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17

第17章 标杆效应:找到自己的定位(1)

关键词:

【社会名称】对自己的名字没有经营权,认真经营好自己的头衔才是正理。在某种意义上,职务名称甚至比自己的本名更值得重视。

【保持激情】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有时候过于遵从规则的安排,就会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怎么看自己】如果一个人只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为理想,满足了这个愿望,他会以为这已是阶梯的尽头,完全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历练】当你把眼前的工作当成一种培训的时候,心情立刻会敞亮起来,学习和生计,就可以由此统一。

【抱残守缺】一些出生于小康之家的人,安逸生活和传统思想,限制了他们的进取精神,向上难以形成突破,向下又放不下架子,所以他们大多数成了靠学问和技术吃饭的工薪族。

俗话说,“人有名儿,树有影儿”,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有了什么功过,惹了什么是非的时候,人家都要指着名字说话。就是一种商品,一提名称,它的功能品质,也会马上反映在人们的脑海里。所以对于名号这回事儿,千万不能马虎了。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但是“狗不理”深圳分店刚开张时,却遭到了冷遇,人们一见“狗不理”三字,都觉得不吉利,没有谁乐意到狗都不理的店中宴请宾朋,于是这家老字号面对新顾客,毫不犹豫地摘掉了“狗不理”的名牌,换上“喜相逢”三字,终于打开了市场,致使顾客盈门。

百年老字号,还得要顺应环境形势做出调整,我们在给公司店铺起名时,当然更要了解民俗乡土,不要犯忌讳,“在哪个山上唱哪个歌”,才能顾客盈门、财源滚滚。

对商家来说,顾客就是上帝,而店名却是给上帝们的第一印象,有人缘才会有财源。说到底,名字还是叫给别人听的,不是只躲在一旁自我欣赏就可以。

国学大师章太炎学问极高,精于文字学,常常讥讽常人不识字。他与汤国梨小姐结婚后,生有三女,长女取名为章(四个X)(音丽),次女章(四个又)(音辍),三女章(四个工)(音展)。女儿们年纪很大了却无人提亲。后来才知道,因章氏把女儿的名字取得平常人读不出,所以无人敢来提亲出丑。

此事可能有些夸张,但在现代社会却有类似的例子。

张先生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在一个外商独资企业中做事。同办公室有位同事,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与张君相仿,只是这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只用“约翰”这个英文称谓,张先生对此不以为然。

两个条件相似的年轻人在同一处工作,自然会有竞争。时间长了,张先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干劲绝对不比约翰差,可是外国老板却对约翰更赏识。常常是他们两人同在办公室时,老板打电话把约翰叫去商量事情。而且有一次晋升机会,老板也给了约翰。张先生感到苦恼,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

不久张先生被派去做一件有难度的工作,他充分发挥才干,事情办得利落漂亮。外国老板非常高兴,夸赞他说:“你比约翰要强。”接着又问他:“你能否起个英文名字呢?你的中国名字我叫起来实在太费力了。”至此,张先生才明白,原来自己先前与约翰待遇的差别,是由名字引起的。

对这事不必提到民族气节的高度,称呼方便而已。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事业纵横东西,为他效力的洋人大都也有一个很东方化的名字,比如英国人麦理思和马世民,都是李氏王国里的高层精英。

当然,如果你坚持自己是个人物,名字生僻些、个性些也无妨。

但如今人大已通过了一项议案,以后,谁再以生僻字为名,电脑上打不出的,你就是没身份的黑人。

名字的另一种分化,是土气与大方的对比。当年父母给我们取名字的时候,有他们本身的局限性。或者由于见识不高,用了“富、贵、发、财”、“满仓、满囤”等俗字;或者由于钟爱过度,用了“留根、锁柱”等只能在自己家里叫的爱称,以至于当我们长大成人,立足社会之后,西装革履地在人前一站,介绍到自己姓字名谁的时候,底气总有些不足。

名字之中,蕴含着一个人出身环境的烙印。大作家贾平凹和刘恒,因本名“贾平娃”和“刘冠军”,土得掉渣,对不起读者,只好重新改了意义深远的笔名。就这样,还被同行叶兆言一番调侃。没办法,这事儿比不得,谁让人家是叶至诚的儿子叶圣陶的孙子呢?随便拟两个字,都是书香气息。

很有一部分人趁着上大学、找工作之际换个新名,开始自己另一个阶段的人生。不过这一招不是随便就能用的,一来如今户籍都登记造册,计算机联网管理,变起来不那么容易;二则名字也如商品的品牌,辛苦经营了这许多年,也算有些口碑基础了,换了,过去的成绩好像就不那么牢靠了。再说老上司、老朋友见面,你已经不是那个人了,这有多尴尬。

对自己的名字没有经营权,认真好经营自己的头衔才是正理。在某种意义上,职务名称甚至比自己的本名更值得重视。当王富贵变成王博士、王院长、王局或者王总的时候,就不必再自己那不甚响亮的名号操心了。

一位女士这样形容她的丈夫:

我的丈夫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成天东游西逛,肚子饿了才去打一阵临时工。但他却有着奢华的嗜好——汽车、潜水呼吸器和我,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找一份稳当的工作。最后,他选择了一个管理培训班,转眼之间,他简直判若两人,整个人真是脱胎换骨。以前,要是你问他他是谁的话,他会说:“噢,我叫杰克,我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我喜欢这东西,我讨厌那东西。”而现在你问他,他就说:“我是初级经理。”一句不多,一句不少。

职务是男人在社会上的一张脸,它不仅关系这个人是否能由此获取财富,维护正常的生活,更是他认识自己的手段。如果说一个人的姓名基本上是固定的、封闭的,那么他的职位却是开放的、多变的,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一个更响亮、更尊贵的称呼。

在任何社会中,人都会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由很多因素组成:家庭出身、职业、财富、成就、地位等等,以这个身份为基础,社会形成了各个阶层和相应的游戏规则。

2002年暑假,大陆的某外国语学校和香港、澳门的有关方面合办了一个夏令营。这次夏令营活动地点在香港。营会指导员也是由香港方面的人出任。

夏令营活动开始那天,组织者就给了全体营员一个新奇的概念:三餐吃饭要分成三个等级,上等人只有很少数,中等人占全体营员的三分之一,其余多数人是下等人。上等人吃饭是在豪华漂亮的餐厅,那里有高档的设施和美味的菜肴,用刀叉吃西餐。在那里用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显得彬彬有礼,男生像绅士,女生像淑女,言谈举止无不透出良好的修养和不俗的品位。中等人呢,却要拿着托盘自己排队去打饭,属于快餐性质。没有汤喝,只能喝瓶装水,更不要说饭后甜品了。饭后还需要他们清洗自己的托盘餐具。下等人就更惨了点,大家开始吃饭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要先侍候上等人,另一部分在餐厅里当服务员,随时把脏了的桌椅抹干净,以保持餐厅的卫生。还有一部分人是给就餐者表演节目,上等人点了什么歌他们就得唱什么歌。

那么三等人是怎样产生的呢?营会组织者先把全体营员分成了9个小组,第一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抽签。笔筒中有一根上等签,两根中等签,其余全是下等签。抽到上等签和中等签的小组,第一天就自然成了上等人和中等人。但是以后就要凭借每个小组当天的表现来决定第二天的身份待遇了。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开大会讨论决定第二天的三类人。想当上等人的小组必须拿出当天他们的成绩和表现作为有力的证据,说明自己配得上当上等人。

营会指导员解释说:第一天凭抽签决定,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出身都是由不得自己的。但是第一身份远远不是你的终生身份,以后的路还很长,就靠你自己走了。你得凭你自己的能力打天下,改变或者优化你的身份。这时你的社会地位、你的角色改变就是自己基本能够把握的事情了。

这样的评选持续了多日以后,大家对此渐渐习以为常,也比较能够以平常之心来对待了。“上等人”不再那么兴高采烈,“下等人”也不再沮丧万分。

在夏令营结束的时候,组织者发给每个人的活动纪念手册上写着他们此项举措的目的。他们认为世界各国各地,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面临着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进入这个社会,不但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还要懂得理解和尊重与你不同身份、角色的各种人群。只有承认了社会的多元性,才能以开放的观念、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社会的公平和不公平,社会成员之间才能彼此接受,互相欣赏,每个人都会加强自己的社会归属感。通过将大家分成上中下三等人的行动,让每一个参加者都亲身感受一下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经济收入的人各有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如果你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满意,你当然还可以努力争取改变它,而且在现代社会你并不是孤胆英雄,你还需要与你周围的人沟通融合,讲究团队精神,说服他人接受你的文化价值观,一起去实现目标。当然也有人对自己既定身份、角色十分满足,这时候他们其实懂得了并体会到,社会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和烦恼,他们在生活中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应该说这个夏令营对于年轻人的等级心态培训是十分全面的,他们的宗旨,不但鼓励个人奋斗,也尽力维护大社会的和谐。

但是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有时候过于遵从规则的安排,就会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每个身上还有激情和活力的人,都不能过早地认可自己低层的角色定位,平常心只是我们疗伤的纱布,身价的提升,靠的还是进取心。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得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了信后,立刻写封回信,交给那个土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快速把回信送去。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得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身份卑微,别人所有的一切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是不配享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这种自卑的观念,往往成为不求上进的主要原因。

不管你出身贵贱,学问高低,相貌美丑,只要你心中藏着一股气,一股不会泄的志气,你就能飞上天,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年轻时,曾在一家修车厂做修车工人。有一次刚领了薪水,他兴致勃勃地到一家一直十分向往的高级餐厅吃饭。可亨利·福特在餐厅里呆坐了差不多15分钟,居然没有一个服务生过来招呼他。最后,餐厅中的一个服务生勉强走到桌边,问他是不是要点菜。

亨利·福特连忙点头说是,只见服务生不耐烦地将菜单粗鲁地丢到他的桌上。亨利·福特刚打开菜单,看了几行,服务生用轻蔑的语气说道:“菜单不用看得太详细,你只适合看右边的部分(意指价格),左边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费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非常生气,恼怒之余,不由自主地便想点最贵的大餐。但一转念之间,又想起口袋中那一点点可怜微薄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只点了一份汉堡。

服务生离去之后,亨利·福特并没有因为花钱受气而继续恼恨不休。他反倒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是只能点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点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从那之后,亨利·福特给自己立下志向,不管怎样,以后一定要成为社会中顶尖的人物。后来,亨利·福特一直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最终由一个平凡的修车工人,逐步成为美国叱咤风云的汽车大王。

从夏令营那个模拟的小社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等级的分化,1组上等人,2组中等人,6组上等人,就是社会最普遍的潜在规则。而杰出人物,就是那些以自己的努力,逸出了规则之外的人。他们不对社会的规则负责,也不受它的限制。

要成为“上等人”的想法,不能只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强化这个概念,并在它的指引下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出身在什么环境里,以一个什么样的名字面对这个世界,将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开始自己的童年生活,这一切,都是上帝送给他的最初的身份。人生的第一次定位,靠命运,当我们成年后,可以独立面对社会时,就有必要对自己的身份重新进行审视了。

别人看你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这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只是拿最普遍的外在标准衡量你,而这一切都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你自己先对环境失望,然后再对未来失望,最终就会逐渐向命运缴械投降了。

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的支持,只要你还没有放弃改变现状的努力,明天就还在你手里。但是如果在你内心深处已认可了自己边缘人的定位,破罐子破摔,那么即使再强大仁慈的力量也帮不了你。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有钱人来点化他。

他问乞丐:“我如果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

乞丐说:“那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个手机了。”

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可以用它和这个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去哪里乞讨啊!”

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呢?”

乞丐说:“那我可以买部车了,这样以后就可以开车出去乞讨了,很快的!”

上帝感到很悲哀,再问道:“假如我给你100万呢?”

乞丐听了眼睛都放光了,说:“那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豪华的地段买下来。”

上帝听了很高兴,这时乞丐又说:“到那时我把我领地的乞丐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上帝听完,长叹一声,黯然离去。

当一个人把自己放在乞丐的位置上,他们的思维方式从来就是人穷志短,再好的机会,也不知如何利用。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有些长期生活在底层的人,以眼前的温饱为满足,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鲁迅先生曾讲过发生在浙西乡下的一则笑话,说一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想到皇后娘娘是怎样享福的,她想,皇后娘娘一醒来,一定就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只要每天能吃一个柿饼,就是农妇心目中等同于皇后娘娘的生活。

没有关于成功的欲望,就不会对外面的广阔天地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一个人能走多远,是与他内心对自己的期望值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