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33

第33章 抛砖引玉:扔出去芝麻拣回来西瓜(2)

上世纪80年代,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在天津开张了,老板叫高文光,经营五金机电。创业初期,公司只有5名员工,两辆送货的三轮车,外加3间简陋的门面房。一无雄厚资金,二无知名度,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高文光提出了“一盒螺丝钉也要送货上门”的口号,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收到了成效,公司的局面逐渐打开,客户越来越多。

但是,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公司的客户基本都是批发商,这些人慢慢被养懒了,当员工把货送去时,还得帮他们把货摆上货架,更离谱的是,有的批发商干脆让他的员工代替他们把货直接送到用户手上,也就是说,这些批发商完全不动一下手指头就能赚取利润。刚开始一两次还能忍受,可是时间一长,员工渐渐有了牢骚:“这些人太过分了,咱们干活他们拿钱,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高文光却不以为然,反而有些得意地说;“把他们都养懒了,咱们才有饭吃啊。”

有一次,一个员工去送货——直接送到批发商的客户手上,搬完了货,那个员工忽然计上心来,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客户说:“如果您以后想进货,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批发商都是从我们公司进的货,我们的价格肯定比他们便宜。”对方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有利可图自然求之不得,两人一拍即合。

回到公司,那个员工将此事报告了高文光,然后一脸得意地等着夸奖,可万万没有料到,奖给他的却是一顿臭骂:“今后谁再做这种蠢事,决不轻饶!”因为这事,不少员工都认为高文光太讲义气,不像赚大钱的人。

不久,高文光的朋友听说了此事,也觉得不可理喻,就问他:“老高,你是不是迷糊了,既然不想赚钱,那你还办企业干什么?”高文光笑着说:“如果天下的钱都让你赚走了,大家都没钱了,你还赚谁的钱去?”朋友无以反驳。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体现了高文光独特的经营理念——不吃“全鱼”,谁也不可能赚走所有的钱。20年后,天津文光集团资产已经过亿!

不吃“全鱼”,不仅是经商之道,更是一种睿智的成功观念。有个大富豪曾经说过:财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里;但如果是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不同的财富观决定不同的人生。

天下没有白吃的亏,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

据说昔日里土匪绑票,如果摸不清手里人的底细,他们会给他摆上一桌有鸡有鱼的酒席,然后在暗中观察他的吃相。狼吞虎咽、不管不顾的,家底儿肯定不厚,随便要点儿钱也就算了;若只掰个鸡翅膀、挑个鱼眼睛吃,肯定是富贵人家出身,银子不妨多多地要。

这个小故事的现实意义是,不管一个人如何的掩饰和伪装,他某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依然会暴露出他的身份来。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广州想靠打工闯出一番事业来。但很不幸,一下火车,他的钱包被偷,钱和身份证都没了。在受冻挨饿了两天后,他决定开始拾垃圾——虽然受白眼,但至少能解决吃饭问题。一天,他正低头拾垃圾时,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中年人站在他背后。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这家公司正有招聘,你可以去试试。”

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五六十个人同在一个大厅里,其中很多人都西装革履,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想退下来,但最终还是等在了那里。当他一递上名片,小姐就伸出手来:“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这是我们总经理的名片,他曾吩咐,有个青年会拿着名片来应聘,只要他来了,就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员!”就这样,他进入了这家公司。后来,由于个人努力,他成为了副总经理。“你为什么会选择我?”闲聊时他都会问总经理这个问题。“因为我会看相,知道你是栋梁之材。”每次,总经理都神秘兮兮地一笑。

又过了两三年,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总经理要去新城市进行投资。临走时,将这个城市的所有业务都委托给了他。送行那天,他和总经理在贵宾候机室面对面坐着。“你肯定一直都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你。那次我偶然看见你在拾垃圾,就观察了你很久,你每次都把有用的东西拣出来,将剩下的垃圾整理好再放回垃圾箱。当时我想,如果一个人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还能够保持如此良好的习惯,那么无论他是什么学历、什么背景,我都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也许就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你猥琐的动作或者高贵的举止,已经落在了别人的眼睛里。力争上游是现代社会的基调,如果说那被困在土匪窝里的人,能表现得多贫贱就表现得多贫贱的话,在今天,文明和教养就应当成为我们的另一种标签。

可惜在现实中,穷人的自尊总会被人踩在脚底下,贫民区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把贫穷等同于低级和野蛮是错误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言论,我们还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尽量不犯那些低级的错误。如果因为贫穷而放纵,三饱一倒,横穿马路,随地吐痰,很快就会混到“渣滓”的队伍里去了。

一位去加拿大留学归国的朋友说,在温哥华的街头,到处都是无人售报摊,许多华人觉着有便宜可占,便经常拿了报纸不给钱。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撤去了华人居住区的这些报摊。这是一计打在中国人脸上的耳光,如果我们放任自己去占些小便宜,不去遵守这些游戏规则,就会破坏这种公平与信任,从而也给自己设置起种种障碍。

也许,跟“人穷志短”的人讲规则与效率,就像跟那些利己主义者讲环保一样,他们以为即便天上降甘霖,也没有几点能落到自己身边;即便下冰雹,也不一定砸到自己头上。只有眼前的实惠,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这种短视行为,第一会做砸了自己的信誉——因为有偷嘴的嫌疑,大家就不会再带你玩分蛋糕的游戏。而且,行为的不光明会带来心理的阴暗,这是自觉自愿的退缩,把自己归类于社会的底层。一个没有尊严感的人,再想起步也是有心无力了。

因为环境、际遇的不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帆风顺地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不在命运中随波逐流,“我只能过这样的日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样的思想,会让你永远没有翻身的余地。生活越艰难,性情越放纵,结果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谁见了都要躲着走。为了摆脱困境,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处于苦难中时,我不沮丧,不屈服,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爬出来,站起来。而成功者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言放弃,随时都有进取的机会。

日本最有名的推销员原一平,在刚走上推销岗位的头7个月,没有拉到一分钱保险,当然也拿不到一分钱薪水,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每晚睡在公园的长凳上。但他依旧精神抖擞,每天清晨5点左右起来后,就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他一路都走得很有精神,有时还吹吹口哨,还热情地和人打打招呼。有一位很体面的绅士,经常看见他这副模样,很受感染,便与他寒暄:“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啦!”并邀请他吃早餐,他说:“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绅士便问他在哪里高就,当得知他是在保险公司当推销员时,绅士便说:“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吧!”听了这句话,原一平猛觉“喜从天降”。原来这位先生是一家大酒楼的老板,他不仅自己投保,还帮助原一平介绍业务。从此,原一平彻底“转运”了。

到了1939年,原一平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也许你常听到在困境中要坚韧不屈、要奋发图强的言论,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另有一点是,在苦难之中,你还要保持一种快乐精神。这种精神表示你并没有怨天尤人,表示你已经做好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准备,随时听从机遇的召唤。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处于上升还是下滑的边缘上,对于是否应当承担、是否应当舍弃或者能否坚持自律而举棋不定,但是当我们明白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会带来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时,就不会过于放纵自己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衡量,一时的得失总比不过长远的发展重要。

身价链接:

严谨精致的服装和彬彬有礼的言辞,只是绅士的表象,最具绅士风格的表现,还是那么一种自然而然的教养。

无论是开会、赴约,还是做客,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懂得,即使是无意识地迟到,对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如果万一由于某种原因开会迟到了,那么他就会尽可能悄悄地走进会场,力求不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影响别人。他会坐在紧靠门口的椅子上,而不是在屋里来回走动,到处去找座位。

有教养的人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他首先要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急躁和慌乱不仅不能加速解决事情的进程,反而会引起神经过敏和思维紊乱,以致延误问题的彻底解决。

有教养的人尊重别人的观点,即使他不同意,也从不喊叫什么“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有教养的人遵守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食言。对他来说,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应当遵守的法规。

有教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对妇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总要表示关心并给予照顾。

有教养的人,在别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时绝不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尽可能给予同情。如果是很亲近的人,他就要全力以赴做需要的一切。如果是同事、熟人或邻居,他也要表示同情,打电话问候,或者抽时间前去看望。

有教养的人,才可能是文明的、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