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心理学全集
8055700000064

第64章 现代人常见不良心理及其调适(3)

有时虽然会发现悲观的因素占多数,但也无妨,只要你有勇气把它划掉,你就能够战胜它,同时还能增加你的自信。掌握了诀窍,不写在纸上也可以,在脑中、在心里也有效。

(2)医学治疗。对严重的悲观厌世情况可进行心理治疗、社会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坚持每天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等。

(3)笑疗。可以尝试每天大笑三次。方法是看喜剧、听相声等,很快便会有悲观情绪减轻的感觉。

(第十二节)报复心理

所谓报复心理,是指当人们受到强烈破坏性刺激后,产生的某种与对方行为相对抗的“以牙还牙”的反应性心理。

报复心理是有某种积极意义的。它可以变成个人或群体进步的动力,促使自己由弱小变得强大。但无论如何,报复心理是具有破坏性的,是一种不健康心理,是心胸狭隘、道德修养差的表现。报复心理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怀有一种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有时报复了别人,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甚至自责自惩。这种人自我意识卑劣、行为极端、瞧不起别人,也不愿与人相交,因此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报复心理是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为了维持心理平衡,无法从行动上去实现某种欲望,于是便从心理上自我发泄,诅咒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和曾经给自己带来不幸的人,都怀着一种惩治的心理,有时甚至采取诽谤、侮辱、侵犯人权、违法乱纪等不正当手段。严重情况下,会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甚至对社会都深怀敌意。

如何克服严重的报复心理呢?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换位思考。

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回避,也不能“以暴抑暴”。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尽量减少矛盾的产生,减少报复心理的折磨。

(2)认识报复心理和行为的危害性。

实施报复者,短暂的快意之后,到头来是“众叛亲离”,还要整天担心遭到报复;被报复者,虽然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帮助,但所受的伤害始终是一个心理阴影。所以说,报复行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没有胜利者。报复心理是要不得的,它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狭隘,身心疲惫。

(3)学会宽容、感动与关爱。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阳光就会有阴影,要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要仇视他人,试着去发现优点,试着从小事里学会感动。你会发现别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恶,社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昏暗。学会关爱他人,你必然会收到爱的回报;学会宽容他人,你也善待了自己。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当充满爱的时候,哪里会有怨恨的容身之地呢?

(第十三节)逆反心理

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那些内容,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出于维护自尊的目的,对他人的要求偏偏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作用下,人们常与要求者“顶牛”、“对着干”,常做出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

青少年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常有如下多种表现:对宣传做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声喝彩;对思想教育蔑视对抗,等等。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尤其是在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于是逆反行为就出现了。

(2)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认识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满足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青年人不会满足于适应社会,他们还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因此他们往往有意采取逆反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施教者的不足。施教者的可信任度较低,教育手段、方法、地点不适当,容易引发受教者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4)不良精神刺激。有的人遭受过种种挫折,受到了不良精神刺激,逆反心理变得十分严重。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如果谁说爱情美,他们就会大加否定。

逆反心理虽然算不上一种变态心理,但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会使人(尤其是青少年)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深一步发展还可能使人出现犯罪心理。所以,很有必要施以防治。

(1)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要求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2)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生活阅历。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一个广闻博见的人,会很理智地处理问题,不会一味逆反。

(3)运用社会力量,提高素质培养。要把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4)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人们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风气败坏、腐败盛行的社会里,人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百依百顺”。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对防治人的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5)培养想像力。逆反者通常缺乏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像力。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愚蠢。逆反心理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像力十分必要。它有助于开阔思路、摆脱偏执。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像力可以通过自我思维训练获得。

(第十四节)挫折心理

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主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由于遇到无法逾越的阻碍和干扰,使个人需要不能满足,动机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挫折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挫折情境。即对人们有动机、有目的的活动造成障碍或干扰的情绪状态或条件,可以由人、物或自然、社会环境构成。

(2)挫折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3)挫折反应,即挫折感。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体验。认识什么是挫折,对改变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积极性很有意义。

挫折的产生原因包括:

(1)外在原因,又可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实质环境指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限制,如天灾地变、衰老疾病、交通不便等;社会环境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的人为限制。

(2)内在原因,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个人的生理条件指个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以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动机的冲突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产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产生的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论是因为外在原因还是内在原因,都会有愤怒、压抑或焦虑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将同时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如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多、胃液分泌减少等,长久下去会导致心身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及偏头痛等。

(1)挫折认知。

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一方面有可能使人失望、痛苦、忧郁、不安;但另一方面,挫折给人以教益和磨炼,使人变得聪明、坚强和成熟,促进心理过程的发展和提高。认知就决定了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是挫折还是磨炼,在于你的认知。调整认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

(2)吸收挫折。

在生活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每个人只是在两个中选择一个。我们既可以抗拒挫折而被它折断,也可以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中弯下身子。就像卡耐基所说的:我们应该像常青树一样学习怎样去适应,怎样弯下它们的枝条,怎样适应那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去学会吸收挫折,而不是去反抗生命中的不顺。

(3)树立自信心,调整个人抱负。

要树立自信心。只有自信,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惊慌失措、一蹶不振。要调整个人抱负,使之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不切实际的生活目标容易使我们遭受挫折。我们既要注意不要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又要注意不能在经受较多失败经历之后,对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弃、萎靡不振。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接纳自己的现状,为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设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在建立大目标的同时,把大目标分级为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以这些小目标的实现来增强自己的成功体验,积累自信心。

(4)分析原因,完善自我。

对由于挫折所产生的愤懑、仇恨和敌意、自责或悔恨等消极情绪,我们要积极调节,使自己较快地从挫折情绪中走出来。但是别忘了分析挫折原因,对自身的缺憾进行纠正,否则难免重蹈覆辙。

(第十五节)狭隘心理

狭隘是一种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心理和人格缺陷。狭隘者常常表现为: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吃不得亏,会想方设法弥补“损失”;不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不能受到一点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否则便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人际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形成狭隘心理的原因包括:

(1)家庭因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与狭隘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人的狭隘心理完全是父母的翻版。另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子女任性、骄傲、自私,受不了半点委屈,容不下“异己”分子,十分狭隘。

(2)认识水平。有些人阅历浅、经验少,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复杂,加之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容易紧张、焦虑、心胸狭隘。

心胸狭隘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加以克服。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

人活在世,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要充分地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当一个人把眼光放在大事上,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他就不会怎么计较一时的得失,眼光就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与人相处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开阔心胸。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愿结交意见相歧或强于自己的人,那你永远只能在你的小圈子中徘徊。

(3)积极应对挫折。

人生在世,困难挫折在所难免,痛哭流涕时有发生。一味的焦虑、忧愁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对身心健康有害。我们要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应对挫折:遇到挫折,冷静分析原因,想想应该如何解决,选择最好的方法,然后制定计划贯彻执行。如此,你就会在行动中感到自己的进步,何来时间伤心悲叹?

(4)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拓宽兴趣范围,多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

(5)开阔视野,拓宽心胸。在闲暇时,不妨走出校园、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它的博大、美丽。大自然会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能培养豪迈气概,有利于走出狭隘的内心世界。

(第十六节)病态怀旧心理

怀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比如思念故乡、故人的怀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等,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但是,如果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生活在今天,而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一言一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就成了病态怀旧。病态怀旧心理通常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和结果。

病态怀旧心理有很明显的症状:

(1)沉溺于对过去的追忆。依恋过去的事情、友人或恋人以及经历,不厌其烦地重复述说,将过多的时间放在追忆上,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2)对现状不满。

(3)追忆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反复出现的时间频率都较高。

病态怀旧心理往往是由不适应造成的,而他们又不肯承认根源在于自己,而是将挫折合理化,把原因和责任全推给环境或变化。但这样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适应,继续强化怀旧心理,逐步扩大与环境、条件或事物的隔阂。

根据怀旧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怀旧分为五类:

(1)能力怀旧。

(2)经历怀旧。

(3)社交怀旧。

(4)物品怀旧。

(5)环境怀旧。社会怀旧是环境怀旧的一种。病态的社会怀旧是由于社会的变迁、价值观的改变以及个人的失落感引起的异常心理,主要表现在:对社会抱有偏见,对过去的东西夸大美化,对现在的一切只看到不好的一面,不能客观评价。

有病态怀旧心理的人很难与时代同步,这有碍于他们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应进行适当的调节。病态怀旧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有:

(1)增强自信和心理承受力,消除不适应,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让病态怀旧者知道此心理疾病的危害,要求其积极接受治疗;让其保持适度的紧张,不得逃避;树立期望,建立信心;获得家庭的支持、提醒;教给他们适应的方法,通过对适应技巧的学习可以迅速填补空白,逐步改变观念;将治疗计划明确写在纸上,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计划。

(2)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积极获取社会信息、参与改革的实践活动,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顺应时代潮流。

(3)寻找最佳突破口。立即接受一个新鲜事物是有困难的,不妨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突破口。

(4)发挥怀旧的积极性。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宁静、维持心灵平和、返璞归真的积极功能。积极功能越强,病态怀旧心态就会越弱,因此,要提倡正常的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