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8075500000015

第15章 理解职业,爱上工作(1)

坦然面对创业

心态是控制创业心灵平衡的砝码,没有灵活的心态调整很难让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所以创业首先是一种心态的考验,只有良好心态者才能真正成功。

创业的基本前提是什么?不是好的产品,更不是投资,这个基本前提存在于创业者的内心,那就是创业者的心态。

影响创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心态:做事求稳,怕风险、怕失败。我年纪大了,精力不行了;我年纪太小,没社会经验。我的文凭不高;我虽然有文凭,但对创业没帮助。想创业,但没本钱。赚钱太难,打工太累,不如吃低保。我的家庭背景差,父母无权、无钱、无文化。

创业者要成功,必须从创业一开始时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一、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创业会面临很多压力,通常会遇到客户纠纷、经营低潮、资金缺乏等等一系列突发事件,这些都会让创业者产生压力。同时创业还有很大的风险,有时,资金会付诸东流、员工会不配合等等,这会使之遭受沉重的心理打击。所以,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须学会面对失败,要积极思考失败原因,努力想新的办法,有时一而再地失败往往是成功的指路牌。

二、要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面,创业有时会充满艰难和风险,有时也会很顺利,但不管怎样,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首先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相信自己能成功,这是创业的原动力。当然自信也不能盲目的自信,而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上。

三、要有独立分析和决策的心理准备。在家里父母会安排好一切;在单位老板会给你分配好工作任务;当创业时就不可能再有这种依靠,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靠自己来决定经营和发展方向。有时父母和朋友的帮助和建议只能起辅助作用,作用不会很大,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决策,譬如制定完善的创业计划书,学会市场分析、经营管理、投资分析。

四、要有创新务实的心态。创新是创业的核心,只有不断求变的进取心态,才能不断的整合创新,创造创业的机遇和灵感。另外创业还必须务实,在务实中有创新,一步一个脚印的创业才能成功。

五、要有冷静理性的心态。创业需要冲动,但冲动后更需要冷静。这种创业的心态主要表现在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要全面、理性、严谨。由于首次创业者没有经验,创业所依据的基本上是通过书本和各种媒体所学的知识与信息,故在创业之前只能停留在理论分析上,无法深入的了解项目,所以需要冷静分析,才能从容面对一切问题。

总之,人与人之间很小的心态差异,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一个成熟、良好的创业心态,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基础。调整心态是一项循序渐进的事,同样也是每个创业者每天的“功课”。在创业的逆境中调整好心态,获得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

良好的创业心态,是每个创业者理智步人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础。遇到挫折危而不乱,面对成功得意而不忘形,这些都是创业者保持良好心态的准则。

工作中收敛锋芒

在工作中不要锋芒太露,这样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容易和同事打成一片,树立一个好的口碑,用工作业绩说话,让领导知道自己的价值。

中国有很多古语警告我们:在工作中不要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保护自己最好的心态就是深藏不露,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否则,你就会遇到危险。

古人强调“藏巧露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不可太出风头。而有的人只要有机会就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面前,把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全盘托出。

戴维在一家周刊工作,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常常使他的报道趋于完美。他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周刊的头条,发表后常常会引起轰动。

鉴于此,周刊一旦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戴维,戴维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起初一两次也没什么,次数多了,同事就不满了,认为戴维太嚣张,好的选题总是自己霸占,从不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渐渐的,戴维被同事疏远了。但戴维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卓越的人,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天,周刊记者部主任辞职了,周刊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周刊高层决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戴维当时非常有信心,认为主任一职非他莫属,因为处于同一级别的同事没有谁比他更优秀的。然而,让戴维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选他,大多数人把票投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周刊的重点选题交给戴维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戴维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戴维的工作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追求优秀与卓越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分锋芒毕露,否则只能给自己、给工作带来障碍。

工作的时候要扎实尽力,但也不要搞得沸沸扬扬,唯恐没有人知道你在做这件事。做人要低调一些,工作时更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同事,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全力以赴,才是聪明的表现。而那些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刻意表现自己的人会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一定得不到同事的喜欢。

做出了一点成绩,就在同事面前品头论足,更有甚者还借此来贬低别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你是什么人,你工作如何,同事早就心知肚明。即使你思路敏捷,口若悬河,说得再好也不会改变你在同事心中的印象,只会给人一种厌恶的感觉,他们也不会接受你的任何观点和建议。处处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希望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在同事中失去了的威信,这种做法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真实、自然、恰当地展现你的能力和才华值得赞赏,但是,刻意地自我表现则是非常愚蠢的。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职场上,聪明的员工对自己的成就总是轻描淡写,谦虚,不张狂,愚蠢的员工则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结果众叛亲离。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不能够做到适度收放,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那么必然会遭到别人的嫉妒,甚至给自己招致什么麻烦和带来灾难,这样的事是屡见不鲜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既要淡泊名利,也不要太过分执着,为了明哲保身,不要太锋芒毕露,尤其是那些卓尔不群、才华出众的人,一个人应该做到收放自如,能屈能伸,使自己既有远大抱负和理想,而又不招致别人的忌恨和打击,“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这才是最明智的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

不只为薪水工作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总是为自己能拿多少工资而伤脑筋的人,他是不会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的,也不会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的影响。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人人都想赚更多的钱,钱的确是很重要的激励因素。而那些在工作中能够真正感到快乐的人更多的是被某种价值激励着,这种价值超越了银行存款的影响力。

人们常常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手段,很少有人把它与实现快乐的途径联系在一起,而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与金钱的多少为转移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样的致命伤在于丧失了上进的动力和兴趣,从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其实工作的成就感决不只是靠金钱得到的。把收入看淡一点,从工作中发现兴趣,远比盲目的另找一份工作要实际。

赚钱容易,但要想有一番作为却是不容易的。谋生和充实人生并不一样,谋生和让生命过得有意义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只有在一个人的天赋得以发挥时,他所付出的辛劳才有可能开花结果。当你和公司的理念相契合,而且所从事的工作能够让你的才能以及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时,你的事业才能开花结果。上司所交付的工作,是我们用来塑造品性与人格的机会和条件。那是一所训练才干、弘扬精神、发挥智力的实验学校,而不是用来从中榨压金银的石磨。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实在是太微薄了,所以竟然连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宁愿放弃了。他们有意躲避工作,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老板。对于你的老板而言,这可能会是金钱的损失,而对你自身来说,这却是人格和自尊的丧失,是做人的丧失。这样,不仅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消灭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发明才能,也使自己可能成为领袖的一切特性永远处于休眠状态。使自己的生命与宏伟、尊贵、高大等擦肩而过,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狭隘、小气、无效率与腐朽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的山村里,曾有一位出生卑微的马夫,他的名字叫斯瓦布。后来成为美国着名的企业家,他那惊人的魄力、独到的思想,为世人所钦佩。

斯瓦布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非常贫苦,只受过短短几年教育。从15岁起,孤身一人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赶马车谋求生路。两年之后,他才谋得另外一个工作,每周只有2.5美元的报酬。在这期间他每时每刻他都在寻找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他再次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一名工人,日薪1美元。做了没多久,他就升任技师,接着升任总工程师。过了5年,他便兼任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了39岁,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斯瓦布由弱而强的秘诀是:他每得到一个位置时,从不把月薪的多少放在心里,他最注意的是把新的位置和过去的比较一番,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前途。而世间的道理也总是这样,那些越不计较报酬的人,报酬反而找上门来。那些越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的人,公司越把他当成自己人。大多数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到头来连本应得到的薪水都没有得到。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可悲之处。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要知道大多数的老板是有判断力的。为了最大化实现公司利润,他们会尽力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终会有获得晋升的一天,薪水自然会随之高涨。

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既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能力比金钱更重要,因为它既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

在职场里,一些人把金钱看得过重,习惯于把薪水的高低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除了薪水之外,他们丝毫不在意自己对工作是否感兴趣,工作是否与自己适合。结果他们在一个个高薪的诱惑下跳来跳去,无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明白薪水只是供你维持合理生活水准的工具而已,不是你的唯一。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尼亚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心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蓝,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

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

不论你的老板有多苛刻多吝啬,你都不要以此为由放弃努力。因为,我们不仅是为了目前的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为将来的薪水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

“归零”的心态

有一颗平常心。有一种“归零”心态往往能取得辉煌成绩。只有把过去“归零”,从头再来,你才会荣辱两忘。放手一搏。发挥高水平。

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却不容易,原因就是不能“归零”。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一个人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它曾经的成功。“归零”心态,其实就是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人才能够不断进步。

如果你无法“归零”,你就无法站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就无法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努力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穷爸爸,富爸爸》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落魄的篮球明星来到一家洗车店里打工。老板要求他在擦车时摘下冠军戒指,以免将车划伤,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那枚戒指是他剩下的唯一荣耀,如果把它拿走,他就会崩溃。结果他被洗车店解雇了。

可见,保持一种“归零”的心态对于一个人长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海尔集团的年销售额数百亿元,张瑞敏从未有一丝飘飘然的感觉,相反,他时刻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员工面对成功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

成功仅仅代表过去,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以往成功的回忆,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追求者来说,成功永远在下一次。保持“归零”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