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8072600000031

第31章 名人与养生(3)

陆游把每天扫地作为健身的一课。诗云:“一扫常在傍,有暇即扫地。即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

3.户枢流水法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朝夕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陆游在养生中奉“户枢流水即吾师”为座右铭,不间断地从事荷锄、划船、牧鸡、养花、钓鱼、爬山、练书法等活动。

4.洗脚法

陆游在82岁时作了一首关于睡前洗脚的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看来晚上洗脚是陆游的一大快事,连他的孙辈都知道烧热水(汤)洗脚的好处。脚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由于全身动脉不同程度的硬化,或由于代谢紊乱,血脂增高,或由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加剧血管病变,末梢循环发生障碍,末梢神经感觉迟钝,抵抗力随之下降。老年人脚部情况可以说是全身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为了防止脚病的发生,睡前用热水洗脚,平时鞋袜宽大松软舒适,可以保证良好的脚部血液循环。

5.经常劳作法

陆游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割草、拾粪、养鸡、养猪、养花、钓鱼、扫地、抹桌等轻度体力劳动。并写下了“作废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芸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等诗句。从这些诗作中,可见他经常劳作的程度与趣味。这些零碎的劳作能够舒筋活血,调节神经,陶冶性情,有益健康。

小知识

陆游以诗为友

陆游75岁时就解甲归田了。他赋闲居住在乡下的时间长达26年,占生命1/3以上,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从事着多种有兴趣的活动。其中写诗吟诗,以诗为友,是他闲居生活的第一件事。他把写诗作为评论朝政、褒贬时弊,抒写个人感慨和报国杀敌赤胆忠心的手段。即使是家贫屋漏的情况下,也吟诗不绝,“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由此可见他乐观豁达的胸怀。“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备征戍”。到了84岁,他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正由于他作诗不绝,心绪得到了不断寄托、抒发,这也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蒲松龄的养生之道

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他自幼天资聪颖,学问深厚,19岁时就连中县、府、道的三个第一名,但此后却屡应省试而不第,直到71岁时才补上了个贡生,后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接受的佛教思想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反映在《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的理论。虽然同受佛教影响,蒲松龄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之说,劝导善行,惩戒邪恶,以期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观命意之一。

蒲松龄的大半生都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在这样的处境里他如何在“人生七十古稀”的古代活到76岁,成为文坛的长寿呢?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通晓医术

蒲松龄自幼勤读好学,不仅学习经书,还对医学书籍很感兴趣,几乎读遍了当时的医学书籍。他对学得的医学知识还很注意学以致用,经常走村串户给穷苦的老百姓看病。为了给贫苦的百姓治病,他研制了“蜜饯菊花茶”等许多中草药,无偿地给那些买不起药的百姓们服用。他还为老百姓编写了一本名为《药崇》的通俗医书,用以提高百姓的保健意识和知识。由于他通晓医术,对于一般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的办法了如指掌,这就使得他的身体保健得到益处。他平时在悬壶济世的同时,还注意自我的养生保健。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养,如何起居,如何对待天气变化等,都会在告诫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践约履行。这样就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2.豁达乐观

蒲松龄从小受读书做官的封建教育,一生屡试不第,却没有自暴自弃。相反,他能从书中求乐,懂得读书明理做人,尽管家境贫困,生活贫寒,却能安于清贫,豁达乐观,布衣粗食,淡泊自处。饮食上不求鱼肉美食,且主张“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他虽无美食可进,却写出“煎饼赋”来赞美一种菜煎饼:“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正因为他的豁达乐观,故而整个家庭能和和美美,妻贤子孝,其乐融融。

3.举石练功

蒲松龄很喜欢山石,尤其喜欢“蛙鸣石”和“鱼跃石”,他曾专门写过一首诗:“老藤绕屋螣蛇出,怪石当门虎豹眠。我以蛙鸣间鱼跃,俨然鼓吹小田边。”以表达他对两石头的喜爱之情。正好他的家乡四周环山,有许多奇岩怪石,他就在这种环境中练起了举石功。据资料记载:每天早晨,他先在自家门的空地上练一段五禽戏以活动筋骨,也相当于热身。然后蹲马步、半举两臂,闭目静立片刻,最后举一块约15千克重的蛙鸣石,立定,双手高举石30~50次,再举石走几圈直至身体出汗,结束练功。这种练法动而有节,静而有度,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对祛病强身很有益处。他练功用的那块“蛙鸣石”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蒲松龄故居的展厅中呢。

4.喜欢喝茶

蒲松龄一向爱喝茶。为使茶更好地发挥“茶补”、“茶疗”的作用,他依据药理将菊花、桑叶合在一起,并辅之以蜂蜜,从而调配成了一种流传至今的“菊桑茶”。

中医认为,菊花可清凉解暑、清心名目;桑叶可疏散风热、清肝利胆;而蜂蜜则有润肠通便、滋养补中和调和百药之效。所以,蒲松龄研创的“菊桑茶”,实际上是三药合用,相得益彰,对祛暑、清热、通血脉、健心脏,都极有益处。此外,因菊、桑均为绿色药材,蜂蜜又甘甜纯正,因此“菊桑茶”茶色碧绿透亮,闻之清香,饮之爽口,堪称茶中之上品。

为保证“菊桑茶”原料不断,蒲松龄还特地在他自家地里开辟了一大片药圃,种菊、种桑又养蜂,整天忙碌碌、乐哈哈的。

5.重视睡眠

蒲松龄相当重视睡眠。勿论何种激愤痛怨,一觉醒来,忘却殆尽。现代养生学证明:只要夜晚有7~8小时的深度睡眠,中午有一小觉,不仅可以激活巨噬细胞,还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不仅使内脏“故障”得以修复,还可消除疲劳、纠正失衡、化解临界危象。每次返家,“摘笠汗解尘烦息”;一觉好睡,“心境闲暇梦亦适”,许多疾患在睡梦中康复了。

小知识

蒲松龄路设大碗茶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有出自蒲松龄的亲身见闻和自己的虚构,还有很多则出自民间传说,其中设置茶摊便是蒲松龄征集四方轶闻轶事的一个办法。他将这个茶摊设在村口大路旁,供行人歇脚和聊天,在边喝茶边海阔天空闲聊中,蒲松龄常常捕捉到故事的题材和素材。后来蒲松龄干脆立了一个“规矩”,哪位行人只要能说出一个故事,茶钱他分文不收。于是有很多行人大谈异事怪闻,也有很多人实在没有什么故事,便乱造胡编一个。对此,蒲松龄一一笑纳,茶钱照例一个不收。也不知道耗去了多少茶钱,蒲松龄攒集到许多故事素材,最后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将许许多多牛鬼蛇神、妖魔狐仙充实了形象,写成了一篇篇小说。

林则徐的养生之道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其功勋业绩,载于史册,是人们都熟悉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