义武节度使王都勾结契丹的叛乱。明宗吸取了庄宗吝财激起兵变的教训,经常赏军,使府库用资巨大,新增加的赋税又使百姓在饥寒愁怨中聚山林而反。

长兴四年(933年)明宗卒,由五子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当时,明宗养子李从珂镇凤翔,明宗女婿石敬瑭镇河东,两镇各拥重兵。宰相朱弘昭、冯赟对二人很忌惮,二人也并不安心,不赴明宗之丧,朱、冯恐怕他们另有企图,便移敬瑭镇成德,从珂镇河东。

应顺元年(934年),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借口,率军东进,闵帝逃奔魏州,从珂杀闵帝,自立为帝,是为末帝。末帝以兵变得位,所以,即位之后,为了满足骄兵悍将的贪欲,极力搜刮百姓,遂使民怨沸腾。

清泰二年(935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乱,末帝以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后马都部署,杨光远为副,统大军讨伐。石敬瑭向契丹求兵援助,自愿为臣子。耶律德光自率五万骑自雁门来援,晋阳围解,耶律德光与石敬瑭会于太原北门外,岫封敬瑭为晋皇帝,敬瑭受册封,于是结为父子之国。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张敬达拥众五万被困,杨光远杀敬达,率部下归降石敬瑭,各路后唐将领相继投降。耶律德光至潞州时,留下5000骑兵帮助后晋,石敬瑭进逼洛阳,末帝自杀,后唐至此灭亡。

“儿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沙陀族人,后唐明宗的女婿。明宗末年,身兼太原尹、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三要职,握有重兵和财赋。明宗死后,即位的闵帝想让他移镇成德未获成功。清泰元年(934年),唐末帝即位,对石敬瑭也怀有戒心。石敬瑭把他在洛阳和诸道储存的财物全部收归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又借口备边,请求增兵运粮,把驻守在幽州、并州的禁军也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加剧了他和唐末帝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