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8059500000009

第9章 名人之谜

隆美尔死因

疑案当真相被披上虚假的外衣后,真相就会变假。当假相被批上正义的外衣时,假相也会成为真理。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被赐自尽后,很多人便据此给他戴上了一顶迷人的桂冠,称赞他是反希特勒的英雄。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然如此吗被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曾受到希特勒特殊的宠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委以重任,独当一面。

然而,人之一生,总会有起有落。这位显赫一时的传奇式将军在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惨死在曾经百倍宠信过他的希特勒手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有人说,隆美尔参与了"七·二○"谋杀事件,所以希特勒要将他置于歹E地。

据此,一些历史学家、传记作者都顺理成章地将他描绘成反希特勒的英雄。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也确认了隆美尔与谋反集团的合作,还说谋反集团打算在希特勒之后,推选隆美尔为政府首脑。

年,英国传记作家大卫·欧文在他的《狐狸的审判》一书中说,隆美尔的死是由于被捕的谋反分子有意供出一些效忠希特勒的元帅,为真正的同谋打掩护。

为此,大卫·欧文还引证隆美尔夫人1945年9月发表的对她丈夫曾参加谋反集团进行否定的声明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的作品问世后,立即遭到原隆美尔部队的参谋长斯派达尔的反对。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隆美尔不仅发表过结束战争的言论,而且要推翻纳粹政权。因此,他声称隆美尔是属于谋反集团的成员。

不过,仔细想起来,欧文的观点也并非证据十足。如果说隆美尔之死是谋反分子苦打成招的结果,那么,希特勒又怎么会轻易相信呢希特勒能在缺乏人才的情况下轻信胡编的供词,而错杀了他吗?历史的真相只有问当事人了,除此之外恐怕我们无法找到答案。

恺撒大帝是让私生子杀死的吗?

传说中,恺撒大帝与其情人塞尔维利娅的私生子叫布鲁图,也是后来阴谋刺杀恺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罗马历史上已有尼禄弑母夺权的事迹,那么布鲁图杀父又是为什么呢?他真的亲自参与了刺杀行动吗有人说,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庞培议事厅,当每个谋杀者都向恺撒身上捅刀时,布鲁图也刺了一刀。恺撒对别的刺杀者拼命进行反击,并一面喊叫一面挣扎。然而当他看到布鲁图手里的匕首时,竟然默默地用外袍蒙上了头,心甘隋愿地挨刺。

普鲁塔克在给恺撒和布鲁图作传时,是以这些为基调的:"恺撒不但深爱塞尔维利娅而且也爱布鲁图,虽然他不过是私生子。"但当恺撒和庞培争权夺势时,让人想不到的是,布鲁图没加入恺撒一方,而是站到了父亲的对立面--宠培一边。

尽管如此,恺撒仍爱着布鲁图。他告诉下属,不许在战争中令布鲁图死亡。如果布鲁图投降,就俘虏他,如果他誓死不当俘虏,就随他便,总之千万不可伤害他。

恺撒对布鲁图可谓仁至义尽。但为什么布鲁图一定要反叛恺撒,甚至一定要杀死他呢从根本上说,布鲁图与卡西约一伙作为共和派,他们极端仇视君主专制制度。面对有称王企图的恺撒,布鲁图表示了坚决的立场:"为国家自由而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各种迹象表明,大义凛然的布鲁图对恺撒大帝可谓是限之入骨,积怨不浅。在他心中,恺撒即是暴君的代表,而除暴安良是他作为"真正男人"所必定要做的,刺杀恺撒天经地义。但以上只是普鲁塔克的一些主观倾向而已,究竞恺撒大帝身死谁人之手,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考察。

古罗马皇帝提比略为何选择自我流放翻开历史,了解古罗马,便能发现古罗马的诸多皇帝在合上眼的那一刻不是轰轰烈烈战死疆场,就是暴虐过度被碎尸万段,要不就是毫无防备遇刺身亡。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提比略。唯有提比略显得如此另类与安静。他喜欢过离群索居的生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驻守在自我放逐之地康帕尼亚。

那么,他为什么自我流放呢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经过分析认为,提比略自我流放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由于提比略手下大将谢雅努斯的阴谋。但是塔西佗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谢氏被处死后,他同样离群索居达6年之久。

二是认为提比略老年时对自己的外貌特别敏感。他长得比较高,肩部下垂,却又瘦得出奇,脑袋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满脸又都长着脓疮,经常涂着各种膏药。当他隐退后已经习惯于不和人们见面,而只是自己偷偷地享乐。

苏托尼乌斯则认为因为提比略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叙利亚和罗马不幸死亡,所以他想独自一人静一静。

也有人说,提比略的出走是由于他母亲的专横性格而致。他不能容忍他母亲与他一起共掌大权,但又不可能除掉她,所以只好自己选择离开。

总之,古代人对其放逐的原因侧重在他的体质弱和伦理道德方面,而近代史学家的看法和猜测则偏重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考虑。

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认为:"早在公元26年,在谢雅努斯的劝说下,提比略离开了罗马。"爱德华·特·萨尔蒙则认为,提比略的目的可能是"第一使他的继承人可以获得经验,第二是为了逃避阿格里帕那的对一个自然海岛堡垒的密谋"。

不管怎样,"猜测与推断终得不出提比略长期自我放逐的真正原因。自我恐惧也好,心理变态也好,都可能只是诸多原因之一。至于真正的原因,还有待历史学家去研究。

英王威廉二世真是死于意外?

吗权势和财富自古就是引起纷争的导火线。为财、为权,手足之间相互残杀、杀母弑父之事屡见不鲜。人称"红面庞"的威廉二世似乎也是因为此类原因而丧命于狩猎场的。

年8月的一天,英王威廉二世带着随从和弟弟亨利在新林骑马狩猎时,被他的亲信蒂雷尔意外射死。这一事件被史学家们称为"新林猎鹿驾崩事件"。

事后,蒂雷尔逃往法国。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则和其他的人策马飞奔到皇室宝库把财宝抢到并确实予以掌握后,便马上赶回伦敦,加冕登基为亨利一世。

此时,距威廉去世之日仅3天。众人离开猎鹿的树林,威廉二世一直暴尸荒野。

威廉二世之死至今仍是疑点重重。

首先是事发时间让人觉得可疑。

威廉一世共有3个儿子,威廉二世是老二。威廉一世在世时已给3个儿子分了家,留给长子罗伯特的是法国的诺曼底,给次子威廉的是英国,亨利则没有土地,只获得一笔财富。

大哥与二哥经常争执不下,甚至兵戈相见,但是二人在1096年以诺曼底为抵押,向亨利借了他们所需的钱。

罗伯特在1100年夏季启程返国时,还娶了一个十分富有的女人。

威廉决定,决不让哥哥还债把诺曼底赎回,他开始计划强夺诺曼底。"新林猎鹿驾崩事件"就是在做这种准备的时候发生的。

其二,如果亨利真的企图篡夺英国王位,他一定已把形势看得非常清楚,出乎意料之外的新发展对他篡位的计划有所妨碍。

所以亨利先下手为强,其后只须对付一个哥哥而不必再与两位兄长争雄。威廉驾崩,罗伯特又远在他乡,亨利就能篡夺他原本无权过问的王位。证明亨利要对猎鹿时发生"意外事故"负责的一个有力证据是:他从未试图抓蒂雷尔回来以弑君之罪论处,甚至没有没收蒂雷尔的土地以示惩罚。

可是,以亨利的本领和为人是否能组织这样一个谋朝篡位的大阴谋呢?蒂雷尔跟主谋勾结杀掉恩公和朋友,又会得到什么好处呢?事实上自惨祸发生后直到去世时,蒂雷尔都不承认他有弑君行为。

依上所述,亨利的嫌疑不可谓不大。但他要策划这样一个缜密的阴谋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真凶何在,我们已无从考证。

沙皇彼得三世死于叶卡捷琳娜之手吗?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亚·奥古斯特,出生于德国什未青一个贫穷的家庭。当她得知自己将和彼得结婚后非常激动,她当即和母亲一起不远万里来到俄国首府彼得堡。

为了做个称职的皇后,她努力学习俄语,还改信了东正教,不久她就能用标准的俄语虔诚地朗诵东正教的誓言,在场的大主教和教徒们听后十分感动,并流下了热泪。

年8月,彼得正式娶叶卡捷琳娜为妻。但是婚后,叶卡捷琳娜发现彼得是个好色之徒,他甚至把情妇领到家中。

而同时伊丽莎白女皇也对她这个异邦女子有所怀疑,并派人监视她,年轻的叶卡捷琳娜只是在心里暗暗地记着这些仇限,并未做过多的反抗。

她一面刻苦读书学习如何治国,一面在政界和军队中扶植拉拢亲信,并将情夫们都安排到重要部门,为她夺权做准备。

年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就是彼得三世。自1725年彼得大帝驾崩后,俄围就陷入了长期动荡中。由于国内政局长期动荡,人们都希望彼得三世可以整顿一下国家。

然而刚刚上台的彼得三世却经常以自己的喜好对俄国现行制度和法令乱加改动,他推行的一些政策损害了教会与贵族的利益,令他们十分不满。

尤其是在对外政策上,彼得三世的所作所为让政界和军界非常反感。

年6月24日,彼得三世发动对丹麦的进攻,叶卡捷娜被留在彼得堡。

年7月9日凌晨5时,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的统治,控制了首都局势,成为女皇。

年7月18日,叶卡捷琳娜在枢密院正式登基,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在叶卡捷琳娜就任皇位的同一天,彼得三世暴死在了狱中。

彼得三世因何而死第一种说法称他是被人毒死的。

第二种说法称彼得三世是在酒后与人打骂被人失手打死的。

第三种说法则是为除后患,女皇派人勒死了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叶卡捷琳又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终身未嫁?

伊丽莎白25岁登基为王,在位44年,将英国带进了一个政治稳定、财力充实、军事强大的时期,从而出现了一个被英国人称之为"光荣的时代"--伊丽莎白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女皇却终身未嫁。

伊丽莎白虽然独身终生,但她也曾利用自己的婚姻大事作为资本,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周旋。第一次是在她登基不久,当时国际社会迟迟未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为了让国际社会承认她的合法身份,伊丽莎白暗中打起腓力二世这张牌来。

在一段时间内,她对腓力二世的求婚既不回绝又不应允,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然后借助西班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认可伊丽莎白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当伊丽莎白了解到国际社会已承认了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后,她一改常态,明确告诉西班牙使节,她不能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联姻,原因是双方宗教信仰不一样。

从此以后,伊丽莎白多次将自己的婚姻用作进行外交的一种工具。

众多王公贵胄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都没有答应,但她从不向各国王侯贵胄关上求婚的大门,而是欲言又止,一直让他们对联姻之事怀有希望。

没想结婚的伊丽莎白也有过心仪的男人,他就是罗伯特·达德利勋爵。只可惜达德利勋爵已是有妻室之人。而且很凑巧,达德利勋爵之妻罗布莎特有一天突然命丧九泉,因此有好事者传说,罗布莎特是其丈夫为与女王成婚而故意谋杀致死的。

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终究是人言可畏,女王深恐与达德利勋爵结婚会有损君王尊严,终于未能结成连理。

年,法兰西围王亨利二世之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伊丽莎白求婚。

年,50岁的伊丽莎白才明确宣布拒绝了他的求婚。阿朗松成为了最后一位求婚者。此后伊丽莎白便没有提过婚嫁之事,其中奥秘如何,没人知道。

英王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之谜

英王爱德华八世作出自愿放弃王位这一惊人之举。更让人吃晾的是,他放弃王位的原因,仅仅是想和一个曾两次离婚的平民妇女结婚,这确实让人晾叹。

年,在伦敦,英国王太子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对沃丽丝一见钟情。

年,英王乔治五世病逝,威尔士亲王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他决定马上迎娶沃丽丝,但遭到了包括首相鲍尔温等谋臣们的反对。

为了娶沃丽丝,爱德华八世决定放弃王位。

月11日,爱德华八世发表了告别演说。几个小时后,他便在皇家海军驱逐舰的护送下离开了英国,去寻找沃丽丝。

年,乔治六世继位,封爱德华八世为温莎公爵。终于,爱德华八世与沃丽丝在法国结婚,并一起幸福地生活了35年。

年,温莎公爵病逝。沃丽丝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人生最后的14年,于1986年4月24日,因肺炎在巴黎郊处逝世。

人们对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举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猜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爱德华是受"现代派思潮"影响,要以此来冲击腐朽的君主制度;也有人认为,是爱德华经受不住沃丽丝美色的引诱;还有人认为,爱德华是为了真挚的爱情。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沃丽丝从来不公:开地为温莎公爵辩解,也不为自己洗刷冤屈,是被世俗和礼教所束缚,还是另有隐私有朝一日,人们也许可以了解这段爱情的真正意义,也希望人们会从他们已公布的80多封情书中发现什么。

英国王妃戴安娜死亡之谜

颇受世人瞩目的英国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死于车祸,使英法两国大为震惊。媒体与记者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大战。

究竟是谁制造了戴安娜的死亡事件呢年7月29日,美丽的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在白金汉宫结为夫妇。

年,由于两人性格差距很大,而戴安娜喜爱跳舞亦跟稳重的王子格格不入,再加上王室的礼仪繁琐,美丽的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劳燕分飞。

后来,多迪·法耶兹出现在戴安娜的生活中,二人一见钟情,很陕坠人爱河。

年8月31日,戴安娜与法耶兹在返回法耶兹在巴黎第16区的豪华住宅的途中发生车祸,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戴安娜遇难事件使英法两国为之震惊,巴黎警方最初调查指出司机保罗是酒后驾驶。但是后来不断有人证实保罗早已戒酒,开车当晚并没有喝酒。

戴安娜的死使媒体与记者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

法国地方法院裁定,造成车祸的原因是司机酒后开车以及超速驾驶,但控方认为,法官在做出判决时还应该考虑摄影记者的因素,因为记者的追赶是导致车祸的直接原因,于是他们向最高上诉法院提出上诉。

就这样,与戴安娜遇难车祸有关的9名摄影记者和1名报社摩托车手受到控告。

最后,最高上诉法院做出判决,宣布这9名摄影记者和1名摩托车手杀人罪名不成立,最高上诉法院的这一判决结束了长达数年的诉讼大战。

但在另外一起诉讼中,这9名摄影记者仍需接受侵犯隐私指控调查,因为他们在车祸发生后对车内拍照已触及人的隐私权。

故事早已尘埃落定了,但戴安娜的死因并没有因法院的判决而定性,人们仍在猜测戴安娜王妃的真正死因。

希特勒性别之谜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一生臭名昭著,研究他的人,甚至对于他的性别也产生了怀疑。

一位研究者写道:"从生理上看,希特勒不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当然更不是理想观念中柏拉图式的伟大军事领袖和新德意志的缔造者。他的身材就是一副纺锤造型,沉重的长统皮靴和宽大的长裤遮盖着他的臀部。他躯干宽大,但胸脯凹陷,人们说他的军服下填塞着棉花遮掩这一缺陷。"曾在希特勒身边工作了3年的女秘书说,希特勒在其情妇面前就像是慈父一般,他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不完全是由于性欲。他喜欢与女人调情,但他不喜欢别人接触他的身体,甚至连医生的检查他都拒绝。

一位西班牙外交官的回忆录中讲述希特勒曾向一位名叫玛杰达的女人透露:他之所以对女性的身体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中弹导致性生活有障碍。

另外的医学家则认为,希特勒是梅毒病患者,他的睾丸被他的私人医生切除了,倘若没有梅毒病使希特勒丧失了性欲这一原因的话,确是很难解释希特勒为什么拒绝那么多美貌女性的奉献。

年,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军医发现他的生理构造类似女性,但希特勒冒充男性生活,因此他不得不经常服用雄性荷尔蒙,并且采用种种隐瞒的办法。所以他命令人把他的家庭日记、健康记录和军旅生活记载全部销毁。这些个人秘密,只有赫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朗、他的私人医生以及几个贴身仆人知晓。

年,东德历史学:家召开了一个会议,韦丹堡的历史学家史丹普佛宣布,他获得了一份材料,证实希特勒并非一个十足的男子,而是一位女性。这份秘密材料是由希特勒过去的副手,也就战犯赫斯的一位友人提供的。

其实希特勒是男是女只不过是给喜欢历史的人提供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谜底并不重要。

华盛顿死因难明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卸任后,悄悄回到了阔别16年之久的家乡--弗农山庄。

年,死神无情的夺去了华盛顿的生命。对他的死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史学家们。

据资料记载,1799年12月12日,天空阴沉沉的,就像要下雪。对于这天的天气,华盛顿早有预见,但他仍旧骑上马开始巡视。他是上午10点钟出去的,下午3点钟才回来。

早晨,华盛顿感到嗓子痛,便没有再出去。下午,他的嗓子开始嘶哑。到了晚上,嗓子哑得更加严重。等到了夜里,他冷得全身发抖,呼吸不畅。

凌晨两三点钟,华盛顿叫醒了夫人,但又怕她着凉,没让她起床。

清晨,女仆进来生火,才把利尔先生叫来。此时华盛顿已呼吸困难,口齿不清了。他让人去把克雷克大夫请来,同时,在医生没来之前,让罗森斯给他放血。

大约4点30分,华盛顿让夫人从写字台中取出他早就写好的两份遗嘱。他看了一眼两份遗嘱后,让夫人把其中一份遗嘱烧掉,另一份保留,放到她的密室里。

大约5点钟,克雷克大夫来到房间里。

晚上,又采取了其他的治疗方法,但都收效甚微,这次华盛顿很配合医生的治疗。

点钟,华盛顿开口说话了:"我快不行了。我死后第三天再下葬,葬礼要尽量简单。"说完,他变得很安详,还伸手摸自己的脉。忽然他的脸色变了,克雷克大夫急忙来到病床边,但一切都结束了。

他停止了呼吸,就这样没有叹息、没有挣扎地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死因却一直没有被查实,他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为他诊断的结果是什么?直到现在还无人知晓。

斯大林是死于谋杀吗?

斯大林的生活以神秘开始,又以神秘告终。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年,斯大林逝世的周年纪念日里,雷宾找到了几个卫队的工作人员,并取得证词。

"2月28日夜里,在克里姆林宫中看完电影后,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材科夫和布尔加宁驱车前往斯大林别墅,一直待到清晨4点钟。客人走了以后,斯大林就去睡觉了,此后他就再也没有走出自己的房间。"当时,在斯大林处值班的是高级工作人员斯塔罗斯京和他的助手图可夫,别墅值班的是警卫长奥尔洛夫的助手帕维尔·洛兹加乔夫……雷宾单独记录了斯塔罗斯京、图可夫和洛兹加乔夫的证词。

斯塔罗斯京说:"从19点钟起,我们开始为斯大林房间中的寂静感到不安……在没有召唤的情况下,我们两个(即斯塔罗斯京和图可夫)都不敢擅自进入斯大林的房问。于是,他们叫洛兹加乔夫进去看,洛兹加乔夫就成了第一个看见斯大林躺在桌旁地板上的人。"洛兹加乔夫说,当把客人送走后,警卫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赫鲁斯塔廖夫传达了"当家的"命令,让大家都去睡觉。洛兹加乔夫还是第一次听说"当家的"说这种话。

斯大林就这样死去了,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天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一是"当家的"真的让大家都去睡觉,而夜里他中了风。

二是赫鲁斯塔廖夫受到某人的指使,让服务人员都去睡觉,这样他自己可以与"当家的"单独在一起。

是赫鲁斯塔廖夫自己潜入了斯大林的房间还是另有其人?抑或他们在"当家的"喝过酒后昏昏入睡的情况下给他打了针而引起了中风?这些只是猜测而已,并无证据可言。

后来,传说"当家的"并不像正式公告所宣布的那样死在克里姆林宫里,他是在近郊别墅去世的。

对斯大林的死因在没有找到确凿证据之前,仍不能定论。

谁谋杀了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被刺杀的真相是什么,人们至今还不清楚。

年4月4日傍晚,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兰停车场旅馆遇刺身亡。警方查出凶手是詹姆斯·厄尔·雷,他是个抢劫惯犯,曾被判入狱20年。

年4月,厄尔·雷成功越狱。他在1968年4月4日早晨住进贝西太太的出租公寓,傍晚开枪把马丁·路德·金打死。

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厄尔·雷供认不讳,他被判入狱99年,可是他在审判后不久就要求对此案进行重新审理。

因而,人们怀疑联邦调查局参与了此案。

早在1950年,联邦调查局就对马丁·路德·金的行动有所注意,1964年还制定了"消灭金小姐"计划。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甚至指责马丁·路德·金是全国最大的骗子。胡佛还在马丁·路德·金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派人给他送恐吓信。

年1月,一名叫威尔逊的牧师向《纽约时报》记者透露,杀害马丁·路德·金的直接罪魁就是他的父亲。

他说:"我父亲亨利是一个三人小组的头,而1968年枪杀马丁·路德·金的正是这个小组。"威尔逊指出,虽然亨利并非种族主义者,但他觉得共产主义与马丁·路德·金有联系,因比必须杀掉马丁·路德·金。威尔逊说他父亲生前曾反复强调,把马丁·路德·金杀掉是每一个热爱美国的人直该做的事,"为了整个国家的前途",这样做完全是责任所在。

虽然威尔逊如此说,但人们认为,马丁·路德·金之死还是一个谜。

肯尼迪遇刺之谜

林肯死于非命,多年后,约翰·肯尼迪也命丧黄泉,这让人困惑不解。

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乘坐他的轿车行驶在得克萨斯州拉斯市埃尔姆大街上,突如其来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和康纳利州州长。

美国官方宣称,刺杀总统的唯一凶手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肯尼迪遇刺后的第三天,在警察局,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杰克·鲁比的夜总会老板枪杀。

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背景,大家说法不尽相同。

美国官方认定此案是由于对权力的仇视所引起,并据此推断出几种原因:

其一,凶手是由苏联克格勃所指使的。理由是此前凶手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生活过3年,曾娶苏联妇女为妻,加入苏联国籍。

其二,古巴当局有可能插手此事。理由是亲卡斯特罗派组织与奥斯瓦尔德关系密切。也有人说奥斯瓦尔德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人员,是反对肯尼迪对古政策的古巴右冀分子和联邦调查局中的激进分子所采取的行动。

年后,有关肯尼迪总统遇刺案的著作由包括知情人在内的研究人员相继推出。

其中,曾经抢救肯尼迪的外科大夫查尔斯·克伦肖披露的事件真相,极受人们关注。

克伦肖坚信:"总统并不是被奥斯瓦尔德从楼房顶上射中,而是被迎面射来的枪弹击中,凶手另有其人。"经多年调查研究,弹道专家霍华德·多纳荷指出,肯尼迪是被他的保镖误伤的。

多纳荷认为,总统身后的保镖威廉·希基在刺杀事件的一瞬间,因轿车突然起动,手指碰触到扳机,导致步枪走火击中总统后脑。

但杀死肯尼迪的凶手究竟是谁?事情的真相又如何呢。

苏格拉底为何娶悍妇为妻

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为什么娶了一位有名的悍妇为妻呢?这位哲学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哲学家本人没有留下作品,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赞诺芬的著述中了解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经历了雅典文化最辉煌的时期,他当过步兵,做过小官,妻子据说是个出了名的悍妇,生有一个儿子。

苏格拉底曾为西方道德哲学做出了很多贡献,最终,他因坚持自己的信念牺牲。

雅典当权者指责他轻视传统神祗、鼓励年轻人怀疑传统信仰与思想,而使他们道德败坏。

在放逐与死亡任择其一的情况下,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喝下铁杉毒液自杀。可是他仍然得到了他那一大群才智与年龄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尊崇。他们都曾免费听他讲学,学习他在回答中揭露矛盾、从而寻求真知灼见的方法。

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记载: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是一个热心追求真理、品格高尚的人,虽然他有时幽默而平和,但性格基本上严肃而认真。

除此以外,他还跟柏拉图一样被描写成有同性恋的倾向,他对女性是敬而远之的。

在赞诺芬写的《座谈会》中写到苏格拉底生性活泼,不但嗜酒,还时常跟女表演者开玩笑,主张严肃的问题要在饭宴作乐完毕后才能够开始讨论。

毫无疑问,他喜欢女色,而且说话也极讨人喜欢,认为只要女人受到适当教育,则除体力外并不比男人差。

据赞诺芬说,苏格拉底愿意娶悍妇为妻的原因就在于此。赞诺芬猜测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可以教导好她,便能够教导好所有的人。

以上两种描述似乎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作者的个性和喜恶,但两人所写的苏格拉底又相差甚大,究竟哪一个更真实呢?苏格拉底娶悍妇是出于对女性的敬畏还是要以哲人的头脑教导她?这些都是疑问。

毕加索是纵欲身亡的吗?

毕加索一生之中,特别爱搞恶作剧和耍离奇古怪的花招,这些使他的死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年6月,阿里亚娜·斯特拉辛奥波洛斯·赫因汤在《毕加索--创造和破坏者》一书中向人们揭示了这位艺术大师的一些奇闻轶事。

阿里亚娜这样写道:"毕加索在巴黎大街上与一名17岁的少女玛丽·特里萨·沃尔特相遇,在他与妻子奥尔加科拉瓦一起度假时,他也把玛丽安排到附近。""白天,他让玛丽当模特儿,一到晚上,他就找借口溜出去与玛丽幽会。至此以后,毕加索就开始纵欲。""后来,毕加索又抛弃了玛丽。于是很多人认为长时期的纵欲,是毕加索死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约翰·查理森在《住宅与庭院》杂志中披露:在1915~1916年间,毕加索曾与一位名叫加布里埃尔·德佩尔·莱斯皮纳斯的巴黎妇女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此事也为纵欲一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还有的学者试图从艺术规律、艺术与女性的关系对毕加索之死进行探讨。

首先,毕加索在其一生的创作当中从无数个女人身上得到过灵感。如果艺术家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状态处在比较和谐美好的阶段,便会给艺术家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感情因素在促成艺术家创作力爆发的各种因素中是一根"导火线"。

其次,从艺术创作规律来看,高峰期过后,便是无可挽回的衰退期,任何一位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这一命运,当然毕加索也不能例外。而毕加索最后几年的创作实际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两个原因,对毕加索的打击是很大的,毕加索就是在这种氛围下抑郁而死的。

有的学者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证据不足。由于与毕加索性样非常古隆,喜欢独居,对许多事情避而不谈,这使得人们无从知道其死亡真相;再加上又没确萌细的关于他死亡的报告,人们就会发挥想象纷纷去猜测了。

也许感情生活曾经在画家的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画家是因纵欲身亡吗?我们不得而知。

米开朗琪罗的创作与其性格有关吗?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和诗人。

米开朗琪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但是,这样一个在雕塑艺术上享誉盛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给人以"怪人"的感觉。

与另一位艺术大师达·芬奇的相貌堂堂、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相比,米开朗琪罗总是表现得举止粗俗、性格乖僻、疯疯癫癫。他的行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社交活动使他感到腻烦,因此他一生只有很少几个朋友。

他终身未婚,只爱过著名的德·贝斯凯尔侯爵夫人维多利阳·柯罗娜,然而这却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米开朗琪罗创作时需要绝对的孤独,这是他的一个怪异之处,旁边不能有任何人。他必须获得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创作。为身边琐事所纠缠,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在他塑造的成千上万的人物形象之中,从来没有重复现象。在艺术上,他表现出让人难以想象的苛求。他自己亲手制造锯子、雕刀,不管是什么细枝末节,他都不信任别人。

米开朗琪罗追求完美,有时达到苛刻的程度,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他就将整个作品放弃,转而另雕一块石头。

这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使他毁掉了不少成型的作品,甚至在他的才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他所完成的雕像也并不多。

一次,他在一刹那间失去了耐心,竞打碎了一座名叫《哀悼基督》的几乎峻工的巨大群像。

人们普遍认为,一般艺术家都有怪癖,但米开朗琪罗的性格确实十分独特。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创作与其性格有什么关系呢?没人能解释得清楚,似有似无,可能性格于人就像双刃剑,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贝多芬猝死之谜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却一生与病痛为伴,饱受折磨。耳朵失聪几乎断送了他的音乐前程,由此他的精神支柱坍塌了,甚至曾一度绝望得企图自杀。最终,这个音乐天才于1827年3月26日下午5时30分撒手人寰,给世人留下无限遗憾。

关于贝多芬的死因,人们大都认为:是由于其严重酗酒而引起肝病所致,因为贝多芬在55岁时查出患有严重肝病。但是英国尤维尔区医院风湿科顾问医师帕尔福曼对这种看法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折磨这位作曲家的许多病痛是一种少见的风湿病引起的,这种少见风湿病会使身体的每个器官发炎,并逐渐侵袭全身。贝多芬禁不住要自杀主要应是因为这种病痛非常剧烈。最后,贝多芬被这种风湿病折磨致死。他还认为,如果用现代的类固醇给他治疗,给他做肝脏移植手术,贝多芬可以多活许多年,足以让他完成"丢失"的第十首交响曲。

法国著名作家阿尔方斯·卡尔在他的《在椴树下》一书里写道:"医生确诊作曲家为肺积水。医生说他的命已危在旦夕。"得知贝多芬病重的消息后,胡梅尔先生前来看他,但贝多芬已无法与其交谈,他仅用饱含感激的目光凝视着他。

胡梅尔通过听音筒向他表示他的悲伤之情。贝多芬靠听音筒依稀听见几句大声的喊叫之后,顿觉畅然,他两眼灼灼生辉,对老朋友说:"胡梅尔,我果真是个天才吗?"说完后,他张大嘴,两眼直勾勾地瞪着胡梅尔,溘然长逝。

另外,中国学者赵鑫珊在《贝多芬之魂》一书中认为:贝多芬是在送侄儿卡尔从军途中不慎得了严重风寒,从此一病不起。

严重的肺炎过后,接着便是肝硬化,最后引起水肿。有的学者非常明确地说:实际上,贝多芬是被侄儿气死或逼死的。

亦有人说他的耳聋和他在爱情上的失意使得他的身心遭受极大的创伤,由此而抑郁成疾。

贝多芬是死于肝病也好,是被侄儿气死也罢,再去探究已无必要,我们对他更多的只是崇敬和景仰。

凡·高开枪自杀是精神失常吗?

现代印象派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凡·高开枪自杀身亡,年仅36岁。

近年来,随着对凡·高所代表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欣赏和理解人的增多,有关凡·高生平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这位艺术家的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为什么要自杀?有一点似乎非常明显,这是他在精神失控后,所采取的非理智行为。

可是,凡·高精神失常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是生理原因导致。

一些人认为,凡·高生前非常喜欢喝艾酒,而艾酒内含有对动物神经组织极为有害的物质岩柏酮,这严重伤害了他的神经系统。

也有人认为,凡·高有癫痫症,为了治疗而长期使用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的药物洋地黄,最终因药物中毒而导致神经损坏。

第二类观点认为,心理原因造成凡·高的精神失常。

一种说法是,凡·高精神崩溃而自杀,是因为对心理疾病和自身生理感到恐瞑和羞隗。

他们指出,凡·高死前不但患有严重的青光眼,而且还患有梅毒病。

另外,他还有很强的"恋母情结"。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压力,终使他不堪重负而崩溃。

也有人认为,他经历了太多的生活苦痛,这足以使他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

他有极高的天分,极强的创造力。他从事绘画不过7年,就创作了大量水平极高的作品。可在他生前,只有一两幅画被售出,以至于他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断资助来维持生活。

他本来已经脆弱的神经被这些无情的现实撞击着,终于不堪重负,最终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

单纯从某个角度来分析凡·高精神失常的原因有失偏颇,如能全面地分析凡·高可能会得出对其死因最好的解释。

但无论如何,至少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获得了后人的认可,人们对他的推崇也足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

格瓦拉为何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

古巴革命胜利以后,切·格瓦拉先后被新政府委任以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工业部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然而,在1965年4月以后,格瓦拉秘密出走,从此退出了公众视线。人们对他的出走感到迷惑不解,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对于格瓦拉出走的原因有以下四种看法。

第一,有些学者认为,迫使他出走的因素是苏联对格瓦拉政策的反对。

苏联在几个方面都不同意格瓦拉的政策:不同意格瓦拉在古巴国内推行反对物质刺激的政策;赫鲁晓夫对格瓦拉倾向中国的政策非常不满。

第二,格瓦拉在经济建设和思想建设路线上与古巴其他领导人存在着严重分歧。

新政府成立后,格瓦拉强烈要求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路线,要缔造"社会主义的新人"。可是有的人主张不要过度集中,应该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两种思想引起了矛盾。

第三,格瓦拉对他主管的工业改革的失败感到极度失望。

第四,格瓦拉对于在拉丁美洲直接开展革命战争更感兴趣。格瓦拉的这一想法,是经过长期考虑的。

而且。格瓦拉的出走有明确的目的,他是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出走的。他在临走之前写给母亲的告别信中作了如下表述:"我相信武装斗争是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唯一途径,而且我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信念的。许多人会称我是冒险家,只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是一个为宣扬真理而不惜捐躯的冒险家。也许结局就是这样,我并不寻找这样的结局,但是,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在此最后一次拥抱你们。"在进与退之间,格瓦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至于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海明威自杀是因患有ED症吗?

一代语言艺术大师海明威,以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自杀之举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各种各样探索海明威自杀之谜的作品不断涌现。

肯尼思·林新近出版的《海明威传》中摈弃了海明威自杀是因为"精神抑郁症"和"才思枯竭感到绝望而自杀"的说法,提出海明威是由于ED(勃起功能障碍)造成的强烈的心灵痛楚使他最终自杀的新说法。

肯尼思·林在书中指出,海明威在其成名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种我们今天所说的ED症一直困扰着他,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他与几任妻子的关系,ED症造成的强烈的心灵痛楚更是他最终自杀的重要原因。

有事实可以证明海明威晚年是一个ED症患者。

年6月,海明威被医生认为患有"精神抑郁症",故而被安排住进了圣玛丽医院的"自杀看护部"。

通过精心治疗,状况有所好转。他的妻子玛丽在医师的指示下赶到海明威就诊的医院,与他度过了一夜。但情况并不乐观,在其后几个晚上,玛丽再也没有与海明威同房。

据罗姆医生后来回忆,海明威曾多次要罗姆在他面前发誓,永远不要将自己患有ED症的真相告诉世人。

海明威与前几任妻子的分手,好像也可以旁证海明威患有ED症。

海明威在与玛丽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深深地对自己的ED症感到绝望,认为只有将自己的肉体消灭,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海明威的自杀之举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必然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创作一直受ED的影响。首先ED将他的人格扭曲了,继而这种人格的扭曲又被带人了他的行为和创作中,并最终彻底毁灭了他。

有人认为:如果肯尼思·林的论述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海明威在各种作品中创作的"硬汉"形象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幌子来掩盖自己是一个ED症患者的事实。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猝死之谜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出生于马其顿都城伯拉,从小拜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16岁随父出征,公元前336年即位。

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纵横无敌,他曾率领马其顿希腊联军发起对波斯帝国的远征,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把东方广大地区征服,从而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然而,这位纵横天下的大帝却于公元前323年夏天,在巴比伦突然暴病身亡。是何种疾病夺去了亚历山大的生命?对此,史学家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亚历山大为毒药所害。在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的(娅历山大远征记》中说,部将安提帕特鲁送给亚历山大一副药,正是这副药让亚历山大命丧黄泉。药是盛在一个骡蹄壳里,由安提帕特鲁的儿子卡山德送到了亚历山大那里,这副药是亚里士多德替安提帕特鲁配的。

卡山德的弟弟埃欧拉斯里是亚历山大的御前侍从,由于亚历山大不久前曾冤枉过他,他一直怀恨在心,所以用毒害他。

第二种看法:死于恶性疾病。学者塞尔格叶夫曾在《古希腊》中提到过。在《亚历山大新传》一书中,美国学者高勒将军认为,"亚历山大由于长期在沼泽地区作战而染上恶性疾病,在6月13日晚上发作,从此离开人世。"他来不及留下遗嘱,更没时间指定由谁来继位。持同样看法的还有中国史学家吴子谨教授。

第三种看法:英国著名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认为:"在巴比伦,亚历山大有一回酩酊大醉以后,突然发烧,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大英百科全书》也有这样的看法:"在一次超长的酒宴之后,他突然一病不起,10天之后,即公元前323年6月13日去世了。"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正处于人生、事业巅峰的亚历山大大帝突然身亡,至今仍让人迷惑不解。

埃及艳后自杀之谜

克里奥帕特拉,人称埃及艳后。在埃及,几乎无人不知,她就像金字塔群一样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为何能与诡异的金字塔群相提并论?这不单得益于她的容貌,更得益于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及至今不为人知的死亡之谜。

公元前51年,托勒密12世逝世后,21岁的克里奥帕特拉,依照埃圾当时法律和遗诏的规定,和比她小6岁的异母弟弟结为夫妻,共同执掌政权。

公元前48年,在宫廷争斗中失败的她被其弟从亚历山大城逐出去。克里奥帕特拉藏身叙利亚和埃及边境一带,重新招兵买马,打算有朝一日重返埃及,从弟弟手中夺取王位。

此时,适逢罗马国家元首恺撒追击庞培来到埃及,克里奥帕特拉便用计成为了恺撒的隋妇。在恺撒的帮助下,克里奥帕特拉成了埃及女王,独揽大权。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遇刺身亡,他的部将安东尼成了克里奥帕特拉的情人。

公元前30年,罗马王位继承人屋大维逼近埃及。此时埃及军队发生内乱,安东尼眼看大势将去,便拔剑自杀了。

被屋大维活捉的克里奥帕特拉得到她将被作为战利品带往罗马游街示众的消息后,便请求屋大维让她祭奠死去的安东尼。借此机会,克里奥帕特拉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屋大维赶到时,他看到的只是一个已经停止了呼吸,看上去像在安详睡觉的克里奥帕特拉。

那么她究竟是用何种方法离开人世的呢多数人认为,女王提前将一只藏有小毒蛇的盛满无花果的篮子带进室中,再让小毒蛇咬伤自己的手臂,因中毒昏迷而死亡。

也有人认为,女王早就在花瓶里喂养了毒蛇,然后用一支金簪在蛇的身体上刺,引它发狂,直到把她的手臂缠住。

此外,女王的医生证明:"她的手臂上,的确有两个不是很明显的疤痕。"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他们认为服毒而死的可能性最大。

但到底真相是什么?没人能说清。

贞德从火刑台上逃走了吗?

一个早上,法国著名民族女英雄贞德被教会以"女巫"和"异端信徒"的罪名,烧死在卢昂一个公众广场上。

烈火烧了很长时间,她仍旧没有断气,最后她在低吟一声"耶稣"后,便辞别了人世。

围观者亲眼看到行刑者扒开火堆后,露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行刑人向周围围观者展示贞德烧焦的尸体之后,又一次点燃烈火,将尸体烧成灰烬,之后把这些灰烬撒人塞纳河。

虽说很多人目睹了贞德被火烧死的经过,但此后,仍流传开来很多神奇的传说。

一名英国士兵说,他亲眼看到在贞德的灵魂离开肉身时,一只白色鸽子从火堆里缓缓地向高空飞去,嘴里还发出动听的鸣叫声。

也有一些人说,看到火焰中有"耶稣"的字样出现,说那是贞德灵魂没有散去。

没过多久,又有传说称,贞德的心脏没有给烧掉,仍然保持完整。

后来,又有人说贞德仍然活在人间,火焰根本没有伤及她。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另一个言之凿凿的传闻让大多数人都很相信这一说法,那便是贞德并没有被烧死在火刑台上,那被烧死在火刑台上的,并不是贞德本人。

世纪中叶,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贞德的两名兄弟及其母亲为洗脱贞德的罪名而积极奔走,最后终于恢复了贞德的名声。但尽管如此,贞德到底有没有死的问题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麦哲伦是怎么死的?

麦哲伦,欧洲伟大的航海家。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船队向西面进发,他们从圣罗卡启航后,穿越大西洋,又沿南美洲大陆的海岸南下,进入太平洋,1521年4月7日抵达菲律宾的宿务岛。

麦哲伦在这次环球航行中不幸离世。他究竟是怎么死的?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麦哲伦是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

持此说法者认为,麦哲伦经过长期的旅行后,已没有食物可吃。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远征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并同菲律宾土著人发生了冲突,麦哲伦不幸战死。

从实际情况来看,因饥饿而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麦哲伦干涉岛上的内讧,在一次战斗中被杀。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当船队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时,麦哲伦发现群岛上的两个土著部族正为一些事务发生争执,于是他想通过插手两个部族的械斗,以达到控制这里的目的。

但是,当麦哲伦他们在帮助一个部族进攻另一个部族时,吃了大败仗,麦哲伦阵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麦哲伦在岛上进行侵略活动,被当地居民杀死。

当麦哲伦一行来到宿务岛时,富庶的岛屿立即引起了麦哲伦的极大兴趣,他决心把这个异国岛屿变成西班牙的殖民地。

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麦哲伦动用武力,强令当地的酋长胡马波纳皈依基督教,并让他起誓服从于西班牙国王。

他的行为遭到了马克坦岛上的酋长拉普·拉普的坚决抵制。麦哲伦得知后,愤怒到了极点,当即决定派兵攻打马克坦岛。

他匆匆召集350名志愿者,其中大多为缺乏作战经验的士兵、普通水手、厨师、侍从,气势汹汹地扑向了马克坦岛。

谁料,麦哲伦非但没有获胜,反而丢了性命。

每一种说法都不能为人们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于是麦哲伦真正的死因成了一个谜。

尼禄放火烧了罗马城吗?

公元64年7月18日傍晚,在罗马城内圆形竞技场附近,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是天灾还是人祸?古今史学界一直有着争议。

据当时传闻说,这次大火是尼禄下令放的。尼禄作为罗马帝国的皇帝,他为什么要放火烧掉自己的城邦呢?这实在让人有些不能相信,但是又有很多疑点让人不得不怀疑他。

在火灾发生时,尼禄竟然坐视不理,甚至还登上花园的塔楼,在七弦琴的伴奏下,一边观赏着火海的绚丽景象,一边还情绪激昂地朗诵着有关古希腊特洛伊城毁灭的诗篇。从大火发生时尼禄的表现来看,他的确是唆使纵火的最大嫌疑者。

火灾发生后,整个罗马城人义愤填膺,开始把矛头指向尼禄。为了消除群众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尼禄把一批基督徒当做替罪羊,对这些"罪犯"施以最残酷的刑罚。尼禄的这些暴行,非但不能使人信服,反而把更多怀疑的目光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对于尼禄是不是罗马大火的纵火者,历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尼禄自诩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把大火中的罗马城当做自己创作的一个伟大艺术品。

但现在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自称艺术家的尼禄是不应该在满月的日子里欣赏大火的。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的"艺术作品"肯定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所以,罗马城的火灾只能是一次天灾,不能因为尼禄是一个品行很差的皇帝,就认为他是罗马大火的纵火犯。

还有一种看法是,尼禄是为了重建罗马城而纵火焚城的。

截然相反的观点,使人很难判明事件的真相,可谁也拿不出更多佐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许将来有一天,人们能从历史的陈迹中找到新的线索,从而解开这个谜。

亚历山大一世爱上了自己的妹妹吗?

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生留下了无数未解之谜。其中,他与胞妹叶卡捷琳娜的关系便是一个令很多人疑惑的难解之谜。

亚历山大一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的甜言蜜语,使很多人怀疑这究竟是纯真无邪的兄妹情谊的表露,还是变态的乱伦表现。

据史料记载,有以下几点情况,让人很怀疑亚历山大一世和自己妹妹的关系:

一、备受忽视的亚历山大和叶卡捷琳娜自幼就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亚历山大在淫靡气氛的感染下,少年时代就已经情窦初开,显出他多情的性格特征。对于亚历山大的风流韵事整个宫廷上下也早已习以为常,大家背后议论的倒是亚历山大一世与妹妹叶卡捷琳娜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亚历山大一世和叶卡捷琳娜都住在皇宫之中,每天都可以见面,但却几乎每天都要相互写信。如果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是出国访问,兄妹俩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

三、兄妹俩经常单独闲坐,彻夜长谈,有时动作过分亲昵,许多宫中随从都觉得他俩之间有些行为太出格了。

四、1808年,威镇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突然向叶卡捷琳娜求婚,亚历山大婉言拒绝了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害怕拿破仑又来求婚,于是匆忙将叶卡捷琳娜嫁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而且性格懦弱的德国奥登堡公爵。婚礼举行得非常仓促。

婚后,叶卡捷琳娜仍然常住在圣彼得堡。当她的丈夫病死后,兄妹之间又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了。

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妹妹之间的关系真如人们所怀疑的一样吗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一国之君,他会做出乱伦的事情来吗而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作为一个女人和公主,叶卡捷琳娜能违背人伦纲常,不顾世人的唾骂,而和自己的兄长玩这种危险的感情游戏吗过去没人知道答案,现在仍没人知道答案,以后能否揭开谜底就不得而知了。

玛丽莲·梦露死因之谜

8月5日凌晨1点左右,在洛杉矶市郊弗利山庄的一幢豪华别墅中,好莱坞大名鼎鼎的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停止了呼吸。对于她的死,人们困惑不已。

她的医生事后说,玛丽莲·梦露死于吞食安眠药过量,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质疑。他们的根据是,有人研究了梦露的验尸报告,发现其中漏洞百出,因此他们坚信:梦露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其中对梦露死亡提出质疑的,就有她的前夫罗伯特·斯莱泽。梦露死后,他到现场查看过,结果发现梦露卧室外面落下一些玻璃碎片。

另外,梦露的一本红色日记也不翼而飞,这本日记记载着梦露与肯尼迪兄弟的一些交往情况。

因此,斯莱泽怀疑,一定是有人杀死梦露,又拿走那个红色日记本,然后破窗而逃。

梦露死前还和人通过电话。当一位记者向电话公司索要一份梦露电话录音磁带上通话号码的记录副本时,却被电话公司告知:这一资料已被联邦调查局扣押。政府为什么会插手一个女明星的自杀,这更令人怀疑疑点逐渐集中到总统约翰·肯尼迪及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身上。

据说,梦露生前与肯尼迪的关系非同一般。为此,总统的弟弟罗伯特和联邦调查局长胡佛警告肯尼迪,他与梦露的暧昧关系已经被黑手党掌握。

肯尼迪只得决定与梦露断绝关系,但梦露不肯,甚至威胁他要向媒体披露二人的关系。无奈之下,肯尼迪找来罗伯特去当说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罗伯特与梦露一见钟情。但没过多久,两人的关系出现裂痕。心有不甘的梦露扬言要召开记者招待会,把她与肯尼迪兄弟的事抖出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肯尼迪兄弟俩是怎样欺骗她感情的,但是随即就身亡了。

梦露到底是他杀还是自杀,到如今也没有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杰奎琳为何要嫁给希腊船王

在希腊的一个小教堂里,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和希腊船王亚里斯多德·奥纳西斯举行了一场轰动世界的婚礼。

媒体报道中,对于这桩婚姻充满了愤怒的情绪,杰奎琳的朋友却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杰奎琳最初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纪念亡夫的活动和抚养一双儿女上。可是没过多久,她就嫁给了这位60多岁的老头,实在是让人很难理解。

有一种说法认为,杰奎琳嫁给船王是为了逃避厄运,为了自身和一双儿女的生命安全。当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她开始对周围的环境时刻警惕,害怕自己和子女也遭毒手。

年6月6日,肯尼迪的弟弟参加总统竞选时也遇刺身亡,这使神经一直高度紧张的杰奎琳简直无法接受。

这个家族的权势和荣耀所带来的种种灾难使她忧心不已,最后她只好尽快逃离了这个家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她嫁给船王完全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

众所周知,杰奎琳有着疯狂的购物欲。事实上,嫁给奥纳西斯之后,她就更变本加厉地疯狂购物。要想满足自己那无底洞一般的欲望,她必须要找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后盾。

但是这种说法遭到了杰奎琳的密友们和许多女性的反对,她们认为杰奎琳就是被奥纳西斯的独特魅力打动的。

好莱坞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就从女人的角度认为,杰奎琳找到了一个"迷人、和谐、体贴的伴侣"。

其实,当时社交界的许多女性也认为,其貌不扬的船王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吸引人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吸引杰奎琳投进了船王的怀抱,与金钱和地位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杰奎琳是个神秘的、绝不让人了解她内心的女人,所以她再嫁船王的真正原因自然成了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