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
8071300000005

第5章 第二定律(1)

爱自己,让你的人生变得新鲜而充实

在尼采的生存哲学中,"爱自己"并非是一种自私的体现,而是一种练就强大心灵、塑造充实人生的独特方法。在尼采看来,爱是改变我们一切的根本,爱大自然、爱衣食住行、爱一切我们所爱的事物。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孤独,才会快乐自由。

"爱的更多、更广,我们才能够更暖、更强。"尼采在《曙光》里用爱点亮了我们心灵的纯真之处。他教会我们要用双眼去抓住事物美的一面,用一颗更加诚挚的心去关注和热爱我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验到更加新鲜和充实的人生。

1.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去爱自己,就必须要靠你自己的能力,专心地投入一件事情当中,依靠自己的双脚,朝往高处的目标挺进。纵使这样会带来痛苦,但这却是心灵成长的痛。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在《权力意志》中曾经指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首先从尊敬自己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理想变成精彩绚丽的现实。所以在尼采看来,只有爱自己才是改变现实的重要力量。同样,尼采也认为只有爱自己,才能够去爱他人。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自暴自弃。这类人往往在单独相处的时候总是感到很无聊,甚至有时候会认为自己不会有出息。因此,这种人活得并不轻松快乐。哲学大师尼采却用这样一句话来痛斥了这类人--"一个人,必须要学会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爱自己,这样他才能够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而不至于因为自己的自弃而神不守舍。"尼采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破除了人们对于自身的罪恶感。其实,要想让自己活得像鸟儿一样轻快,就必须要爱自己,只有自爱才能够自由、无畏。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就不是一个可爱的人,这样的人既得不到他人的爱,也不能真正地去爱别人。就比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很可恨,那么他又怎能设想或者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呢?所以,有这类想法的人,就应该按照尼采的哲学观点,努力去爱自己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更深刻地爱他人。

1858年,14岁的尼采进入了德国著名的古典中学--普尔塔中学,这是一所古老的且具有宗教性质的学校。这里有严厉的老师和严格的制度,而且学生必须要离开家,与老师们呆在一起。这对一个正值天真烂漫的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约束。

在这里,尼采一开始非常不适应,而且他经常自己呆在一个地方很少玩耍,也不愿意与陌生人相处。从某些程度来说,长期生长在一个充满女性温柔特点的家庭里,尼采就更难适应普尔塔这样具有严格校规和戒律的环境。时间久了,尼采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都纷纷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中,而自己却越来越疏远其他人,他不禁对自己产生了  厌恶感。他开始厌恶自己孤独的个性,鄙视自己沉默的表情,这样的  心情让年轻的尼采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拔的沮丧之中。于是他开始写日记,每天都会将自己的糟糕心情和讨厌自己的行为记录在日记中。

后来,无意中,尼采的日记被一位老师发现了。这位老师想要拯救尼采的心灵。于是他对尼采给予了特殊的关怀,经常会将尼采带到一些集体活动中去。一开始,尼采并不参加,只是躲在角落里观看。但是随着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尼采逐渐融入到集体中了。他开始参加学生们集体外出跑步、合唱、洗澡等活动。与此同时,尼采已经忘记了记录他那伤感忧郁的日记,他每日都享受在这种学生和老师们的关爱之中。从此,他不但真正以一种健康和快乐的心态来爱自己,而且还学会了爱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尼采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通过爱自己才能够爱他人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一直伴随着他走过往后的岁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很多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爱自己并不是自私的,而是珍惜自己心情和精力的一种具体的行为。"在费洛姆看来,只有这样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也才能够更好地爱别人。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会爱惜,那么他的生活和工作也将是一团糟,因此他也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爱他人。尼采对不爱自己的人特别反感,他曾经说:"谁要是憎恨自己,我们就要格外地提防他,因为也许我们会成为他烦恼忧愁的一个对象。"因此,在尼采看来,要想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首先就要对自己怀有善意,充满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够快乐地与他人相处。

心灵强大路径:

牢记"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基础"这个道理 很多人普遍认为,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而爱自己却不足挂齿。但    是这种说法并不客观,其实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有充分的能力去博爱,那么他也必定是爱自己的。若他只一味地爱他人,那么他一定没有能力去博爱,自然就不会爱自己。"从弗洛姆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爱自己的人才能够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真实的爱。

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方式来爱自己

爱自己是感受幸福的一种基本前提,也是爱别人的一种条件。我们只有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来爱自己,才能够真实地去触摸到社会深刻的一面,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别人的心灵。美国著名的残疾教育家和作家海伦?凯勒,刚满19个月的时候,就因为一次猩红热而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黑暗和孤寂的环境中,她开始自暴自弃,她厌恶自己的身体,厌恶自己的遭遇,她甚至想过要自杀。但是在安妮?沙利文导师的帮助下,她逐渐认识到了爱惜自己的重要性,她慢慢地学会了爱护自己的身体,并开始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和写作,尝试和他人沟通。在对自己爱惜的过程中她还积极地去关爱他人,参与各种慈善事业,关爱更多的儿童和残疾人士,由此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尼采的那种"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的观点被后来很多心理学家和成功学家所认可。在心理学上,爱自己,主要包括的是承认自己的价值、接受真实的自己、保护自己的空间。这样对自我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爱别人。

2.为何孤独?因为你无法爱自己

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向别人寻求答案。希望别人能够多了解自己,才会找更多的朋友。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安 定而有赖于别人。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孤独。那又为何孤独?因为你没有做到去爱自己。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有关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大量实验和观察发现,有很多人在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朋友。而这些人身边所谓的朋友大都是"速食朋友",即不能真正交心的朋友。而这些"速食朋友"并不能够在你需要抚平心灵创伤的时候派上用场,也无法让你真正地去爱自己。

正因为如此,尼采才会发出"为何孤独?因为你无法爱自己。"的感叹。尼采曾经孤独过、自弃过,也曾经迷茫过,但是他却总是摆脱掉这些不安。尼采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过一些孤独的感觉,但是这些孤独最终都拜倒在了尼采那自爱和享受生活的脚下。尼采用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来向人们证明了只有爱自己,才不会孤独的道理。

尼采曾经在1867年参加过普鲁士军队,并且加入了一个炮兵团。在军队的日子是辛苦的,而且也是孤独的,但是尼采却充分地利用了这个令人懊恼的事情。尼采如同一个谦虚的学子一样,虔诚地来学习参军打仗。尼采改变了人们对军队残酷的理解,他将骑上马背当成了一种健康且有益于身体锻炼的活动,他积极乐观地投身到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当军中的那些悲观的士兵们在孤独的思念亲人和面对刺刀热血的时候,尼采却用爱自己的形式很好地战胜了这种受奴役的状态。

后来,他无意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于是,他不得不在床上休息。在这期间,尼采变得焦躁不安,身边没有朋友,没有战友。他渴望着能够重回训练和骑马。在病床上的日子,尼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感,他看着自己破裂的伤口和露出的骨头,突然意识  到了自己无限的脆弱。于是他决定要让自己变得快乐和轻松。他给自  己的好友罗德、克莱默保尔等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康复的时候一起去巴黎实现他的旅行计划。很快,这些好友都同意了他的请求。尼采收到了这些朋友的回信之后,才变得不那么焦躁不安,而且慢慢地恢复了健康。后来他痊愈之后,曾经在给罗德的信中这样说道:"我亲爱的朋友,是你们的关爱让我的健康恢复;是我的自爱,让我度过了孤独。"

的确,尼采通过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孤独奴役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足以体现他对自己的自爱。而正是由于自爱,才没有让他孤独。再后来,他从马背上摔下来之后,尽管是有了一些的暴躁不安。但是最终却在自己真心好友的支持和鼓励下,慢慢地对自己的身体爱惜有加,最终他也正是在这种自爱的条件下,赶走了孤独和病魔。

现实生活中的人,你是否也曾经走上过一条不能选择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你是否也曾经想要放弃过?当你感觉孤独得快要崩溃的时候,是否只知道大哭一场,却不懂得去正视自己、爱惜自己?当你感觉自己如同行尸走肉的时候,是否想要放弃自己,任生命挥霍流逝?不管如何,我们不妨向尼采学习一下他爱自己、打败孤独的做法。

心灵强大路径:

学会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生命是不允许挥霍的。孤独就是你生命的一个敌人,你若强,它就弱;你若软,它便可瞬间让你崩溃。当你遭遇孤独无助的时候,请不要被孤独拖着往前走,要学会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你可以将孤独当成是你手中的玩物,把它看成是娱乐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改变对  它的看法,不理会它,将更多精力放在自爱上面。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姆哈特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对自己的关爱就是对孤独的鞭策。"所以,在孤独感强势来袭的时候,及时学会转变角度去思考问题很重要。

坚强是你战胜孤独,欣赏自我的一剂良方

"唯有坚强的人,才能够打败病魔",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句至理名言。罗斯福在正值壮年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这样的病痛最终让他失去了站立的能力。罗斯福也曾经孤独无奈,也曾经躲在一艘渔船上酗酒自弃。但是最后,他却凭借自己的坚强战胜了病魔,战胜了孤独。用坚强的心态来正视了自己的残缺,用坚强的心态来倍加爱护自己的身体,最后,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美国总统。所以,坚强的心态是战胜孤独,欣赏自我的一剂良方。用一颗坚强的心去关爱自己,这样你才不会孤独。

放大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爱自己,就要相信自己

一个成功的人总是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那些整日孤独无助、怨天尤人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心理学家鲁姆哈特曾经说过:"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爱的动力。"老虎?伍兹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的高尔夫球员,正是源于他从小就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且一直相信自己,鼓励自己,用自信和行动给予了自己爱的力量,所以他成功了。

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在看别人生活的时候,总是喜欢放大他人的成功和幸福。而看待自己生活的时候,往往会缩小自己拥有的幸福,放大自己的烦忧和不满。所以,这样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很不幸,生活得不如他人幸福。但其实,这全都是因为不够爱自己的缘故。

尼采认为,真正能够拯救自己的,还是自己。所以学会爱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坦然面对一切艰难困苦。与其让自己沉浸在孤独无助的心境中,不如乐观积极地去面对,去征服。只有给予了自己充足的爱, 才能给予他人真实的爱,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真心相待,那么,孤独也就荡然无存了。

3.快乐不快乐在于心态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快乐与否仿佛是由外界事物发展的影响所造成的。事实上,最终是源于我们自己看问题和做事情的心态和方式。

--尼采《漂泊者及其影子》

尼采的哲学观点,总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积极向上的影响。甚至有人曾经说过,读懂了尼采,你必然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快乐者。尼采通常能够将我们的思绪从现实的一些烦恼之中拉回到心灵深处,尼采的魔力就在于此,他能够让你快乐。

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总是在办完一件事情之后觉得心中不愉快。甚至还会抱怨:"要是不这么做,也许会好些。"或者"如果换种方式肯定比现在好。"等等。其实,这类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就是因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有选择余地,而这样就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心态,同时,快乐与否也随之不同。因此,尼采才会继续说道:

"如果哪天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失去了选择的权利,那么也就无所谓快乐与不快乐了。"

尼采的年轻有为不仅体现在他那激进高昂的演说当中,而且还表现在他对语言学的爱好和热衷。1869年,25岁的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的教授。一个25岁的青年能够成为瑞士这所闻名院校的教授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尼采凭借的正是他严谨的求学风格和对知识的深入吸收。

也正是在巴塞尔大学,尼采认识了许多的挚友,而且还获得了瑞  士的国籍。当时瑞士的很多人都对这个来自德国的哲学家感到好奇,这些人们很想要亲耳听一听这名年轻学者对古典文化的诠释和解读。于是,尼采在1869年5月17日于巴塞尔大学进行了一次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的演说。这次的演说,尼采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流利的口才,赢得了全巴塞尔城人民的喜爱。从此,瑞士巴塞尔城的所有贵族们都纷纷邀请尼采为他们演讲。

一开始,尼采对这种状况是反感的。他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哲学观点并非是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名人们用来娱乐和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他起初并不想同意,但是对于一个刚加入瑞士国籍的人来说,一旦惹恼了瑞士的贵族们,自己必定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在他的好友瓦格纳的劝说下,尼采还是在那些贵族面前演讲了。

后来上流社会发来的邀请函越来越多,尼采慢慢开始接受了这种状态。他开始认为,同样是演讲,何不让自己变得快乐些呢。所以他由第一次严肃且冷漠的演讲逐渐变为了激情饱满、幽默诙谐的演讲。他在为别人演讲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快乐。由此,年轻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城上流社会的新宠,同时,在学术界他也得到了很多名师的提点。所以,尼采后来才会将这段时期当成是自己最为快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