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36

第36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件(3)

图特摩斯三世不仅雄才大略,善于征战,而且多才多艺。战争平息,帝国基本安宁之后,图特摩斯三世在日理万机之余抽出时间,从事雕刻绘画。他所设计绘制的花瓶,据称在埃及花瓶中可列为精品。大臣们每谈到他,就像拿破仑的侍从谈到拿破仑一样:皇帝其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料事如神,乃人人尽知。除此之外,他还能做许多东西,而且无不精妙。

公元前1447年,图特摩斯三世在选定好他的继承人——阿蒙霍特普之后,在太平盛世的年代里去世,被葬于底比斯西部的“王陵之谷”的偏僻处。

底比斯城的兴衰

古代埃及有两个首都:一个是孟斐斯,它位于今天开罗市以南不远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就屹立在那里;一个是南方的底比斯。

大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埃及先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分裂和混乱,而且一度遭到外族的入侵,后来又以南方的底比斯为中心重新统一起来。底比斯曾被古代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它的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底比斯在埃及前期是一个并不出名也不很大的商道中心。穿过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衰是和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定都底比斯后,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神”,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奠定了底比斯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曾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斐斯附近的李斯特,但仍然在底比斯为阿蒙继续兴建纪念性的建筑物。此后,埃及经历了外族人的入侵,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斗争,埃及人驱逐了外族的入侵,底比斯在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又复兴起来。其后法老埃赫那吞实行宗教改革,改建新都。埃赫那吞死后,儿子吐坦卡蒙继位后突然逝世,底比斯曾被复辟势力宣布为“邪恶的地方”渐渐衰落。

到公元前13世纪中叶,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底比斯再度辉煌。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大圆柱高达21米。柱头用花状修饰,柱身雕有象形文字和各种浮雕,气势宏伟。卢克索尔神庙也采用大柱廊,共14根柱子,柱头呈开花的纸草形状,大柱廊的墙上,有精美的浮雕,反映出了在底比斯举行隆重宗教祭典的情景。

建造在底比斯的神庙给世人的印象充满了无可比拟的雄奇伟丽。走进神庙的大厅,只见排排圆柱的巨大比例,通体上给人以一种厚重压迫的直感。巍峨的神像附着阴森严厉的气氛。满堂花岗岩雕刻的永恒清寂世界,使人们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设计师们在建筑神庙时,在光线层次的设计上也很巧妙。从外庭开始,是敞向着东方明朗的天空,列柱殿里,即沐浴在神秘的半明半暗的光线中。走到神堂内,只见巨大神像的阴影在朦胧的微光中缓缓移动。在这里,埃及的这些谜一般的神,有着羊头、狼头或鹰头的神,和法老面对面平等地交谈着,使人感到,神要表明法老是他们在地上的代表者。

底比斯作为古代埃及由全盛时期至衰落时期的首都,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规模宏大的神庙,而且这里有驰名世界的“帝王之谷”,成为考古学家的乐园。

国王法老们死后,将墓葬群建在底比斯郊外的尼罗河西岸的山岩西侧。洞穴挖在峭壁中,洞口掩盖得不露痕迹。由于这里地点偏僻,一般人很少来这里,后人称这里为“帝王谷”。从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在这里建造第一个隐蔽的地下墓室后,后继者相继在这里修建了30多座法老的陵墓,其中又以拉美西斯二世墓和吐坦卡蒙墓最为豪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王谷”没有被人发现。但是随着岁月的迁移,这里的陵墓还是被盗墓者们嗅到了。盗墓者们将帝王之谷的重要陵墓都一个一个地洗劫。不过,有一座法老的陵墓却奇迹般地逃脱了厄运,静悄悄地沉睡了3000多年。直到1922年才被考古学家发现,这就是吐坦卡蒙墓。

撩开它的面纱,使人们大开了眼界。它使人们看到了3200年前法老的葬制、礼仪,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珍贵的艺术品,车马武器,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情况。一些考古学家激动地把吐坦卡蒙的陵墓称为“埃及社会的缩影”。

公元前7世纪左右,亚述军队入侵埃及,火烧、洗劫了底比斯,底比斯衰落了。公元前27年,一场地震又使底比斯仅存的一些纪念性建筑物瞬间遭到毁灭。

宗教改革的先驱——埃赫那吞

埃赫那吞是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

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小儿子。他的母亲名叫提伊,虽然不是王族家庭出身,但却有胆有识,协助丈夫治国,教育儿子。

古代埃及一直遵循着多神教的信仰。在神学宗教里,埃及人奉太阳为光明之神,地球为万物之母。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最为虔诚,因为太阳神是创造之神。太阳神创造了花草、树木、牛羊、狮虎及人类。出于对太阳神的化身——鹰的崇拜,埃及人将其视之为宗教及皇室的标志。

与生活有关的植物和动物也获得埃及人的崇拜。他们崇拜棕榈树、柳树、无花果树、公牛、鳄鱼、鹰、母牛、鹅、山羊、猫、狗、鸡、燕子、豺、蛇。埃及的神常以人身而兼具一种或数种动物形象。例如阿蒙神,有时为鹅,有时为羊。

但是宗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变异,其迷信和巫术性质占据了优势,被僧侣祭司们弄成了巫术。古埃及的僧侣祭司有很大的势力。僧侣集团特别是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僧侣集团拥有大量的土地、牲畜、奴隶,不仅垄断精神领域的统治权,而且常常干预政事,甚至干预法老的废立,造成了威胁王权的严重局面。以法老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与以阿蒙神庙僧侣集团为代表的世袭贵族之间的矛盾,构成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元前14世纪前期,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以后,为了摆脱对阿蒙庙神祭司的依赖,削弱和打击与王权抗衡的祭司集团以及旧贵族的势力,坚决实行了宗教改革。他偏爱希利奥波里城的地方神阿吞神(太阳神),因此,他下令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为全国最高神,命令全体子民一律供奉新神。为此,他将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阿蒙的钟爱者的意思)改成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光辉。还自称是阿吞神的儿子。

埃赫那吞在全国推行新神取缔旧神的同时,对阿蒙神庙僧侣贵族进行严厉打击。他靠行政命令将千百年来古埃及人崇拜的其他神像一扫而光,推行一神教这一做法令习惯于阿蒙神和地方神的埃及人感到恐惧。一时间不知内情的百姓们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于是,富人们忙着藏匿私人财产,迁到乡间避祸。僧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上窜下跳,企图影响埃赫那吞的决策。

宫廷内部也不安宁。王族成员和一些高级僧侣们便请已经退位的老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王后劝劝埃赫那吞。

老法老和王后也担心国家会出大乱,于是趁埃赫那吞向他们请安时对他说:“儿啊,做事情不要走极端,我这辈子承蒙阿蒙神照顾,国家太平祥和。你一下子改弦易辙,如此对待阿蒙神和他的仆人,不仅会得罪神,还会触怒很多人。不如现在便收回成命,放弃树阿吞神的打算,化动为静,恢复国内的和平。”

埃赫那吞思忖良久,恳切地对父母说:“父亲,近日我听到了许多谣言和攻击的话,对这些破坏我命令的人,我已经派军队严加防范。现在您和母后来劝诫我是出于对我的担心,我深深理解你们的用意。但是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太大了,经常干预朝政,现在他们更加嚣张,诽谤君主,煽动百姓,我决心已定——废除阿蒙神,只尊阿吞神,才能使江山巩固。我知道阿蒙神是底比斯的守护神,可谓是根深蒂固。阿蒙神庙僧侣与宫廷内部关系盘根错节,使我政令难以实行。我已经想好对策,将首都迁往中部。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言必行,行必果。”

老法老看儿子的主意已定,亦无可奈何了,只是说:“既然你的主意已定,我们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但是,我们是不会挪到新都的。”

为了彻底摆脱底比斯的阿蒙神祭司的束缚,埃赫那吞将新都定在底比斯以北300公里处的希尔摩城附近。埃赫那吞宣布,由于阿吞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庙祭司拒不服从命令,现在关闭全国各地非阿吞神的神庙,除阿吞神的僧侣外,其他的神庙僧侣一律回家还俗为民。一切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物上的阿蒙名字必须彻底铲除。在全国各个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庙,各级地方官员要带头向阿吞神献祭、宣誓、效忠。

在埃赫那吞即位后的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的新都建成了。包括宏伟的王宫,高官显贵的住宅,阿吞神庙,国家机关等等。老法老和王后提伊仍留在底比斯的旧王宫里。阿蒙霍特普三世已因老朽而无力阻止改革的进行了。

埃赫那吞实行改革时,曾力图依靠中等的自由民阶层。这一阶层的代表者已经在法老周围形成一个新的宫廷官僚集团,取代了原来的出身贵族的旧官僚集团,成为埃赫那吞统治的支柱之一,他的另一统治支柱就是军队。

埃赫那吞致力于宗教改革的同时,也酷爱颂歌和雕刻艺术。在他的倡导下出现了一些新的作品,例如保存至今的《阿吞颂诗》、埃赫那吞和王后尼弗尔提提的石雕像以及一些绘画。但是由于埃赫那吞在迁入新都后,陶醉于宗教生活,疏于政事,逐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老百姓因受租税和服劳役的重重压迫而对现实不满,久居要职的新官僚集团中饱私囊,加之守旧的贵族势力、僧侣的暗中作祟,国家已孕育着危机。

埃赫那吞死后,由于旧势力的进攻,改革失败。他的继承人图坦哈吞不久就改名图坦哈蒙(意为“阿蒙的化身”);各地神庙中的阿吞神像被凿毁;重新以底比斯为首都,繁华一时的新都荒废了。一场掩盖在宗教外衣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最后以底比斯僧侣集团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不仅是古代埃及历史上重大事件,也是古代世界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事件。这次改革沉重打击了阿蒙僧侣集团及地方世袭显贵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的地位。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里,也发展了朴素优美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

埃赫那吞,这位以宗教改革先驱而著称于世的“太阳之子”将永载史册。

卡叠石大战

埃及历代法老都希望控制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因为那里有大批木材,有重要的商道,控制了这个地区,就等于有了白花花的银子,所以埃及历代国王屡屡侵犯那里,并且在公元前15世纪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反而是新的争端的开始。

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大举出兵南下,抢占了叙利亚的大片地区。赫梯人来自何方,他们属于何种人种,都披上层层神秘的历史面纱。但按照埃及人的描述,有些赫梯人似乎属于蒙古人种的一个类型。埃及人说,赫梯人是鹰勾大鼻子,前额不高,眼睛突出,有点斜视。赫梯人经过不断地对外扩张,占据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并据有叙利亚北部,包括奥龙特河畔的军事重镇卡叠石(今泰勒奈比曼德,位于叙利亚霍姆斯城附近)。赫梯王国的南侵叙利亚与埃及第十九王朝的争夺叙利亚的统治权,引发了赫梯与埃及两大强国之间的战争。卡叠石大战就是埃及与赫梯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的一场大战。

公元前1312年的一天,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商讨进军叙利亚,打击赫梯的事宜。

听取了近臣们意见后,拉美西斯二世下令由宰相筹集军粮,将军们组建训练军队,亲率大军直逼叙利亚的交通枢纽卡叠石。

而赫梯王穆瓦塔里也正在与臣下商议进攻埃及的计划,一位军探急匆匆走进来,对国王穆瓦塔里说:“国王陛下,这儿有一份紧急情报!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率领10万大军向我国发动了进攻……”

赫梯王大惊失色,继而歇斯底里叫道:“什么?埃及也敢来打我们!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我们的军队无敌于天下,他敢来碰碰,定打得他片甲不留!”

但怎样击退10万之众的埃及大军呢?赫梯王心中有点犯难。他大声问道:“谁有退敌妙计,快快献出来!”

国王的弟弟吐西尔率先发言:“埃及人不知死活。想当年,他们的国王率兵打我们时,我们不是差点让他做了俘虏了吗?这个拉美西斯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谅他有何能耐,请陛下拨5千官兵,管保杀他片甲不留,让他不敢小觑我国。”

“不可大意,听说埃及有4个新军团,又有老将协助,拉美西斯正志在必夺,我们还是要谨慎从事。你随大队前进,以免有个闪失,挫了我军锐气。”国王劝阻了急躁的弟弟。

“陛下,臣下有计,只须如此,便可破敌,大获全胜。”一位将军附耳对国王低语了一阵。

“果然妙计,就依此行事吧。”穆瓦塔里拍板定音。

再说拉美西斯二世率领4个军团的3万人开向前线,通过巴勒斯坦后迅速北上,在途中抓到了两个赫梯方面的降兵。降兵假意说赫梯国王穆瓦塔里害怕埃及大军,正在阿勒颇观望,卡叠石已成空城。拉美西斯信以为真,产生了轻敌思想,下令全军继续向卡叠石进发。途中,他进军取胜心切,嫌大部队太慢,便抛开大队,率领直属军团兼程前进直抵城下。

这时,赫梯王已经率领大军沿着东面的河谷,包抄了埃及军的后路。原来降兵是专门引诱拉美西斯二世进入包围圈的。赫梯人用战车将拉美西斯团团围住,箭如飞雨,标枪如林,埃及士兵纷纷倒毙。这场战役中,穆瓦塔里命令2500辆战车投入战斗,后又追加1000辆战车。埃及军队寡不敌众,一批批被击败。埃及军越来越少,形势万分危急。拉美西斯二世带着少数人马弃城逃命,眼看赫梯人就要追上来,拉美西斯二世大叫:“快把我的护狮放出来!”原来,拉美西斯二世养了一群护身的狮子,生死关头,他把这救命的绝招使出来,果然威武凶猛的狮子吓退了不少赫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