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46

第46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件(13)

尼西阿斯急忙要求雅典增派援兵。雅典派出德谟斯提尼率军增援西西里。德谟斯提尼在到达战区后,雅典人又向敌军控制的埃皮波拉伊高地发动袭击,但遭到失败,2000雅典人被杀。失败后德谟斯提尼看到雅典军队士气低落,军营设在沼泽地,患病士兵日益增多,提议撤兵回国。但是由于在正准备撤兵时发生了月食,优柔寡断的尼西阿斯立即停止行动,占卜后推迟了撤军的时间,延误了撤军,结果把雅典军队推到了绝路。

而叙拉古人和斯巴达人并未因月食而停止战斗,他们向雅典人展开猛烈进攻,雅典兵败。主将尼西阿斯和德谟斯提尼也未能逃脱,在成为阶下囚后立即被处死。被俘的7000名雅典士兵被送去做苦役,惨死于疾病和苦役中。

雅典远征西西里的失败,是雅典有史以来最惨的一次失败,丧失了最精良部队5万人和几乎全部战舰,丧失了海上霸权,大伤元气。因为这场惨败,雅典几乎家家有寡妇,户户有孤儿,陷于悲惨的境地。西西里战役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从此雅典急剧衰落。

公元前405年羊马河之战,斯巴达人消灭了称雄数十年的雅典海军,第二年雅典投降,长达近30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斯巴达的胜利而结束了,斯巴达取得了希腊霸权。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各邦造成了巨大灾难,成为希腊城邦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希腊城邦开始衰落,陷入了城邦危机之中,不久,希腊终于被北方的强邻马其顿所征服。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6年夏季的一天,在马其顿首都帕拉的宫殿里,人群川流不息,热闹非凡,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正在这里为自己的女儿举行盛大的婚宴。马其顿的文官武将,王室成员,和来自希腊各城邦的贵客出席了这个宴会。宾主频频举杯,腓力二世兴致勃勃地接受客人们的祝贺,一杯杯地喝下他们的祝酒。

此刻,腓力二世政治生涯正处于顶峰。就在两年前,他亲率马其顿军队,在喀罗尼亚彻底击败希腊城邦联军,迫使它们承认马其顿在希腊世界的领导地位;一年前,他又召集希腊各城邦在科林斯开会,希腊世界正式组成以马其顿为盟主的联盟,并授权腓力二世率领马其顿和希腊联军远征亚洲。

婚宴仍在进行,腓力二世渐露醉态,这时一名名叫保塞尼亚的武将走过来,要向腓力二世敬酒。腓力二世微笑着正要接过保塞尼亚的酒杯,突然,保塞尼亚拔出暗藏的利刃,刺入腓力二世的胸口。腓力二世倒在血泊中,很快死去。

腓力二世的遇刺身亡后,他的年仅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登上马其顿王位。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宫中,他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13岁时,父亲将他的朋友、希腊世界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请来,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共同度过了4年岁月。从亚里士多德这里,亚历山大获得了希腊文明众多领域的宝贵知识,大大开阔了眼界。所以说,希腊文明为亚历山大重塑了灵魂,并培养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精神。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称:“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爱好一切读物,一切知识。”亚历山大对亚里士多德充满感激之情,将他看作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

亚历山大还是位俊美的青年。他有着浓密的褐发,长着一双可以“熔化人的蓝眼睛”,五官极富表情,身材均匀,是雕塑家理想的模特。他喜爱运动,精通希腊人所从事的赛跑、马术、击剑等运动项目。他还喜爱诗歌、音乐,擅于弹唱竖琴。

腓力二世在世时,亚历山大就已显示出非凡的勇敢和军事才华。在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战役中,亚历山大率马其顿的骑兵,杀入希腊人的队伍,为马其顿立下了大功。腓力二世极其欣赏自己的儿子,他曾对亚历山大说:“山啊,马其顿对于你来说是太小了,到外面去发展一个较能适合你的身份和地位的大帝国吧!”亚历山大一直把父亲的这句话记在心间。

亚历山大即位时,马其顿正处于困难的局面,国内存在一个强大的阴谋集团,腓力二世的死就是这个集团策划的;在希腊世界中,马其顿的霸主地位远未巩固,那些反马其顿的政治势力仍计划采取新的行动。面对这一切,亚历山大毫无怯懦,他勇敢地迎接挑战。他首先借助军队的支持,粉碎了国内的阴谋集团,处死了杀死父亲的凶手。之后,他亲率一支大军,南下希腊半岛,几天内就抵达底比斯,迫使希腊各城邦表示对马其顿的忠诚。公元前335年,他再次召集希腊各城邦在科林斯举行同盟会议,确立马其顿盟主地位。同年,他率军北进,挺进多瑙河,进入亚得里海海岸,击败反叛的部落,将伊利里亚人赶入山区。当他回国后,听说底比斯再次反招,他马不停蹄,率大军在几天内攻陷底比斯,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以警示其他希腊城邦。

亚历山大知道,他的真正任务是东征,夺取东方广袤的土地和巨大的财富,这样才能化解希腊世界内部的矛盾。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3万多步兵和5000名骑兵,开始了东征。在许多人看来,亚历山大东征的举动近似于疯狂,仅仅波斯帝国就拥有百万大军,亚历山大以区区几万人来东侵,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亚历山大却认为,他就是荷马史诗中那位无人可敌的英雄阿喀琉斯的后人,他领导的东征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战争的继续,他要完成当年希腊英雄们未完成的事业。

亚历山大的军队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进入亚洲,沿着相传特洛伊战争时希腊联军的进军路线,并寻到了那位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坟墓。亚历山大为阿喀琉斯献上花圈,花圈象征着王冠,以表示对这位英雄的崇敬。

在小亚细亚的地中海海岸,马其顿——希腊军与波斯人在格勒拉克斯河相遇,双方进行激战。亚历山大持剑冲在前面,一名波斯人手拿一支长矛,绕到亚历山大身后,正要刺去时,被亚历山大的部将克莱图斯发现,他眼疾手快,挥剑劈去,砍断了那个波斯人的手臂,救了亚历山大一命。亚历山大首战告捷,大败波斯军。随后,他率军进入伊奥尼亚地区,当地的希腊移民城市纷纷打开城门,欢迎马其顿人帮助他们摆脱波斯人的统治。

亚历山大继续进军,他在高地亚的一个小村庄听说那里有一驾战车,车轭上打着一个无法解开的绳结,据说谁能解开这个结,谁就是亚洲的霸主。亚历山大来到车前,这个用奇特办法打成的绳结,谁也看不出绳子的头和尾,亚历山大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打开绳结,然而他灵机一动,拔出利剑,一剑劈开绳结,同时大叫:“我解开绳结了!”这个传说坚定了马其顿人追随亚历山大的决心。

亚历山大军队在伊苏遇到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率领的60万大军,双方进行了一场恶战。波斯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马其顿步兵密集的方阵,也似乎无能为力。亚历山大率骑兵发起猛烈攻击。波斯人再次大败,大流士三世仓皇出逃,将数万的波斯人,包括他自己的妻子、母亲和女儿丢给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在部将的簇拥下,走进大流士三世的营帐,他也不禁为波斯王的奢侈而震惊,感叹道:“这样才像个国王。”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叙利亚,之后进军埃及,拜谒埃及人的阿蒙神庙,自称为阿蒙神之子,取得了埃及人的信任。他深深为尼罗河三角洲的富庶所吸引,下令在那里建一座新城,以作为马其顿的新都。这座新城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随后,他又转回亚洲。公元前331年,他的军队在两河流域的高加米拉与波斯军决战,波斯军队再次在马其顿人的方阵前败下阵来,几乎全军覆灭。大流士逃到米底,在那里被他的部将所杀。亚历山大乘势夺取两河流域、苏萨、波斯波利斯,占领了整个波斯帝国。

在征服波斯的过程中,亚历山大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在攻取泰尔城时,这个城市的人民奋起抵抗,给马其顿人造成极大困难。在攻占泰尔后,他下令屠城,杀害了8000居民,其余12000人被卖为奴隶。他进入苏萨城时,该城居民不仅没有抵抗,还开城门来迎接他。亚历山大不仅下令不得对苏萨任何居民进行伤害,还将掠取的大流士三世的金钱送给他们一部分。在波克哈拉,他的士兵抓住了杀死大流士三世的波斯将领比苏斯,亚历山大声称要为大流士三世复仇,下令鞭笞比苏斯,并割去他的耳和鼻,最后将遍体鳞伤的比苏斯的手脚捆在用绳索拉在一起的两棵树上,当执刑者砍断绳索后,比苏斯的身体顿时被扯裂。亚历山大之所以严惩这个叛徒,是想缓和波斯人的不满情绪。之后,他以波斯阿里门尼斯王朝的“合法继承人”自居。

在征服波斯后,亚历山大不顾将士们的反对,执意率军于公元前327年进军印度。在印度西北部,他击败印度王公的联军,并计划继续向恒河流域进军。他的将士在经历连年征战后已十分疲惫,早已归心似箭。他们认为,从波斯、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所夺取的财富他们一辈子也享受不了,为什么亚历山大还要向东进军?亚历山大深信自己是阿喀琉斯的后代,必须完成征服东方的使命。但是,亚历山大发现,现在他的将士再也不听他的命令,尽管他威胁、恐吓、恳求,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他们死也不愿继续前进。亚历山大感到愤怒、沮丧和无可奈何,一连三天,他一个人躲在帐篷中不见任何人。最终他作出了撤退的决定,仅留一部分人驻守在战略要地。亚历山大的军队分两路撤退:一路由海军将领涅阿尔霍斯率领,从海上撤退;一路他自己亲自率领,从陆路撤退。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军队在巴比伦境内的奥波斯城再度会合。至此,为期10年的亚历山大东征结束,当年追随亚历山大东征的大兵已所剩无几。

经过大规模的东征,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巨大帝国。为了维护这个帝国,他积极促使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在苏萨,他举行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婚礼,他本人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他的1万名将士也同时娶了波斯人或其他亚洲人的姑娘。同时,他征募了3万波斯青年,以希腊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将他们培养成自己的战士。亚历山大仍在策划下一步的远征,目标是地中海的西部和南部,包括北非、西班牙和意大利。

公元前323年6月13日,亚历山大因患疟疾突然病逝,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迅速解体,他的部将们经过混战,建立起一系列希腊化国家。

罗马的起源

关于罗马的起源,有一个动人的神奇传说故事。

相传距今2000多年前,在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有一个叫伊尼亚的守城英雄带了许多守城者逃了出来,他们在海上漂流了很久,最后被海风吹到了岸边。当疲惫的人们上岸后,惊喜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神奇的景象:一条宽阔的河流奔向大海,河的两岸长了茂盛的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肥沃的土地充满了生机,……这里原来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下游一个土质肥美的平原地区,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当地土著部落的首领友好地接待了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并把自己的女儿拉维尼亚嫁给了伊尼亚,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阿斯卡尼。

阿斯卡尼长大以后,到阿尔巴山麓修建了一座新城,取名叫阿尔巴龙伽,自己做了这里的国王。几十年过去了,阿尔巴龙伽国王努米托尔的王宫发生了一场政变,国王的弟弟阿穆留斯推翻了哥哥努米托尔的统治。阿穆留斯生性残暴,夺取王位后,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还杀死了国王的儿子,将国王的女儿列阿·西尔维亚送到神庙里做了贞女。按当时风俗规定,贞女是不能结婚的,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西尔维亚竟然和战神马尔斯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得知后十分震怒,下令杀死了西尔维亚,并命人将两个孩子扔到台伯河里去。

仆人将孩子放到一只篮子里,来到河边,时逢河里正在涨水,河水猛烈地冲刷着河岸,仆人急忙把篮子往河边一放,转身回去复命了。他想潮水很快涨上来,将篮子卷走,孩子也会淹死的。

然而上涨的河水并没有冲走篮子,相反,水涨高后,竟把篮子托起挂在岸边的树枝上了。不久,河水退落了,篮子里婴儿哇哇大哭,乱蹬一气,篮子又掉到地上。孩子的哭声吸引了正在河边喝水的一只母狼,它不仅没有伤害婴儿,反而慈爱地舐干了孪生子身上的水珠,把他们带到洞里,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小兄弟俩。还有一只啄木鸟,也常常叼来野果给双生子吃。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孩子,将孩子抱回家抚养。善良的牧人给这两个孩子分别起了名字,哥哥叫罗慕洛,弟弟叫勒莫。兄弟俩在牧人的保护下渐渐长大,并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深受牧民们爱戴,很多牧民、穷人、逃亡的奴隶们纷纷投奔他们,拥戴他们为领袖。

一个偶然的机会,勒莫发现了他的外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和哥哥决定为自己的母亲报仇,除掉阴险狡诈的阿穆留斯。在阿穆留斯的黑暗统治下,人民受苦受难,对他恨之入骨。两兄弟领导的起义队伍声势日益壮大,最终杀死了阿穆留斯。兄弟俩把王位还给了善良的外公,决定在母狼哺育他们的地方建造一座新城。

但是在筹建新城的时候,兄弟俩发生了争执,原因是谁都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新城,并作为新城的统治者。俩人越吵越凶,罗慕洛正在为城划定边界,勒莫却嘲笑他,并跳过新城的墙基。罗慕洛一怒之下把勒莫杀了,并宣布:“无论是谁,要是越过我的城墙,就是这样的下场。”随后,他把一头公牛,一头母牛一起套到犁上,犁了一圈深深的沟,作为新城的边界,并修筑起城墙。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这就是最早的罗马城,时间大约是公元前753年的4月21日,古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的纪念日。

罗马城建立起来了,但城市的人口很少。罗慕洛为了增加人口,就派使臣到附近各部落去求婚,请求周边的各部落把姑娘们嫁给罗马人,但是这些部落不愿与亡命者联姻,拒绝了罗马人的要求。罗慕洛于是想出了一条计策,筹办一个盛大节日,并向四周部落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前来游玩参加。在节庆的日子里,邻近的部落,尤其是萨宾部落的人来的特别多。然而,人们正沉醉在节日的狂欢时,罗慕洛发出暗号,一群群罗马青年冲进欢乐的人群,抢走了许多姑娘回家成了亲。尚武的萨宾人决心雪耻,兵临罗马城下。眼看血战即将开始,但是萨宾妇女们不顾一切冲进队伍里,苦苦哀求双方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不论哪一方得胜,她们都是受害者,或失去父亲,或失去丈夫。妇女们的哭声终于感动了双方的将士,他们扔下了刀和箭,停止了战斗,彼此和解了,并且订下了和约:两个部落合二为一,世世代代在罗马城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