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8046600000070

第70章 五代十国(3)

刘知远原来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在契丹与后晋互相攻伐时,刘知远采取观望的态度,据守本境。后晋将领杜重威投降契丹贵族后,一部分后晋军逃归河东,增强了刘知远的势力,契丹贵族耶律德光攻入后晋都城开封称帝时,刘知远有步骑五万多,他一面分兵把守河东四境,以防契丹军侵入,一面派部将王峻以进贺表为名,三次入开封刺探辽的国情。王峻先祝贺契丹攻入开封;又陈述太原夷夏杂居,戍兵所聚,故刘知远不能亲自至开封向耶律德光当面祝贺,三上贡物之表。辽太宗耶律德光虽知刘知远刺探之意,但为了拉拢河东势力而赐刘知远木柺,以表示优礼与器重。同时派遣使臣问刘知远:“汝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依也?”刘知远部将以为辽主已猜忌河东,情形危机,劝刘知远迅速起兵反辽。刘知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以为“用兵有缓有急,当因时制宜。今契丹新降晋兵,虎居京邑,未有他变,岂可轻动?且观其(契丹)所利,止于货财,货财既足,必将北去。况冰雪已消,势难久留,宜待其去,然后取之,可以万全”。刘知远以静制动的计策取得了成功,并为其建立后汉打下了基础。在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后,刘知远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为了收揽人心,刘知远称帝而不建国号,并继续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所用的年号,以示不忘晋朝。辽太宗耶律德光听说刘知远称帝便下令削夺刘知远的官爵,并派耿崇美为潞州(今山西襄垣县)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今河北临漳县)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今河南孟县西)节度使,包围河东地区。在与辽的争战中,刘知远以迎晋出帝(即石重贵)到晋阳为名出兵抗辽。其下诏令河东各处官吏,不得搜刮百姓的钱帛贡奉契丹,处死所辖地区残酷剥夺百姓的契丹族官吏,慰劳表彰农民及武装抗辽的民众。刘知远的措施与辽在开封附近大肆掠夺的政策形成明鲜的对照,因而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后晋的旧臣武装纷纷归附刘知远,为灭辽出谋划策。河东境内及其它地方的民众也纷纷组织起义军,到处攻杀辽的守军,抢占城镇。一些被迫投降辽的后晋官吏此时也杀辽官而降刘知远,并以此谋求官位。刘知远在民众的支持下,先打破了辽的围攻,他支持潞州权知留后王守恩击退耿崇美的进攻。辽所派相州节度使高唐英尚未到任,州镇早已为梁晖占据。会同十年(946年)年末,辽太宗终因中原地区民众起义此起彼伏,无法控制及契丹人不习惯中原水土等原因而仓惶撤军北返。刘知远闻知辽军撤离开封,则召集大臣商议进取之策,诸将认为应出师井陉(今河北井陉),改取镇(今河北正定县)、魏(今河北大名一带),先平定河北,河北定则河南不战自服。部将郭威力排众议,以为出兵河北,兵少路迂,又无应援,难以制胜。他主张先平定陕、晋,后攻汴、洛。刘知远抓住战机,依照郭威的计策,委派自己的弟弟刘崇镇守太原,自己则亲率大军由太原出阴地关(今山西灵石县西南)至晋(今山西临汾县)、绛(今山西新绛县),安定了陕、晋后方,又委派部将史弘肇为先锋,攻进汴洛。史弘肇治军严明,兵卒人人奋勇,一路所向披靡。辽守将闻刘知远进攻,纷纷弃城北逃。洛阳守将刘晞在刘知远发兵的前两天便弃城而逃往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刘知远自太原发兵,仅用了21天便占领洛阳。在洛阳下令改国号为汉,即后汉,仍续用后晋石敬瑭天福年号,刘知远则为北汉高祖。自洛阳进军开封,一路畅行无阻。刘知远入开封后,后晋时的藩镇相续降汉称臣,黄河以南的州镇名义上归后汉所有。

刘知远建后汉后,辽将麻答仍盘踞黄河以北的恒州(今河北正定县),对当地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深为当地百姓所憎恨。及至刘知远入开封的消息传到恒州,当地百姓则群起驱逐麻答与辽人。麻答率辽人逃往定州(今河北满城县),与定州辽守将耶律忠(即耶律郎五)合兵。天雄节度使、后晋的叛将杜重威亦与麻答勾结,盘踞魏州抗击后汉。刘知远率兵亲攻魏州,杜重威力竭投降,刘知远杀杜重威,魏州归后汉所有。乾祐元年(948年),麻答与耶律忠慑于定州民众起义,弃城而逃归辽国,定州也被收复。后晋末陷入契丹的州县至此已全部为后汉所有。

郭威建后周

五代十国时,武夫专权,政权频繁更替,后汉武夫的蛮横,可谓登峰造极。天福十二年(947年)春,汉高祖刘知远趁契丹兵马撤退之时在太原称帝,拜他的侍卫亲军都虞侯郭威为枢密副使。汉高祖于乾祐元年(948年)病重,将其子刘承祐(隐帝)托于郭威及史弘肇等,郭威被拜为枢密使。隐帝继位不久,李守贞据河中(今山西蒲县)、赵思绾据长安。王景崇据凤翔,连衡抗命,同时反叛。汉隐帝派白文珂等,常思分征讨无功,加拜郭威同平章事,西督诸将,讨代三叛镇。郭威依文官首领太师冯道的策略,不吝官物,赏赐士卒,大得军心。乾祐二年(949年)郭威灭河中、永兴(长安)两镇,杀李守贞、赵思绾,别将赵晖灭凤翔镇,杀王景崇,郭威得胜还朝。

持续一年多的叛乱虽相继被平定,但后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仍十分尖锐,将相之间互为仇视,皇帝也因将相权力过高,“厌为大臣所制”。乾祐三年(950年)汉隐帝杀掉了总军政的杨邠,典宿卫的史弘肇、掌财赋的王章,并派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去杀郭威。当时,为了抵抗辽军入寇,郭威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出任魏州,仍兼枢密使,节度河北各镇,有机会便行动。他不仅大权在握,而且赢得了内外诸大臣的信赖,汉隐帝派人往邺都(魏州大名府)谋杀郭威一事,成为导火索,激起了郭威的反叛。

十月,诏杀郭威的使者到了。郭威隐匿诏书,与枢密使院吏魏仁浦策划,密谋反汉。郭威盗用留守印,重新伪造了让郭威诛诸将的诏书,这使得诸将群情激愤,皆为郭威所利用。十一月,郭威留义子郭荣守魏州,自率大军渡河,用抢掠来收买士卒,沿途无阻,七日后到了开封城外,汉隐帝被部下溃兵郭允明杀死,郭威入开封城,放纵诸军大掠三日。

当时,汉高祖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以备辽为名,拥有强兵;忠武节度使刘信在许州,刘崇子刘赟为武宁节度使,在徐州。如果三镇连兵,号召复兴汉朝,对郭威是不利的。郭威定假迎刘赟为汉帝之计,率百官朝李太后于明德门,请求立为君主,太后令百僚、将校商议。两天后,郭威又请李太后下令立刘赟为帝,使冯道等大臣到徐州奉迎,太后临朝听政。

十二月,契丹入寇,攻破内邱、饶阳两城,李太后命令郭威率大军渡河击辽兵,又命令军国事暂委郭威的心腹王峻、王殷。郭威到澶州,将士数千忽然大喊起来,展开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皇帝,郭威拥众从澶州返回开封。

澶州兵变时,刘赟已到宋州(今河南商邱),王峻、王殷派人带兵去宋、许二州,刘赟被拘留,以李太后名义,废为湘阴公,刘信自杀。广顺元年(951年)正月,李太后令郭威监国,汉亡,郭威即位建元,是为后周,郭威称周太祖。

郭威出身贫苦,颇知民间疾苦。他执政后,二月,出汉宫中器物数十件,于庭中砸碎,表示以汉隐帝为鉴,令珍华悦目之物,不得入贡。三月,恢复了与南唐的商旅往来。

六月,任命王峻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质、李谷并为宰相。当时国家新建,四方多敌,王峻尽心尽力,军旅之事,多由他策划,范质谨守法度,李谷沉毅有谋略,他们相辅相成,郭威虚心纳谏,共同为国家度过困难时期而努力。

十月,北汉主刘崇联合契丹兵入侵,周太祖以王峻为行营都部署,诏诸军皆受王峻节度,听他吩咐。王峻率兵自绛州至晋州,占领了晋州的最险要地方蒙院,契丹思归畏惧,烧营夜遁,王峻纵兵奋击,大败契丹及北汉兵,此后北汉无意进取,北周的北方基本隐定。广顺二年(952年)春,周又击退了联略南唐进攻的慕容彦超,向南唐显示了周的国力,打消了南唐的夺取中原的念头,保证了北周政权的隐固。

二年十一月,周太祖废免了后梁以来长期存在的“牛租”,并将民间牛皮一律官收的方法为改变按田亩分摊。广顺三年(953年)正月,周太祖又停止废营田,将田地、耕牛、农具、庐舍等分给佃户为永业,鼓励农民耕垦荒地,留心农田水利,民众的负担有所减轻,这一年,后周直接控制的人口增加了三万多户,国家经济逐渐走上正轨。

郭威建后周不同于后唐代梁、后晋代唐、后汉代晋,他继位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了北周的农业生产,开始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

周世宗的改革

周世宗,本姓柴名荣,他的姑母是周太祖(郭威)圣穆皇后,柴荣自幼随姑在周太祖家,因谨厚深得周太祖喜爱,被周太祖收为义子。柴荣长大后,器貌英奇,善骑射,性沉稳寡言。乾祐三年(950年)冬天,周太祖推翻了汉隐帝统治,建立后周,柴荣被任命为澶州刺史,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顺三年(953年)拜为开封尹,进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周世宗继位。他在周太祖革弊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革及新政。

周世宗精明强干、志气宏大。即位后,他澄清吏制,赏罚分明,任用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为宰相,魏仁浦为枢密使,整顿纲纪,内政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针对当时佛都传播盛行,各地寺院林立,隐匿编户甚多的现象,周世宗实施了他的毁佛计划。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下令天下寺院,非敕额(朝廷特许)者一律废除;禁私度僧尼,只许两京、大名府(魏州)、京兆府(长安)、青州五处设戒坛;不得家长允许,不许受戒出家;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等等迷惑人的恶俗。令两京及诸州每年造僧尼账,有死亡、还俗,都随时销账。这一年,天下寺观存留2694所,僧42000余人,尼18000余人,寺院废除33036所。减少寺院和僧尼,就是减少剥削者和坐食者,对民众有利。自佛教盛行以来,寺院多销铜钱造佛像,周世宗下令寺院除钟罄拔铎之类得留用外,所有铜佛像,一律送官府收买,用作铸钱原料,这使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有所改变,有利于贸易流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