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18

第18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历史知识(17)

彼得一世亲政后,试图把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变为临海大帝国,争夺当时在瑞典控制下的波罗的海出海口是他实现计划的重要一步。此外,当时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也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以达到沟通对外贸易渠道的目的。1700年,彼得一世联合波兰、丹麦和萨克森对瑞典作战,但在纳尔瓦战役中被瑞典击败,丹麦、萨克森退出战争。其后彼得一世进行军事改革和工业改革,大力发展军火工业,整顿俄国陆、海军,筹建波罗的海舰队,以增强势力。1709年在波尔塔瓦战役中大败瑞军,扭转了战局,丹麦、萨克森重新参战,普鲁士也加入。1714年夏,在汉占特海战中摧毁瑞典海军舰队。1720年俄军在瑞典登陆,查理十二世被迫提出议和。1721年通过签订《尼什塔特和约》,俄国夺取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大部分土地,打通了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成为欧洲强国,为以后争霸世界奠定了基础。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什么被称为继彼得大帝之后最伟大的皇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于1729年,德意志公爵之女,1745年与俄国沙皇彼得三世结婚。1762年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勇敢发动了宫廷政变,废夫自立,成为俄国女皇。在位的34年间,对内扩大贵族特权,加强农奴制。如1765年、1767年相继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和禁止农民控告地主的法令;1775年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对外长期进行侵略扩张。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两次同土耳其进行战争,打通了黑海出海口;1788~1790年对瑞典作战;三次参与瓜分波兰(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兼并了今立陶宛、白俄罗斯、西部乌克兰直至克里米亚的广大地区,将格鲁吉亚置为保护国;晚年,欲派兵镇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因猝死未遂。她在位期间标榜“开明专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交往密切;实行行政区域改革,划全国为50个省,省辖县;进行教育改革,创办斯莫尔尼贵族女子学院(1764年)、自由经济学会(1765年)、矿业学院(1774年)等,组织“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因此,后人认为她是唯一可以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相提并论的女王,也是继彼得大帝之后俄国最伟大的皇帝。

北美独立战争

美国革命的所有战斗都是在东北部进行的吗?

美国革命的所有战斗不全是在东北部进行的,在南部殖民地也进行过。但奴隶的出现致使南方的美国殖民者和英国人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复杂化,地主担心附近所有的战斗会鼓励奴隶反抗他们,英国人了解这一点后,认为与北方相比,他们可能更容易重新获得对南方殖民地的控制权。1775年11月,英国驻弗吉尼亚长官提出奴隶只要为英国战斗就会得到解放,2000多名黑人奴隶接受这一提议并拿起武器,但南方也有爱国志士。1776年2月下旬,爱国者在北卡罗莱纳附近的威明顿遭遇亲英的殖民者,并将其一举击败。

《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独立宣言》由杰斐逊、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罗杰·薛尔曼、罗伯特·利文斯顿等5人起草,杰斐逊主笔,于1776年7月4日在费城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独立宣言》不仅是18世纪美国反英独立战争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文献,也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政治纲领,在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促进独立战争的胜利中,起了进步作用。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宣布了“主权在民”的原则。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的通过和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

什么是法国的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是法国的等级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初始时第三等级是城市工商业者的上层分子,到18世纪末,包括农民、工人、小商贩和城市贫民、为数众多的小生产者以及资产阶级。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召开与国王敛财有关,其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第一次三级会议在巴黎举行,是法王腓力四世为加强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而召开的,会上通过了反对教皇的决议。它的召开标志着法国由早期封建君主制过渡到议会君主制。此后,法王为增税和寻取现金,不时召开三级会议。1614年后,由于封建专制主义加强,三级会议间隔了很久没召开。1789年,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再度召开会议,但他只要求代表解决财政问题,会议发生激烈冲突。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宣布将此次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国王立即调动军队进行镇压,从而引发了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武装起义,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

巴黎的巴士底狱是一座怎样的监狱?

巴士底的原意是堡垒,法国许多地方都建有巴士底。巴黎的巴士底建于1382年,位于巴黎市郊圣安东街,阴森可怕,沟深墙高,无法攀登,只有吊桥相通。它最初是一座军事城堡,后改作王家监狱。16世纪起,主要用于囚禁政治犯,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大革命前夕,巴士底狱内藏有大量枪支、火药;八座高大的塔楼安置大炮,朝向市中心,对准劳动人民聚居的圣安东区。法国人民对它早已恨之入骨,盼望将它彻底摧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向巴士底狱发动了猛攻,经过4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占了巴士底狱。在释放狱中囚犯后,将其夷为平地,改为巴士底广场。

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何时?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打败了仍在保护皇室的瑞士卫兵队,攻占了杜伊勒里宫。同年9月21日,新选出的国民公会正式开幕,宣布废除王政;9月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它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共和国最初由吉伦特派统治,后因其未能有效阻止经济恶化趋势且在前线连连失利,激起人民严重不满;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取得政权;1794年“热月政变”后,政权落入代表大资产阶级的热月党手中;1804年5月拿破仑·波拿巴称帝,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

雅各宾派是一个怎样的团体?

雅各宾派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他们常在雅各宾修道院进行革命舆论宣传和组织策划工作,因此习惯上人们称其为“雅各宾派”。刚开始时,它的成分较为复杂。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雅各宾派成为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1793年6月,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取得了政权。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建立革命政府,强化专政机构;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封建体制;制定《1793年宪法》,取消积极和消极公民的区别以及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镇压反革命并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实行限价政策,打击投机商人,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高潮。后来,因其内部发生分裂且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削弱了革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所以1794年在“热月政变”中被推翻。

马拉被刺事件缘何而起?

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主要领袖之一。法国大革命前,他已是一位革命思想家。大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战斗,发表了许多政治文章。1792年,他当选为国民公会的议员,在审判路易十六时曾起过重要作用。后来在1793年5月31日~6月21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过程中,马拉一马当先,他在教堂敲响了进攻的钟声。马拉在革命中的作用引起了王党分子和吉伦特派的仇视,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被来自诺曼底的女王党分子夏洛特·科黛刺死。1793年7月15日,巴黎人民为马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的心脏被悬挂在科尔得利俱乐部大厅的穹顶上,尸体被保存在法国先贤祠中。

你知道法国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吗?

18世纪末,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矛盾日益尖锐。1789年5月,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在会上提出改革的要求,遭国王拒绝后,退出会议并宣布召开国民议会,为法国制定一部宪法(后改名为制宪议会)。国王预谋镇压第三等级的反抗,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革命初期由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君主立宪派执政,但君主立宪派未能将革命继续向前推进,反而压制人民的革命运动,从而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国王,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9月21日,吉伦特派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告法兰西共和国成立。但由于吉伦特派未能彻底废除封建所有制,且不能坚决抵抗外国武装干涉,导致国内经济状况恶化,王党叛乱四起。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把代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雅各宾派推到了政治前台。此阶段由于实施雅各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胜利后的雅各宾派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反而扩大恐怖,滥行杀人,破坏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盟,削弱了内部的统一和雅各宾专政的社会基础,结果在1794年7月27日被反对派发动的政变推翻。政权落到代表大资产阶级的热月党手中,这也是革命结束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最深刻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热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热月政变”是1794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发生的颠覆雅各宾派民主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法国新历共和2年热月而得名。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不仅不根据形势改变政策,反而以残暴手段对付不同见解的革命家和其他政治派别的人,在政治斗争中树立了很多敌人。1794年,雅各宾派领袖之一的丹东被推上了断头台。1794年7月27日(热月9日)国民公会中以丹东派余党分子为首的各种反罗伯斯庇尔力量联合起来,他们有预谋地忽然打断雅各宾派另一主要领导人圣鞠斯特在国民公会上的发言,紧接着一哄而起,对罗伯斯庇尔大肆攻击。罗伯斯庇尔几次要上台发言,都被反对派阻止,最后一次,罗伯斯庇尔已经走上了讲台,结果仍旧被人拖了下来。他说话的声音被一片“打倒暴君”的喊声淹没。在混乱之中,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捕。次日,叛乱者把罗伯斯庇尔等人送上了断头台,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热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的转折点,从此,革命的高潮成为过去。

“雾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1798年英、俄、奥、葡、土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从四面进攻法国,但由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却软弱无力,一筹莫展。法国人感到为了拯救共和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要有一个英明果断的“佩剑人”。于是,一个军功显赫的人物——拿破仑便适应法国大资产阶级的需要登上了历史舞台。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依靠军队上层,在巴黎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因其发生在共和历雾月18日,故名。此次政变让拿破仑轻易地攫取了最高权力,取消了由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成立三人组成的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独揽大权。从此开始了他的大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过程是怎样的?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成立了一个负责起草新宪法的临时政府。行政与立法权全部在三名临时执政(包括拿破仑、西哀耶斯和罗歇·科迪)手中,11月11日,三名临时执政达成协议,轮流担任主席,但事实上,拿破仑从一开始就控制了一切。1799年12月24日,新宪法开始实施,临时政府解体,根据新宪法成立的执政府开始执政,执政府由三个执政组成。拿破仑为第一执政,这样拿破仑就开始把法国的全部权力集于一身。1802年5月。元老院宣布拿破仑再执政10年,同年8月,又宣布“拿破仑为终身第一执政”,这使他在通往帝国皇帝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1804年5月,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人的世袭皇帝,号称拿破仑一世,同年12月,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其加冕,正式创建帝制,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被第六次反法联盟击败后,于1814年4月第一次退位,流放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月,拿破仑重回巴黎,建立百日王朝,同年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盟击败,再次退位,流放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结束。

波旁复辟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814年3月31日,反法联军占领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一世被迫退位。5月,路易十八回国即位,封建贵族重新掌权,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知道,在他流亡的20多年里,法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完全恢复旧制度是困难的,为此,他决定和新体制、新阶级实行妥协。经过准备,他于1814年6月颁布了《1814年宪章》,此宪章最显著的特点是旧制度和法国大革命原则的妥协。后来路易十八曾经承诺尊重民主宪政,但结果却并未兑现,这使他变得日益不孚民望。1815年3月,拿破仑重回巴黎,受到痛恨波旁复辟王朝的人民的热烈支持,建立百日王朝。1815年6月,拿破仑与第七次反法联盟军在滑铁卢决战,法军大败。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7月8日,路易十八进入盟军占领下的巴黎,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实现。1824年,查理十世即位后,对内加紧推行反动政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统治,镇压革命者,严格限制出版和新闻等自由;对外屈服于欧洲封建列强旨意,1823年,出兵镇压西班牙革命,实行保守的殖民政策。1830年7月,查理十世签署《七月敕令》,企图制服反对派,却激起了七月革命,波旁复辟王朝被推翻。

为什么说滑铁卢战役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