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38

第38章 控制局面:学会对竞争者微笑(1)

关键词:

【笼络】与人为敌,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损,从每个人的内心说,一般都不愿刻意与人为仇,所以当一方以博大的胸怀招引时,另一方也愿意乘势下台阶。

【实战】不论多么强的人,都会有他本身的缺点。针对他的缺点,避开他的优点,就会找到获胜的契机。

【权宜之计】在更强大的实力面前,装疯卖傻也是一种有意的退让。人言“伸手不打笑面人”,忍得一时之气,后面才可以迎来长久的安乐日子。

除非一个人实在庸庸碌碌,哪方面都提不起来,否则,谁没几个竞争对手呢?

就一个人的身价而论,人脉关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点,对待对手的上策,无疑是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使其不再站在我们的对立面。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他们,显示了他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内阁,他们政见非常不和,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后来张伯伦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惨败,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

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在组建政府过程中,坚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占绝大多数席位,张伯伦是他们的领袖,在自己对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批评和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会令他们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以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决策非常英明。当张伯伦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容人之仇”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之强大,非一般策略所能及。它往往能激发对方的感恩之心和内在潜力,不但能死心塌地而且还非常卖力地为自己效劳。真正善于用人、能成大事的人都会容留对手为己所用,用他们的“刺”去攻克更厉害和顽固的敌人。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像丘吉尔容纳对手、增强己方声势的做法是很常见的。与人为敌,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损,从每个人的内心说,一般都不愿刻意与人为仇,所以当一方以博大的胸怀招引时,另一方也愿意乘势下台阶。

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就选举问题上的某一点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过来,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过手去。

“佩思先生,”他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成为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至于我们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与人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分歧,只要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就能有效地整合我们的人际关系资源。当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隔阂越少,诚意与认同越多时,你便拥有了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脉基础。有时候,对方是敌是友,是扶你上马还是扯你后腿,全看你们的处事方式是否适宜。

日本学者多湖辉先生在上大学时,他的德文教师对学生相当严格。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犯了一个方法上的错误,班上发现这一错误的只有多湖辉。多湖辉为了发泄平时的积怨,执拗地想要老师当众出丑。老师很认真地说:“你说的对,能发现这么重要的错误的只有你,其他人呢?都在睡觉吗?”老师接着说:“这部分,任何人要特别小心。”

本来要攻击老师,让他出丑,但被夸奖后,学生高高兴兴,也就闭口不言了。

本来多湖辉和他的同学以为老师受学生指责会恼羞成怒,但想不到对方却用友善态度,悄悄转移了问题的重心。这种举重若轻的手法,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把身边的人都拉到我们的统一战线上。其实,世间种种横生的事端中,并非都有多大的仇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能从这方面修炼自己,给人以空间,给人以面子,那么我们很多的对手都会变成朋友。

在武侠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争端是无法化解的,而无休无止的缠斗,又耗神费力,所以高手通常会选择一个时间进行一次公平决斗。

这是对付对手的中策。既然要打,就不能再心活面软,犹豫不定,抓住对手的空档,给予迎头痛击,基本上就可以解决那些纠缠不清的矛盾。无论是在商战、政党之争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许多袭击对方薄弱环节而一举致胜的经典案例,可供我们参考。

农夫山泉自1998年杀入瓶装水市场之后,取得了不俗战绩,凭借着“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暗示性极强的广告语,到该年年底,农夫山泉就一举杀进全国纯净水行业市场占有率三甲。

2000年3月,世界着名食品生产企业达能集团与乐百氏合资组建了乐百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主攻目标就是纯净水。这种资金和管理方面所形成的优势令农夫山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于是农夫山泉打出了自家的王牌,“千岛湖源头活水”的水源优势。

2000年4月24日,生产和经营农夫山泉的养生堂公司在其千岛湖的新水厂即将建成投产之际,有预谋地悍然向纯净水发难,公开向媒体宣布,经实验证明,纯净水对健康无益,“农夫山泉从此不再生产纯净水,而只生产天然水。”

养生堂对外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说,现在有很多人长着“四环素牙”,虽然当初四环素制造商的初衷是为了杀灭细菌,是为了健康,但并没有考虑到若干年后四环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他认为,现在纯净水的问题也同样面临着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来证明纯净水是可以供儿童与老年人长期饮用的,也无法预见纯净水会不会像四环素一样贻误一代人。其实,农夫山泉只是宣布自己停止生产纯净水,但潜台词却是请其他厂商也停止生产纯净水,乃至整个行业都停止生产。因为纯净水纯净得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也没有了。对于纯净水厂家而言,打击是极其沉重的,并且使纯净水陷入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