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101

第101章 世界古代帝国的兴衰史(20)

1942年7月,北非德意联军在隆美尔指挥下自利比亚攻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100余公里的阿拉曼。8月初,丘吉尔亲赴开罗,召开军事会议,委派亚历山大上将接替奥金莱克为中东总司令,蒙哥马利中将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北非英军得到了武器装备和兵员的补充,实力已超过德意军队。而此时,希特勒正忙于进攻斯大林格勒,加之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和制空权,所以德非洲军团得不到必要的增援和补充,在8月底发动了一次猛攻之后,被迫转入防御。隆美尔抱病回德国疗养。蒙哥马利于10月23日下令发动了代号“捷克”的阿拉曼攻击战。经过激战,英军于25日在战线北部打入敌防御阵地。26日,隆美尔飞回北非,继续指挥非洲军团。10月28日,英军继续在北部战线猛攻,迫使南线德军赶来增援,随即于11月2日集中兵力又突破了南部防线,向阿拉曼挺进。11月4日,隆美尔见大势已去,不顾希特勒“坚守阵地”的命令,下令撤退。经过12天的激战,英军共毙、伤、俘德意军5.9万人,缴获坦克350辆、大炮400门。盟军损失1.35万人,损失坦克500辆。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其后,盟军节节进攻,直至将德意军逐出北非。

库尔斯克战役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为夺取库尔斯克突出部,夺回战略主动权,于1943年7月5日,以5个集团军约90万人,从北、南两个方向对该地实施向心突击。苏军以约16个集团军133万人和战略预备队约10个集团军进行坚守防御。北路德军楔入苏军防御纵深12公里后受阻,南路深入35公里。随即两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展开坦克大会战。德军战败,全线后退,遂转入防御。7月12日,苏军以7个集团军在空军支援下,首先对防守奥廖尔地区的德军发起突然进攻,收复了博尔霍夫等地,战线向西推进150公里。8月3日,苏军发动第二次进攻战役,在托马罗夫卡等地重创德军,并收复哈尔科夫市。战线向南和西南推进140公里。此役,德军损失50万人,苏军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开罗宣言

中、美、英三国首脑先期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了会议。会上作出了在滇缅路对日作战的决定,讨论了日本战败后的处理问题,并签署了《开罗宣言》。12月1日,《开罗宣言》公布于世。《宣言》声明,三国进行战争的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谋利益,亦无拓展领土的意图;三国参战的宗旨是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地区所获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三国将迫使日本把侵夺的一切中国领土包括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决心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会议的召开与《开罗宣言》的发表具有重要意义,为协调盟国对日作战行动及战后处理日本等一系列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尤其《开罗宣言》声明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是国际社会承认台湾主权属于中国的一个有力的法律依据。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美、英、苏三国第一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决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商讨了战后世界的安排。它包括在战后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战后波兰的边界问题以及建立一个国际组织(即后来的“联合国”)的问题。德黑兰会议对加强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协调盟国作战,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积极作用。不过,随着战争的胜利发展,这3位“朋友”间的矛盾也日渐表面化。

轮椅总统——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民主党人,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四届的总统。在任期间,他带领美国人民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动员美国的强大国力,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一个显贵家庭。190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1907年,罗斯福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取得了律师资格。1910年,他以民主党人身份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获得成功。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部助理部长,任职7年。1920年,他被民主党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竞选失败。

1921年夏天,罗斯福与家人乘游艇在海上度假时,突然发现一座小岛上发生火灾,全家人赶忙跑过去救火,很快就把火扑灭了。罗斯福感到有些疲惫,就去湖里洗澡。但是湖水非常冰凉,没过多大一会儿他就不得不爬上岸,然后回家处理文件,他忘了脱下身上的湿衣服,结果第二天就病倒了,第三天病情恶化,手脚都无法动弹。经医生诊断是小儿麻痹症。罗斯福曾经为此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后他还是挺了过来,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身体,终于依靠固定在腿上的钢架站了起来,而且还学会了使用轮椅。

1932年,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由于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当选美国总统,并且此后又连任三次(1933—1945年)。在任职期间,他推行“新政”,使美国得以减缓了经济危机的压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盟,开辟反法西斯第二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也为美国战后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罗斯福代表美国出席了在雅尔塔举行的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并在会上取得了他所期望的巨大成果:成立联合国、分割德国、关于波兰的声明等,但此时,他的健康每况日下,心脏病、高血压经常发作。1945年4月12日,他在佐治亚温泉的小白宫画像时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63岁。

钢铁意志——斯大林

斯大林于1879年出生在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15岁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898年,斯大林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事革命宣传及动员等活动。

十月革命胜利后,斯大林参加了列宁领导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1918年,他被派往南部统筹粮务和镇压反动军队的叛乱,领导红军成功击溃了反动军队对战略重镇察里津的进犯。苏联人民为了表彰他保卫察里津的功绩,1925年将该城命名为斯大林格勒。

1922年,斯大林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领导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战期间,斯大林凭其坚定的意志,领导苏联人民克服艰巨的困难,就是在首都莫斯科被德军重兵包围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坐镇并亲自指挥战斗,进行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把德军拖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在经历严重的挫折和付出重大的代价之后,终于打败法西斯德国,随后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文学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于1874年出生于英国贵族世家。1894年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从1895—1900年,他先后以军官和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过英国镇压古巴及印度西北部起义的战争和南非的英布战争。也就在这几年,他的最早几本著作《马拉坎德远征史》、《河上战争》等问世了。

1919年1月,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1922年,丘吉尔出任鲍尔温保守党政府的财政大臣;1931年1月,因对保守党领袖的政策不满而退出内阁。此后他一直专心从事写作。

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进入张伯伦内阁中出任海军大臣。1940年5月,希特勒突然对荷、比、法等国发动大规模的闪击战。当天,张伯伦在一片责难声中下台,丘吉尔在危难中出任首相,并兼任国防大臣。他上台伊始,立即把全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坚持对德作战,拒绝德国的诱降。为了扭转欧洲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丘吉尔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援。并同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双方共同战胜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投降。两个月之后,保守党在大选中失利,丘吉尔丢掉了首相的职务。就这样,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丘吉尔下了台。不过,他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而是继续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政治活动。

1951年至1955年间,丘吉尔再次出任首相。1953年,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典礼上,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以表彰他对英帝国所作的贡献。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授予丘吉尔195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他的获奖评语是:“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的演说。”1955年4月宣告退休。1965年1月24日于伦敦逝世。

诺曼底登陆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顺利粉碎了德军的反扑,开始实行战略大反攻。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发表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宣言规定,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并对战后处理德国和未来建立联合国组织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并通过1944年5月1日以前英、美应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总司令,负责指挥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大会战。根据盟军拟定的登陆计划,登陆将于1944年6月进行,地点是法国的诺曼底地区,直接参加这次登陆行动的将达400万人,如果加上后勤支援力量,参战总人数将达600万人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