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8060500000079

第79章 巴甫洛夫的选择

文/佚名

对于父亲的话,巴甫洛夫似懂非懂。他想:上帝为什么不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多待几天呢?她死前为什么这样痛苦呢?

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被人们誉为“生理学无冕之王”。1904年,因为在消化系统研究上作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巴甫洛夫的父亲是一个神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在小巴甫洛夫的心目中,父亲很了不起,能解除人们心灵的痛苦。于是,他曾经一度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用神赋予的力量去解除别人的痛苦。这也是家里人对他的期望。因此,他进入一所神学院学习。

但是,有一件事使他对上帝和神学产生了怀疑。

一次,父亲被人请去做祈祷,巴甫洛夫缠着要去。这次,父亲是给一个快要死去的孕妇做临终祈祷。孕妇因为消化不良快要死去了。她的肚子很大,痛苦得在床上大声呻吟。看到这种情景,巴甫洛夫静静地站在一个角落里,听着父亲祈祷,希望父亲的祈祷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甚至能让这个孕妇和她的孩子活下来。但是。父亲的祈祷并没有起到作用。孕妇和那个未出世的孩子一起死了。

从病人家里出来后,他问父亲:“爸爸,您能让她的病好吗?”

“不能。”爸爸回答。

“那有人救得了她吗?”

“那是医生的责任。我只拯救她的灵魂,她和自己的孩子去见上帝了,从此以后不会再有痛苦了。”

对于父亲的话,巴甫洛夫似懂非懂。他想:上帝为什么不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多待几天呢?她死前为什么这样痛苦呢?“那是医生的责任”,父亲的话一直在脑子里盘桓。

巴甫洛夫的父亲读书的兴趣很广泛,他除了读神学书籍,也喜欢非宗教神学内容的书刊,其中有各种自然科学的著作,也有民主主义者的革命刊物,为此,他被当地的教徒教士们指责为“自由思想家”。父亲的嗜好给孩子树立了榜样。父亲的破书架成了巴甫洛夫接触社会与自然知识的起点。十三四岁时,巴甫洛夫在家中的破书架旁广泛阅读了俄国的许多进步书刊.使他的知识大增,眼界大开,思想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开始崇尚自然科学与民主精神。

15岁时,巴甫洛夫在旧书架上翻到了英国生理学家路易斯的一本著作《日常生活的生理学》,这本通俗读物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少年巴甫洛夫。激起了他对生理学的极大兴趣。从此,巴甫洛夫便和生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那本小册子像藏宝贝一样珍藏了一生。

巴甫洛夫决定放弃神学,改学生理学。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开明的父亲并没有因为儿子有违自己的初衷而斥责他,相反,父亲十分尊重他的选择。

“这样也好,那等你在神学院毕业后再转学吧!”父亲建议说。

“我不能浪费时间了,爸爸,我有很多事情急需知道。”巴甫洛夫坚定地回答。

“你急

疑问很多时候是一刹那的灵光闪过,粗心的或者懒惰的人则将疑问抛诸脑后,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发现了宇宙万物更多的奥秘。疑问或许会让你的学习进度暂时缓慢,攻克难题后却发现前面是一片光明。

需知道些什么呢?”父亲问。

“我特别想知道,人体的构造是怎样的。”

“你为什么想要知道人体的构造呢?”

“为了帮助人,使人类变得更健康、聪明而又幸福。”巴甫洛夫热烈地回答。

“你很有胆量,你的想法更是勇敢。这个理想你能实现得了吗?”父亲关切地问。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爸爸,我会下苦功夫的。”

父亲明白儿子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立即站起来,高声说:“好吧,爸爸祝你成功!”

一个穷教士家庭,就这样培养出一个科学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