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是富有的开始
8052600000015

第15章 理财习惯(3)

成功的投资者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大家一同坐在“名利”这条船上,都对财富很感兴趣,而财富总量的增加又那么缓慢,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可想而知,获得财富很不容易。那么,谁可以成为富人呢?很显然,那些善于理财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富人。

财富如水,有时从天而降,有时从地底冒出来,有时按一定方向流动,有时却四处乱窜。学习理财知识,就是掌握财富流动的规律。

“股神”巴菲特总结自身的成功经历时说:最好的投资就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

巴菲特一生中最幸运之处,在于他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可以教他“武功秘笈”的老师。当然,真正的幸运来自于巴菲特自身的学习精神。不然那么多大学生,为何变成富人的人数远远没有变成傻瓜的人数多?

巴菲特考上哥伦比亚大学后,遇到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从小的志向就是从事证券投资,十岁以后就有过几次炒股成功的经历,而格雷厄姆恰好是一个顶级投资大师,被誉为“华尔街的教父”。他写过一部名着——《聪明的投资人》,提出了着名的“价值”理论。此书融智慧、常识和经验为一体,形成了一套核心的投资原则,这些原则直到今天仍被众多投资者视为圭臬。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是投资理论权威,也是一位成功的投资实践家和亿万富翁,教书育人的同时,兼任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主席,并创办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

巴菲特跟一般应付功课、等着拿文凭的学生不同,他想学到真才实学。早在上大学之前,他就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看了无数遍,成为格雷厄姆的弟子后,他更是利用一切机会讨教。格雷厄姆也对这位好学的弟子悉心指导,告诉他股票投资的秘诀是“利用一般大众经常发生的过度乐观和焦虑心理赚钱”,以及许多别的理论。巴菲特深受影响,日后,他也像老师一样,坚定不移地走理性投资者的道路,从不投机。

除了学习投资理论外,巴菲特还从格雷厄姆那里学会了阅读年度财务报表的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发现年度财务报表上的舞弊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从一家公司的公开信息材料中得到对证券价值的客观评判。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投资者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而且活学活用,利用中学积攒的钱进行股票投资,赚了8000美元。

毕业后,巴菲特认为自己还没有把格雷厄姆的全套学问学到手,想留在格雷厄姆身边打工,继续接受指导。但格雷厄姆认为他“价值高估”而加以拒绝。意思是说,巴菲特将自己的水平看得太高了,没有资格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

但巴菲特并不死心,此后,他一面在大学教书,一面做证券投资,为未来创业积累资金和经验。三年后,他再度申请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这一次,格雷厄姆同意了。经过两年学习和实践,巴菲特终于学会了格雷厄姆的全套学问,还学会了另一位投资大师菲力浦·费雪的投资理论。他融合两家的投资理论,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论。日后,巴菲特在他的自传中说,他有两位“精神父亲”,一位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一位是菲力浦·费雪。他认为拜在这两位大师门下,是他一生中引为自豪的选择。

巴菲特练成“绝世武功”后,从此在股海中如鱼得水,每年的财产以将近20%的速度增长,在50多年里,从来没有过一个亏损年,这是令人惊叹的成就。可以说,他尽享了学习的好处。

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不缺少学习理财知识的机会,书店、图书馆有数不清的书,在网上点击一下,全世界的理财知识都可以搜集而来。你愿不愿意在知识方面进行“投资”,才是最大的难题。圣雄甘地曾说:“活着,就像你明天就要死去;学习,就像你将永远活着。”有了这种“终生学习”的态度,学习就不是难题了!

告诉你一个富人的习惯:

学习一门知识达到精通的水准。

富人的理财习惯7:寻找可增值的投资项目

谁都知道应该寻找“可增值的投资项目”,问题是,“可增值的投资项目”在哪儿呢?许多人并不缺乏投资热情,股市、楼市、彩票、古玩以及其他一切可投资的领域,总是挤满了人,但真正把财富收归囊中的人并不多,相当多的人把养老金乃至“棺材本”都赔掉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真正“可增值的投资项目”首先出现在自己的头脑中。

或者说,你具有成功投资者的思维模式,你总能找到“可增值的投资项目”;否则,你连钱是怎么赔掉的都不会知道,钱全“打了水漂”,一个教训都买不到。

格雷厄姆曾说:“投资,并不要求天才。它所需要的是,第一,适当的智慧;第二,良好的经营原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顽强不屈的性格。”而他的弟子巴菲特也有类似的观点。很显然,巴菲特具有成功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即使形容他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善于“寻找可增值的投资项目”的投资家,也不算过分。那么,下面不妨用最简略的篇幅,介绍他的经验:

在思维品质和内在素质方面,巴菲特认为,要成为一位成功的理性投资人,首先必须具备如下六种素质:

(1)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因为贪婪使人愚蠢,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导致一败涂地。而巴菲特的原则是从不“赌博”,从不赚不正当的钱。

(2)有足够的耐心。只要你的投资,保持耐心,结果终究不会让你失望。

(3)独立思考。具备屏挡一切非专业性建议而冷静判断事物的能力。

(4)具有以知识为后盾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靠“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作风从事投资,迟早会大吃苦头。

(5)承认自己无法知道所有事情这一事实。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知道一点便自以为知道一切。但成功的投资家从不自作聪明。

(6)不要想当然。巴菲特认为:真正的大笨蛋就是自以为能把“烂股票”转卖给比自己更笨的人的那种人。

巴菲特认为,以上六条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成功投资人,但是,假设你想成为一个大师级的投资人,还需要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1)具有10年至15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2)具有投资天分。尽管很多人否定天才在成功中的作用,但事实上,要成为某一行的顶尖人物,没有出众的天分是不行的。

(3)具有绝对诚实的品格。绝对诚实的含义是决不自欺欺人。

(4)能够避免外界干扰。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士都具有专注的个性,即使看上去很好的机会,如果跟目标无关,也不屑一顾。

在投资实践方面,巴菲特有如下几大准则:

第一条准则:不要追求一夜暴富。巴菲特强调长线投资,而不是短线投机。他说:“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大多数人投资失败,都是因为想一夜暴富而“赌博”,但正如那句俗话:久赌无赢家。

第二条准则:绝不参与陌生的金钱游戏。巴菲特对投资者有一句金玉良言:“投资必须理性,若你不熟悉它,便干脆不要参与。”

第三条准则:寻找值得投资的股票。有人形容巴菲特是一个专门“拣便宜货的老头子”,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小半。因为廉价只是他投资的考虑因素之一,这支股票是否值得投资,才是他考虑的重点问题。他致力于寻找具有内在价值而又被市场忽略的股票进行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例如,他喜欢投资产品具有特色的品牌公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这些公司的股票可不是“便宜货”。

第四条准则:把自己看成企业分析家而不是股票分析师。巴菲特认为,“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股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根基是企业本身,一家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其股票也会有好的赢利前景。

如何评估企业是否运营良好呢?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该企业是否简单易于了解?如果投资对象透明度不高,甚至发布假信息,不宜投资。

该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好时坏,说明它还没有真正找到创造优良业绩的办法,很难赌它一定成功。

对该企业长期发展的远景是否看好?这包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有长期竞争力,企业战略是否合理等。

第五条准则:重视管理阶层的品质。沃伦·巴菲特对管理人员最高的赞美是:“永远以身为公司负责人的态度作为行事与思考的准则。”优秀的人才带来优秀的管理,优秀的管理带来优秀的公司,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如何评估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准呢?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管理阶层是否有理性?巴菲特认为,有理性的管理层绝不会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绝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将资金交给这些人管理要放心得多。

管理阶层对股东是否坦诚?只能信任那些诚实的管理者。

管理阶层是否有主见?没有主见、不考虑企业自身状况的盲目跟风行为在经营中是极其可怕和愚蠢的,甚至是一种毁灭力量。巴菲特曾对37家失败的银行进行研究,他发现,这些银行的总裁都有很高的智商,且工作勤奋,但他们却失败了。因为他们盲目仿效别人做得很成功的兼并、收购之类的举措。

第六条准则:把避险看得比赚钱更重要。巴菲特说:“修筑一条壕沟以拒盗匪于城堡之外。”他把风险形容为“盗匪”,可见他对待风险是多么谨慎。他的办事风格是,对于自己能处理解决的问题从不拖延,对于超出能力之外的问题尽量避开。他经常说,他会“尝试着从1英尺高的障碍物上迈过去,而不会从7英尺高的障碍物上跳过去”。他会尽力寻找明智、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使问题简单化。他所信守的人生信条之一,就是避开麻烦。他告诫投资者们,应该正确理解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辩证关系,不要做无知的投资人。他说:“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因此,应该先学会投资,再做投资。

第七条准则:永远保持冷静。巴菲特说:“头脑发热和高昂成本是投资大敌。”他认为,投资者最常犯的三大错误是:高成本,错误决策,以及“跳船”太快。

第八条准则:不随大流。巴菲特告诉投资者们:“在华尔街致富的秘诀是: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而当别人贪婪时,你要变得害怕。你要学会在贪婪和害怕之间走钢丝。”

第九条准则:关注社会生活。真正的投资不在投资现场。巴菲特认为:“华尔街其实不过是个能告诉我们股票等金融商品价格的地方,然而在大街上,我们却可以找到值得投资的公司的诸多线索。”你应该了解社会生活,了解公众的需求,而机会就在公众的需求中。

看了以上内容,你也许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原来还有很多。但是,学习是一生的事,“活到老,学到老,还有许多没学到”,当然不能等胡子花白了再投资致富。怎么办呢?

告诉你一条富人的经验:

投石问路,从小投资中积累赚大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