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要敢做你就行
8074600000003

第3章 拥有独特的智慧(3)

有两种办法很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会提醒你,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如果你不用纸笔记下来,那你就肯定会忘的。然后还要养成习惯,定期拿出这个本子回顾一下。这个习惯往往会使你很有成就感的,因为你知道,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经有进步了,因为那个本子里记录过的很多的错误你都不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你在不停地提醒你自己!

另外一个办法是,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要知道,你所面临的所有尴尬,最终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觉得这世界就对你一个人不公平,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别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你现在这样平静地对待痛苦,而又清楚地意识到你不能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你这样一想,就释然了。只要你没那么痛苦,你的大脑就很难遗忘这个事件——更何况你早就把这个事件和经验记录在案了呢!想象一下吧,这两个简单的方法会在未来帮你减少多少麻烦,给你的未来节省多少时间!

另外,尽管“遗忘痛苦”是我们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但是,这种“善意”的功能也同样会有副作用。比如说,生活中我们肯定有些时候需要牢记某些信息,甚至牢记大量信息,比如,你作为学生要准备留学美国,就要考TOEFL、SAT、GRE或GMAT之类的考试(英联邦国家可能需要相当于TOEFL的IELTS考试成绩),这就意味着,你要牢记起码一万两千个英文单词——这是很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大脑的机制,所以,他们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感觉所控制。他们把背单词当作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乃至于书店里从来都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年年改头换面的所谓“趣味记忆法”来满足他们想要摆脱痛苦的需求。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正因为他们把背单词当作痛苦的经历处理,结果每个单词的记忆都包含着痛苦——我们的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单词遗忘!

所以,背单词的时候,事实上,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做法。当年他终于搞明白自己要拿到奖学金就得获得GRE高分的时候,被单词量要求吓了一跳。他说,他用了两天时间才想办法说服了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

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每年40000美元左右——并且连续4年没有失业可能(后来的事实是,他直到5年之后才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是1:8,所以,大约相当于每年320000元人民币。而如果一年的税后收入是320000元人民币的话,那就相当税前赚取了差不多400000元人民币。那么,每个单词大约值20元人民币——这还只不过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

所以,他终于明白背单词是非常快乐的。他每天都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而到了晚上验收成果,每在确定记住了的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的时候,他就想象一下刚刚数过一张20元人民币的钞票。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块!

我的这位朋友显然是位有能力运用心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人。尽管在许多人眼里他的想法简直是天真可笑。

但事实上,这恰恰是他最终比别人获得更多成就的最根本原因。他不仅是个有能力自律的人,还是个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用自己心智的力量给抽象的目标赋予了实际的意义,于是,拥有了比那些无法感知抽象事物的人更多的动力。坚持不懈是什么来着?——策略加上重复。他的策略使得他比别人重复得更轻松、更愉快,所以,最终他属于那些成功的少数。

不被当前名利所诱惑

提出“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的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戈尔曼(DanielGoleman)曾做过一个关于“推迟满足”(Delaying Gratification)的实验。

找来一批四岁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则还能吃到第二块糖。戈尔曼悄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只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迫不及待地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则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办法,想出做游戏、讲故事之类种种方式拖延时间,分散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主持人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戈尔曼又对这批孩子14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伴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成绩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20%,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这个实验说明的是,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当前名利所诱惑,能按社会需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结论不知道被多少书引用,并且被反复重申。可是,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回事儿。“大多数孩子没有等到主持人回来,已经把糖吃掉了”这样一个事实能够完全证明的或者说明的也许只有两件事儿:a.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InstantGratification)是大多数人的天性;b.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至于“忍住欲望”究竟能不能决定成功,答案只能是“也许”——和其他所有的“也许”一样,仅仅是0与1之间(不含0和1)的某一个数值。如果不是“也许”而是“必然”的话,那么,所有的苦行僧都应该必然成功。但是事实明显并非如此——即便是苦行僧,也和其他任何一个群体一样,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不禁想起来前段时间流行的戏谑:“要练神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也未必成功!”

尽管大家都知道不是每个欲望都能被满足,但是我们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是个确定的事实。于是,哪怕用脚趾头数数都能明白,不劳而获是每个人心中所拥有的诸多梦想之一,甚至可能还是其中最大的梦想。如果不能做到不劳而获的话,那就最好尽量少劳但是一定要尽量多获,并且多多益善。更进一步,大多数人看法惊人地类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只不过或者程度不同,或者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得各不相同而已。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迷恋赌博。因为这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想要甚至需要马上获得结果。赌场里各种赌博形式中赌鬼们最喜爱的就是老虎机了。赌王是不玩老虎机的,因为他们在这种纯粹的赌博中得不到乐趣,同时也不能保证收益。但是赌鬼们不一样,尽管这些赌鬼和赌王一样有着强烈的赢利欲望,但是,赌鬼潜意识里还有另外一个更需要满足的欲望——那就是“马上看到结果”。老虎机可以在这方面满足这些赌鬼的欲望——它的操作极为简单,拉一下手柄,五秒钟之内就得到结果——结果是输是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秒钟之内就得到结果”!

同样的道理,酗酒无度的、嫖娼乐此不疲的、吸毒不顾死活的、玩电游没完没了的,都是这种“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的天性”使然。要命的是,整个社会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刺激人们的这种天性并使其越来越强烈。电视广告告诉你所有的减肥药都有神奇的功效,当天开始见效。报纸上的医疗广告告诉你无论得了什么病都不要怕,找他——手到病除。各种培训班告诉你不管学什么都要速成,因为人生苦短。有一种防身术学习班期期火爆,看看它的名称就知道为什么这么火爆了——“一招制敌”!

也许最善于利用人类天性的商业机构就是银行了。想住大房子?好!我给你办贷款,慢慢还,不着急,30年之内还清就好。想买新款轿车?行!我给你办贷款,不用还得太快,三五年之内还清就可以。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还想要什么?说,没关系。不怕你没有钱,我可以给你办信用卡,透支嘛,给你10万的信用额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吧!这是一个“享受在先”的时代!并且人人如此!当然了,关于银行是如何对付那些最终欠债不还的人,它可从来不会在广告上提及,也尽量不对外公开。

其实,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办了。因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就算有些时候天性难移,无法彻底改变,那么也起码还可以稍加控制,略微改善。所以,有时候成为高手需要愚钝,金庸小说里的郭靖成为一代宗师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因为他“傻”到一定程度,所以,很多人或事情对别人来讲是诱惑,对他来讲是干脆不存在的;于是,他可以用普通的智商长期只专注在一件最应该做的事情上,最终天下无敌。

控制这种天性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再一次拿出纸笔罗列。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长期反复审视,你会发现那个列表变得越来越长。别怕,相信我,谁都是这样的——至少99.9%的人是这样的。然后从列表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再挑出一个也很重要的),写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在这方面一定要控制这种天性。

我个人觉得,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这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尔大醉一场没什么不好。偶尔连续打上两天两夜的牌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当场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a.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b.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是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掌握了这种能力,也因此而与众不同,同时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感叹“我怎么看不出来他到底比我强在哪里呢?”其实,说穿了就很简单,掌握了“推迟满足感”之技巧的人早就有因此获得极大的、只有少数人才会获得的利益的经历。于是,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他们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他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诱对他们来讲根本并不存在……

再次,这是个依赖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并理解的道理——乃至于很多人一生都无法获得这种经验,无法理解这种道理。前面的这段文字,尽管哕唆但值得反复认真阅读——尽量运用你的心智能力去思考,去体会,去凭空演练,而后,掌握个中道理以及技巧。再次体会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快乐。

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会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会发现,你对追逐新潮的电子商品失去了兴趣——那可是过去你为之不停地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主要渠道之一。你会很自然地等到下一个新产品推出之前,用相对很低的价格买下它,然后,在避免了所有兼容性麻烦的情况下,让那个曾经时髦的产品在你的手中变成性价比最高的实用产品。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你会定时去健身房,从不为自己瘦得太慢而烦恼,不会去选择用节食甚至吞食泻药的方法减肥,因为,在那些因为无奈而抱怨的人面临绝望的时候,你早已持续锻炼了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