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北海讲道
行星绕着恒星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一大一小两者所组成的互动系统中,小者受到更大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规则。宇宙本身是如此,宇宙所孕育出的生灵世界中,同样如此。但是,若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干涉,这样的情况并非定例。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外来干涉下,小体系,有可能让大体系绕着它而旋转。神佑大陆这个恒星与行星的小星系,便是如此。作为恒星的太阳在围着神佑大陆运转的时候,每一时每一刻,都给大陆带来了相当巨大的牵扯力。这牵扯力,甚至使得神佑大陆的人们通过对天地之间魔法元素的操控,而轻易地扭曲空间。与此同时,巨大的干扰力,让神佑大陆周围空间中的元素波动甚为剧烈。在这种剧烈的波动之中,生命的演化,既受到沉重的压力,也拥有莫大的机遇。虽然有着种种布置使得这个干涉力被控制在一个生命可以勉强承受的限度内,但是,强烈的干扰,终究对其域内的生灵造成了许多极其深重的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对生灵身属气血运行的影响。这影响,有利的一方面是让生灵的精神力很容易快速地成长壮大,远较一般的星系内生灵为甚。而不利的一方面则是,生灵的情绪很容易激动起来,而且起伏不定。
这使得作为有识生命的人类,尤其是寻常的人类,不得不依靠神灵,来求得身心的平静。这便是神佑大陆凡人对神的信仰另一个层次的原因。当第一次众神会议通过唐远所提出的封闭两界直接力量通道的提议之后,信仰被切断。虽然神灵依旧可以接收到下界生灵的祈祷,但是将不能再作出回应,或者准确地说,不能再作出关于力量方面的回应。那么,神佑大陆的星系系统,显然不再适宜。将神佑大陆送入一个正常的星系系统之中,成为必须。这便是第二次众神会议所要通过的决议之一。昔年,当唐远通过伊妮亚召集众人进行第一次诸神会议的时候,他只是一位尚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的‘新神’,尽管,因着他的境界而对诸神有着一种天然的威慑力。但是在一千八百近两千年之后,唐远,对于众神的影响已经提高到了无以形容的程度。其实自第一次会议之后不久,众神开始施行唐远所提出的‘3+1’计划时,便已经感受到了那计划对他们所造成的极其深远的影响。而那之后,藉人间化身,诸神之间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神战。神战的时间长达数百年。尽管数百年对于神来说只是强指一挥间,但是对于在化身间进行战斗的神来说,几百年,就太过漫长了。
那是一次席卷了整个神位面的战争。战争中,殒落的神灵不知凡几,晋升的神灵也不知凡凡。可以说,那份看起来轻飘飘的计划,直接将神界秩序进行了复位与重组。而人间界这两千年的发展,业已证明了那份计划在极高战略层面上的正确性。神战结束之后,众神便开始以各自所竖立起来的体系为模板,在广阔的物质界位面,四处施行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唐远一人造就了众神的现在。甚至于,连这个空间核心位面的那几位大佬,也都用无数的化身参予了那项计划。因此,当第二次众神会议召开的时候,唐远,已经有着核心般的影响力了。这次的会议,连那几位大佬也有出席。——当然,只是化身。会议首先讨论的便是神佑大陆迁徙的问题。一颗星球在漫漫的星系之间迁徙,而且它上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的话,便是对于众神,这也是一个需要相当慎重考虑的问题。星球移动给其中生灵所带来的影响,星球移动对大的星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想春风化雨式地解决这个问题,那涉及到的便不是简单的关于一个星球的搬运,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超距星系运行程式。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神佑’的大陆,搬到一个新的正常星系之中,如何再稍微为其安排更优质一点的生灵进化通道?因为毫无疑问的,正常的星系环境,对于原先的神佑大陆环境来说,是一个太过安逸与平凡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中,生灵会进入大幅度的繁衍,但是在身心系统上,绝对会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就是了。最后讨论的结果是:第一,建立行星周围空间中的元素潮汐系统。具体而言,就是让神佑大陆星域内的元素,以五十年为一周期,作高低的来回振荡。第二,建立神佑大陆所属恒星星域内的超新星爆炸系统。以五百年为一周期,引爆远距的恒星,以为神佑大陆到了一次层次的修行者带去超脱的契机。第三,建立神佑大陆所属的恒星运行通道上的能量密度系统。具体而言,则是以五千年为一周期,让能量呈现高低密度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让更高层次的修行者,体悟能量消长的奥秘。这一、二、****程式,分别对应一般的修行者、中阶的修行者、高阶的修行者。至于突破高阶迈入圣阶以后,他们能不能契入深蓝神系的金字塔位面之城,那就各凭机缘了。这是对修行者。而对于常人来说,有深蓝神系驻扎在尘间的各思想与行为体系,已是足够。
关于神佑大陆安排的提案之后,便是关于文明等级的提案。这里面涉及到的是关于文明等级划分的问题,以及众神对于不同等级的文明,分别能够施加多大程度干涉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两个提案。这两个提案之后,又有或大或小的其它若干层次的提案。第二次众神会议持续的时间很长,从开始以至于结束,共持续了足有百年之久!此次会议之后,一个统一的深蓝神系宣告正式确立。同时,唐远在深蓝神系内的核心地位,亦被确立。不过,对于众神来说,所谓核心,也不过就是境界上的引导而已。至于所谓的高位者对低位者的力量干涉那终究只属于尘世,而不属于神灵世界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又一次来到北海。北海,是唐远的成道之处。就在这里,他确立了自己的心之体系;就在这里,他跨入了本源。当又一次站在高高的承天山脉,面南而望的时候,唐远的心绪莫名。
神佑纪元5400年,唐远开始了正式的一次讲道。这次讲道的听众,除了他的四十七位弟子之外,还有深蓝星系的众神,以至于若干跨时空而来的神念。一步一步踏实行来的诸弟子,很快地便发觉了老师的不同。在漫天洒落的飘飘白雪之中,唐远的身影,若隐若现。而他的波动,彻底地融入了这片空间之中,不,应该倒过来说,这片空间,完全以他的意志,来作着相应的波动。一进入北海区域之内,亚当斯众人,立即失去了对周围空间的感应,甚至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他们的都个身心,都被强制地拉入了一种微妙的波动之中。唐远首先讲解的,是世间生命活动层次的问题。其实,算不上讲解,只是一个跨入本源者,站在本源的高度,对世间道理的一些简易梳理而已。这样的梳理,便连他的一些弟子如亚当斯格伦特等随便提出一个都可以讲解的很好,但是,理虽同一,因着讲解者的不同,所发挥的效应,是不同的。
“生灵世界,一切体系,以级别论,曰:术、法、势、道。”“切实操行者,是为术;束术以成方圆者,是为法;由法而生汇聚者,是为势;取势而入究竟者,是为道。”“谙道而不谙势,必道未晋而身先殒;谙势而不谙法,必力未握而势已移;谙法而不谙术,必执其理而惘其端。世间理者,可先道而后势,先势而后法,先法而后术;世间行者,必先术而后法,先法而后势,先势而后道。”“若不谙术,则无举步之方。法势道者,更无从论。”“若不谙法,则终是末流,不入其门。”“若不谙势,则法生胶着,难与世同谐。数载而后,是转为非,正转为妄,强转为弱,生转向亡。”“若不谙道,则势难应于中。势之愈大而离中欲远,远之又远,终为崩塌。”“何以识术、法、势、道?”“适于此而不适于彼者,此是术而非法;适于昔而不适于今者,此是法而非势;适于正而不适于奇者,此是势而非道。
道之为物,必无执无偏,无正无奇,不随世而改,不因时而殆。”“若有大贤作书,是书者,必无体无用,无形无象。是书者,可应于一切势、一切法、一切术、一切世。是书者,必贯于世之始终而永作沉浮。是书者,是为传道之书。”术法势道论毕,唐远接下所论的,便是生、盛、肃、杀的流转。若以四季而攀附之,春主生,夏主盛,秋主肃,冬主杀。这是一个最为简单却已入大道流转法门的四象循环。惟道此论时,非为理论,而为行宣。是时,听讲之众,俱入唐远之波动摄持。是以,于斯之时,唐远心意流转之中,刹那之间,演百十万亿之象。凡谛听者,于刹那时,同获相应成就。四象演毕,唐远接续而论者,是为大道十六法则。此十六法则,系为本源而作阶梯。惟本源终是究竟,阶梯之属,纵有指有趋,终如雾在云中,云在雾中,缥缈难蹈。此般地步,已无阶次可论,已无道途可言。所体承者,惟本源之心耳。
其它,凡一切术、一切法、一切势、一切道,于斯境中,皆是虚设。是处之成就,已非导引可为了。此三论,第一论,道世间体系之根、干、枝、叶;第二论,宣世间万象之生、成、破、灭;第三论,直趋本源,是为无上上阶。此三论,是为唐远此次讲道之始终。唐远讲道已,一道化身于本体飘然而出,于瞬那时,合天、合地、合此位面,而为此位面主宰。此化身,日后当永驻于神佑位面,而为此位面之执守者了。化身毕,唐远本体,开始契入本源。自此而后,唐远本体,将切断与本源外空间之一切联系,所有着者,惟与诸化身浅浅相连罢了。当是时,凡临此会者,如四十七人众,如深蓝神系众,如跨界而来之神识者众,皆作伏身状,而为师执礼。流离生死,破灭永恒。超越于众生之上,那是属于神的故事;超越于众神之上,那是属于永恒者的故事;而立于永恒之彼岸,那是与本源合流的故事。向承天之南作尘世间淡淡的最后一瞥,唐远的本体正式结束了于空间界的历程。只不知,千年万年之后,此间此界,又当会是何等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