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效能人士的管理法则
8075400000013

第13章 走出管理的误区(5)

一个领导要想将权力和魅力结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力。要意识到权力只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工具,绝不是自己作威作福的武器。

2.要推心置腹地对待部属,要急部属之所急,想部属之所想,完成部属完不成的事,理解部属的苦衷。这才能使部属感恩戴德,投桃报李。

3.领导者在行使权力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绝不可莽撞行事。即使是工作上的事也要考虑到部属的承受能力。

只有将权力与魅力结合起来,既领导部下,又关怀部下,领导者才会受到部下的衷心爱戴,部下才会对领导者心悦诚服!

只作演员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领导不是演员,而是个导演。他不能只演某一种角色,而应当面面俱到,鼓起大家的士气,赋予大家努力的目标与使命感。

许多人大都想做领导,有句俗话叫“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他们都不愿当默默无闻的螺丝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都用尽心机,处心积虑地想当领导。但他们又是否想过“我有没有做导演的才能呢”?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领导应当能力高强,面面俱到,不但精明能干,更有些绝活儿,必要时还可以露几手给部属看看,证明他不是“省油的灯”。

这一来,领导就要成为高不可攀的全才,要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文武全才。

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以至于许多领导受其影响,都在不断地在各方面强化自己的能力,以备随时接受部属的请教,以证明他确实有两下子。

当然,领导充实自己的实力是件好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分工的结果是使得每个人都不可能样样精通,事事都懂。但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却不习惯这种说法。我们相当苛责我们的领导,总认为他应当是个深入各方面的通才。

实际上,如果一个领导但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不懂得运用别人的特长,那么他就已经沦为与技术人员同位了。他不是一个掌握方向与大军的统帅。

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加,领导可以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或号称权威。但是,领导毕竟不是演员,而是个导演。他不能只演某一个角色,不能只顾念某方面的利害,而忽略其他人的权益。他应当“面面”俱到,点燃大家的士气,赋予大家努力的目标和使命感。不能丢了“传家宝”

领导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离群众的距离便越大。但没有一个领导甘愿脱离群众,而是其本身的职位和权力让人敬而远之。我们历来提倡走群众路线,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所以,走群众路线的“传家宝”不能丢。

接近群众的方法很多,适当运用幽默,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幽默是善意的,使人感到亲切愉快,可以抵消权力和职位带来的冷漠感。一般来说,群众还是愿意和领导接近的。重要的是领导不要高居其上,要设身处地地想着群众。群众接近你,也就理解你,你的指令他们会乐意执行。这样,整个集体会充满活力。领导要让群众接近,要知道其中的重要原则:

其一,应使具体任务的实施者和实施权力的授予者明晰化。

其二,只需在大环节上把握关键。

其三,制订一定的规则原型,在适当时机向员工灌输正确的责权观念并发展权力意识,让他们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该对什么负责,自己如何使用手中赋予的权力,如何让它产生更大的效益。

有的领导不敢有丝毫放松,更不敢幽默,好像幽默会降低其威信。怕幽默之后,群众会看出他和普通人一样。于是便极力表现出和权力相一致的严肃和冷漠来。这样等于自己把自己关了禁闭,群众会远远离开你。即使有时想体贴下情,群众也不会向你敞开心扉。

要敢于幽默。幽默并不是让你时时笑逐颜开,哈哈大笑,只是在适当时表现出些人性和人情味而已。

下级工作出色,你肯定会表扬他,鼓励他,他工作起来会干劲倍增。成功是一种自我激励,再加上领导表扬,恰似锦上添花。

对于工作出现失误或遇到了失败的人,领导的鼓励会显得格外重要。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但没有成功,心里很难过,自信心也没有了。加上外界舆论的压力,他们心如死灰。这时候领导应该出来给以鼓励,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当然,这种鼓励不能泛泛而谈,比如:“今后好好干吧!”之类,好像人家没好好干似的。

恰当的办法是帮助他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在哪儿,告诉他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主观,还有客观的原因。你这样讲,他心里是有数的,会非常感激。若你或批评或冷嘲热讽,他就会起逆反心理,极力为自己辩护,强调客观理由,把责任推给别人。

群众向你反映情况时,要认真听完事情的完整经过,并静心分析一下,对的就肯定,错的就批评。如果听到一点反映便急于表态,结果会肯定不该肯定的,表扬不该表扬的,还会使那些不如实反映情况的人得逞。

所以,作为领导,在做决定之前,不妨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推迟几天做决定。群众拥护当然好,群众中有人反对的话,只要理由充足,能自圆其说,就一定要认真考虑。有些从基层来的领导,以为自己熟悉下情,判断不会有问题。但事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你离开基层后,那里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武断当然会出偏差。领导离开了基层,也就意味着和群众距离加大,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放下架子,走近群众,接近群众。上级言行“五不要”

作为领导,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于不可为的事,坚决不能去做。对下面提到的领导者言行应引以为戒:

不要无事空忙

有的人庸人自扰,有的人专想解释一切。他们以谈论大事为要务,总是过于严肃地对待一切事物,把它们变得争论不休和神神秘秘。其实,令人烦恼的事情中绝少有真正值得为之烦恼的,把本该抛在脑后的事情挂在心上实在愚蠢。有时候,治疗反而引发疾病。生活的第一金律就是无为而治。

不要言无节制

作为领导,一言一行都要有所节制。它将使你路路通达,很快获得尊敬。它能影响一切事物——交谈、演讲,甚至是走路、观看和表达需要。它是制胜他人心灵的法宝。这种威仪不是来自愚蠢的鲁莽行为,也不是来自使人着急的慢吞吞的谨严之相,它是一种由美德支持的高尚人格。

不要装模作样

人越聪明,就越不做作。做作真是一种俗不可耐的缺点,这对他人来说像沉重的负担一样难以忍受。同样对他自己也不啻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不得不装出这样一副外表来.。即使那些伟大的天才也由于故作姿态而变得一钱不值,因为人们把他们归于竭尽全力耍手段的一类,而不是天然成趣的有风度的一类。凡出于自然而非出于人为总是比较令人愉快的。其实,做作之人并不知道他们有做作的才能。你越是擅长于某事,就越要掩藏自己付出的努力,以便使你看上去是发乎自然。精明的人不可承认自己的长处。对于这些长处,应当表现得熟视无睹的样子,这样就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不在意自己长处韵出类拔萃的人,乃是双重的出类拔萃。他自有特别的办法获得众人的喝彩。

不要众叛亲离

工作中,很少人能够博得众人的喜爱,人们对待司行中的落伍者,总是不冷不热的。其实赢得人见人爱的途径有许多条。你可以在职业上也可以在才智上出人头地。以优雅的方式待人接物,也是行之有效的。把自己的过人之处,转化为他人对你的依赖,于是人们就会说,事业需要你。

不要罗列黑名单

关注他人的坏名声,自己的名声也会败坏。有些人不是喜欢用他的污点来掩饰或者消除自已的缺点,就是喜欢以己之心安慰别人,这是一种愚蠢至极的安慰。他们一张口便臭气熏天,是真正藏污纳垢之所。在这件事上,谁陷得越深,谁就弄得越脏。深谋远虑的人不记别人的过失,也不使自己成为一份卑鄙的黑名单上的人。

改掉不良习惯的原则

一个好的习惯有助于领导人调整好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的效率。反之,则会影响领导形象。下面的三条原则将有利于领导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条原则是:“要养成一个新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尽量坚决,尽量强烈。”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要改掉已形成的习惯则更难。大家知道,一个停着的马达要它启动,克服的阻力比它运行时要大,如果要它倒转,做的功就更大。习惯的改变也是如此。一个长期养成拖拉习惯的人,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开始时肯定很不习惯,甚至阻力重重。这时若没有很大的决心和动力,很可能举步维艰,未出师已溃败。为了强化你的行动决心,最好请人监督。总之,借助你所知道的每一种措施来保护你的决定。这会使你具有一种势头,走回头路的诱惑·露苗头就会被消灭掉,使每天可能的间断受到阻止,一直到形成新习惯为止。

第二条原则是:“始终不要有个例外,一直到新习惯在你生活中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在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之前,又总是具有某种回归的本能。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所以,习惯的培养与改变,在取得进步之前,最忌讳的就是在短期艰苦努力之后就懈怠一下。如果你想要较快地养成新的习惯,请注意不要从那种使你的努力一开始就遭到失败的棘手的事情上做起。因为你一旦失败,就会挫伤你将来做出种种努力的劲头。

第三条原则是:“每一步朝向目标的行动,实现得越早越好。”决心不是在它们形成的时候,而是在它们产生发挥作用的时候,才把新的“景致”传递到大脑。所以,一旦产生了克服某种不良习惯的决心,就立即开始行动。否则,反会起到强化原有习惯的作用。例如睡懒觉成了习惯,这不好,理应改掉。有些人也有这个愿望,却又希望推到明天天气好了再改,这很不利于坏习惯的克服。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一种行动倾向只能与这种行动实际发生的频率成正比,并在我们当中有效地固定下来,如果一种决心或思想上的一丝闪光不经结出果实就消失掉,这比失去一次机会更糟糕,它正好起到破坏新的决心和热情的作用。”所以,坏习惯的克服,好习惯的培养,必须当机立断,立即实施。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我们在为自己编造命运之网时,且莫忘克服不良习惯,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