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永远优先淘汰“排位”靠后的人,如同考场上的优胜劣汰一样。如果你在自己的公司建立起了追求完美的服务文化,又建立起了精细化的服务标准,且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服务队伍,可以肯定地说,你和你的团队已经进入“20%”的群体,任何市场风波都能应付了。
告诉你一个富人的服务观念:
顾客不分大小,交易无论多少。
给顾客一份“欢喜”
现代社会压力大,值得高兴的事好像并不多,烦心的事倒是不少。所以,“欢喜”几乎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假设你在服务中,随时给顾客送上一份“欢喜”,可以想象,他们会多么爱你。
下面告诉你几个给顾客“惊喜”的巧招:
第1招:比用心还用心
服务客户,自然要为客户着想,多用心思。如果你用心的程度超出顾客的期望值,必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有一家钟表店,从创办之初便实行了一项服务措施:找零钱全用新钞票。这些新钞票都是特意从银行兑换来的。硬币没有全新的,却经过了挑选和清洗,污秽变形的都不用。找零钱时,服务员将钱整齐地放在小碟子上,双手捧给顾客,如同送上一份礼物。顾客大都喜欢新钱,自然对这家钟表店留下了好感。时间长了,“找新钞的商店”声名远扬,生意特别好。
钱的新旧跟这家商店的服务范围无关,他们“不务正业”,想到这个既简单又受顾客欢迎的法子,岂不是“比用心还用心”吗?
第2招:比细心还细心
细心是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但看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感叹:原来心可以细到如此程度!
一对新婚夫妇住进一家大酒店,安顿好后,侍者拿起那份他们塞在包里还没来得及看的报纸,问:“我可以帮你们把报纸熨一下吗?”
新娘子心想:熨一下报纸?开什么开玩笑!她打趣道:“当然可以!如果方便的话,请给我们的机票上点蜡。”
侍者微笑道:“夫人!我非常乐意听从您的吩咐。但您可以告诉我给机票上蜡的用意吗?”
“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新娘说,“那么,你熨一下报纸的用意是什么呢?”
“熨一下报纸,油墨就不会沾到您的手上。”
原来如此!新娘子既惊讶又感动。她一下子爱上了这家酒店。
一家酒店居然能想到把报纸熨一下,确实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本例可以说明,服务艺术永无止境,用心到何种程度,服务就能做到何种水准。
第3招:比认真还认真
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一种认真精神,凡事有个差不多就可以,不肯较真。这大概可以算是对中国人的污蔑之词,无论哪个国家都有马虎的人,也有凡事认真的人,不信你看这个中国人的故事:
一天,一位农村妇女到某县工行储蓄所支取定期存款,当班营业员计算利息时,少算了1元钱,第二天才发现。费尽周折,终于查清了该储户居住在离县城十几里的一个小山村,而且不通车,很长一段路只能步行,所以营业员感到很为难。储蓄所主任知道后,平静地说:“银行讲究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对储户哪怕是1分钱也不能含糊。”于是,他亲自带着营业员,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爬坡越岭,四处打听,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那位农村大嫂,说明情况后,将1元钱郑重地交到她手上。农村大嫂惊讶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太不值当了!1元钱算什么?太不值当了!”
为1元钱跑这么多路,花这么多时间,确实“不值当”,马虎过去也不是不可以,这时候,就看你较不较真了。较一较真,令人信赖的优质服务就出来了。
第4招:比好心还好心
做生意就是做人,搞服务就是交朋友。你要好心做人,才交得上好朋友。不过,心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一位服务小姐是这样自然地表达好心的:
赵先生路过一家自助餐厅时,看见一位欠账的客户正在进餐,便走进去,顺便说说还款的事。客户自顾吃着,爱答不理的。这时,服务小姐走过来,客气地问他是否进餐。赵先生赶紧表示,自己已经用过餐,坐一会儿就走。服务小姐笑笑,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她端着一杯冰红茶走过来,放在赵先生面前,微笑道:“祝你们聊得开心。”然后礼貌地点点头,转身走了。
赵先生本来心情不爽,没想到受到这种礼遇,感觉好多了,并且对这家餐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成了这里的常客。
对不进餐、不买东西的顾客,服务员能够不给脸色,还能够笑脸相迎,心眼似乎已经很好了。给客人送上一杯茶,心眼就好到让人意外。
古人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做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那位服务员的一杯冰红茶,就留了一个“有余不尽的意思”,好像在说:只要你来了就是我们的客人,我们随时欢迎你光临!那么,哪位客人会讨厌这样的服务呢?
第5招:比耐心还耐心
服务员对待顾客,最好像母亲对待顽皮的小孩一样,多一点耐心。而且人的耐心也大有潜力可挖,多上加多。
在一家咖啡厅里,一位顾客叫了一杯热咖啡,正要喝,手机响了。他拿出手机,不知不觉地谈了十几分钟。通完话,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发现是凉的,不满地对服务员说:“我讲明了要热咖啡,为什么给我凉的?”
服务员微微一笑,二话没说,又给他端来一杯热咖啡。
顾客喝了几口咖啡,忽然回过味来了,不好意思地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接电话的时间太长,所以咖啡凉了,跟你没有关系。那杯咖啡算我的,我会照价付钱。”
服务员微微笑道:“不客气!您第一次来,那杯咖啡算我们请您的。欢迎您下次光临。”
顾客哈哈一笑:“一定来!一定来!”
后来他果然成了这里的常客。
顾客错怪了服务员,如果服务员说明原因,可能会让他感到很尴尬。而服务员善解人意,并不点破,照顾了顾客的面子,维持了交情。
做服务工作,最怕跟顾客之间相互怀疑——顾客担心你欺诈,你担心顾客不通情理。其实,生活中蛮不讲理的人很少,只要你保持耐心,不要凡事斤斤计较,尽量把发现错误的机会留给顾客自己,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顾客通情达理,很好打交道。当你跟顾客相处融洽时,优秀业绩就有保障了。
告诉你一个富人的服务观念:
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
永远别说“这不是我的错”
服务人员最应该舍弃的是这种心理:这不是我的错!
作为服务人员,在顾客面前,你永远没有资格说“这不是我的错”,哪怕顾客因为自身原因情绪不佳,表现粗鲁,那也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有学会如何安抚顾客的情绪,只需三句话,就可以让顾客化愤怒为欢笑、化戾气为祥和。
差劲的服务人员总想纠正顾客的错,而优秀的服务人员知道争论对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顾客心目中树立美好形象,带来业绩的增长。下面几个事例,可以明显看出差劲的服务人员和优秀的服务人员之间的差别:
在某市一家大型商场,因营业员疏忽,将一件1727元的大衣,误标成727元。大衣售出后,营业员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想方设法找到那位顾客,要求追回大衣或补回价款,遭到顾客拒绝。于是,营业员决定对簿公堂,挽回损失。
类似的事例发生在一家乐器店,一位女士选中了一架钢琴,付款时,售货员一看标价签,不禁愣住了,原来上面竟然少了一个“0”。售货员马上向这位女士道歉,并请她稍等,他要去向经理请示一下。不一会儿,经理快步走来,满面笑容,对女士说:“祝贺您!您花最少的钱,买了一架最好的钢琴!”
在这两件事中,那位营业员要求退还损失,不一定有错;经理低价卖给女士一台钢琴,不一定真对。但给顾客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要知道,一个顾客绝不只是一个顾客,口口相传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如果新闻媒体推波助澜,影响更广远。所以,有时像那位经理一样做“傻事”,收获反倒更大。
在服务工作中,谁都难免有失误,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一旦遇到顾客投诉,那就更不能说“这不是我的错”了,这时候,你面临一个机会和一些风险,如果处理好了,就是你的机会;处理不好,就存在失去客户、失去信用的风险。
一般来说,处理客户的投诉,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倾听顾客抱怨。这时候,耳朵的价值远远大于嘴巴。当顾客抱怨时,不要打断,不要辩解,更不要反击,只要态度谦逊、满怀感激地倾听就行了。在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面前,顾客再大的不满都将化为乌有。
步骤二,分析客户的抱怨。顾客的抱怨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其影响有多大?
步骤三,对客户的抱怨表示理解。顾客的抱怨通常带着某种主观色彩,他不打算用脑筋思考,也不想听大道理,他只想发泄情绪或挽回损失。不妨先顺从他,表示我们已经了解他的心情,对他说,“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这么说”,等等。
步骤四,复述顾客提出的抱怨。表明你已经清晰、准确地理解了他的意图,不过复述要尽可能简单,进行必要归纳。
步骤五,回答顾客提出的抱怨。给顾客一个公正的、有人情味的答复,这显然是必需的。
举个例子,一位顾客怒气冲冲地向迪特抱怨说,迪特公司的信托部门多次在不恰当的时间、以不恰当方式催讨他所欠的15美元货款,因此他决定不还这笔钱,也不再买迪特公司的东西。迪特平心静气地听他发完火,然后真诚地说:“我非常感谢您到这儿来告诉我这件事。如果我们的信托部门打扰了您,那么也可能打扰了别的好主顾。为了表示对您的感激,我会把这笔账一笔勾销。既然您不乐意买我们的毛料,我将向您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顾客非常惊讶。他以为迪特会拼命辩解,会威胁他付钱,没想到迪特会这样处理。最后的结果,他被迪特的人格所感动,成了迪特公司的忠实顾客。
步骤六,收集和保存顾客的抱怨。顾客的抱怨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工作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差距,它是分析市场的一种重要信息,要像存款一样把它们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对服务人员来说,应该明白一个基本常识:最麻烦的不是那些来抱怨的顾客,而是那些闷声不响地舍弃你、跑到你的对手那儿买东西的顾客,他们不给你任何机会,直接投了你的“反对票”。俗话说得好,“嫌货才是买货人”,那些来抱怨的顾客,可能是对你尚存兴趣的顾客,至少你还有拉住他的机会,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告诉你一个富人的服务观念:以感激之情倾听顾客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