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是富有的开始
8052600000023

第23章 分享理念(2)

二是因素评分法。这是国外大公司应用最广的方法。此法对评价因素进行量化打分,有多种变形,操作非常复杂,往往需要聘请顾问公司来进行,设计一套薪酬标准,往往耗时甚长,花费数万美元,一般适于实力较强的公司采用。此法非三言两语可以讲清,就不赘述了。

最近流行一种HAY宽带薪酬管理模式,传统的职位等级,巨型公司有17级,稍小的有12级左右,小公司就不一定了。HAY法打破常规,职级是一个宽带,无论公司大小,从上到下只有6级,无论是业务员、技术员还是经理,只要业绩优秀,都能获得高薪。职位概念逐渐淡化,很多岗位被归类到同一个职级当中,带宽拉大,员工薪水有了更加灵活的升降幅度。职员着重考虑的是他在公司所处的角色,即对公司贡献的大小。例如业绩极佳的推销员,角色比业务经理重要,薪水也高得多。贡献大的技术员,重要性和薪水也比总工程师高。

但是,HAY宽带薪酬管理模式忽略了员工过去的贡献以及潜能,功利色彩过浓,不一定适于每一家公司。因此,绝大多数公司采取传统的比较保守的薪酬形式,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职级、技能和资历,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每个职员基本工资的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的潜能充分激活。在有效激励中,薪酬激励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绝对值得老板多花精力去探索公平的标准,以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标。

告诉你一条富人的分享经验:没有标准,就没有业绩。

合作共赢:舍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合作互利的好处,人人知道。但合作的难处,也显而易见。多少人在合作中反目成仇、不欢而散。

合作的最大难点在于利益分割的方式。如果人人抱着害怕吃亏、想占便宜的心理,最后必然打成一堆。一些愚蠢的老板不明此理,在各种形式的合作中,总想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精明的老板则不然,总是舍弃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使利益向合作方倾斜。中国台湾已故企业家王永庆即是如此,他精通合作之道,在利益面前,宁可多舍一方,决不多取一方,于是他成了“世界塑胶大王”。

一面是舍弃,一面却又是大获成功,好像不合逻辑,但这恰好是市场争胜的不变逻辑。下面我们不妨看看王永庆是如何以舍弃换成功的:

一是舍弃权利,换取市场。王永庆初创台塑公司时,为了扩大销路,决定对公司的塑胶原料进行二次加工。但这需要技术,而台湾当时并无此项技术。一天,王永庆乘飞机时,偶遇开塑胶玩具厂的美国人卡林,于是来了兴趣,诚邀卡林到台湾办厂。卡林对台湾不熟悉,有些顾虑,王永庆提了一个条件:“办厂的费用我出,赚的钱归你。”

卡林不禁睁大了眼睛,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王永庆解释说:“我是生产塑胶粉的,正在寻找销路。我决定自己开设加工厂。如果能搞成的话,塑胶粉的销路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我希望跟你合作,你赚钱等于我也赚了钱。”

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卡林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很快就和王永庆签订了合作协议,在王永庆资助下创办了卡林塑胶公司,该公司可消耗台塑总产量的20%,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台塑产品的销路问题。从结果看,可谓双赢互利、皆大欢喜。但王永庆的“我投资,你赚钱”的构想确实匪夷所思,充分体现了一个大企业家的气度,令人敬佩!

二是舍弃钱财,赢得信用。王永庆的重誉守信,闻名全球,他也因此赢得了许多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机会。例如,1978年,英国的建利百联银行、运通银行和美国的信孚银行联手,以非常低的利息给台塑公司贷款1500万美元,贷款的唯一条件是让王永庆签下自己的名字,无须任何抵押。一位外国银行的高级主管甚至说:“王永庆的英文签名,就是信誉的保证,可以提供无限制的长期贷款。”

一家公司受到如此多着名银行的热捧,想不成功都难。

但王永庆的信用是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得来非易。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台塑发行新股,事前,王永庆公开承诺,增资股将以每股250元的价格抛出。于是,股民们纷纷购进新股。不料,几个月后,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石油危机。台塑生产的塑胶粉以石油产品聚氯乙烯为原料,经此危机,股价随之大幅下挫。为稳定股民情绪,王永庆再次公开承诺,如果到当年6月30日,股价没有上涨到每股250元,他将向股民补偿差价。但危机继续加剧,到了约定日期,台塑股价跌到每股207元,于是,王永庆兑现诺言,每股退赔43元,为此,台塑一共损失4000多万元新台币,开创了股市前所未有的先例。

如今,经常有一些证券专家、地产商人预言股价、房价将上扬,但他们却不打算对自己的话负任何责任。王永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会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任,他也因此赢得了客户的绝对信任。

三是舍弃利益,赢得未来。台塑公司下面有许多二次、三次加工企业,王永庆深知,台塑与下游企业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他从不利用“龙头老大”的地位为自己争利,宁可自己少赚,也要保障下游企业的利益。有一次,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关贸壁垒的盛行,使全球塑胶原料价格普遍上扬。但王永庆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决定维持原供应价,自行消化涨价成本,此举使公司的当年赢利减少了6000多万元新台币。

几年后,石化原料价格因为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而大幅上扬,所有石化企业都获利甚丰。但王永庆与众不同,坚持跟下游企业共享涨价利润。他说:“如果赚一块钱就有利润,为什么要赚两块钱呢?何不把这一块钱留给客户,让他去扩大设备,如此一来客户的原料需求量将会更大,订单不就更多了?”

有的人盯着眼前的小利,有的人瞄准未来的远景,这就是大企业家与小商人的本质差别所在,也是经营成败的秘诀所在。

四是舍弃轻松,赢得竞争力。台塑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但下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则相对滞后,为此,王永庆决定开办“企管研讨会”,对下游企业的管理者们进行培训。

王永庆亲自参与“企管研讨会”的规划工作,包括讲师的选择、教材编写、课程安排、学员甄选与编班、预算与统筹工作等。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研讨班于1985年正式开班授课,学员都是来自台湾各地的中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高级主管。对学员一律免费入学,还可免费享受台塑提供的饮食。台塑为每位学员的花费约为800元新台币,总支出为160万元新台币。第一期研讨会举办成功后,又连续举办了10期,报名者极为踊跃,连-些着名企业的老板也报名参加。

花钱请别人来学习自己的“绝活”,岂不是自找麻烦?但王永庆认为,厂家跟下游企业本为一体,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整体的竞争力就增强了,可谓一举两得。

假设王永庆没有大获成功,以上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大傻瓜。一般人可没这么傻,每天一门心思琢磨如何从别人手中得到,怎么会平白无故地送好处给别人呢?大企业家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常人,当大家都是聪明人的时候,他们宁愿做大傻瓜,在利益的分界线上后退一步,把好处让给对方。这正是他们的出类拔萃之处!

告诉你一条富人的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