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
8071300000027

第27章 第七定律(3)

古语有云:"忍小愤图大谋",只有心中有定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因此,静气是一种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态度,也是一种锻炼定力和意志的修养。

心灵强大路径:

宠辱不惊,方能应对人生

很多人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烦躁不安;而有的人则能够宠辱不惊,从容应对。这主要源于一种静气的修养。在人生中,宠辱不惊,才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境界。罗斯福总统在面对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不但没有慌手乱脚,反而是精心地研究和思考该怎样才能挽救百姓和恢复经济,最终用一种静气的应急态度来从容地应对了这场危机。

大事以静制动,小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静气的修养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很多人认为静观乃是柔弱,其实不然。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说明他具有宽广的胸怀,这足以体现出韩信的内心非常强大。面对大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能以静制动,像太极一样,以柔克刚。而小事,则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够彰显自己,塑造自我。

养成低调的姿态,细致地观察事情

静观乃是现代人最必要的修养。尼采的这句话说明,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放低姿态,克制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应该细致地观察事情之后,再做推断,不要急于下结论。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杨致远,这些网络行业的创始人们,大都是在细致观察行情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之后,才下定决心要做网络行业的。所以,细致地观察事物对一个人修养静观有很大帮助。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在某些环境里,一些激动且急切的情绪也总是显露出来,这也是人的本质。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且有追求的人来说,人还需要静养。尼采也认为,随着社会的越来越急躁,年轻人更应该要学会静养。由此可见,只有静观万物才能自得,人生宁静才能致远。

7.不要随便夸示自己的人品

一个人的品格不是表演出来的,就算有人吹破了天,也不会赢得他人的肯定。想要众人肯定你的人品,就不应该随便夸示。最好的办法就是默默行善,不要鼓吹出来。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总是能够牢记在心里。

--尼采《快乐的知识》

尼采说过,不管对谁,人品都是第一大事。很多情况下,一个人还未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赞同和肯定。其实,人们真正赞同和肯定的是他们的人品,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人品大过一切。

但是,现实中,总有这么一群人喜欢卖弄和鼓吹自己的人品,以为只要大力宣传自己就能够得到众人的肯定。但其实人们对这些鼓吹,往往是听完即忘。真正记在人们心里的是那些对自己的美德沉默的人。

尼采最敬重的人,除了那些已经过世的哲学家和艺术家之外,在现实中,尼采特别尊重一位"无名英雄"--马西尼。尼采认为,马西尼的人品甚至已经远远高于那些被人们挂在嘴边上的名人。这位军人指挥家不光在军事中具有很高的造诣,其人品也十分高尚。

尼采的好友弗洛琳?冯?梅森伯格曾经告诉尼采她认识马西尼,并且听闻了很多马西尼的事情。弗洛琳是在伦敦认识马西尼的,当时,凡是认识马西尼的人都会告诉弗洛琳,马西尼是如何地让人钦佩。马西尼乐于帮助他人,并且从来都是以谦卑的态度来对待,从不会在做了好事之后四处宣扬。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低调,所以在战争胜利之后,马西尼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战争之后,马西尼回到了热那亚,并且在那里隐姓埋名生活。但尽管如此,当地人们只要一提起关于意大利英雄时,就会想到马西尼,此时的马西尼只是隐身在热闹中,默默地笑着走开。

尼采忽然觉得,很多与马西尼截然相反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的人品,大力表演自己的善良行为,但纵使这样,别人也难以相信。而像马西尼这样的人,纵然他隐姓埋名了,人们还是会将他的名字记在心间。

做人要内心强大,但是却也要低调。切记不要锋芒毕露,要想成功,需要谦卑和低调的态度,如果克制不住自己的心高气傲,那么将来在名利场中势必会一败涂地。

不要过于将自己当回事,更不要随便地夸示自己的人品。只有这样,才不会从内心产生自满自大的心理,时刻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心灵强大路径:

功成名就需要谦卑的心态

只有心怀空杯,才能更加完善自己。锋芒毕露且骄傲自大的人往往喜欢随便地夸示和鼓吹自己的人品,这种人企图能够快速地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他们却忘了,由于自己不够深刻,所以人们听完便会忘记。

学会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人们本身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是有些人却偏偏不知足,总想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内心充满了各种欲望,用尽一切手段和方法来夸示自己。但是最终这种人都没有得到好下场。寓言故事《国王的新衣》就很好地讽刺了这类人,国王正是因为内心不满足而处处彰显自己,最终导致出丑,惹得人们捧腹大笑。

养成简朴节制的品格

简朴节制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品格和姿态,同时也是一种做人的修养和智慧。在生活上简朴节制,不仅有助于自身品格的修养,还能真正地让人们记住自己,从而获得成功。美国开国功臣富兰克林小时候去一位老师家做客,他昂首挺胸,一脸傲慢地走进老师的门口,却不小心将额头撞在了门框上。老师对他说:"这是对你的第一课,你要记住,做人时刻需要低头,这样你的人品才能真正让人们记住。"富兰克林记下了老师的教诲,后来,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要随便地夸示自己的人品,这样只会让人们更快地忘记你。上帝不会垂怜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向人们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格调越是高的人,成功的几率就会越小。你们这些高大的人,全是失败者!

8.做任何事,只用四分之三的力气

用你全部精力的四分之三力气去完成一件作品,将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

尼采认为,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完美且悠然自得的状态,就必须要用四分之三的精力去做,而不是使尽浑身解数。如果你拼尽全力去完成一项作品,那么不管是旁人,还是你自己,从中都会看到筋疲力尽的感觉,甚至是紧张不安,给人的心理带来疲惫和忧郁感。

用全部力气的四分之三精力来完成一项任务,会让自己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显得十分悠闲。而旁观者在观赏这件作品的时候,也就能够表现出舒适的状态,从而人们就会更喜欢这种创作。因为尼采认为,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多少都会有些懒散的成分和特质。

尼采对古希腊的很多艺术家和文人十分感兴趣,伟大的诗人埃斯库罗斯就是其中之一。尼采曾经为他疯狂。尼采在读埃斯库罗斯的诗的时候,总能从中体会到一丝属于自然的那种慵懒感觉,这种感觉被尼采称之为是完美的小情调。其实,埃斯库罗斯本人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的确就是带着一丝慵懒气息去完成的。

埃斯库罗斯出生在古希腊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中,他从小接受了高等的教育并爱上了诗歌创作。他25岁的时候曾经参加过雅典的一次诗人比赛,结果是他输了。但是,他却十分高兴。很多人不解,埃斯库罗斯说:"我没有赢得比赛,是因为我并没有用尽全力。比赛的结果对我来说不重要,过程最重要。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诗歌的  美好就够了。"后来,他写下了很多的歌剧和诗。他在创作《奥瑞斯忒亚》的时候,就曾经十分懒散地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并没有用尽全力,据说他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曾梦见酒神狄俄尼索斯在梦中向他传诵诗歌的真正自然美和艺术。所以,他带着几分慵懒和缓慢的情感写下了这部令后人十分敬仰的《奥瑞斯忒亚》。

从埃斯库罗斯的这个故事看来,一部伟大的作品最主要的是来自作者本身的灵感和情感。而即便你用尽全身力气,但却不注入情感和灵魂,那么观众也不会喜欢。

尼采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让自己在心理和时间上有一定的充盈感,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接近完美,人们也才能喜欢。如果投入全部的力气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也会融入到作品中,观众自然也就能看得出这种紧张不安。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内心要有一个警惕,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陷入到一种紧张和不安之中。

心灵强大路径:

做事要有余地,留下四分之一的力气

做事使尽浑身解数,容易让人没有喘息的余地;说话说得太满,就没有人会相信;计划得太紧,就会急躁出错。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有余地。就比如,一个算盘,算盘的上下档都会有一定的空位,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流利地打算盘。而如果,算盘的上下档都没有空位,那么算盘也就是一个废物了。

一部作品,要给他人留下悬念和想象才能完美

如果你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思想都注入了作品中,那么观众在看的时候,就不会有想象的空间,那么你的作品也就没有更广泛的意义。

尼采认为,要想写出美好且健康的作品,只要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就够了。达芬奇的每一幅画几乎都是完美的绝世佳作,而这种完美的最大体现在于达芬奇能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一部分的空间给观众,让观众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进行无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