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02

第2章 视觉冲击力:你的款式与色调(1)

关键词:

【提升效用】服饰可以直观地显示我们的层次与身份,但不是说这种提升是无限度的,最得宜的服饰,可比你的现实身份提升一个格。

【选择偏差】你喜欢什么样的穿着风格是一回事,社会环境要求你怎么穿是另一回事,不管你混到什么份儿上,都逃不过这个规律去。

【表情符号】一个人的表情,和他身上的衣饰一样,会把他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播开来,带来强烈的个人色彩。

衣服的作用,最初只是为了遮羞蔽寒,不使自己赤裸裸暴露在大自然里。再进一步,人们开始注意它的美观功能,就是不开化的原始人,也知道在兽皮上缝几个贝壳,在脖子上挂一串角骨装饰一番。现代社会,服饰更是一个人层次与地位的最直观的体现。你每天早晨出门,即使一个对你的底细毫无了解的路人,也能从你的服饰中,对你的职业、个性、目前的生活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看个八九不离十。

专栏作家孙未说:一个女人不讲究穿着,说明她对吸引异性已经绝望了。而一个男人不在衣着上花重金,说明他对在社会上立足已经绝望了。

人在世上走,难免是要被人掂量、被人选择的。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合伙伙伴、朋友或下属呢?当然,最好他身家清白、性格忠实而才华出众,但是这种选择需要长期的考验,对于生活节奏飞快的现代人来说并不合适。这时候,第一印象就成了主打。人们往往会认为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商品质量过硬,同样,眼前这个人如果有一身打眼的行头,大家也就会对他的内在实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香港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创业之初,有一次曾背着领带到一家外国商人的服装店推销。服装店老板看他穿着朴素,又操一口浓重的客家话,毫不客气地让他马上离开。曾宪梓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怏怏不快地走了。

曾宪梓回家后,认真反思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穿着笔挺的西服,又来到了那家服装店,恭恭敬敬地对老板说:“昨天冒犯了您,很对不起,今天能不能赏光吃早茶?”服装店老板看了看这位衣着讲究、说话礼貌的年轻人,顿生好感,欣然答应。两人边喝茶,边聊天,越谈越投机。从此以后,这家服装店老板和曾宪梓成了好朋友,两人真诚合作,促进了金利来事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服饰,实际上就是在改变自我形象,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你穿得整洁,无形中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别人觉得可信,就容易答应你所求。你衣着邋遢,别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可能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

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

得体的穿着,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赖他。他自重,我们也尊重他。”

反之,一个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差,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个没什么作为的人,他粗心、没有效率、不重要,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特别尊敬他,他习惯不被重视。”

行为学家迈克尔·阿盖尔做过一个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地点。当他身穿西服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或问时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而且也差不多都是绅士阶层的人;而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对火,或是借钱、借烟。

物以类聚,什么样的穿着打扮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的注意。当你穿着非常糟糕时,对你不熟悉的成功人士就不会主动过来与你交往,特别是你在开拓客户时,你的业绩就会因此而直接受到影响。

在与人打交道时,你的仪表姿态并非是“一言不发”的,提高自己的价值和分量,从衣饰上着手是最有效的入门方式。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究竟要“提升”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尽管有人宣称非顶级名牌不穿,更有些富豪们会为定做一套西装飞两趟巴黎,但是这种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摆的。这不是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当一个人的衣饰和自己的实力地位严重不符时,不但起不到提高吸引力的作用,反而容易被人评判为“虚荣、浮夸、好大喜功”,甚至有被人当成骗子的可能。本是为了提升身份,增加信任感的包装,反而成了负面影响。

最得宜的服饰,是比你的现实身份提升一个格,仅仅是一个格而已,步子跨得太大,难免根基不牢。初涉职场的新人,可以将自己装扮成公司的中坚力量;中层的管理人员,可以向上司的衣着风格看齐;小商人可以穿得精明干练,显示你的冲劲,站稳脚跟之后,就要穿得大气些、沉稳些,展示一下自己的信心和品味。上升要一步一个台阶地走,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自己希望中的那种样子。

乔·吉拉德说:“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反映出他特殊的内涵。倘若别人不信任我们的外表,你就无法成功地推销自己了。”穿着成功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不成功的穿着保证你失败。

如果说衣饰的品质,说明的是一个人的身份,那么它的颜色和款式,则在传递着它的个性信息,比如说这个人是时尚的还是保守的,是清高的还是随和的,是严谨的还是开放的等等。一些大家熟悉的公众人物,在服饰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周杰伦的鸭舌帽、杨二车娜姆颜色热辣的长裙,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同样穿的是深色西装,白岩松、水均益们搭配得中规中矩,李咏则会挂一身的亮片和花边,台前一站,气氛或凝重或轻松,马上就有了分别。

选择什么样的衣饰,不仅仅是私人爱好的问题,你的主张,你的风格,都会在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对自己的化妆、服饰非常讲究。在她身上,没有一般女人的珠光宝气和雍容华贵,只有淡雅、朴素和整洁。从少女时代开始,玛格丽特就十分注重自己的衣着,但并不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朴素大方、干净整洁。从大学开始,她受雇于本迪斯公司。每个星期五下午,她去参加政治活动时,都头戴老式小帽,身穿黑色礼服,脚登老式皮鞋,腋下夹着一只手提包,显得持重老练。虽然有人笑话她打扮保守,但她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打扮能在政治活动中取得别人的信任,建立起威信。她的衣服从不打皱,让人觉得井井有条是她一贯的作风。这些对她以后的政治生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穿着打扮虽然属于个人爱好,但却能反映你的习惯和性格特征,因而也能将一些有关你的“非语言信息”透露给别人。假如你的穿着一直十分端庄、保守,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拘谨、严肃的人;假如你穿着时髦,跟着潮流不断翻花样,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性格活跃、开放的人;假如你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不拘小节、邋遢不羁的人,或者是个潦倒的人;假如你一贯衣冠整齐,每件衣服都熨得笔挺,那别人就会认为你是非常细心、讲究小节的人。

一些文艺界、娱乐圈里人士,在服饰上的选择是自由的。他们的卖点,就是自己的个性,慵懒的、颓废的或者新奇的风格,统统可以粉墨登场,冲击人们的视线。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服务于某一家公司或者政府的某一个部门,工作场合就要求我们以整体的风格为风格,展示良好的公众形像。如果你喜欢研究服饰,对如何穿出职业风格有深刻的见解,不让你享受搭配的乐趣,简直是埋没了天才。另一种情形是,你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在服饰上下功夫,那么穿得保守一些,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最低限度,是不能与自己的身份形成强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