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时归
805500000326

第326章 舌战 (2)

第173章 舌战 (2)

唐一明一屁股坐在了几个武士搬过来的一张椅子上,对桓温面对面的坐着,眼睛同时扫过了同样在堂中的另外八名他不认识的人的脸庞,并且答谢道:“多谢大司马赐座!”

“举手之劳而已,我大晋可是礼仪之邦,岂能不好好照顾贵客?在座的这些人都是本府的智囊,本府给你介绍介绍。在本府左边的依次是车胤、孙盛、袁宏、谢安、伏滔,在本府右手边的,依次是王羲之、谢奕、郗超、王坦之、罗友。”桓温一一介绍道。

为了来大司马府,唐一明对桓温也是做了一番功课,他从金勇那里要来了收集来的信息,并且观看了一切和桓温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桓温的这个庞大的智囊团,对里面的人物也都做了一番了解。

桓温本来就很有名望,但是他也很爱才,经常去礼贤下士,礼聘一些人才,不论出身高低,只要有才,就拉到他的身边听用。这样的做法,也使得桓温渐渐成了许多名士的首领,一呼百应。颇为注重人才的桓温,也从此奠定了自己的雄厚基础,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召集他的智囊团,进行一番商量。

“诸公大名,唐一明如雷贯耳,今日能有幸一见,实属三生有幸!”唐一明文绉绉地说道。

桓温以下的十个名士,都同时向着唐一明拱拱手,寒暄了一番。

“本府听逸少说,你之所以敢冒险前来建康,是为了求和而来?”桓温开门见山地问道。

唐一明摇了摇头,说道:“大司马言重了,我不是来求和的,而是来想和贵国和睦相处,相互通商的!”

桓温故意说道:“这不都一样吗?”

“不一样!求和是两国发生了战争,一方打不下去了,而被迫祈求和平,而和睦通商则不是。我来这里,是以一国之地位,想与贵国建立起邦交的,并非是因为战争而求和。大司马从政多年,若是连这点都分不清楚,似乎有点太过迂腐了吧?”唐一明言辞正色道。

“大胆!竟然敢公然谩骂大司马?左右武士何在,将他推出去,斩首示众。”坐在桓温右手边末座的罗友怒声叫道。

只见门外走来了两名武士,刚跨出一步,便被桓温叫了一声“退下”而重新走出了华云堂,继续守卫在门口。

唐一明斜眼看了看罗友,对罗友的信息也是一清二楚:罗友,字宅仁,襄阳人。出身寒门,年少时行乞于荆州,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桓温召入府中,担任幕僚。他作战勇猛,处理政务也很拿手,缺点是脾气有点暴躁,逐渐得到桓温的重用,现任襄阳太守。

罗友这个襄阳太守倒是当的有意思:桓温将罗友辟为部属,但未重用。有一次,桓温任命一个人为郡守,会集僚佐为此人饯行,只有罗友姗姗来迟。桓温问他因何来迟,罗友答:“途中遇见鬼取笑我,说,只见你每次送别人去作郡守,却从未见别人送你去作郡守。我先是害怕,后来又觉得惭愧,伤心落泪,故而来迟。”桓温听了,也觉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罗友就被任命为襄阳太守。

还好唐一明事先做了功课,不然的话,他根本不知道该罗友是谁。他斜眼看了看罗友,便呵呵笑道:“原来是那个博闻强记,过目不忘的襄阳罗友啊,真是失敬失敬。听说罗将军入了大司马府,很久没有官职,便自己厚起脸皮来向大司马索要,不知道此事当真否?”

罗友听后,气的脸红脖子粗的,他长的国字脸,浓眉大眼,身体健硕,脸上更是有着一个刀疤,此时一气起来,脸上便显得很是狰狞,指着唐一明大叫道:“你……”

“好了,罗将军,稍安勿躁,过去的事情,就算被提出来了,也无妨,入座吧!”桓温大声说道。

罗友气冲冲地坐在了椅子上,双目怒视着唐一明,似乎要将唐一明生吃活扒了一样。

“汉王既然冒险前来请求和睦,那咱们就开门见山的说吧。据本府所知,汉王之前做出了一些对不起大晋的事情,最使得大晋朝野震惊的就是汉王身为汉人,居然会将到手的传国玉玺拱手送给了燕国的鲜卑人,这件事本府没有冤枉汉王吧?”桓温脸上变色问道。

唐一明十分的冷静,听到这话后,便说道:“大司马,你说错了。不是送,而是让我拿去换粮食了。”

桓温道:“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你不对。你应该知道,传国玉玺一直都是我们晋人的,只是蛮夷入侵的时候,失落了,既然到了汉王的手中,汉王理应将传国玉玺送达我们大晋,可汉王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给了鲜卑人……”

“桓大司马!”唐一明打断了桓温将要说的话,缓缓地说道,“请桓大司马听我一言。在当时那个时候,我只有不到一万的人马,却被十数万燕军团团围住,我写信到大晋求援,大晋却不闻不问,将我和数十万百姓抛弃。试问大司马,既然我可以用玉玺和燕军换取粮食以求存活,为何我一定要将玉玺转送连我们的死活都不闻不问的大晋呢?如果说有错的话,那大晋就是先错在我们的前面。”

桓温听到后,不觉陷入了沉思,当时他还在驻守荆襄、巴蜀,对于这件事他毫不知情,因为当时的朝政并不在他的手中掌握着,而是在司马昱一伙人的手里,此时听到唐一明的如此解释,他却觉得大晋确实有对不住唐一明的地方。他在想,如果当时掌权的是他的话,他必然会派出大军救援唐一明的泰山民众,从而得到这一支无形的力量,可惜,这只是他的设想罢了。

唐一明见桓温和众人都没有说话,便继续说道:“大司马,是大晋先抛弃了我们这些冉魏的流民,我作为这些流民的首领,理应对他们的死活负责,玉玺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一块石头罢了,既然燕军那么想要,又用粮食来换,我又何乐不为呢?如果当时换做是大司马,一面是什么用都没有的玉玺,另外一面是堆积成山的粮食,大司马又会做如何选择?”

桓温无言以对,因为在他的心里,如果当时他是那些流民的首领,遇到这些的事情,也绝对会像唐一明一样去做。

“大司马,晋朝立国那么多年了,自从在建康建都之后,天子的手中就一直没有玉玺,这么多年的白版天子都做了,有没有玉玺又有什么关系?百姓不是始终都承认着皇帝的帝位吗?”唐一明继续说道。

“好一张灵牙利嘴!这个问题暂且不说,姚襄是叛晋之人,殷浩二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姚襄背叛,反戈一击,你明明知道,却为何还要收留姚襄?”桓温刁难道。

唐一明笑道:“大司马是不是在袒护殷浩?二次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我想大司马应该比我更加清楚吧?不然的话,大司马又怎么能够将殷浩赶出建康呢?”

“你……”桓温突然站了起来,略微有点生气,但是随即怒气便烟消云散,突然拍手叫道,“好,好,汉王果然是个不凡之人,今日一见,本府总算才知道,为何汉王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泰山立足而未曾动摇了。不过,两国邦交,注重的是利益,我大晋疆域广大,而你汉国却只占领了弹丸之地,与你这种小国结盟和睦,对我大晋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