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28

第28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历史知识(27)

1939年5月12日,日、苏军队在哈勒欣河附近的诺门坎地区激烈交战,故名。此事件也称哈勒欣河事件。张鼓峰事件之后,日苏军队在中国东北与蒙古接壤地区的边境冲突经常发生。军部把争夺目标集中在诺门坎草原一带。1939年5月12日关东军指使“满洲军”进攻诺门坎附近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军,挑起诺门坎事件。7月1日,日军出动第23师团和130架飞机侵入诺门坎,3日被击退。23日再实施攻击,次日复败。8月20日朱可夫将军指挥苏蒙联军,在坦克、重炮、飞机掩护下开始总攻击。日军遭装备优良的苏军重创,死伤1.7万余名,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没。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订立,9月3日日本大本营强令关东军停止作战行动并撤换其司令官、参谋长,9月9日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奉命与苏联交涉停战事宜。苏联鉴于欧洲大战已开始,遂接受日方要求。9月15日莫洛托夫与东乡订立《诺门坎停战协定》。此役沉重打击了日军北进的野心。

日本构想的“大东亚共荣圈”为何失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鼓吹日、“满”一体论。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1938年11月近卫内阁发表日、“满”、华共建东亚新秩序的声明,1940年7月26日近卫内阁制订《基本国策要纲》,把日本势力范围扩大为“大东亚”地区,声称遵循“八宏一宇”精神,建设以日本为中心、以日“满”华紧密合作为基础,囊括“大东亚”的新秩序和经济协同圈。同年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8月1日的谈话和7日发表的《皇国外交方针》一文中,主张建立包括南洋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该词逐渐流行。9月4日首相及陆、海、外相等4相会议又把南海群岛、印度支那、马来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列入共荣圈范围内。为实现该项侵略计划,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出兵印支半岛,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诸国并建立残暴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大东亚共荣圈”随之破产。

《蒙巴顿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947年6月3日,英国政府制定的《印度独立方案》由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公布,此方案又称《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反英运动发展迅速。英国政府被迫改变其对印政策,准备转让政权并退出印度。1947年3月蒙巴顿担任印度总督,与印度各政党领导人、土邦王公等举行会谈。国大党要求建立在其领导下的统一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则要求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

《蒙巴顿方案》把印度分成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斯坦包括孟加拉西部、旁遮普东部、阿萨姆、比哈尔、联合省、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区,巴基斯坦包括西巴基斯坦(信地省、俾路支省、旁遮普西部和西北边省)和东巴基斯坦(阿萨姆的西尔赫特区和盂加拉东部)。各土邦可分别谈判,自己决定加入任一自治领。

国大党、穆斯林联盟与蒙巴顿达成协议,分别接受了此方案。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后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内两个自治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直接殖民统治至此结束。

印、巴两国独立后,印度组成以尼赫鲁为总理的联邦政府,巴基斯坦组成以列雅格特·阿里汗为首的政府。两国根据独立法案成立制宪会议,各设一个由英王任命的总督,1947~1948年蒙巴顿仍任印度总督,真纳担任巴基斯坦总督。1950、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

印、巴分治带来一系列恶果,造成两国的教派大屠杀和统一经济的分割,土邦归属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导致印巴战争的多次爆发,使印、巴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俄国的十月革命及苏联成立

什么是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常常和马克思主义一起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

“苏维埃”具体指什么?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的汉语音译,本意是“代表会议”或“代表委员会”,是俄国劳动人民在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1905~1907年第一次俄国革命中产生的工人苏维埃,列宁称之为革命政权的萌芽。后来,特别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苏维埃,如农民代表苏维埃,工人代表苏维埃,士兵代表苏维埃,工兵代表苏维埃。十月革命后,为了表示新政权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沿用了苏维埃这个名称。后来,苏维埃成为苏联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其他国家也曾把它们的革命政权称为苏维埃政权。

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吗?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攻打冬宫这座沙皇专制统治的堡垒的战斗开始了,十月革命爆发。攻占冬宫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从11月7日清晨起,守卫冬宫的2000多人,用成垛的木头,排成坚固的街垒,街垒里布置着机枪巢,堵住了冬宫的全部出入口。起义部队进入广场,就处在他们的火力圈内。但攻打冬宫战役的指挥官安东诺夫不惧危难,亲自率领起义部队,冲进广场,冲向宫门。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冬宫。11月8日晚上9点钟,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发表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庄严宣告俄国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列宁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安东诺夫等被选为人民委员。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俄国何时建立临时政府?

在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动荡不安的日子里,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1917年3月15日,俄国临时政府成立。大地主李沃夫任临时政府主席,立宪民主党党魁米留可夫任外交部长,十月党首领古契柯夫任陆海军部长。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苏维埃。在苏维埃领导机构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据多数。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无力掌握政权,于是让资产阶级组织政府。临时政府推行资产阶级反动政策,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镇压国内人民的革命运动,进而制造七月流血事件,夺取全部政权。七月流血事件后,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取代李沃夫任临时政府总理,更加疯狂地向革命人民展开了进攻。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这个反动的临时政府。它只存在8个月。

列宁何时结束逃亡生活回到彼得格勒?

1917年4月10日,言辞尖锐的马克思主义者领袖列宁,已经回到彼得格勒,他有11年没踏上俄国的土地了。德国人安排了他这次从瑞士返回家乡的旅程,把他秘密藏在一辆火车里,并保护这辆火车穿过欧洲战场。德国人以为列宁会使俄国更加不稳定,从而使这个国家就会更容易束手就擒。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辛比尔斯克。他是一个学校行政官员的儿子。1893年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是10年以后,因看不惯党的拖拉作风及调和妥协的作法,将较为激进的成员组织成一个团体,即布尔什维克。这个党在1905年的那次短命的革命中表现了一定的力量。后列宁逃往奥匈帝国,在那里一直待到欧洲战争开始,然后又迁往瑞士。列宁对于这场正在进行的资本主义战争指出,它的最大目的就是获得足够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便使得胜的机器(不管是哪个国家)开足马力轰鸣。列宁说他将立即停止战争,要把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官僚机构、军队和警察。他计划在几天之后,发表上述和其他一些建议。这位领袖很快就发现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不幸地减少了许多,他们数月以来一直没有什么政治行动。然而,与列宁一同流亡的同伴利昂·托洛茨基和约瑟夫·斯大林预定将同他会见讨论新的战略计划。

苏联是怎样成立的?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1917年11月15日,苏维埃政府公布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主张各民族在平等、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真诚的、巩固的联盟。1922年,建立一个多民族统一的苏维埃国家条件成熟,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都提出了关于国家的联合问题。12月30日,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南高加索联邦等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成立条约,宣布根据自愿和平等的原则成立统一的联盟国家。苏共二大宪法规定:联盟有统一的国家政权、军队、法律和国民经济体系,有统一的国籍;各加盟共和国又有自己的国家政权机关、宪法,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到1956年止,苏联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协约国为何武装干涉苏俄?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后,退出了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月9日,第一批英国陆战队就以履行盟国职责,防止德国舰队入侵为由,在苏俄北方重镇摩尔曼斯克登陆。法、美、意的军队也接踵而来。8月,协约国军队侵占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于4月5日出兵占领海参葳。8月,美军也在该地登陆。德国军队则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乌克兰。这时外国干涉军尚未公开打出颠覆苏维埃政权的旗号,没有向苏俄中心地区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加紧了武装干涉,于1919~1920年先后利用高尔察克、邓尼金等自卫军队组织了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均遭失败。1922年10月,外国干涉军全部被逐出苏俄领土。

第三共产国际由谁组建的?

1919年3月4日,一个以推动世界革命为目的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在莫斯科建立。第三国际或共产国际将在苏联的对外政策中起主要作用。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认为,俄国政权的稳定取决于欧洲其他国家掀起的革命进而在全欧洲建立起友好的政权。列宁认为,虽然欧洲人民准备革命,但是第二国际或社会党国际的胆小懦弱扯了他们的后腿。这个较老团体的成员被民族主义分子所吞没,因而完全丧失了它在大战爆发时所具有的团结一致性。第一国际是由马克思于1864年在伦敦建立的,宗旨是协调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运动。它于1876年解散。第三国际第一次会议有35名选举代表,代表19个团体。由于战争妨碍代表出席会议,只有5人来自俄国境外。

苏俄为何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8~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宣布,苏联将着手实行一项所谓新经济政策,其要点是,征集粮食将由税收来代替,私营企业将逐步合法化,借以重新搞活经济和改善食品供应状况。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自从战争结束以来,这些农民一直处于悲惨的困境之中。预计对外贸易将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以便防止外国的竞争。拥有全国工人85%人数的工业基地也将主要由国家来控制。按照列宁的意图,农业将基本不受政策的限制,这意味着接受了农民的要求,这些农民很希望拥有自己的农场。列宁说,这项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使苏联人摆脱严重的战后萧条。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是逐步实行的。1922年苏维埃政府又颁布法令,规定农民有选择使用土地形式的自由。允许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在流通方面,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恢复国内的自由贸易。

1922~1924年国家进行了币制改革,稳定了货币。在工业方面,国家继续掌管重要的工矿企业,但把一些中小企业租赁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各企业按部门组成托拉斯,独立进行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合作社也获得了自主经营权。在分配方面,废除了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什么是大清洗运动?

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著名领导人基洛夫在斯莫尔尼宫被枪杀。前反对派领导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被控策划恐怖行动而遭逮捕,并于1936年8月被处决。同时在全党进行清洗。于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揭发和铲除人民敌人”的运动,内务部对成年男子和知识分子妇女进行审查,清洗、镇压的规模迅速扩大。由于当时苏联法制的不健全,以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许多无辜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党中央政治局成员、军长、师长,一些有名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难以计数的群众,遭到逮捕、枪决。1936~1939年间遭到逮捕和判刑的政治犯就近500万人。肃反运动给苏联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政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受到影响。1939年初,肃反运动结束,斯大林公开承认在肃反时犯了严重错误。

亚非拉民族革命运动

阿根廷为何实行“血腥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