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就业忠告
8053600000013

第13章 忠告六 幽默:人际交往的润滑剂(1)

求职中,有些事情,明说了会极有可能引起冲突,可是不说吧,自己难受,也不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时说话一语双关,往往也会收到意外的好效果。

一个求职者在利益受到损害而又不好明言的情况下,如果有了抓住对方话头的机会智取,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些顺利进入职场的人在操纵说话技巧时,常惯用此法。船顺水而下就行得快,说话也是一样,能因势导向自己,就容易达到其他手段不能达到的目的。在求职道路上,幽默的言谈可以在招聘者与应聘者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小小幽默好处大大

许多外国朋友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他们比较富于幽默感;而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我们中国人多半是一本正经的,不喜欢幽默。

鲁迅先生曾说:“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对于这个结论,后人一直争议不休,很多学者千方百计举出例子,来说明中国人并不缺乏幽默感。

幽默这个词汇,本来是照拉丁文的读音,直译为汉语的。我国古来不说幽默,只有滑稽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打开《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首先就能看到司马贞的《索隐》,他解释滑稽的含义是:“滑谓乱也,稽同也。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能乱同异也。……崔浩云:滑音骨,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显然所谓滑稽,在我国古文中的含义,比幽默的含义要宽广得多。它不像我们现在区分得这么清楚。我们现在随着中外思想的交流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已经可以区分幽默、讽刺和滑稽的不同含义了。

现在人们所说的滑稽,主要是指那种夸张的打诨,甚至于是粗野的逗趣。这同我国古书上所说的滑稽的含义,广狭大有区别。以《史记·滑稽列传》为例,就可以证明,我们的古人是把滑稽当作一个大概念,它既包括了幽默,也包括了讽刺。

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实际上已有幽默的传统。如果说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幽默,那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幽默的传统没有被充分发扬出来。

岳晓东博士在其创新的系列研究中发现了中国人的“幽默”之痛:一个是中国人对于“幽默”的认识存有一定的误区,一个是“幽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较低。

现代中国人对幽默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幽默的含义是有趣或可笑且又意味深长。幽默是思想、学识、品质、智慧和机敏在语言中综合运用的成果。中国人认识幽默,存在误区,容易将其等同于“搞笑”、“寻开心”、“耍嘴皮子”,后三者显然缺少“意味深长”这一内涵。

幽默到底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在中国人理想人格中,幽默扮演着最不重要的角色,而在对其创造力特质的认知中,更是没有幽默的影子!”这是岳博士对451名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调查显示:中国人对创新特质的认识包括原创力、独创力、愿意尝试、想象力、好奇心、有个性特质,而对理想人格的认知,主要包括责任心、自制力、社会认可、社会服从、谦虚谨慎等核心特质,独独少了幽默!

与此同时,近年来,欧、美学者对创造力与人格大量研究表明,西方人对两者的理解都包含了幽默的成分,那么,为何西方人将幽默看得如此重要呢?这主要因为他们,特别是美国人一向将幽默视作创新能力与国民素质的核心部分。

西方人的幽默力图追求不和谐中的和谐与和谐中的不和谐。幽默(humor)原本是一个外来词汇,最早由林语堂先生从英语词汇转译文成中文词汇。其实,汉语中早有类似的词汇,如:诙谐、滑稽等,但与幽默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人对幽默的理解与国人差别很大:

首先,他们的幽默力求于不和谐中的和谐和和谐中的不和谐,使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因此,幽默被视为创造力的直接表现,也是对个人创新能力的开发。

其次,幽默可以提高人化解压力的能力,这是当代心理学界的研究焦点。大量研究表明,有幽默感的人会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与乐观人格,所以西方人倡导幽默,也是为了使自己活得更潇洒、更快活。

再次,幽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获得更多人际和谐。在西方社会,幽默往往是开启人际之门的钥匙。

岳博士将幽默分为四种:一是社会性幽默,能够促进社会融洽、制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二是自励性幽默,常常采用自嘲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化解尴尬的局面;三是敌对性幽默,通常拿人的某种缺陷做文章,可以即时达到幽默效果,但对在场人们情绪产生消极影响,是一种自我挫败式的幽默;四是回弹性幽默,是一种带有很强智慧的嘲笑,力图以他人之矛,攻他人之盾。

培养幽默感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完善一个人的人格。

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秀甜美。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铁,有了它,便可以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引起来,让每个人的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

幽默像桥梁一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弥补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依靠幽默的力量,能够润滑人际关系,减轻人生的压力,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

幽默的语言可以消除工作中的困窘,营造出融洽的气氛。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行为来处理各种关系,化解矛盾,消除敌对情绪。他们把幽默作为一种无形的保护伞,使自己在面对尴尬的场面时,能免受紧张、不安、恐惧、烦恼的侵害。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善于理解幽默的人,容易喜欢别人;善于表达幽默的人,容易被他人喜欢。幽默的人易与他人保持和睦的关系。

幽默可以松弛紧张的情绪,也可以自我解嘲。现实生活中常常不乏令人碰得头破血流仍然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来点幽默,却往往会迎刃而解,使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幽默具有神奇的力量,能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幽默不仅能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使别人乐意与你接触,愿意与你共事,它还是你工作的润滑剂,促使你更好更快乐地完成工作。这往往是采用别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

如果你能够恰如其分地把你的聪明机智运用到智慧的幽默中来,使别人和自己都享受快乐,那么,你就会得到更多喜欢你、钦佩你的人,会获得更多支持和关心你的朋友,可以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职场之中同样如此,适时表现出你的幽默既可以为同事带来轻松愉悦,也可以为老板带来好的心情,所以,懂得幽默的求职者又如何会不受到招聘者的偏爱呢?面试中适时地幽上一默可以使气氛对你更有利,使用人者看到你的从容与机智,令用人者感到你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求职者在恰当的时机又何不表现出自己幽默风趣的一面呢?

在灵活幽默中亮出自己

求职面临的是一场人生转折的考试,其意义自不待言,但也不宜因之把自己搞得过于紧张,导致自己不能放开表现,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应聘者在求职面试之时适当地表现些幽默,可以使招聘你的人感到和你在一起非常地轻松愉快,从而在感情上倾向于你,灵活幽默地表现自己更可以让你脱颖而出,对于一个人的求职成功是非常有利的。

去年夏天,一家市级日报社招聘采编人员,刘斌也去参加了应征,并初步入围,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在入围面试的10人中,无论从学历,还是所学专业来看,刘斌都处于下风,唯一的一点儿优势就是他有从业经验——在中学主办过校报。

接到面试通知后,刘斌认真做起了准备,他把收集到的这家日报的厚厚一摞报纸重新翻了一遍,琢磨它办报的风格、特色、定位,它主要的专栏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并记下了一串常在报纸上出现的编辑、记者的名字。

到了正式面试的日子,他面临的是8个评委。首先是常规性的自我介绍。接下来,其中一个考官提问到:“你经常看我们的报纸吗?你对我们的报纸有多少了解?”刘斌便把自己对这张报纸的认识,包括它办报的风格、特色、定位、不足等全部说了出来。

最后他说:“我还了解咱们报纸许多编辑、记者的行文风格。例如,××老师消息写得简洁明了,××老师善于通讯写作;××老师文风清新自然,××老师说理缜密流畅……虽然我与他们并不相识,但文如其人,我经常读他们的文章,也算与他们相识了。”刘斌注意到,许多评委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后来,他才了解到,自己提到的许多老师就是当时在场的评委。

第三个问题是“谈谈你应聘的优势与不足。”刘斌说:“我的优势是有过两年的办报经验,并且深爱着报业这一行。拿起一张报纸,我总不自觉地给人家挑错:题目显得累赘,哪个词用得不合适,哪个错字没有校对出来;版面设计不合理,碰了题、通栏了……甚至有时上厕所,也忍不住捡起地上的烂报纸看……”听到这里,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面试结束的时候,他把自己主办的校报挑了几份分发给各位评委,请他们翻一翻,提出宝贵意见,并说:“权当给我们学校做个广告。”评委们又笑了。

最终,刘斌幸运地被录用了。事后了解到,一开始刘斌并不被看好。然而其他参加面试的人回答问题过于“正统”和“死板”,正是他的灵活与幽默让挑剔的评委们觉得他更适合干记者这一行。于是,不起眼的刘斌脱颖而出,这就是幽默在面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